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南区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61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南区景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3
页码:
228-2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昆嵛山南区景观,其中包括下初镇景区,冯家镇景区,南黄镇景区,小观镇景区,泽头镇景观,葛家镇景区。
关键词:
南区景观
昆嵛山
名胜古迹
内容
第一节 下初镇景区
黄山又名老黄山,因山多黄土而得名。位于镇驻地东南与大孤山交界处,里庄村南。海拔312.3米,是镇内最高峰,面积约2.5平方千米。山势险要,上有一巨岩片立,1947年备战时在此石上钻一孔,可安机枪,巨岩成为机枪掩体,今存。山上多柞、松,产中草药。山北麓有黄山寺,古名寿圣院。原有宋代碑,1993年前搬到乳山文管所,后文管所搬家,碑被弃置,原地盖起商业大厦。碑文载于民国《牟平县志·金石》,详见本志第八编。清末,属临济宗,有僧四人,有庙房108间,土地210亩。1046年,地大震,寿圣院塌,后复建。1939年前后,又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破坏。1940年后,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建蚕种场。1973年,拆除大殿。2005年,乳山籍出家人释果慧(俗姓宋)住此。次年阴历四月初八日,佛像安座开光。该寺是昆嵛山区少数恢复佛教活动的古寺之一。寺内宋碑已失,仅存元至正十六年碑和清代僧人墓碑。
围子山位于镇驻地东南6千米处,海拔173米,范围1平方千米。清咸丰年间,当地人为防捻军,在山顶上就地取乱石砌墙,围成一周。届时人躲在围内,用乱石和滚木掀滚下山以保卫自己。围墙残迹尚存。山南有金矿。
西庄古遗址位于镇北部的西庄村西南,故遗址以西庄为名。1981年发现。遗址位于沿河阶地上。分布范围长约250米,宽150米。暴露的遗迹遗物有红烧土块、石器和陶器残片。采集的标本有陶鼎、陶罐、陶钵座、石斧、石墨棒、石锤、砺石等。系新石器文化遗址,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时期。1985年公布为乳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台石村附近有西周早期墓群。
金碚顶位于一下初镇北部南东庄东南,海拔119.4米,与北部牟平区水道镇福禄地金矿遥相呼应。为砂质土,地表碎石遍地,茅草丛生。1971年春,乳山县革委会成立铜矿筹建领导小组,革委会副主任邢运宽主持小组工作,率50名复员军人来金青顶艰苦奋斗,在明代先民曾经挖掘过的坑道南20米打成全县采金第一口斜井,日出矿石50吨。1971年4月乳山金矿成立。当年生产黄金1242两。1982年矿山浅部储量接近采空,冶勘三队派陈永友等到矿区进行深部勘查。1988年由冶勘三队孙克思提交深部勘探报告,提交黄金储量20余吨、伴生银70吨,该矿成为当时胶东东部唯一大型金矿。至1976年,下初镇内建起初家沟和三甲共3处金矿,年产黄金4587两。至2008年,金洲矿业集团等年产黄金2700多千克。
黄金文化公园2006年,为拓展经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山东金洲矿业集团与山东黄金集团、台湾东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芬兰黄金博物馆四方共同投资兴建山东乳山黄金文化公园。公园位于下初镇金洲公司现址,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项目自2006年3月16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2008年5月竣工。
