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院子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604
颗粒名称: 宫院子线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三瓣石区位于中心区东南部。北至流水顶,西至苇介、宫院子,东至龙门崮,南至老乳品门前东西公路。面积875公顷。“宫院子”已选为昆嵛山节能电站上水库地址。库容800万立方米。白下水库(金水庵南)通到此处的水洞已凿通。石庙二皇宫将搬迁。修成后,这里将形成新的景点。
关键词: 宫院子线 昆嵛山 名胜古迹

内容

宫院子线自楚岘村南公路西行1000米,随山溪北折至梧桐庵村东,西折沿溪涧上行1000米,路南即三瓣石景点,坐标:北纬37°14′20.4″,东经121°48′35.1″.山包上一巨岩自然裂为三半,石似莲花初绽。山海拔高程248.2米,三瓣石地面以上高9.2米,地表以下还有10多米深,中有天然石桥,下桥到底,如坐天井。西南侧有一石洞,仅可容一人进入,内宽窄多变,下行150多米,从山西南脚出洞。抗日战争时期,有村民藏身于此。多数人不敢进。“三瓣石”的传说见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
  西北行,路北可见远处高耸的长石岭、流水顶,前行路北侧便是两个小山庵——下甜水庵、上甜水庵(又作天水庵)。沿溪继续西北行1500米,即达海拔600米、四周环山的平阔地,水源丰富,灌木茂密,名“宫院子”。西北仰看泰礴顶犹在眼前,西南山猴石、枪杆崮,东南的屋脊崮,东北的海拔600~700多米的两座无名峰,组成四面高墙,似“宫院子”的“院墙”。离开石板路,披荆斩棘,越过山溪,向北行250米的山脚下,可见至今犹存的三皇庙,俗称“阴阳宫”。坐标:北纬37°14′45″,东经121°46′52″。原为二层石庙,上奉三皇,下供三清,皆石砌。现仅存第一层。外墙长6米,高2米,宽3米;内部进深1.4米。石窗宽0.7米,高0.45米;石门宽0.65米,高1.3米。有出厦,二石柱支撑,石柱六棱,加工精细。登上一层顶,横放着大石板,有的己被打断。据当地老人介绍,原层顶上,四角各有一小石狮,动不得,谁搬动它,要受灾。“文化大革命”中,上层庙被毁,三只石狮先被盗走,末一只也在前几年被盗。庙前原有明代碑刻,今不存。庙南十余米处,仍有院墙墙基。传说玉皇大帝一夜在昆嵛山南造三宫,南曰圣水宫,中曰东华宫,北为阴阳宫。因为最后造阴阳宫,驱使“动物精”们加紧干,鸡叫前一定要修成。其中猴子精又累又饿,不想干了,就暗里学公鸡叫,一声鸡呜,山下住户公鸡也跟着叫起来,监工的仙人一听,天要亮了,只得收工,撂下个半拉工程。三宫只有阴阳宫未修完。玉皇大帝查知猴子精的罪过,将它贬到泰礴顶东南峰上蹲着,永远不许动弹,这就是“猴石”。庙大约建于金元之际,清末护持此宫的道士住在庙南250米,今上山公路北侧,仍有房基和断墙。清光绪《文登县志·寺观》载“三皇宫在城西60里昆嵛山太白顶上,山之极高处也。叠石为之。创置无考。内有小石狮四,有戏动者必受灾。”修志者未到现场,把在主峰东侧错记为“太白顶上,山之极高处也。”宫院子距主峰极顶高程至少还差200米。
  “宫院子”已选为昆嵛山节能电站上水库地址。库容800万立方米。白下水库(金水庵南)通到此处的水洞已凿通。石庙二皇宫将搬迁。修成后,这里将形成新的景点。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