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解放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73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解放战争
分类号:
K266.6
页数:
4
页码:
386-38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昆嵛山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保护领土的事件,内容有浪暖口保卫战,碑楼战斗, 龙泉区子弟兵的阻击战, 参军支前的军事纪要。 ,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战事
昆嵛山
内容
第一节 浪暖口保卫战
美国驻青岛海军为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威胁威海、烟台等港口,于1947年8月28日下午4时许,美军飞机两架,由西南方向侵入浪暖口(时属乳山县第五区浪暖乡,今属文登市小观镇)一带上空,盘旋片刻,一架因故障坠落西里岛村南海滩,另一架匆匆返航青岛。美国飞行员刚要逃跑,被第五区武装部副部长邹志荣指挥民兵王永斋等活捉,同时缴获6挺机枪、12箱子弹和其它物资。当晚,第五区武装部预料美军定会再次来犯,一面向上级报告,一面调全区民兵紧急备战。
次日拂晓,美舰6艘压境,9架飞机在空中盘旋,40余名美军登陆。找到残机后,先取走机上存留物件,然后放火焚机。中午,美军又向内地蠕动,渐近我防线。区中队队长丁桂林与教导员孙夕臣指挥区中队与民兵迎头还击。激战中,又有10多名美军乘汽艇登陆。战斗持续到傍晚,美军死3人,伤4人;民兵伤3人。
8月30日,美军空投传单,说因美军飞行员“迷失方向”、“误入”里岛上空。为“中美永久友谊和平”,要求归还飞行员。
8月31日,美军派人手摇白旗上岸,请求谈判。经民兵请示上级同意,中方在西里岛村南200米处的海滩上临时搭棚作谈判处所。五区各界救国会会长王保斋(今小观镇才院村人)为中方代表,带两名随员参加,美军代表为某部副司令员科凯,带两名随员、一名翻译参加。双方一会面,王保斋就指示夺了科凯警卫员的枪械。科凯质问:“不让我们带武器,你们为什么带武器?”王答:“我们在自己的国家,每天都带武器,保卫国土,你们无权干涉!”科凯无言以对。
谈判历时3天达成协议:美方赔偿一切损失,保证不再侵犯中国的海、陆、空;中方交还美军飞行员。双方交涉结束,科凯领着飞行员等人登上军舰,悄然离去。
此事记在《毛泽东选集·别了司徒雷登》注释中,是《毛选》唯一提到昆嵛山区的历史事件。
第二节 碑楼战斗
1947年10月5日,驻东场村的昆嵛县十一区区中队队副带2个班去双林前村东塂布雷;指导员率3个班到碑楼埋雷,准备袭扰东进的国民党军队五十四师。前2个班行至酒馆村,被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发现,鸣枪追击,队副指挥2个班速散脱险,其中1人中弹被俘。此时指导员所率3个班刚出发,就与敌遭遇,指导员一面急令2名爆炸员设雷,一面率队员奔往碑楼(初村口)。2名爆炸员未及埋雷被俘。其余20余名队员被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火力压入四角山北麓山沟,因缺少枪支弹药,全部被俘。
第三节 龙泉区子弟兵的阻击战
昆嵛县第十区(现牟平区龙泉镇)从各村民兵中抽调骨干力量,于1947年7月成立区“子弟兵团”。这个子弟兵团是按照军队连的建制组建的,辖四个排、十二个班,外加一个炊事班,实际兵力比一个连的兵力强一点,主要武器是步枪、地雷、手榴弹。领导人是本区副教导员兼武装部长林竹敏,不足三十岁。正职连级干部由区武装部的干部担任,副连级干部和排级干部由各村选来的优秀干部担任。林教导员曾在骑兵部队
任过骑兵连长,作战负伤,一条腿骨折,走起路来一歪一晃的,很是吃力。但他有带兵实战的经验,整个子弟兵团的干部、战士都很尊重他,信任他。因他领导得力,指挥有方,使这支小部队政治素质好,纪律严明,有一定的战斗力。子弟民兵,当时是脱离生产、专事对敌作战的。子弟兵团成立,林竹敏带领战士主要活动在枣园口子一带,白天学射击、练投弹、埋地雷,夜里组织夜行军,搞各种军事演习。整个子弟兵团上上下下,人人斗志昂扬,一心想的是打老蒋。当时在全区人民心中,都把子弟兵团视为安全的保障。