古庙遗址
黄山寺。见上文“黄山”条。
香岩院。俗称执炉寺,位于下初镇簸箕掌村西南、执炉山东麓。清末属贾菩萨派,僧六人(见
民国《牟平县志》)。原有庙房72间,土地210亩(见《乳山市志》833页)。该院建置较早,嘉靖《宁海州志》仅记“香岩院,在神山社”,此后旧志亦不载何时建。庙址今存高砌的庙台,西南角有清嘉庆九年碑。碑文见本志第八编。“执炉”之名源于“执炉听”之典。唐代《酉阳杂俎》:“释道钦住陉山,刘忠州晏尝乞心偈,令执炉而听,再三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见先有执炉寺,后有寺西执炉山之名。
第二节 冯家镇景区
尼姑顶位于乳山市冯家镇东部、圣水宫西北,是南区最高峰,海拔424.8米,古称小昆嵛。自圣水观南吊钟崖前西北行,山半腰有姑子庵遗址,前后两排房,今仍可见遗址地基及残砖瓦。因此庵在主峰东南侧,故山称“尼姑顶”。姑子坟在圣水宫东南侧。沿东坡路登尼姑顶较方便,可直达山顶。北大顶为主峰,顶部面积仅数平方米;南顶略低,远看二顶矗立,秀拔刺天。山西坡多刺槐,东坡多赤松。其东南坡原一松,针叶很短,当地人称“松柏树”,全山唯此一株,惜己于数年前枯死。
香炉石山位于驻地东北15千米,文登与乳山交界处。海拔263.3米,面积一平方千米,山主峰南侧,有巨岩似香炉形,故名“香炉石”。
松山位于驻地北10千米、上口村东。海拔348米。松林茂密,故名。山西北侧有“铃铛石”,据说风可摇动,但不倒。山南麓有古寺遗址,旧址失载,今存古寺残基等。南脚下有“石屋洞”,洞口不大,洞内宽平广阔,人可立身,能容数十人。图见第一编第三章。
围子顶松山北孙家口之西北山,称“东围子顶”,海拔303米;吉子园东800米亦有“东围子顶”;上口村西南山有“西围子顶”,海拔163米。皆因咸丰年间防捻军而在山头筑环山围墙而得名。至今石墙遗迹仍存。
灵道石又称车道沟。位于驻地东北14千米、合子村东100米,海拔302米,面积一平方千米。山中岩石上有平行的两条沟似车辙,传说神仙乘马车过此,故名。
古庙遗址
棘子院,演作“吉子园”。位于今“西吉子园”村中间,古寺建于明代以前,旧址仅存雌雄二银杏树各一株,树龄300余年。
石岩寺。俗称龙洞寺。位于冯家镇汤上村南、龙洞山北麓。民国《牟平县志》谓:“金元间重修。临济宗,僧六。”《乳山市志》833页:创建于“北宋末年,房屋58间,土地170亩。”今不存。
三官庙。位于乳山市冯家镇砦里村。“临济宗,僧一”(见民国《牟平县志》)。建于明末,庙房十余间(见《乳山市志》833页)。清末民国初年,该庙住尼姑2人。圣水宫。即玉虚观。金辉派。清末民国初年有道士四。详见本编第一章第十一节。
第三节 南黄镇景区
卫埠台遗址位于西浪暖村东南,遗址尚可辨,为唐时军垒遗址。见第九编宋克智诗。
烟墩遗址位于岭上村北200米处,纯用黄土堆成,保存完好,高29米,附近树木扶疏。建于明代,为乳山市沿海25处烽火台之最东第一台,原隶于靖海卫。照片见第六编第一章。
北斜山遗址在北斜山西北。1976年发现。遗址处山间谷地,分布面积8100平方米。东部、北部可见文化层堆积,厚约1~0.4米。暴露的遗物有:红烧土、贝壳、兽骨、陶器残片、石器等。采集标本:鼎口沿、锥足、碗底、支座、把手、把钮、石斧、锛、石凿等。系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斜山(南黄庄)古墓群位于南斜山东北。属西周早期墓群。地处山坡,分布于南斜山村至南黄庄周围。1977年发现。1983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清理。墓葬为土坑。墓壁用石块砌成,墓顶用石板封闭。墓室分石棺、石椁两种。随葬品有陶制品、鬲、罐、鼎、矮三足鼎、簋等。