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以前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79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宋以前石刻
分类号: K877.4
页数: 7
页码: 446-452
摘要: 本章记述分三节汉代石刻、唐无染院碑、宋代石刻的情况。
关键词: 石刻 汉代 碑阳

内容

第一节 汉代石刻
  东汉画像石
  出土于昆嵛山前怀无染院。照片来自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石刻拓本资料。
    东汉建初石刻
    光绪本《文登县志》:“司马长元墓在县西三十里珠山前。墓久平,惟二石阙存焉,高八九尺,广二尺。其一上二字剥,下为‘司马长元墓门’六字。其一为‘建初六年十一月三日成’十字。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字势稍变西汉之体,而笔画近处无波磔,则与汉末光和诸碑不同。司马之为官为姓,不可考矣。《旧志》不知为汉墓,以石阙似剑形,引宁海张崧《石剑考》于艺文,谓为晋人所为,误。按:《西汉书·百官志》大将军之属,有司马主兵,又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别部司马,司马或汉官也”。今考二石原相距5米,石高2.95米,宽46厘米,厚22厘米,形同石剑,俗称“双石剑”。两石内侧刻字,系汉隶,书法质朴。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的《书法大辞典》载:“西石上的字看不清,下为‘武威西狄道司马长元石门’”,比今可辨者多五字。1960年修建米山水库时,将二石迁于珠山之上。1989年,市文物组将二石迁于市文物馆院内。《山左金石志》认为,武威西狄道在陇西,可能是葬者的籍贯,司马似是官职。由此想到汉末,司马氏追杀汉功臣之后,金日殚后代逃到文登改丛姓隐居,可能与此墓主曾守边于此,后代熟悉其地有关。待考。
    附:东汉永康石刻
    汉永康石刻位于无染禅院内,据1936年《牟平县志》载,石刻共七十五字,九行,刻于石器面。石器形如香炉,高一点四尺,宽九寸余,长一点七尺。正面刻人马山水,极工致,窝深尺许。20世纪60年代建军营时失,有人谓其被砌于无染院前的石桥下。此石刻系伪托,旧志有四据:书法纯为晚近真楷,非汉代石刻;汉时无以佛地称“院”者;六度院为隋开皇三年(583)始建,岂可为汉永康时的见证;“永康”无三年。据1936年版《牟平县志》录入:
    东洋志长镇始
    齐国建立无染院是
    齐鲁二王圣舍山场地土边界
    东至崇石口六度院
    西至寨门口金铃院
    南至龙门口
    北至大悲顶俱是
    皇恩设立永无税粮供奉香火时
    汉朝永康三年创修
    第二节 唐无染院碑
    唐无染院旧址位于今之无染寺。该院碑已于20世纪60年代被打碎,砌于庙后新建宿舍后墙上。其碑文对研究唐代文化及中外关系极为重要,据国家图书馆公布的该碑碑阳拓片128×60厘米,碑侧拓片115×12厘米,圭首,题首“大唐登州牟平县昆嵛山无染禅院殿□”,碑四面刻字,碑阳字19行,每行最多47字;碑阴字18行,每行最多55字,碑侧拓片未公布,现据该拓片及1936年《牟平县志》,校以《昆嵛帖》抄录如下:
    碑阳:
   大唐登州牟平县昆嵛山无染禅院殿记(以下至第二行,不知当空几字。)详夫广大非乾坤莫究其□,□□□□□□□□莫穷其曜,□天地以虚空笼罩,虚空以佛性苞罗。始自周昭,下生迦卫,及于周穆,入灭但户,分玉轴于赡部洲,梦金身于汉明帝,方得律海浩浩,法波洋洋。后至梁方来达摩,乃以禅林耸秀,法号铿镝,一花开六代之师,五业破三乘之教。皆赖我圣上皇帝,玉龙腾瑞,金风凝祥。握五帝之乾符,精明造化,登三皇之宝位,大活苍生。我伏维相公王,千年间器,五百英雄,德化青丘,恩宽碧落。州常侍诸葛,仗扶天剑,应辅国星,冰清莲幕之宾,月白〓行之吏。县大夫刘,琳琅重望,礼乐成家,□牛刃而无别刀,制锦花而有异彩。掌印判官张,以治民有法,佑静一州。押吏等公纳无私,恭顺五品。伏以法主和尚,道深九流,德峻三峰,戒珠冷而寒水一池,心印明而秋蟾五夜。伏自穿云得法,止锡峻岩,逼水安禅,写志溪涧。近则齐鲁之台相知仰,远乃吴越之公侯顺崇,为人天师,救生死苦。门人道明等,戒节寒松,行清霜竹,例披云服,竞扣真机,或参礼于诸方〓,或当院而佐侍。其山乃号昆嵛,松萝森邃,岩谷幽奇,大川激沧海之波,极顶峭虚危之宿。院额无染,堂房四匝间松桂,张凤翅以翱翔,殿宇一基架梁椽,砌龙鳞而偃蹇。僧经冬夏,实光养道之(韩国顺天乡大学教授朴现圭提供)方,额请节庭,永晶高峰之势。基是檀越主宋璋地舍拾顷,壃及四山,信士早著善芽,夙继给孤之愿,今倾崇志,预修弥勒之因。又鸡林金清押衙,家别扶桑,身来青社,货游鄞水,心向金田,舍青凫择郢匠之工,凿白石竖竺乾之塔。殿中功德主解通五十人等,竞舍珍财,同修真像,信明湘汉,志重牟尼,继释迦之前因,企逸多之后果。乃邀张手,塑天人师,金容开千叶之莲,玉相示五云之瑞。僧敲霜月,声来碧峒之中,佛礼寒花,韵发白云之外。四址截定,一院裁成,并蒇大斋,广申赞。时也和风扇柳,莺啼溪上之丝,暖日开桃,花笑峒中之锦。莫不迓真徒,命仙侣,禅清律秀兮云水来,羽薄霞轻星月降。于是选凿寒石,拣召名工,请虔述奇,刊将永碣,用显后天焉,普资法界矣。
    光华四年(901)岁次辛酉三月癸未朔十八日庚子辰时书记孔诠镌字
    碑左侧(近碑阳落款一侧)
    功德施主两浙定乱安国功臣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彭城郡王钱锣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守潍州刺史兼御使大夫钱镇施主浙西镇海军节度使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御使中丞陈言施主浙江东道东面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守明州刺史兼御使大夫黄晟施主浙江东道东西都指挥副使原户部尚书守我州刺史兼御使大夫钟宥
    碑阴(据国家图书馆拓片录)
    摄牟平县令将士郎前守郓州庐县令刘郜文林郎守牟平县主簿张袭□□□□□□录事刘讨刘琥□□□□摄文登县令前陇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太子校书夏侯瓤文林郎守文登县尉赵□押司宫□□录事张从先师和尚常益当院法主和尚巨弘院主道明□□道□供养主知穆典座云□□□□修□尊佛弟子解通男元深男元琛元鉴元珂施主解元兴弟元球□□□□于可立修菩萨弟子王表□□□□□□修迦叶弟子李惠昌修阿□弟子吕丞〓严男希重添修中尊主宋荣宋□□□□□□施主宋迪宋哲宋贤唐才□□□□□□王贤于可一李璋李畅王员杨卓李满张友从李