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区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60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北区景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11
页码: 213-223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章北区景观,其中有初村镇西部景区,姜格庄镇景区,龙泉镇景区,大窑镇景区。
关键词: 昆嵛山 名胜古迹 烟台

内容

第一节 初村镇西部景区
  境内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有300米以下、海拔60米以上山峰12座,大都在西部与牟平区交界线上。大小山溪、河流,皆汇入初村河,北流入双岛湾。
  双岛湾海湾已被海水养殖业占用,辟为养参池、养虾池、养鱼池;现以养参为大宗,有南北大坝经黄泥岛,直达小岛、大岛。方格池之外,原主港渠尚可通小渔舟,中有烟威高速路之过海大桥横贯,巍巍壮观。可徒步或乘小舟观看滩涂养殖,或在大小岛上观海垂钓,或在潮边拾蟹摸蛤。
  花顶山在长夼店村西北500米处,西北、东北长800米,东西500米,海拔172米,前怀有古庙遗址。
  大孤(古)顶又称太平顶。在东车门夼东,西石岭村西。东西1300米,南北2000米,海拔156.8米。孤,又作“崮”,又作同音字“古”。上有恒山庄园和九神庙。
  大凹子位于纪家口子南800米。海拔55米。因山上有一较大凹地,故名。东西约1200米,南北900米。山上有三官庙遗址。
  狼窝顶位于西北道村东南1500米。海拔236米,其峰北侧有狼洞,昔时容多人聚赌。为龙泉与初村二镇界山。东西1600米,南北1200米。境内最高峰。
  北店子遗址位于初村镇北店子村东100米处,1978年发现。总面积2.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2米,内含大量的蛤蜊皮和红烧土。采集的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铲;陶器多为夹云母褐色陶、有鼎、罐、盆、钵;骨器有鹿角骨等。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有石碑标志。
  庙宇区内已知古庙宇6座,现已修复2座。
  龙王庙。初村西北马山上。庙房四间。2005年恢复。
  娘娘庙。位于初村村中,已无痕迹。
  九神庙。位于初村南2500米太平顶上。150年前,初村会首张中道修建。庙在山顶北坡,戏楼在山北脚下。此处风大,曾把戏楼刮倒。民谣:“张中道,瞎胡闹,西南山上盖大庙,戏楼刮倒,他还不知道。”因庙内供神九位,故称九神庙。中为龙王,东为药王、马王、牛王、虫王,西为财神、土地神、山神、文神(文昌帝君)。20世纪40年代废;2004年初村西南村投资在此建“恒山庄园”,有宾馆、游乐馆,恢复九神庙,成为一旅游景点。
  三官庙。旧址在纪家口子东南500米大凹山上,不知毁于何时。
  寿峰寺。在院上村西北。光绪《文登县志》卷四下载:“寿峰寺,今曰石岭院,在城北五十里。建置无考。有明崇祯丁丑(1637)重修碑,生员纪善行撰。国朝乾隆三年(1738)碑,恩县训导李盛唐撰云:‘石岭院古名寿峰寺,元皇庆二年(1313)一修,国朝雍正甲辰(1724)重修。’”今不存。
  双庙子。长夼店村西500米花顶山(海拔172米)前怀,通头甲村路北侧。民国期间已塌,庙为上下双层,故名。今为周围的地名标志。
  第二节 姜格庄镇景区
  本区景点主要有:西部与大窑镇的界山,有古昆嵛长城遗存;其中紫岘口南侧戏楼山为秦皇驰道经过的“系马山”;有著名古遗址蛎蝰塔遗址、古墓、明代防倭的金山寨遗址;原威海日伪海军起义部队登陆后与八路军代表谈判遗址,古庙遗址;金山港海水养殖区及在此通过的烟一昆路立交桥等。金山港见第一编第五章。