制作粗糙,火候较差。偶有铜戈、铜镞等。周围有当时居住遗址。1988年公布发掘结果表明,南黄庄墓群为代表的文化类型属胶东夷人文化遗存。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屯遗址位于陈家屯西南1500米处。1981年发现。遗址处缓丘上,分布范围长约250米,宽约180米,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5~0.8米,东南部断面文化层暴露明显。遗迹遗物有:陶器残片、石器、兽骨、红烧土、蛤皮等。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次为泥质灰黑陶,器物为轮制、素面有少量玄纹和附加堆纹。采集标本有扁形鼎足、瓮、罐、钵等口沿和石锛、石凿等。系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遗址
瑞泉院。在乳山市南黄镇上庄村南、西珠塔村西的寺山上。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清末有僧12人。属临济宗。庙房30间,改作学校。(民国《牟平县志》缺记;参见《乳山市志》833页)。
太平观。在南黄村东,元代建,道士5人,金辉派。今存遗址。
崮山寺。在同名村“崮山寺村”附近。建于乾隆以前。待考。
第四节 小观镇景区
爬山原名“岊山”,俗名爬山。爬山山脉是小昆嵛南段东转而成,主峰爬山位于小观镇吴家庄东北1000米,海拔243米。山区面积5平方千米。产大理岩,是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山脉东西向。
光绪本《文登县志》载:“岊山在城南五十里。山上石笋林立。山北部即江苏巡抚徐士林故居,晚号岊山老人,以此。东南为岊山口,为宋村诸处往西府孔道。咸丰十一年(1861)修筑围墙,关门屹立,形势巩固。”今山巅险峻处,石墙仍存1.5米高遗迹,东到唐疃口海岸,石门及缓坡处石墙已不存。传说徐士林任宫廷教习时,教过弘历,弘历登极后,特别敬重徐士林,很想去老师山东老家去看看岊山。徐士林爱护百姓,生怕皇帝驾临,给家乡百姓加重各种负担,便说:“圣上,岊山不可登,太危险!”皇帝不悦,说你们能上,我就能上。徐说:“岊山岊山,一爬八年。低首摸地,仰首摩天。千万别踏蹭脚,一蹭脚就跌到金花湾(在徐埠头村南)。”皇帝一听,吓了一身冷汗,不敢来岊山了。
凌凌石1955年地图写作“零字石”,原在爬山东端山脊上,北距防捻军的石墙20米,西南距朱家庄约1500米。“凌凌”有孤独、凌空意。高2.5米,周长约5.2米,为天然巨石,下有三足立于山崖上。三足间距约30厘米,各高约10厘米,直径10厘米。凌凌石相传是镇水之宝(村距黄海3000米)。约清末民国初,岛集村与朱家庄争山场而不得,一怒之下,想拉倒凌凌石,让大水淹没朱家庄。于是用大绳拴住凌凌石东南一足,用骡马牵拉,但石不动。1961年,驻军一杨排长私自用炸药将凌凌石炸塌,受到处分。1970年前后,炸塌的石块连同原坐落的岩崖全被炸开,石块用于水利建设,今原处成为山脊上一处豁口。
金滩镇区南部濒临黄海,海岸金色沙滩万余亩,为天然海水浴场。岸边有万亩防护林作屏蔽,环境幽美。1992年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业。投资8000万元,硬化公路26.2万平方米,修成店浪线(东店子至浪暖口)、裴赵线(裴家岛至赵家庵)。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工程。2006年9月6日,中共文登市委市政府发出17号文件《关于加快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意见》,决定全面开发南海新区。新区东起泽库镇、西至黄垒河。北到环海路,南到五垒岛湾,涉及小观、泽头、宋村、侯家、泽库、埠口港共160平方千米,其中含昆嵛山南区小观、泽头二镇的一部分80余平方千米。2007年1月南海新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开会部署新区各项建设工作。至2008年末,南海公园已建成,举办沙雕节、采贝节,吸引数万人观赏,落地过亿元大项目十余家,成为山东沿海蓝色经济区热点之一。
