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区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61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西区景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223-2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昆嵛山西区景观,包括玉林店镇景区、莒格庄镇景区、水道镇东部景区。
关键词: 西区景观 昆嵛山 名胜古迹

内容

第一节 玉林店镇景区
  九龙池见本编第一章第三节。
  岿山——鹰嘴石是本区重点名胜区。不仅山水壮丽,洞穴奇妙,还有太极宫遗址,陈抟老祖“福”“寿”大字完好,是昆嵛山区字形较大、保存最完好的名人刻字。
  岿山位于镇驻地西北4000米。山势峭拔,林木葱郁。山北修有盘道直达山巅,可通汽车。海拔455米。山顶有电视转播塔等,附近尚存1947年构筑的掩体工事。下看对面矗立的鹰嘴石遥相呼应,马蹄夼胜似人工打造,勾勒了山形。慢慢下行,曲折多藤蔓,壁立刀削的崖下,有狐仙洞,又称神仙洞,洞口东向,高1.3米,宽0.5米,进深8米,内高2.5~4.8米,内侧有一下行洞,深不能测。坐标:北纬37°18′16.7″,东经121°36′25.8″。此处海拔390米。
  蟠龙石又称险道石。由东南口入山,先过“险道石”,本为一巨岩当道,中有天然一洞可过。20世纪70年代,有兄弟俩疑石下有宝,用炸药炸塌,无所获,兄弟却不久病亡。坐标:北纬37°18′8.7″,东经121°36′43″,此处海拔197米。
  清风亭沿山路前行,右拐北折。其路东侧,有清风亭遗址,现仅存砖瓦、加工石料残迹。但其南,一岩矗立,南面垂直而光滑,上刻陈抟行书“福”字,高1.5米,宽0.8米,朱砂涂色,今尚清晰完整。坐标为:北纬37°18′10.8″,东经121°36′43″。
  太极宫遗址登至山半腰,东侧有潺潺山溪,有荷花池遗址,登台左侧有“虎蹲石”,人不能攀,高约6米,顶南向阳刻草书“寿”字,大小与上
  述“福”字类同(“福”“寿”二石刻照片见本志第八编)。石以东为庙台旧址,平广,有明代残碑,有断墙残垣,具看山老人指点,知正殿遗址东侧为“白云居”旧址,当时为文人读书处。陈抟受后周太祖赐名“白云先生”。宋代的周敦颐将陈抟的“无极图”衍变为“太极图”,并著“太极图说”。提出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成为宋代理学的基础。故此宫供奉陈抟老祖。陈抟将儒、释、道较系统地联系起来,为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的先导。相传王重阳居昆嵛山时,来拜过陈抟祖师庙。故此宫对于昆嵛山全真道来说,有特殊意义。但建置失考,仅知明代重修,则始建应不晚于金代初年,待考。
  玲珑洞太极宫之后,有著名的玲珑洞,沿洞曲折而上,可达岿山山巅。清代张崧有五言古诗一首《自玲珑洞登岿山绝顶》。内有句:“豁然洞穴开,风起号万籁。斜川出山脊,顿觉乾坤大。”全诗详见本志第九编。
  玉泉洞沿太极宫之西涧东侧山岩攀登百米,达玉泉洞。坐标:北纬37°18′15.6″,东经121°36′34″,海拔262米。洞高2.5米,口宽1.5米,内宽2.3米,进深4.4米。洞顶端有一水源,常年流水不涸。
  鹰嘴石又名“树笔峰”。元代牟平(今属乳山市万户村)人姜房,时任宁海州刺史兼总管万户,作七绝一首《观猎陪陈总戎晚过鹰嘴石》,见第九编。
  鹰嘴石山在岿山之南,巨岩插空似鹰嘴,因名,又因山峰似毛笔倒竖,又称“树笔锋。”从图姜房《观猎》诗可知元代这里鸟兽众多,是狩猎的好地方。
  明代牟平人常康有《同孙上舍登岿山》七律一首:
  “晴岚晓望曙光收,翠抹芳林湿欲流。
  古木层峦干碧汉,寒泉澈月吐丹丘。
  隔林好鸟依人语,向日山花载酒浮。经语钟声来伴客,云堂坐对四山幽。”
  此诗可视为明清士大夫登临岿山共有的感受。
  清代赵子辕有《岿山杂咏十首》(见本志第九编),咏岿山十景:树笔锋(即鹰嘴石)、清风亭、白云居、玉泉洞、仙子洞(狐仙洞)、玲珑洞、虎蹲石、望海峰、山市、蟠龙石(险道石)。他于某年四月望前,携道童暨小仆登清风亭看月,瞥见山市,当夜写成七言古诗《山市歌有引》。二诗较长,见本志第三篇。
  岿山草木繁盛,水位较高,人迹罕至,因而蛇多。2008年初夏,看山人饲养的“跑山鸡”,被蛇吃掉20多只,亲见“山青”(山蛇)大者有碗口粗。现山区已被一港商买租,拟作旅游开发。