  昆嵛长城北段北起烟一昆公路金山港立交桥处,过丰山(墙存)、娘娘顶、牧牛山(墙存)、鹁鸽房、孟良(明朗)口子、天齐夼(古称修福岘山)。详见本编第一章第十二节。
  系马山宋《太平寰宇记》:“系马山,在县东四十里。秦始皇系马于此,今山草多结。”明嘉靖《宁海州志》:“在州东北四十里”。此地应指紫岘口,但从地图上测量,直线距离为23华里,加上道路曲折,不足40华里。实地考察,山口南北长40余米,坐标:北纬37。25′17:东经121。42′54″。因位置近北海,历史上未经开凿或加工,确是原地貌。此口南侧有峰突起,海拔240米,当地人称“戏楼”,系马山当指此山。至于山草是否“多结”,不足为凭。山口东西通道,皆缓坡,人马车皆可上行、下行。咸丰间,山口城墙大石全被口西、口东各村村民用手推车搬去用于建筑。秦始皇沿海边所设驰道,沿袭旧有古道,必须安全可行,尽量避开难行费工之处。古城墙紫岘口以南各口,包括孟良口、福岘口,当时均不通车马(福岘口是康熙间道士李常明凿通的,孟良口也可见后人下落路基的痕迹),而紫岘口则是这一带唯一可行车马之山口。嘉靖《宁海州志》加“北”字,把“州东40里”改作“州东北40里”是极准确的。但此后的地方志,皆对此无端否定,改为文牟界山“小孤石”为“系马山”,此处距州40多千米,是原记距离的二倍多。且此处至今不能通车马,详见下节。
  蛎喳墙遗址姜格庄南250米,1964年发现。属北辛文化晚期,距今约6500~6100年。文化堆积层一般在2米左右,多灰土,兼有大量贝壳、陶片、灰坑、木炭粒、红烧土块、兽骨、鹿角等,遗物有石斧、凿、磨盘、磨棒、砥石,古器有锥、针、笄束、发器、镞,陶器有鼎、斧、杯环、纺轮、网坠、支座。出土文物丰富,规格较高。特别是新石器时期三足罐,1974年出土,国家三级历史文物。罐为夹沙红陶、侈口、长颈、鼓腹、小平底、三足短锥形,腹上部、肩部各有两道玄纹,玄纹内各有上下两排戳印纹;腹中下部各有两道凸棱,通高17厘米,口径10厘米,最大腹径15.6厘米。还有新石器时期骨针,1975年出土,国家三级历史文物。骨质奶黄色、细而匀直,尖部锋利,针鼻呈椭圆形,通体磨光,长4.5厘米,直径0.2厘米,鼻径0.5厘米。1996年7月,烟台市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后,当地生产队为利用遗址上的灰土当肥料,将其中心主要部分已彻底破坏,现仅北部尚存原遗址的三分之一。
  古墓在云溪、北头村两处,为元末明初的墓葬石塔群。地上建塔,塔下造墓穴。塔形似古代武士头盔“兜鍪”,故俗称“鍪子坟”。1992年在临海沙岭上取沙时发现。墓数量多,保存好。塔身上的雕刻清晰可见。塔的前面刻成对开的大门,两侧为一对守门蹲狮,或站立的侍卫,或门神。须弥座的上下立沿上,刻满仰莲、覆莲。文物工作人员对墓群修复(见照片)。不久村民嫌墓临住房不吉利,将墓群拆毁,人为地丧失一宝贵的文化遗址。
  另有宋代颖川长史于琛和光禄大夫侍御史于延绍墓,位于姜格庄镇西念村西南于家垛岚。1956年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后,墓地被整成耕地。当时掘开几个大墓,发现墓壁用雕刻的大石板砌成。墓内有花瓣似的碟、碗一套,侈口双鼻直把酱壶3件,滑石雕刻的宝塔壶盖一件(现存牟平博物馆)。1973年,考古断定是宋代于琛、于延绍墓。
  金山寨遗址民国《牟平县志》:“金山所故城在县东北四十里,明洪武初置,今废为村。”实地考察,金山上寨村并未占压村西南的城寨旧址。古寨建在小金山西北麓,寨内东南高、西北低。寨遗址四面土墙基础清晰,其西墙残存土岭高3米余,长30米余。夯土尚存,而大砖已被搬光。寨东西、南北各长约365米,周长约1460米,比旧志所记大得多。其中心坐标为北纬37°25′16″,东经121°48′26″。