万家寨遗址位于小观镇万家寨村东半部,正方形,约3.3万平方米;土寨约建于元、明之间,以西侧邻万家村而得名。土城外侧以海边自然石块砌铺。墙基宽约10米,高约7米。西南与乳山境西南寨相望。土城有南大门,东小门。城东南角为土筑高台,约15米高。东北500米,有“演武沟”,相传为驯马跨越所用。今东南城墙角尚存。
凤凰岭墩位于东西里岛之间。为明清时沿海所设烽火台之一。因地处平泊中一高地,略似凤凰展翅,故名,现有高度海拔23米,人工垒土高7米,民国间,上筑一岗楼,水泥砖砌,尚在。向南可视大海,向北过海湾可与姚山头村东烽火台相联系;西北可与红泥崖烽台相联系,相距各约5000米。
红土崖墩位于出林庄北东1200米,当地人称红岚〓上。为明清时海防军事设施。原有方形土寨墙,墙高2米。寨西北角海拔25.4米,人工垒墩高5米。
小观墩位于小观村与七甲村之间。墩高23米。
徐埠头古遗址位于爬山南、小观镇徐埠头村北20米处。1989年发现。总面积1.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0厘米。采集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鼎足、器把手等,以红陶为主,属大汶口文化类型。保存较好。
石坟遗址庙东村后、东店子村东北、才院村后,原有石砌蒙古包式坟墓各十多座。毁于1966年以前。
中美谈判遗址1947年8月28日下午4时许,美军飞机两架,由西南方向侵入浪暖口(时属牟海县第五区浪暖乡,今属文登市小观镇)一带上空,盘旋片刻,一架因故障坠落西里岛村西南海滩,另一架匆匆返航青岛。当地海防民兵生擒美军飞行员,缴获6挺机枪、12箱子弹和其它物资。当晚,第五区武装部预料美军定会再次来犯,一面向上级报告,一面调全区民兵紧急备战。
次日拂晓,美舰6艘压境,9架飞机在空中盘旋,40余名美军士兵登陆。找到残机后,先取走机上存留的物件,然后放火焚机。中午,美军又向内地蠕动,渐近我防线。区中队队长丁桂林与教导员孙夕臣指挥区中队与民兵迎头还击。激战中,又有十多名美军士兵乘汽艇登陆增援。战斗持续到傍晚,美军死3人,伤4人;民兵伤3人。
8月30日,美军空投传单,说因美机飞行员“迷失方向”、“误入”里岛上空。为“中美永久友谊和平”,要求归还飞行员。
8月31日,美军派人手摇白旗上岸,请求谈判。经民兵请示上级同意,中方在西里岛村南500米处的海滩上临时搭棚作谈判处所。五区各界救国会会长王宝斋(今小观镇才院村人)为中方代表,带两名随员参加谈判,美军代表为某部司令员科凯,带两名随员、一名翻译参加。双方一会面,王宝斋就指示夺了科凯警卫员的枪械。科凯质问:“不让我们带武器,你们为什么带武器?”王答:“我们在自己的国家,每天都带武器,保卫国土,你们无权干涉!”科凯无言以对。
谈判历时三天达成协议:美方赔偿一切损失,保证不再侵犯中国的海、陆、空;中方交还美军飞行员。双方交涉结束,科凯领着飞行员等人登上军舰,悄然离去。
此事记在《毛泽东选集·别了司徒雷登》注释中,是《毛选》唯一提到昆嵛山区的历史事件。
古庙遗址
梵云院。又称凤山寺、大将庙。寺前有圆形山包,相传昔有风栖其上,因名凤山。地为坦埠村所有,村北距寺2700米。庙被青山与泉水环绕。旧址地基、部分房舍(原客厅等)、翠竹仍在。始建于五代梁乾化二年(912)。由昆嵛山主峰之东南六度禅院僧法平建,大施主前宣武军节度、元从十将孙思较施舍地十馀亩,建屋百余间。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朝廷赐名“梵云院”。有碑二,一系宋天圣五年(1027)建,额题“敕赐梵云之院”六字,碑文为进士孙立撰并书,碑已失,碑趺尚在。另一碑系金大定七年(1170)重修之记,碑文为文登进士郭长倩撰,见本志第八编,遭“文化大革命”破坏,残碑己被文登市博物馆收藏。2005年在庙西250米发现一僧人石墓,内壁刻八幅画,见第八编。