经过几个月的军事训练,终于迎来了战斗任务。10月4日,国民党军五十四师八旅进入牟平城,子弟兵团分兵两路,在枣园口子和上庄口子进入战斗状态。侦察兵深入敌区,来往频繁,随时报告侦察到的敌情;爆炸组,分别埋好地雷,待命挂弦;保卫组,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坚守在枣园口子的兵力,由林竹敏直接指挥。从国民党军进入牟平城的当天晚上开始,战士们一直在口子顶上监视敌人的行动,等候敌人的到来。第二天,即10月5日上午七时许,敌人的大部队由牟平城分三路向东进犯,一路向烟威路经孟良口,一路经福善口,一路经桃园口。当敌人接近福善口山脚下时,子弟兵团的步枪一齐朝着敌人射击,同时甩出的手榴弹也猛烈爆炸,目的是迷惑敌人,使其减慢前进的速度,掩护群众转移。随后林教导员带战士从口子顶上撤下来,掩护爆炸组挂上地雷弦。从口子顶到东店子村约3000米的地段上,设下十二个地雷区,埋地雷七十多个。在向匣子口方向转移的途中,只听到背后传来了连续不断的地雷爆炸声和敌人慌乱的冷枪声。在那闷热的秋天里急行军,虽然每个人汗流浃背,但是当知道自己埋下的地雷被敌人踏响,大家高兴得忘记了热和累。
当天傍晚,连部驻在匣子口北面山夼里,敌人驻在东北方4500米的龙泉汤村。夜里,敌人的信号弹,此起彼落,宛如流星;震撼山谷的枪炮声,也连续不断。子弟兵团分散在四周各个山头上,掩护着山夼里转移来的群众。
10月6日早晨六七点钟,林教导员在山顶上看到国民党军队从龙泉汤村分两路向西进,原以为敌人要包围搜山,林教导员命令部队轻装、隐蔽,进行突围的战斗准备。待敌军接近山坡公路时,林教导员对战士说:“敌人不是搜山,是撤退。”听他这样说,大家觉得惊异,就问:“教导员,你怎么知道敌人要撤退?”他把手中的望远镜递给战士,从望远镜中只见蒋军身背重物、疲惫不堪的样子和驴驮马拉、歪歪斜斜的情形,再看不出别的情况来。林教导员说:搜山的部队,必然是轻装精干的,带着这样多辎重,定是撤退无疑。结果证明,林教导员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中央军委设下的口袋计,解放军在平度三户山的战斗打响后,歼敌9个团1.2万余人,敌人知道中了口袋计,便仓惶缩回烟台。
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蒋军撤退完毕。子弟兵团发现有三个掉队的国民党士兵。林教导员下达命令,两面包抄,三人全部被活捉。随后,战士开赴枣园口子公路,查看地雷的威力情况,大部分地雷被敌人踏响,爆炸之处血迹斑斑,炸掉了许多蒋军帽徽,带血的棉花和破碎衣片遍地皆是。据东店子村一位无双腿的老人讲:“我没能转移出去,国民党提我去审问。听匪军说,他们的连长被地雷炸死了,还炸死了十几个兵。”后来经过上级调查核对,情况属实。县武装部发通报表扬该部,当时的胶东《大众报》还登载了龙泉区子弟兵团取得重要战果的消息,极大鼓舞了士气。
第四节 参军支前
参军昆嵛山区是中共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党的威信高,群众基础好。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一·四”暴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昆嵛山区人民踊跃报名,源源不断地参加人民军队,共计约4万人。1939年后,日军的
疯狂“扫荡”,逼迫根据地人民奋起反抗,纷纷加入地方武装,地方武装不断升格加入正规人民武装。1943年后党领导老区人民开展减租减息、拥军优属运动,参军人数逐年增多。仅1944年9~12月全区1000多名青年加入八路军。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胶东发动两次参军运动。春季,昆嵛山区1200余人入伍,8~10月,又有3000余人入伍。出现一门三人参军和母送子、妻送郎的动人场面。8年抗战中,昆嵛山区有1.15万名青年志愿入伍。
1946年,为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昆嵛山区又有9500多名青年参军。全区普遍实行土地改革。在“保家、保田,保饭碗”和“前线、把大门、爬山头、杀敌立功”等口号中,1947年春秋两季又掀起大参军运动。1947年1~4月,昆嵛山区一次就向部队输送青壮年1万人,全年达1.8万人。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再次掀起参军运动,昆嵛山区5600名青年入伍。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共有2.85万名昆嵛青年志愿参军,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有8000余优秀昆嵛儿女,血洒沙场,为缔造和保卫人民共和国而英勇牺牲。