  刁(雕)儿山北坡谈判遗址1944年11月5日,驻刘公岛的伪海军练兵营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等爱国官兵600人起义,杀死日军17人,伪军官等15人,于当晚乘回春号等3艘舰船,在双岛港西岸登陆,在日机扫射中转移到双林前村。7日,起义部队代表连程走出双林村南500余米,到达刁(雕)儿山北坡,与等候在那里的八路军胶东军分区和东海军分区代表、东海军分区敌工股股长辛冠吾谈判,起义部队欣然加入八路军。当晚转移到根据地林村。11月22日晚,在昆嵛山南区——文西县铺集村召开命名大会,公布山东军区授予该部“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番号的命令。该部起义,为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做出了贡献。
  刁(雕)儿山,俗称鹁鸽塘,海拔249.3米,山势陡峻,其上有雕鹰、鹁鸽,故名;其相连的北峰,有巨岩似虎头,石上有花纹,故称豹虎山。刁儿山是控制北海滩头的制高点。
  海防林带昆嵛北区海岸线长53千米,属沙质海岸,已形成一片连绵不断的人工黑松林。蓝天、大海、松林相映成辉,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来投资兴业。
  民国前期,酒馆村名士都昆山撰写的《护林公约》(下称《公约》)称:“北海岸上,全是沙滩。西北一带,风渚成山。风吹沙起,祸害庄田。”这是海滩原貌的写照。区内的云溪村,曾因沙丘滚动,村庄被迫南迁三次。曾有一位民国县长,出资2万大洋,做植树经费,在酒馆村北营造千亩胡颓子林,以固风沙。造林成功,胡颓子高达4米。但因为是落叶灌木,冬春无叶,风沙肆虐,不到十年,胡颓子化为乌有。《公约》称“赖有荆草,护庇海边。禀官请示,封治多年。”可知当时人们用植被固沙的意识强烈。1949年11月14日,东海造林事务所成立,设在威海市杨家滩林场,不久迁昆嵛县酒馆村。东海专属造林事务所开始领导群众在北海、南海滩营造防护林。1954年,从山东寿光、青岛引进黑松,拉开海滩造林序幕。1959年,北海第一片人工黑松林在该镇北头村、酒馆村建成,面积67公顷,成活率80%以上。到1964年,海防林达670公顷以上。1959年,烟台地区海滩林业站在酒馆村挂牌。1964年8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视察长岛、烟台、威海等地林业生产,对造林绿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引起地方领导高度重视。1965年,烟台行署加快海防林建设步伐,林业局长栾聚茂等带领技术人员分住云溪、大庄等村,作规划设计,进行技术指导。1960~1969年,北海各乡镇机关干部、社员,一年两季造林,一是春3月,二是雨季7~8月。至1969年,完成防护林造林任务。以后各村成立林业专业队或护林员,加强管护,补植造林、防治病虫、修枝间伐、护林防火,常年封护。即使“文革”动乱中,海防林也安然无恙。1984年6月8日,以朝鲜自然保护联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梁贞泰为团长的朝鲜自然保护代表团参观考察酒馆村北海防林。1993年,北海海防林被烟台市政府批准为烟台市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27日,牟平区政府做出《烟台市牟平区关于立即封闭全区沿海防护林所有沙场的决定》,要求对过去已经采砂的防护林地,按照标准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三年内,全部按国家规定标准还林。这顶工作经反复检查已经完成。进入21世纪,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已列入国家林业局重点工程,国家注入大量国债资金,沿海防护林又获得国家每亩每年5万元的生态补偿金。原有海防林的缺口、断带补齐合拢,部分海防林的改建与实验也在进行,有补偿金扶持的护林队,日夜巡视“百里绿色长城”。