此处1941年以前属牟平县地。1941~1955年,先后属文西县、昆嵛县地1956年划入文登县。
“大将庙”,因创建时,“有大檀越前宣武军节度、元从十将孙思较遂以地施,经营基创,为屋近百楹”,故又名“大将庙”。该寺清嘉庆丁巳(1797)“永垂不朽”碑尚在,碑志首行谓:“大将庙四至”,可知“大将庙”名不虚传。
孙思较,除该寺宋、金之碑记提到他以外(宋碑现不存,民国修《牟平县志》时,宋碑在,但字已漫漶;金碑现存,其中孙思较、法平事,必据宋碑),不见于地方志“金石篇”以外各篇,也不见于新旧《唐书》。附近孙姓较多的村庄——坦埠、北黄(原名黄垒村)等村考察《孙氏谱书》,现有孙氏居此,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无人知道孙思较其人。
黄垒院。位于北黄村(原名黄垒村,村因院而得名)北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为尼姑寺。原有宋绍圣四年(1097)碑(今不存),据民国《牟平县志》录其全文,院毁弃于清代,旧址已不存遗迹。《重修黄垒院记》见本志第八编。碑原在北黄村黄垒院中,已失。
岊山寺。西店子村北500米。岊山寺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北依陡峭的岊山,山涧下冲,砌一石洞罩之,水从洞出,曰水洞或称老虎洞。洞前有两抱粗的楸树7棵,洞口用巨石横砌8尺高台,台上至北山根建庙,称“北宫”或“后宫”。正北建正殿8间,供如来佛:两侧有耳房,内塑十八罗汉;南有倒厅,其东、西两角,各建二层阁楼。来庙游览或读书的游客文人,大多住阁楼上。
北宫之南200米,有一圆形山包,爬山左右环抱,称为“二龙戏珠”之地,山包即为“龙珠”。“珠”上有“南宫”,供奉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等。庙前有面北的戏台。每年五月初四开山,五日正山,七日完山。故此山包又称“端午山”,爬山寺庙会又称“端午山庙会”。
因为岊山寺在山水胜地,儒士学子多慕名而来,有的在北宫阁楼上读书,留下众多诗篇;文登县学生员吕润芳《宿岊山寺》诗,见本志第九编。
该寺于1942年日军大扫荡时被抗日军民拆毁,以防日寇在此安据点。所剩石料碑碣等,1976年被学大寨“战山河”建筑队破解砌墙,今遗物荡然无存。“龙珠”仅存山前戏楼基址,山包南北采石成巨坑数处;“北宫”之后,采石崖头高百米,东西300余米,很难恢复生态。
天齐庙。在庙东村西五龙山上。清时建。松岚前村遂改庙东村。庙已不存。
云龙庙。在万家庄。庙已不存。
第五节 泽头镇景观
滑石阁山在镇南部与小观交界处,爬山西北岩。主峰北南均有山谷相隔,其北谷之北有陡峭的“滑石阁”,海拔170米,山如刀削斧砍,仰视有目眩之感。“阁”顶为平台,因山岩上有数座石阁庙而得名。石阁与主峰间有山谷,树木葱茏,怪石林立,俗有可与江南苏杭比美之说。“峰”之南侧,原有玉皇阁、娘娘庙、龙母太太庙,有石香炉;其南矗立巨岩,北面阴刻“正德三年”4字,左行刻“大元修”3字。可知石庙修建于元代,复修于明代。解放前有庙会,始在山巅石庙南侧设戏台,开庙会,因山太陡峭,改在山北旗顶山前。庙会时间为每年三月初七至初十共4天,由8村会首轮流主持:吴官屯、小埠、徐家、大宋家、小宋家、刘家疃、东团岚埠、西团岚埠。