  古庙遗址
  崇福寺。一名丛林院,俗称玉林院,在玉林镇北2000米许。未详建自何时,有宋咸平元年《大德塔幢记》。幢记详见本志第八编。
  草场庵。在岿山西北麓。为明牟平人宫应蛟别业,万历间改为庵。民国初,因住持沙信可经常聚赌,被县衙抓走,庙产由岿山社社长接管。
  太极宫。又称岿山庵。详上文“岿山”。
  吉祥寺。玉林店镇山后村南500米处,临济宗,民国初年有僧一,见民国《牟平县志》。
  福巽庵。在玉林店镇茶棚村东。庙内一道人在庙旁生火烧水,以山竹代茶,供行人解渴清火。清初孔姓来庙西侧立村,因名“茶棚”。
  第二节 莒格庄镇景区
  曲家口、黄莲(垒)口、板子口及南北石墙遗迹,见本编第一章、第二章。
  仙姑顶位于莒格庄镇东仙姑顶村西、西仙姑顶村北,黄垒河南岸。仙姑顶上原有仙姑庙,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修炼成仙之地。南北1600米,东西800米,海拔185.7米。元朝在山东建东仙姑村,在山南建西仙姑村。
  淘金遗址在“金青顶”,沙家村东北。南北1500米,东西500米,海拔237.8米。早年曾有人在此山淘过金子,有遗址。
  金矿遗址在老虎窝北山,21世纪初,采金矿者在山四周挖进多个坑道取矿石,废石布满山周围。矿洞未封闭。
  金矿用现代化设备开采的金矿在福禄地西北。
  古庙遗址
  涌泉寺,见本编第二章第六节。
  广泉寺。位于莒格庄镇北部、长冈崮南。清末,在此附近建蚕场,场部驻广泉寺。故称该场为广泉寺蚕场,后改牟平县蚕场分场,场部改驻寺南义和庄。此寺不见于民国《牟平县志》。
  山神庙。莒格庄镇周家庄北架子山岭上有石砌山神庙。庙虽不大,但1940年前每年正月有3日庙会。
  何仙姑庙。在东仙姑村西、西仙姑村北仙姑顶上。传为八仙之一何仙姑修炼得道处。相传建于元代,不载于旧志。
  姑子洞。在北宋格庄东北。原有姑子庵,今仅存遗址。
  金铃院。见本编第二章第六节。
  李龙庙。位于沙家村西500米、老清河西岸庙山顶上。供奉秃尾巴李龙王,庙房三排,庙前有古银杏树三抱粗。正月十六、十七、十八三天庙会。1942年春拆毁。今仅存瓦砾旧址。
  花沟山庙。位于莒格庄镇张皮村南、床而村东北花沟山上。建于清朝后期。占地约0.4公顷。坐北朝南,山门南20米处有戏楼一座。东为庙院,北正厅7间,南倒厅6间及山门,东厢5间,西厢4间及过道(通西院)。庙产有耕地约4公顷,山峦两处7.3公顷。大殿供奉秃尾巴李龙王;第二排正殿供龙母太太;第三排较小,供玉皇大帝。至1926年,庙院仅住一名和尚名陈芳,一名长工袁树民。此庙旧志失记(参见《牟平文史资料》第十集《革命的摇篮——花沟庙小学》)。1937年以前,每年正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办庙会,二十二日正山。庙会以戏楼为中心,有唱大戏、耍杂技、卖杂货的,各种小吃和多种商品货物陈列于道路两旁。赶会者来自烟台、海阳、栖霞、牟平、文登各处,多达上万人。入夜,彩灯交辉,锣鼓喧天唱夜戏,热闹非凡。
  1926年初,在兴办新学热潮推动下,张皮村曲书运联络本村及崖子、床而、泊而四村村长和乡长在此兴办花沟庙小学。但因庙产权为高陵乡潘格庄一曲姓地主所有,张皮等4村出资出人到牟平县政府打官司,半年后胜诉。同年秋,小学建立,成立学校董事会,以庙产收入为办学经费。后来这里成为中共地方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1941年8月,听说驻水道日军要在花沟庙建据点,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发动周围十几个村庄五、六百人拆庙。拆庙当天,突然天阴云布,刮起大风,很大的雨点落地,激起尘土,大风刮断庙宇西墙大杜梨树的数根大枝篱,杜梨散落满地。约一个时辰,风止雨停。民间传说,那是李龙爷随风带雨地走了。
  花沟庙旧址已找不到庙的痕迹。唯附近床而村中尚存一石碑,上刻《花沟山赛会公约》,可见当时此地社情民俗。见本志第八篇
  第三节 水道镇东部景区