  古庙遗址
  娘娘庙。在李家疃东,今不存。
  龙王庙。在沙家庄村北,今不存。其西河因名龙王庙河。
  龙湾寺。酒馆村东1500米。属佛教临济宗,每年二月二十四日起,庙会五天。1947年拆庙停会。
  隆福寺。俗称财神庙。在酒馆村东,1956年拆。
  姑子庵。在酒馆村东,1930年拆。
  洪福寺。在上庄村西河北岸。曹洞宗。相传唐贞观间建,今不存。
  关帝庙。在金山上寨村西北侧,二排房,民国时有道士一。前有戏台。每年三月有山会,五天。1958年拆。现为农田。
  郭家院。位于姜格庄镇东、西念村、柳树底村之间。郭家院四至为:南到黄花岚(河里曲、曲家庄间),北到北海边,西到锝子尖(上庄附近),东到凤凰山(初村东)。传说郭家院赛金銮殿,金光银光十八扇,得了郭家院一口井(八角琉璃井),能值山东一个省。相传约宋时,有伙歹徒闯入郭家院,杀死僧众,披上袈裟,冒充住持和僧人,霸占了郭家院,自此,他们强男霸女,无恶不作,激起当地民众的愤怒。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一举扫平了郭家院,将俘获的假住持、假僧人带至念河沙滩上,身子埋入沙坑,一人一穴,只露其头,再用牛倒拉铁耙耙死。民谣:“先有柳树底,后有郭家院,平了郭家院,才有东西念。”
  第三节 龙泉镇景区
  龙泉汤在龙泉村西北侧。水域广阔,约250平方米内凿井皆热水。传说古人见常年沸汤涌流,似蛟涌珠、龙吐水,故名“龙泉”。旧志载:“清乾隆间,架敞厅其上,旁置石几墙垣四匝,沐者便焉。”20世纪80年代已废弃,仅存敞厅(亭)上嘉庆年石刻“龙泉”一匾。温泉水从前水温较高,现在最高52。,含氟、硫、钙、钾等多种矿物质。水甘且清,沐浴宜人,可祛疮痍,治皮癣,疗关节和漂白衣物等。清代成山卫教授王苹赋诗《题宁海汤泉》:石条松阴雨后凉,飞鸿流水几垂杨。
  行人浴罢闲相语,可似华清第二汤。
  1956年,建浴室12间,有男池2个,女池1个,及更衣室等,始对外营业。1970年春,龙泉汤大队对12间浴室改建增建,建筑面积达330平方米,由大队集体经营。1986年浴池停浴一年,龙泉汤村委投资2.8万元,拆旧池,新建龙泉浴池,建筑面积扩至791平方米。室内设大理石单池、中池,男大池、女大池各二个,可同时容纳300人沐浴。筑井亭一座,设6吨压力罐一座,改畜拉水车提水为机械提水。1987~1994年,龙泉汤村4次投资改建扩建浴池,浴池占地面积增至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至1296平方米。撤去6吨压力罐,改装10吨压力罐。有各种浴池49个,外加蒸汽浴、“梦中旅”各一套,宿舍、按摩室、商店、理发室、餐厅等配套设施齐备。
  1992年10月,龙泉汤村与烟台毓璜顶医院联营创办牟平区温泉疗养中心,内设客房、浴池、舞厅、中西药房、理疗室、健身房、餐厅等。医疗设备有B超机、X光机、频谱治疗仪、颈椎复位器、直流电感应治疗器、激光治疗机。健身房有多功能健身器、脚蹬车、臂力综合健身器、肤肌健身器等。单设浴池21个,其中有单人高级玛瑙盆、豪华玻璃钢盆、梦中旅盆、桑拿浴箱等。1993年6月对外开放。烟台毓璜顶医院常年派驻主任医师负责医疗。1995年,营业额达146万元,缴利税118万元。2000年,温泉疗养中心卖给个体经营。
  秦皇驰道遗址民国《牟平县志》:“秦辇道在县东南昆嵛之北,俗称辇道山,相传秦始皇东游,修辇道于此,至今行迹宛然,东抵成山,二百里间,断续相应。”按《焦志疏考》一书杨墨主编之考证,认为文牟界山“小孤石”为“系马山”,此山西北之“孤石顶”为辇道山。那么,不言而喻,系马山与辇道山之间则为“驰道”或“辇道”了。
  本志纂修者三次到此附近考察,孤石顶与小孤石顶之间相连的山冈,坡度60。以上,人只能四肢着地爬攀,车马不可行,且冈上未开凿深涧,按常理,此处不可能修辇道。因二山之间的溪流,中下段水渐大,沿岸冲积众多巨石,与山洪有关,有些段巨石整齐排列,似人工路基,这就是前人所述之“辇道遗迹”。又据此推论山口南侧之小孤石顶为“系马山”。