虎口山古称虎窠山。镇驻地东南5000米、母猪河河口南西侧、虎口山村北,河水遇此砥柱而东转。海拔仅38米,面积4000平方米,岜山东支脉、退滩地,原松柏掩映,古木参天。山体为大理岩。东面临母猪河道,临河有大理岩洞,古名老虎窠,底存淤泥砂,口高3米,宽2.7米,深14米许。内分两支洞,东洞较深。因洞口与河相连,人难进入。退潮时,在东面扬水站北下山崖,绕道可进洞。洞上巨岩耸立,俗称“鹰鼻子石”,远看似雄鹰立于洞口。洞西有两小洞,各容4~5人,称张仙洞、李仙洞,传说张、李常互访下棋。山南麓平旷处原有戏楼,山巅有玉皇庙,山西有山神庙,山东有娘娘庙,山南有三官庙。是庙宇最多的地方。古历四月初八开山会,烧香还愿,求仙拜神者众。1940年前有庞、王二位道士和小刘子三人住庙东南一房,雇人耕种庙田2公顷,加上收香火钱为生。1943年拆庙、伐树。1956年于山东建20亩苹果园。1958年在洞东建扬水站、砌渠道,因上潮进咸水,扬水站不能用。20世纪90年代,水泥厂要买山取石,村支部书记坚决拒绝,景观得以保存。经过20多年绿化,山上松柏参天,顿复日观。
大宋家古遗址位于岊山东麓、泽头镇大宋家村北100米处。1982年发现。总面积2.6万平方米。保存完好。文化堆积厚约2.5米。石器有石斧、石锤、石球、砺石;陶器有鼎、罐、盆、钵、瓮、纺轮支座等,多为夹沙红陶。属新石器时期。1987年列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村古遗址位于泽头镇林村东北50米处。1989年发现。总面积约0.7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厘米。采集的陶器有鼎足、器把首、盆、瓮、碗等残片,并有铜币一宗。属秦汉时期文化类型。破坏严重。
胡格庄遗址位于泽头镇胡格庄村后50米处。1989年发现。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采集的陶器有盆口沿、瓮底、碗底等。属汉代文化类型。破坏严重。
徐家遗址位于泽头镇徐家村西700米处。1989年发现。总面积0.7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厘米。采集的陶器有罐口沿、残豆盘、瓦等。多为泥质灰、黑陶。属汉代文化类型。破坏严重。
太平观位于泽头镇驻地西南,东有眠虎岭,南有岊山、焦赞山、太平顶,北有洼螺山。日说为“五龙聚会”之地。此处1941年以前属牟平县地,1941年12月划入文西县,1956年后属文登县。
相传明代后期,这块土地属大芦头村(今属小观镇)的“庄子”该村会首在此建太平观。清同治六年(1867),道士王从政主持重修太平观。他在北京白云观受戒,1年期满,带回皇帝赐联“道惟吾友,德即我邻”和两方金字匾:“三茅第及”、“九转丹成”,被任命为牟平县道会司主事。太平观鼎盛时期有耕田400多亩,山峦近千亩,招4户庵户、4户佃户,每年收租粮60升左右,另有白果、板栗各5~6升,现款200余元。雇勤杂工4人,厨师1人,饲养骡子2头、驴1头、牛2头。菜园2亩,专人看管。
太平观道士属全真嵛山派,祖师王玉阳留下行辈20字:“本和教忠礼,智时阿吾基,远近从何起,阳子结金辉”。中殿为三清老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统称“三宝天尊”。西边配间是“上八仙”。后殿中为玉皇、东有二官(天官、地官、水官),西有仙天圣母。前殿山门有“青龙白虎”。
该观道士,第十代郐基连(郐家村人)以前为“伙居道”,有妻小;十一代马远琪(马家泊人)起,认为道士应以清真为主,脱离红尘,不再娶妻。马远琪的徒孙王从政(北湾人)主事,道观兴盛,与北京白云观、青岛天后宫、崂山上清宫、烟台毓璜顶、昆嵛山麻姑殿、神清观、九龙池、显异观、东华宫、圣水宫等处宫观,来往密切。道徒学的是《道德经》,讲求“道德清真”、“修真养性”。每年初一、十五晚上,道徒们在大殿三清老祖塑像前焚香、击鼓、打钟,念晚坛功课两小时。每年腊月十五日到正月十五日,每天鸡鸣头遍始念早坛功课经,晚上念晚坛功课经,风雨无阻,纪律很严。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四乡百姓随意来观内,或游玩,或敬神,或许愿,或还愿,俗称“串庙”。