  金牛山金矿金牛山位于镇驻地东南、罗家屯村东。南北1000米,东西1500米,海拔169米。传说早年一牧民赶9头牛到此山放牧,牛群进山后变为10头,晚归时仍为9头。遂认定有1头是金牛出没,从此山名金牛山。民国《牟平县志》载:“金牛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黄垒河经其东,以产黄金著名。其东北相连者有茅山、鹁鸪顶、金翅岭、轨道山、哈沟山等,绵亘七八里,皆为金矿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东四府道台李宗岱也于此山采金,办三处机器房,设在罗家屯村北河滩上。鸦片战争以后,美国矿师爱丽司可莱克来此勘查,得出错误结论:该矿含金量太低,不值得开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廷与德人立约,许开登州五矿,此其一也。德人在茅山后麓建筑宿舍楼房,于金牛山、茅山、金翅岭、轨道山各处共开平坑数道,直井三眼,工程颇为浩大。计历九年,卒无成效,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停工。值中国力争矿权,乃备价银32万两赎回。当年矿区为建轻轨车道,在茅山西北麓修建的石拱桥,至今仍在。新中国建立后,集体与个人均曾在此开过矿,淘过金。1958年,金牛山金矿建立,是昆嵛山区最早的矿山企业。1962年停办。1971年,牟平县政府在金牛山北办起硫化铁矿,在金牛山办起磷肥厂,开采硫化铁和黄金,并生产磷肥。1975年,复建金牛山金矿,投资150万元,建成年产矿石4万吨竖井一口和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选厂一座。1980年,水道公社在金牛山西侧至岔河矿带建矿采金。1985年,玉林店乡筹建哈沟山金矿,1988年投产。1996年4月,金牛山金矿被山东东方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投入资金1300万元,改造探矿与选厂。选矿能力由100吨/日提高到470吨/日。1997年起,该公司先后收购哈沟山金矿,福禄地金矿、朱车金矿、东道口金矿,并建辽上金矿。至2008年,该公司所属金牛山等金矿已成为全国采金、产金重点单位之一,年产黄金超过2000千克。
  另有西直村金矿,正在迁村扩建。
  狗脚山位于水道镇驻地东南、生木墅村东。南北、东西各长500米,海拔102.2米。此山顶部有一大石硼,石硼上有天然的数个小窝,似狗的足迹,相传是二郎神的天狗在此升天留下的。
  四顶子山位于镇驻地西南、八角夼东。南北1000米,东西500米,海拔148米。山上有四个山头,故名。1944年初夏,“爆炸大王”刘元宪和民兵们侦得驻水道据点日军出动“扫荡”的信息,在四顶子山上埋好新发明的“子母雷”,并把敌人引到山顶小路上。20多个日本兵登上山顶,发现埋雷地点,十多个日兵围成一圈,让一个有经验的小心翼翼地扒出土地雷,地雷暴露出来了,那兵士高兴地抱起地雷往上一提,下面的予地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6个日兵坐“土飞机”,粉身碎骨,两个日兵负重伤,日军急忙抬上尸体和伤员逃回据点。从此,“子母雷”的技术传到海阳县,传遍胶东(参见本志《人物·刘元宪》)。
  日军水道镇据点遗址1940年春,侵华日军为钳制东海昆嵛山抗日根据地,深入解放区腹地,选择昆嵛山西麓水道(今镇驻地)为要隘,构建工事。在今镇驻地筑3米多高圆形围墙,周长1000余米,墙外挖壕沟,设铁丝网,广布鹿砦。据点内10米高的大碉堡1座,四角各建一较小碉堡,常驻日军一个小队38人;中心据点南又筑一大碉堡和数个地堡,住伪警察一个中队(营);在伪警察所西南又建一大碉堡,数个地堡,驻伪军一个营;在西山上建一大碉堡、数个地堡,驻伪军一个营。共有大碉堡7座,地堡12座,共驻伪军一个团。今尚存西山一地堡,留作教育后代。除文城“新城”外,水道据点是侵华日军在胶东半岛重要的军事设施。1944年8月24日被八路军攻克。战斗见本志第六编。
  古庙遗址
  鬼刀神庙。位于水道东北2500米。山东西2000米,南北1500米,海拔232米。原有山神庙,规模不大。解放前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后3天在此开庙会。相传某年山会唱京剧“白马坡”,戏中关公用木制大刀竟砍死了“颜良”。从此得名“鬼刀神”。现被金矿企业所占用。
  三官庙。镇驻地西1500米,南北税目村之间。旧志失记。相传建于明代。庙房约20间,1947年拆庙。庙前2棵大银杏树,被水道小学锯伐制成4个班的桌凳。附近有“凉水湾”,旧时乡人以为此水为“神水”,多有到此取水治病者。
  二月二庙。在镇驻地西北1500米、大疃之西。庙的规模不大,但每年二月二日开山会,故俗称该庙为“二月二”。清末民国初庙毁。旧志不载。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