  沿龙泉公路行,今过文牟之界的“旸哩口”,
  秦时尚未开通,约在牟平、蓬莱先后设登州治才开通这条官道,故驰道不可能经过此处,只得在今河北崖和东夼村附近东去,经“孤石顶”(辇道山)北脚下,东到长夼店,此路无高坡深涧,车马易行,应为秦驰道遗址。如从北面过东汤村,村东1000米有山海拔156米,此处山口在20世纪50年代后才爆破开通,故古驰道不能经此。上节已证,“系马山”应在姜格庄镇紫岘口南侧。
  据民国《牟平县志》地图和当地传说,“辇道山”在卧龙铺西南山上。山上有10米左右宽的东西线,泥土与别处不同,一直西通龙泉水库西山。实地考察,是一地质断裂缝隙。按常理:为什么秦始皇驰道不经较平的夼道,而偏偏设在山顶上?或以为古代水大怕冲,故路在山上。但此路西过钓鱼石北侧,要横穿今龙泉水库——原为汉河河床,这里有深涧流水、要架大桥,设计此线无实际可能性。
  康熙古官道遗迹在福岘口西口,路北侧台上。今公路下落山口20余米,原路况大都不存。但西出口与原路错开,从而1旧官道得以保存。现存长180米,宽5~6米,皆开凿岩崖而成。山崖北高南低,路自东而西,皆开凿北面山崖,留下1~2米峭壁,钻凿之痕2厘米一条,微斜,自上而下,整齐不乱。南侧偶有山岩被凿。石路东高西低,铁轮车和独轮车所轧痕清晰,让人顿生今昔之叹。北崖距地3米处,有摩崖刻字,记康熙十三年(1674)道士李常明开山修路事,详见本志第八编第三章第二节。
  山口东段北侧,原有松如盖,下荫磐石,为
  行人歇处。有木匠购树将伐,被一文登赴省试的学子行此出资留树,有人于乾隆甲戌时刻《留松碑记》,详见本志第八编。
  福岘口西2500米有石老翁山,古称“石阜山”,口北有雕虎山,古称“乌趣山”。
  其余景点,记在中心区。
  擀面石龙泉水库大坝西头北侧原有巨岩平广,称“擀面石”,旁有石矗立高1.5米,称“擀面杖”。故水库原名“擀面石水库”。此石建坝时毁。
  钓鱼石位于龙泉镇钓鱼石村西北400米、龙泉水库东南岸。石宽约3米许,原高约7米,共6层。相传顶层有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两个靴子印坑,于2008年修公路时爆破,被震落于水库中,水下还有3米余深。相传,下层石壁上有蛎壳附着。其东南两个自然村,因石而得名,钓鱼石顶层被震落,该村群众曾向公路施工者提出抗议。古庙遗址
  龙泉寺。在南岘村西1500米。属于“曹洞宗”。金大定三年奉敕牒赐庙额“龙泉寺”,即清《宁海州志》所谓“龙门院”。今不存。
  松岚庙。神童村附近原有松岚庙,村庄因名神头,演作神童。此庙与松泉观的俗名相同。
  天地庙。在天地庙山上,山前有村,因名庙山前。
  埠岭观。元大德年间,在今埠岭观村西建庙。清初在庙前建村,因名。
  栲栳观。在南观村所属自然村李家庄东。今已不存。
  关帝庙。在西殿后村西口子,原昆嵛城墙东侧路北。今不存。
  显异观。在今龙泉水库大坝西头正北300米处。《齐乘》云:“宋政和六年(1116),封仙姑‘虚妙真人’;重和元年(1118),赐额显异观”。民国《牟平县志》认为,“显异观”应是麻姑梳妆阁。此说有待商榷,明嘉靖《宁海州志》载:“显异观,即麻姑洞天。”说明嘉靖时显异观仍在“姑岫”山上。且至今山上仍有显异观刻字残柱,与西麓高山“梳妆阁”无关。又清末南观村西之“显异观”内祀吕祖,不是麻姑,名实不符。查该观元皇庆二年(1313)《重修三门碑记》内有“晚宿龙泉汤……去庄南五里许,有显异观者,麻姑仙女别业也……宣和元年(1119)敕赐额牒(《齐乘》作‘重和元年’)……重修于金崇庆元年(1212),……观之侧有田逾千亩,宽平如掌”等句,似观址原即在山下者。据此,则知这里确曾祀麻姑仙女,显异观可能是山上山下各有其一。待考。清代人们所见该观祀“吕祖”,则是后人改换了祀主。但梳妆阁却一直到“文革”中才遭破坏。