20世纪20年代,太平观主持在观内设“太平观私立同化小学”,高级2年、初级4年,各1个班,教师2人,周围村庄30多个学生就读。1940年8月22日,为防止日军进驻,太平观被拆毁,5抱粗的大银杏树被伐。第十五代道士孙起明参加革命,其师弟姚起祥在眠虎岭村落户还俗。太平观前后300余年,旧址已无痕迹,原庙石块砖瓦均填于宝泉水库大坝内。
龙母庙。在太平观南焦赞山太平顶上。建于清朝,今存遗址。1944年前有庙会。
第六节 葛家镇景区
圣经山、紫金峰及摩崖圣经东华宫等景观均见本编第一章第九节。
象形石圣经山、黄龙岘东刀背岭、刘家上口东山、谭家口西山等多处有千姿百态的象形石,有的似“大士危坐”,有的酷似老婆婆端坐,有的似情人亲偎。
大英温泉位于镇驻地东南,其地理坐标北纬37°06′45”,东经121°51′40”。附近有桃威铁路及309国道等交通干线通过,交通便利。
地热田位于母猪河中段西岸,地面标高为18米,属山间谷地地貌,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侧的母猪河常年有水。地热田处于老母猪河断裂带的西部,地下热水储存于燕山期中粒石英二长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接触破碎带中。出露的岩层较单一,主要为岩浆岩,特别是燕山期中细二长花岗岩、中粒石英二长岩分布较广。面积9000平方米,水化学类型:Cl—Na·Ca。水质较好。每小时涌水量1.8立方米,水温64。℃。
东海司令部弹药库位于葛家镇池水头村。1947年由葛家镇岔河村郭泉德领建。长20.3米,高3.85米,四面墙体均用花岗岩块石砌成。顶平,前有两铁门。今完好。葛家烈士塔位于葛家村北400米处。1945年原昆嵛县葛家区为纪念抗日烈士,捐资兴建。塔为六角锥形,9层,呈楼阁式,砖石结构,每个侧面宽2.45米,刻烈士名。西面、北面刻建塔记,详见本志第八编。
祝家泊子烈士塔位于葛家镇祝家泊子村北500米处。1946年,原昆嵛县林村区人民捐资兴建。塔为六角锥形,8层,高15米,周长12.6米,每个侧面2.6米,系砖石水泥结构,上刻烈士英名。附有烈士塔落成碑、修塔捐款名录碑和两座灯楼。
界牌石位于文登市葛家镇黄龙岘村大沙地与牟平区交界线上,天然巨石,坐标:37。10′43”,121。45′40”,此处海拔211米。巨石高约2米余,立在石硼斜坡上,虽然接地点较小,但屡经地震和近处采石场放炮而未倒,受到当地的保护。传说清时,界碑石文登一侧发现尸体一具,文登知县来验尸,见尸在县界旁,便命手下人将尸体略向界西滚过去,推给牟平县衙了事。留下旧衙门一笑柄。
楸树王位于葛家镇黄龙岘村大沙地。树龄300多年,高19米,胸径0.78米,冠幅11米×11米。树干上无孔洞,树冠上无枯枝,人称“楸树王”,惜其于2007年夏被飓风刮倒。
古庙遗址
禅教寺。葛家镇池水头村东1000米。出村东北口,正东有珠山,与长山主峰相连。东北有塔山。塔山前怀就是禅教寺遗址。
一入山口,南北有珠山与塔山对峙,谷底溪流潺潺。离开溪旁小路,左攀向塔山山凹的中段,前、左、右望去,三面是峭拔高耸的山岩。就在这向阳的山间谷地,埋葬着近年的逝者,石碑耸立,据说大家看好这儿的“地气”。这里就是禅教寺遗址。原有大殿三间,供奉佛祖塑像,东西山墙下供十八罗汉。前有山门,内有把门将军,八大金刚塑像。大殿西有草房五间,东有三间。大殿与山门之间有西厢房三间。西厢之南的“倒厅”,有碾房、磨房。其南有伙计屋五间。庙后山坡上分布着七八座佛塔,塔高三四米,九层,圆形,上尖,底座比磨盘略大,是葬历代主持僧的墓塔。庙西有僧人墓地。再西有山岩似层塔耸峙,山遂称“塔山”。院内和庙前有银杏树数株,最大的五抱粗。院内还有木槿一株,两抱粗;柏树一株,三抱粗:由此可知,此庙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始建应不晚于宋代。院内还有碑刻三座,其中一座是“功德碑”,专记资助修庙施主姓名。
清康熙进士、监察御史吕琨(葛吕集人)曾在此读书,写下《游禅教寺》诗,见本志第九编。