支前昆嵛山区人民与人民子弟兵呼吸与共,血脉相连。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昆嵛山区动员抗日自卫团基干团员200余人,担架队员1000余人,担架300余副,组成救护队,支援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和五支队第二团解放昆嵛山,击溃盘踞昆嵛山的“抗八联军”。1938年2月至1945年9月,昆嵛山区人民地方武装共配合人民抗日主力部队作战140多次。1941年6月统计,仅昆嵛山东麓、南麓共设45处地下情报站,8处运输站,24处担架站,为抗日部队传送情报、运送粮草、转送伤员。1940年6月至1944年8月,山区各抗日民主政府先后7次发布《不给日伪纳粮的训令》,配合反“扫荡”,开展以藏粮为主的“空舍清野”活动,使日军的筹粮计划屡次落空,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3月,山区各县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人力科”,翌年4月,又分别成立“支前指挥部”,下设人力动员股、财粮供应股、卫生股和交通运输股。各区成立战时支前指挥部,各行政村成立支前委员会,全面组织领导人民支前工作。仅1947年上半年统计,昆嵛山区共派出长期支前队(省外,3个月以上)5批,出担架880副,担架员5436人;胶轮小车450辆,木轮小车205辆,小车工1460人,铁轮大车528辆,牲700余头,大车工1024人,挑工600人。派出短期(省内,3个月以内)支前民工14批,出大车1051辆,小车516辆,担架716副,船21条,大牲畜1341头,出民工4088人次。1947年,浪暖区6个村子的妇女,在5天内为部队赶缝棉大衣1000件。同年,远征鲁中的昆嵛县运输队500名民工,奉命在三日
内到百里外搬运作战物资,仅用一昼夜即完成任务,被山东军区兵站部授予“黎玉运输队”称号。
1947年7月,昆嵛山区还组织临时脱产的以民兵为主体的文登子弟兵团573人随大军南下,支援京(南京)沪(上海)杭(杭州)战役。8个月内打扫战场10次,搬运战利品百余次,押送俘虏3万余人。同期出发的昆嵛县子弟兵团820人(内有脱产干部19人),经华东支前司令部改编为五营和六营。过长江后,五营在两个月零八天的时间,仅装卸粮草即达1400万千克。全山区仅1948年9~12月出发的3755名支前民工中,立特等功7人,一等功176人,二等功469人,三等功1449人,四等功153人,立功人数占支前民工的60%,荣获“支前模范”“立功荣归”等锦旗8面,有7名“特等功臣”各得“支前英雄”奖章一枚。442人在支前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02人被提拔为脱产干部。仅在解放战争中,有120名支前民工英勇献身。
1950年10月,昆嵛山区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各阶层、群团纷纷集会,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声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1月,山区有1.13万名青年报名,626人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各县纷纷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发动群众捐款捐物。仅1951年,山区人民就捐献人民币210万元(折新人民币,包括捐粮捐款)。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400多名昆嵛儿女,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986年为支援对越反击战,山区工青妇各群众团体开展捐赠活动,对在老山前线战斗的本籍战士逐户慰问,开展“战士在我心中”活动,向老山前线寄去家乡领导和亲人的讲话录音带,寄信3000多封,人民币4000多元和大批慰问品。
昆嵛山区不愧为革命老区,昆嵛山人不愧为铁骨铮铮的英雄。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