  1958年修龙泉水库时,显异观庙房还作为工程指挥部,20世纪60年代才拆毁。1975年,生产队在庙遗址挖土,出土大肚陶缸一口,内装铜钱多枚,未上报文物部门,社员将铜钱卖掉,买糖果分而食之。
  松泉观。俗称松岚庙。在龙泉汤西冈路北,殿宇宏敞。有庙房54间,大殿供奉关帝。明嘉靖间重修时,遇文城人、南京工部尚书丛兰车马过此,观主等拦道请尚书题石坊横额。丛兰即楷书斗大字:“两仪正气(南面)”,“万代忠良(北面)”。刻于庙前石牌坊横额上。今旧址仅剩瓦砾一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高风翰曾在此庙候人时赋五律二首书壁,又有文登吕肇龄题《松泉观》诗,均见本志第八编。
  地藏庵。在八角村南,庙房三进,供奉地藏菩萨。原为尼姑庵,后改和尚住。现庙房虽部分破败,大体尚在。有民户进住。原有银杏两棵,已不存。
  广和寺。在杜家庄西北250米。属沩仰宗,清末住僧一人。
  念佛精舍。在龙泉镇邹家庄南。孔家庄孔宪法、法名释清性筹建,2008年建成,房30余间。为21世纪昆嵛山区第一处个人建庙。庙西南山200米山坡上,原有庵,己废。
  第四节 大窑镇景区
  卢山位于天齐夼山西北、卢山水库西南,海拔422.6米,原名卢其山,又名笔架山,因形似而得名。相传,附近地方总称“卢其”,应是古真国后代东迁地之一。其山峭拔,登山路在南坡,东西两峰之相接处,有先代道士凿岩成“脚窝”,手扶两侧岩石或灌木,垂直上攀,有恐高症者不能攀。至顶,西峰顶平,面积约0.1公顷,称“望海台”,台上原有小庙九座,今恢复一座,有旧旗杆窝等。此处观北海,浪花翻卷,似在眼前;东南望泰礴顶,层峦叠翠。若冬天白雪覆盖,遥望苍松素裹,似一幅国画,牟平旧志将“卢山霁雪”记为牟平十景之一。清朝牟平人杨维乔集唐人句成“卢峰霁雪”诗:
  异花天上堕,留顾岁华间。
  野外烟初敛,荒冈树影闲。
  吾庐幸接近,东望为开颜。
  何由宿峰顶,琼林寄一攀。
  侯至山明嘉靖《宁海州志》:“侯至山,在州东二十里。旧传:汉东牟侯刘兴居至此,故名。然兴居未就侯国,盖亦讹耳。”该志《附宁海卫》:“宁海卫,在州治西。……墩六:侯至山、小峰山、戏山、貉子窝、马山、草埠。”今查此山在大窑镇蛤堆后村西北,马鞍山西南,海拔80.2米。清代,山前有龙王庙,赶庙会,民国后方绝。此山设宁海卫所辖海防的第一墩,称“烽堠”,俗称“堠子”。牟平地方口音,读“子”为“至”,故按地方口音误作“侯至”,实为“堠子山”。
  蛤堆后村东北又有子孙庙。
  围子山位于大窑镇石老板山东南,光棍山西。范围4平方千米,海拔265.3米,为大窑与玉林店二镇界山。清朝咸丰年间,捻军多次东进,昆嵛山上建起阻挡捻军的石墙,而昆嵛山以西群众往往在山巅建石围墙防守、保身,捻军若攻山,石墙可挡,围子里的人居高临下可掀巨石,谓“放石炮”,亦可掀下巨木,称“滚木”。至今这些山上仍残存石墙,高低不一。牟平境王格庄镇驻地北有“围顶”,东南有“围子顶”,王格庄镇驻地西南、上庄沟西,有“东围子顶”,刘家夼镇驻地西南、念头村东北有“长夼围子”,高陵镇驻地北、双山寨村东北有“围子”山,皆同一时间、同一用途留下的遗址。
  照格庄古遗址1979年10月18日至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及烟台地区文管组、牟平县文博人员联合组队,对照格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开探方探沟12个,发掘面积290平方米,发现有灰坑40余个、灰沟3条,出土石刀、骨锥、陶尊、陶片等文物标本千余件,其中铜锥和卜骨具有巨大考古价值。发掘报告《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刊于1986年第四期《考古学报》。此次发掘,将“岳石文化”从龙山文化中分离出来。照格庄遗址所代表的岳石文化,被学术界称为“岳石文化照格庄类型”。