迎(英)山庙。雍正本《文登县志》载:“在城西五十里。”今查葛家镇英山前村东1000米原有玉皇庙,石砌,内有石像,高广数尺,规制较小。但每年三月十一开山会,庙会4天,到界石镇鞠格庄李龙庙搬戏箱。庙南有戏台,毁于清代。至今仅留下地名“玉皇庙”。后依高山,前坡下采石场多处。村东侧有尼姑庵,庙房一大间;其西另院草房3间,尼姑住处。毁于民国初年。“迎(英)山庙”,当指后者。
黄泥观。旧志未载。位于英山前村北500米,其北、东皆山。始建年代失考,毁于清后期。原有大殿3间,对口厢。其东南有墓塔一座,普通石墓四五座。东厢有人居住至20世纪50年代才拆。今仅见石墓残迹、石础四个、古井一眼,篁竹布满山坡。
端午山庙。位于潘家上口东1000米,因每年端午节开庙会而得名。庙宽、长各八尺,石筑。庙内供奉狐仙、黄仙、蛇仙石像,故又称“三仙庙”。前有戏台。现存庙基遗址。
黄龙庙。位于葛家镇黄龙岘村北1000米的半山腰上,其后为峭拔的黄龙岘。“黄龙”之名失传。庙始建年代失考,拆于1942年春。原有大殿3间,大殿东侧有较低矮的送子娘娘小庙;东西厢房各3间,无南倒厅,南为悬崖,上砌高墙,山门在东厢南,东向;西厢南也有门可进出。院中有小菜园和水井。住僧二。1940年以前,每年二月十九日从铺集南五龙庙接戏班来此开山会,次日正山,第三日完山。山南多村“办会”,西于疃村抬李龙母雕像,有仪仗队,称“龙母驾”。这天龙母驾在前,各村节目依次排列,到山南各村串村。然后抬驾庙前,置席棚内供奉,会首们来跪拜行礼,为“正山”。众人看大戏,买东西。以葛家村的节目最吸引人。
五龙庙。葛家镇陡埠村南。1937年前有庙会,二月十六至十九日三天。
二郎神庙。在西于疃村西南500米冠顶山后。山巅有戏楼,后移到山阳。有庙会,久废。拆于1942年。小庙3间。当地民谣有“冠顶山,(西南)窑头山,二郎爷爷一肩担”之说。
龙兴寺。光绪本《文登县志》载:兴隆寺(应为龙兴寺)在东华宫西。有元至治二年(1322)创修碑。寺以兴隆山(龙兴山)为名。碑字多泐不可读。碑后列千户于潍量、于贺、于玉、刁士敬、刁怀宝、招讨使刁通等名,馀俱剥蚀。寺废于民国间。20世纪40年代尚存碑亭及亭内一碑,亭〓下插一铁剑。今已无存。
杏山寺。位于香炉石山东面,葛家镇崔家口西南1500米。群山环抱,东南有山口,涧水东南流,入陡埠水库。寺建于元代以前,毁于1935年,被二僧私卖予林子西一村人而拆。前后三排房,庙产土地分布于数村佃耕。今仅存庙前石砌包崖,高约1.5米,长约20米。庙址之西,原有三幢墓塔,今尚有一和尚墓塔基部,骨灰石盒等。塔八角,底层直径约1.2米。其东侧杏山上有关帝庙,石砌宽近3米,已拆毁。此处原为牟平县地。
李龙庙。位于槲(虎)山顶,建于清咸丰年间,供奉秃尾巴李龙王。相传天旱祷雨必灵。正殿3小间,不住僧道。在山南东坡有戏楼,每年接花沟山庙会二月二十五日开山会,唱大戏,时间3天。1935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拂晓,于得水为首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此庙召开第一次碰头会。会议决定,已暴露身份、不能回家的队员分组进昆嵛山掀石炮、放山火,吸引敌人搜山,减轻敌人对平原村庄的压力。详见志末《附录》。1942年毁神像。1945年修祝家泊子烈士塔拆用戏楼石材。今庙基犹存,其南、西砌石墙2~3米高。2002年前后,有人来此还愿,庙前树起两根旗杆,凿一石神像,安放旧庙基石龛内。防捻军石墙正在此庙西墙连向南北。
大圣寺。古名大圣院,俗称“院东寺”,地处院东村西北。建置无考。有元至正二年(1342)重修碑,昌阳某寺僧撰文,进士栾仲玉书丹。碑漫漶不可读,其残文云:“院之卓锡,殊无可考。有宋元丰元年(1078)重修大圣院碑。”盖古刹也。今宋碑已不存。又有清朝康熙辛未(1691)主持僧普波重修碑,丛大为撰文,刘一正书丹,亦近剥落。碑文见本志第八编。今遗址建小学。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