真孙傲□□□□□□□王爽鲁顷王操王厚王从□□□□□林景刘浩王彤贾约于居于珂张琏孙原孙桀王端王辜李洪□□□□□□孙殷宋略李从姜元李素王世□□□□造功德塔施主新罗国押衙金清行者王如押衙陈善僧□□师□□□□□□□□□□志□□□道玽可□道通知穆道云道津桂福道潜道□道摞道磷师□师□□□□□□□□□□师远处讷道颐师温道新师政知简师合师琛道澄道进□□道恪原及敬真□□□□□□□□师□玄鉴今诸行□师全师辰师□务璋道隐道□□牟尼弟子善思善静净明善念善合真性真悟妙意惠□□□□□□□□□□如坚明悟清坚素悟诠贞雅契贞真会贞如□□贞□惠胜真意真智□绿合政□□□□□□□□□□□□□仙福诠守遵悟本坚义守英坚悟契芳虚峻□一守真守节玄义真智贞信善意善修□□□□□□□□□□□□□□□□□□悟□悟幼宁幼通悟圆净意智幽智柔智仙观主□□清信弟子檀越主宋璋顷于大顺二年(891)十月五日立疏启□□□□□□□舍己□山地拾顷充造无染禅院永为常信长启伽篮□币造院□功德之胜因先原国界安宁法轮常转□爰及□□□□□□□□□□三涂次源规在□□□内外咸安千载之□□子孙兴盛右示舍前件山地造院者□□东及……之顶作□南□梨□□之岑□□□□谨具四至略疏□□□□□禅宫长为梵刹刊刻□镌名刊章后代云耳
    弟子□□□□□□共舍县郭内宅东园地一段添修中□□□□□施地东至□刘□□□□至……
    碑右侧文字不详,据1936年《牟平县志》谓“又载功德主宫超,檀越主张宣舍山边界,字多磨灭不可辨。”
    第三节 宋代石刻
    麻姑梳妆阁碑铭
    麻姑梳妆阁碑位于昆嵛山麻姑殿西南峰。据1936年《牟平县志》载,此碑高四尺,宽一尺六寸,石多剥蚀,疑是唐宋创建。碑文篆体,精妙有古法,字多漫灭,仅碑额完好,曰:“兴修虚妙真人碑记”。碑旁原有石龛,名“梳妆阁”。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阁与碑俱毁,今原址仅存阁的底座三根条石。碑刻原文见图8-7。
    姑余大仙并翻修殿碑铭
    原碑现存昆嵛山岳姑殿之前,麻姑冢之东北。石略残,文泐甚。螭首,龟跌,高153厘米,宽25厘米,首题“姑余大仙并翻修殿碑铭”,楷体,四面书,行、字数不详。清《登州府志》云:“姑余仙殿碑,宋太平兴国四年十二月己卯立,乃为麻姑翻修祠宇作者,半已漫灭,文不甚可读,惟铭尚存数句,语亦不工。……末题名有麻姑观主,有小师某某,盖皆女冠耳。”今原碑仍在,文字愈多不可辨认。据该碑拓片录入,参考1936年版《牟平县志》。
    乡贡进士李超撰前正团练押衙于杲书
    粤以羲皇之代轩辕之朝虞夏立尊殷汤当世□位□□□事□□素□正□□□□□□□□□□像法契斯良因道以怡养精神特□□□清□□魁岂能离彼于逡巡莫将以名为□□□□□秦始临朝盖徐福□泛长楫□□□□□□□□□数岂尽称量爰有奇峰号日姑岫□□□□□□月贸迁德盛而声音著远择居□□□□□□旋驰星使来访仙居天人得及于岭□□其使悒怏缘少遇精勤甚疏焚礼□□先迹实□亏□之诚末□□□弟子观主王守缘早契德风夙□袭□□岁□□是毁聩既在住持岂能忘本□发情□□□□□□入表归降将相同心尽处竭忠竭力黎民□□□□当郡别显殊勋一方之境界清贫四县之疲□□□每于修葺之间常为首领或于助缘之处并辍俸资□仇□□即□□□□□□□□□□□□□□功盖以采石嵯峨访材涧壑栾〓齐设基址俄周梁栋毕陈□□□□□□□□□□□□□□□上惹于天香起镇海隅壮观胶甸斯也殷辛琼室何足□□□□□□□□□□□□□□□□□□波之渤潞南瞻百仞之峥嵘人杰地灵山殊谷秀乡封咸仰□□□□□□□□□□□□□□□□难穷于伸吐咏歌莫尽于敷宣今遇宋帝祧位之□□归于朴素□乃显元微难