  蛤堆顶遗址位于大窑镇蛤堆后村南蛤堆顶上。于1962年发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出土大量贝壳、鱼骨、兽骨、木炭粒、红烧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石器有斧、铲、锛、球、磨盘、磨棒、砺石等,以琢制为主,铲、锛刃部磨光。骨器有锥、针等。陶器有盆形锥足鼎、釜形方锥足鼎、筒形罐、小口罐、钵、支座、纺轮、网坠、器盖等。以夹沙红褐陶为主,次为夹沙红陶和泥质红陶。筒形罐、小口罐的腹部多呈柱状或蘑菇形,把手呈鸟首形。纹饰有附加堆纹(饰鼎腹)、乳丁纹(饰鼎足)、划纹(饰筒形罐沿、支座、器盖)、彩陶(仅见黑黄腹彩)等。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7000年。1997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勒石)。
  许家疃遗址在大窑镇许家疃张家河南岸平地。1982年5月发现,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蛤堆顶类型的斧、凿、锛、磨棒、纺轮、鬻、鼎等。
  雷神庙战斗遗址位于宁海镇王贺庄村南开阔地上,面积约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雷神庙、岳王庙、三清殿、东西两厢及门厅组成。其中门厅、正殿、东西厢各7间。其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均为单层、硬山、砖石木架构。殿房之间连以石、砖墙,构成封闭式四合院。俗称雷神庙。雷神庙系明崇祯七年(1634)宁海知州饶登为祈雨所建。初有庙堂3间。清康熙年间,将西邻范园(金大定年间状元范怿的花园)之玄都宫3间迁于雷神庙东侧3米处,易名为三清殿。清乾隆十五年(1750),又在雷神庙与三清殿之间的风道上建岳王庙1间。以后又陆续建造门厅及东西厢房,成今规模。院内现存影壁、归山操碑、岳王庙碑和雷神庙碑,皆为圭首方座。
  1938年2月13日上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率部攻克牟平城,打响了胶东抗日救国第一枪。随后,他在雷神庙战斗中牺牲。
  1983年,雷神庙战斗遗址完全恢复原貌,牟平县委、县政府在庙内举办“雷神庙战斗展览”。展览分两个展室,共设刊版22块,展出图片50余幅,照片3幅,地图3幅。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放。1993年,牟平县党史委集10年对雷神庙战斗资料的收集、研究成果,制作雷神庙战斗参加人员传记刊版17块,以“不能忘记他们”为题,也在此设展览室展出。至2000年,展室共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中央和省领导人宋健、迟浩田、黎玉、赵健民等及雷神庙战斗参加者林一山、张玉华、姜克等先后参观展览并题词。该遗址已被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庙遗址
  三归院。在大窑村。龙门正宗。民国时在此设小学。原有道士二。(见民国《牟平县志》)
  卢山院。在大窑镇村东2500米卢山前怀。龙门正宗。原住道士一。今少数庙房还在,有残碑在其东溪。
  花园观。即雷神庙,在牟平城南,花园东侧。今完好,成为雷神庙战斗博物馆,参见上文《雷神庙战斗遗址》。
  普照寺。原址在沙〓子村西。明嘉靖《宁海州志》载:“普照寺,在卢山社。”可知此寺建于明以前。今不存。
  观音寺。在大窑镇莒城村。“属曹洞宗,僧二”(见民国《牟平县志》)。
  关帝庙。在侯至山前。古时有庙会。
  子孙庙。在蛤堆后村北,马鞍山前。今不存。
  娘娘庙。位于大窑镇张格河东岸,大窑水库不存。西山上。清代山上建一娘娘庙,山亦称娘娘庙山。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