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宫末代道士刘嘉喜访问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767
颗粒名称: 东华宫末代道士刘嘉喜访问记
分类号: B956.3
页数: 2
页码: 416-41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东华宫末代道士刘嘉喜访问记的情况。
关键词: 东华宫 刘嘉喜 访问记

内容

刘嘉喜,俗名刘芹德,生于1923年,今葛家镇西于疃人。自幼因家贫,父亲又在村后东华宫打工,便把孩子舍为道士,由师父供养。先后在本村和东于疃村读到高小毕业,就回东华宫作道士。1942年因防日军占据,东华宫被拆毁,与师父、师爷回本村借房居住,伺候师爷逝去,自己才回继母家二间房中,土地改革分得5亩地,娶妻还俗。
    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马丹阳于紫金峰之阳创东华庵。其徒弟改庵为观,又为宫,后人称其派为遇仙派。元大德间东华宫提点李道元就是郝大通的再传弟子,此宫自此由华山派住持。村中水沟上有块光绪五年(1879)东华宫一住持闫本兴(俗名)墓碑,篆额曰“华山支派”,四字可证。
    刘入东华宫时,仍分东西两院(坟地也分开),元“道士武道彬道行碑”载:“武尊师卒于昆嵛山东华宫之东堂。”可知东西院(堂)之称很早,以东院为大。西院师爷号孙智莱,泽头镇桥上村人:其师侄牟信春,南于疃人,牟的徒弟俗名吕双友,西于疃村人,比刘嘉喜小3岁;东院师爷迟智斌,今葛家镇迟家庄人,年龄小于西院孙智莱,其徒俗名王凤财,法号王信裕,今界石镇柳林庄人,信裕的徒弟即刘嘉喜;迟智斌的二徒弟法名刘信会,今侯家镇二马村人,信会的徒弟迟嘉莲,比刘长三岁。东西院共8人,两院生活各自独立。刘嘉喜只知东华宫道士辈分用字10个:仁、义、礼、智、信、嘉、祥、宗、太、玉(修志者注:前少“正、本”二字)。
    东华宫为十方庙,有临时云游来此的道士,管住管吃。当时牟平县崖子村(今属乳山市)南的兰玉庵住持尚信圣,因生活不检点被庙会会首所逐,一直被东华宫收留常住,请他教授徒弟诵经、吹打乐等。
    清末民初,东华宫有山峦近千亩,土地250亩,雇工2人,饲养驴、骡、牛等。约1922年后,文登县政府下令提取东华宫庙田200亩,兴办东于瞳高等小学堂(在村东南,今已不存)。东华宫庙田只剩50余亩,庙房56间,生活较困难。
    东华宫建筑群占地1公顷多。西于村北东有仙人桥,是东华宫提点李道元之徒弟庚道清所建,于元延祜庚申(1320)后三年完成,用中统钞五千余贯。“桥高四十尺,长一百二十尺,阔一十二尺,栏杆俱备。”此桥位于东华宫西南之河上,南北向,俗称仙人桥,桥南头两旁各立5米多高的石翁仲,称“石将军”或“二仙人”,俗称“把门将军”。桥头有石坊一,额刻“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十字,楷书,字径约13厘米。石坊横额于2005年出土,已埋于铜像之北。桥和坊圮于20世纪50年代,“石将军”被劈成石块。
    东华宫的山门由两大八棱石柱,上部横穿一长石板构成,石板南面横刻“紫府洞天之门”,北面刻“至大元年戊申仲冬十方道众打造”。两柱南北侧有石刻栏板插入。门南左右各一石狮守候。至今大石门和日庙台尚在。
    进得石门,沿中轴线北行20余米,有著名的五华碑亭,建于元皇庆元年(1312),亭西北侧有七抱粗的银杏树(20世纪50年代初被伐),其东有碑林,立碑十多座(碑亭与碑林毁于“文化大革命”中)。沿中轴线再北行20余米,为八角琉璃殿日址,清末已塌。再北高台上就是东华洞(即紫府洞),洞上高处有玉皇阁,这些与紫金峰均在中轴线上。
    大门内中轴线以东,即俗称“东院”(东堂);院内又有山门,山门西有龙王庙一间,东有药王庙一间,正北有三官殿三间,有西厢,殿东有道士住房三进,每进各五间,各有对口厢。东院共有房34间。中轴线以西为西院,正北八角琉璃殿以西为三大间“三清殿”,该殿比东院的三官殿明显偏北。三清殿前有两排各六间的住房,两排房之间的东头有过道门与中轴线南北路相通。过道南北各有东厢2间。进过道后,南北两进间有墙,分成东西两院。北六间东头二间住雇工,西四间住道士;南六间的东三间为客房,西三间为库房。西厢有牲口棚等等。西院共有房22间。
    东院的东北角有道士坟20余座,其中珍贵的祖师碑(疑即武道彬道行碑)已佚;较早的西院之西北角有道士坟10余座。西于疃村北河之西又有较晚的坟地,分南北二区,北区为东院道士坟,南区为西院道士坟,各有坟头近20座。
    光绪《文登县志》记明景泰四年(1453)有重修碑,此后,无大规模重修。但看民国年间,尚有56间房,清代肯定有重修事,方志失载。(以上二篇访问者:初钊兴)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初钊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嘉喜
相关人物
马丹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