第一节 汉代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7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汉代石刻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446-447
摘要: 本节记述的东汉画像石、东汉建初石刻、附:东汉永康石刻的情况。
关键词: 石刻 汉代 东汉

内容

东汉画像石
  出土于昆嵛山前怀无染院。照片来自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石刻拓本资料。
    东汉建初石刻
  光绪本《文登县志》:“司马长元墓在县西三十里珠山前。墓久平,惟二石阙存焉,高八九尺,广二尺。其一上二字剥,下为‘司马长元墓门’六字。其一为‘建初六年十一月三日成’十字。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字势稍变西汉之体,而笔画近处无波磔,则与汉末光和诸碑不同。司马之为官为姓,不可考矣。《旧志》不知为汉墓,以石阙似剑形,引宁海张崧《石剑考》于艺文,谓为晋人所为,误。按:《西汉书·百官志》大将军之属,有司马主兵,又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别部司马,司马或汉官也”。今考二石原相距5米,石高2.95米,宽46厘米,厚22厘米,形同石剑,俗称“双石剑”。两石内侧刻字,系汉隶,书法质朴。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的《书法大辞典》载:“西石上的字看不清,下为‘武威西狄道司马长元石门’”,比今可辨者多五字。1960年修建米山水库时,将二石迁于珠山之上。1989年,市文物组将二石迁于市文物馆院内。《山左金石志》认为,武威西狄道在陇西,可能是葬者的籍贯,司马似是官职。由此想到汉末,司马氏追杀汉功臣之后,金日殚后代逃到文登改丛姓隐居,可能与此墓主曾守边于此,后代熟悉其地有关。待考。
    附:东汉永康石刻
    汉永康石刻位于无染禅院内,据1936年《牟平县志》载,石刻共七十五字,九行,刻于石器面。石器形如香炉,高一点四尺,宽九寸余,长一点七尺。正面刻人马山水,极工致,窝深尺许。20世纪60年代建军营时失,有人谓其被砌于无染院前的石桥下。此石刻系伪托,旧志有四据:书法纯为晚近真楷,非汉代石刻;汉时无以佛地称“院”者;六度院为隋开皇三年(583)始建,岂可为汉永康时的见证;“永康”无三年。据1936年版《牟平县志》录入:
    东洋志长镇始
    齐国建立无染院是
    齐鲁二王圣舍山场地土边界
    东至崇石口六度院
    西至寨门口金铃院
    南至龙门口
    北至大悲顶俱是
    皇恩设立永无税粮供奉香火时
    汉朝永康三年创修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