穷旨趣视之奚如□□□名传入裔声拨四隅人杰地灵山奇谷秀□□□□□□□□志恳深求召其信士共彼翻修良工告毕华殿俄周梯连□□天长地久兮唯音存暑往寒来兮转光盛□匠人张□押司银事徐琳麻姑观主王守缘小师体和小师体宁小师体霞□□体玄尚姑体因体英体芳体□芝□□庄客王贞男磷□孙遇□男宪孙福男满潘台弟翰□广弟贵高谦男凤于嗣□□□□木匠都料孙建木匠于迪男宝男□□匠廷翰男□孙嵩鲁进王真弟荣李珍王浩潘通大藏寺尼志恩延进守迁西福□□□术道士孙鹏举小师道士孙善信开元寺义殊院主僧庄客潘进庄客王延福□□□□时太平兴国四年(979)岁次己卯十二月四日立疃头孙福男满白佛寺□杲□罗□院□访实东京建隆观九曜院华盖先生弟子云水道士□□神□
    宋玉林院塔幢记
    据1936年《牟平县志》载,宋玉林院塔幢在牟平玉林集玉林院中(今乳山市育黎村北),塔幢铭字系行书,多模糊难认,惟文中所叙乾桔广顺系五代汉周两朝年号,故节录如下,今幢已失:
    大宋国登州牟平县归化乡铁山里敕赐存留玉林院殁故院主大德塔幢记
    ……俗姓刘氏,本县东牟乡巫山里中……乾祜元年戊申岁……遂投先塔主讳神故为师,即嵠山长老和尚之门人也。长老乃曹溪一派,雪岭一人。折雪里一朵梅,,移来海峤,分曹源几流露,下泼嵠峰。人既去而名长存,塔且在而灵尚俨。今斯大德,即禅派之子孙也。广顺元年(951),于登州开元寺受戒,……逐师轨范,继迹住持。无名利而片衣片食,有钱财而一功一德。……端拱元年戊子岁(988),与各住持僧陆人等,诣阙进状,沐圣雨霖,重检焚修,再□申奏。伏蒙龙颜大悦,敕赐存留。寒林而甘露千山,幽谷而香灯万古。帖从赤县,牒自黄扉。……呜呼无疾,哀痛忽临。……欲存出世之训身,遂建孝终之幢塔。乃于旧墟之侧,永处玄宫。蝉鸣而百草九秋,鹤唳而孤松五夜。……法珍不量材琐,乃述铭云:……上人来兮真际,上人去兮无拘。……石火迸兮世寿,玄风归兮净居。门人怆兮孝礼,塔幢镌兮服除。蝉噪兮九秋咽,鹤唳兮万籁舒。……咸平元年(998)八月日□建幢。云水沙门法珍撰。门人小师法真书。
    寿圣院碑
    碑原存黄山后麓寿圣院中,今不存。碑额有楷书九字日:敕赐寿圣黄山院之碑。《牟平县志》按此碑,文不见佳,书法亦属平常。《府志》既以“熙宁元年,乃戊申,二十七日,不得为朔,”指责碑文之谬又讥为“乡里小夫所为,”乃犹录其全文,抱守残缺者,以其为宋碑而存之也。兹仍照录原文,并对证原拓,略加补正,以表存古之意。
    大宋国登州牟平县东牟乡巫山保盖闻金仁入梦,汉帝来祥,初标□□□□□□□堂之号。况乎金园宝地,是英明殖德之场,梵宇精蓝,乃檀那种福之所。是以灭怨扬善,须仗奇材,竖正摧邪,仰凭硕德。儒乃五常□□仁义居先,释则六□□□□□□□□□福业,须仗群英,若不挠于贤豪,独力难为成办。今者当院大殿一座,功德三尊,徘徊七事,周全圆满,□尊具足,莫不玲珑异彩□□□□□□□□□□□□□□□□□□殿堂,生心岁久,发意年深,良材十方演化,砖瓦遐迩檀那,精蓝有地,大殿全无,先铸金同像佛,无处安祥,致使人天失敬,缁素无依。遂乃辄陈丹□□□□□□□□□□每见云生雾起,叆叇□兴,西有岠嵎,名峰常震,八方摇动,四面低印,宇宙□□普天响仰。北有神女之山,执炉双峰,殊常异境,不具备陈。南有黄山之景,□□□□□□□□嵬峨□□地产□宅者,岂不是祗陀施树,孤给买园,永作伽蓝之主,常为保之公所。有院主继贞者,心澄湛□,德峻峰峦,宽之善播缁素,高□□声传远近。典座道威则温恭立性,谦逊成身,□十方以焉依,乃四海□是托,兼则匡护功深,修持务切。今则幸遇圣朝,得值明时,普赐敕额以飞来,何异于尧风荡荡者欤!照以不才,辄申狂简,乃述诵日:奇哉黄山院,美羡一方缘,圣恩普赐额,兴隆得自然,檀那皆助善,共贺太平年,殿堂高□涌,□楹近日边,庆赞良工毕,彩绘色新鲜,功德三龛有,周回七事全,崇修胜会者,福业得升天,院□号黄山,徘徊方境全,嵬峨真金垒,峭峻黄玉连,邻有龙三洞,兴云可覆天,顺时甘雨泽,稼穑并常年,必定龙神护,方可得如然,侧近神女峰,号曰执炉山,多应蓬岛客,必是洞中仙,或即麻姑现,留名远代传。殊常异境,片言难尽,聊序云耳。时历大宋甲申(戊申)之岁,熙宁元年(1068)十一月二十七日丁酉朔记。开元寺讲经律论传法沙门神照撰。同寺内僧判讲经论沙门□□□□□□初参。学究孙竞书。匠人孙永吉镌。宋重修黄垒院殿记宋重修黄垒院殿碑原在北黄村黄垒院中,今不存。据1936年《牟平县志》载,“此碑文笔简峭,剥泐处甚少,在县内宋碑中不可多得。”此次据拓本补正。其碑额题“新修殿记”四篆字,首行题“大宋登州牟平县黄垒院殿记”。
    大宋登州牟平县黄垒院殿记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惠,去之则丧。是以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以言儒,异律于定惠者,不可以言佛。达是道者几其人哉?邑之南有乡曰东牟,其村曰黄垒,中有尼寺一所,因其村名为额。其寺起于唐开元之际,至建隆间,有主尼净香住持,积日累月,完葺殿宇,稍为一新,至至道二年(996),堂廊周备,功力告毕,遂有香幢记。净香暮年,疲于主事,遂传于弟子智圆,复能张大院事,敬事师长,每岁化缘,结修功德。明年春,有女子王氏本邑里人也,笄年虔心,出家是院,修洁其身,不为物挠,居处弗杂,师见而异之,举措爽脱,器其名曰善宁。遂□□使令昼夜诵经,殊无怠倦,三历明试,经疏虽通,奈帐籍脱畧。善宁本家稍庶,遂舍己财。熙宁年二十削发,愧其罗汉殿庳陋,化缘遐迩,经营材木,五六年间,仿佛其事;择吉命工,悉拚旧植,一新梁栋,高不至危,小不至隘。既表正而告成,延塑匠而度位,满堂佛像,百彩备而俨饰精,朝暮礼参,心愈勤而志弥敬。女子之用心,亦其伟欤!今天子神圣仁孝,宰辅夔龙,德泽洋溢,施于方外,守倅郡侯,令佐县政,咸行仁化。虽海隅遐僻,尚□物□,非太平之世,孰能致是!比尼善宁,□殿成,屡求予为文。问其兴废之由,曰:“石□涌而舍利见,天锡钱而清地出,不知几百年矣,得之于故老之□,无所据按。”遂不铭载,直书其事,聊记岁月云尔。绍圣四年(1097)岁次丁丑三月十日,广平宋端符记。
    宋唐臣遗骸碣
    据1936年版《牟平县志》录入。《宁海州志》云“碣在姑余山麻姑冢左。高四尺,共八面,面宽四寸许,厚广均。书大楷六面,面一行,行九字;书小楷二面,面四行。楷法道隽,南渡后无此笔致惜唐臣何人?痉葬何时?皆无可考。”修志者注:痤葬时间,首句已明。该碣1982年文物普查时就未找到,盖已被损毁。
    大宋宣和六年(1124)岁次甲
    辰二月廿四日葬唐臣
    遗骸立标识揭文制永
    为瞻礼者发暴之戒云
    通直郎知登州牟平县
    管句劝农公事沈栩书
    宣和六年见行敕条下项
    一准律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榔者绞
    一准令诸获发冢二名比强盗一名
    诸亲获强盗每一名转一资
    诸赏应转资者于本职名上转补无资可转捕当每转一资支钱五十贯
    一准格诸色人亲获强盗二人转一资钱五十贯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