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老蜂窝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9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老蜂窝区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205-207
摘要: 老蜂窝区位于中心区东北部,东北至高家台南东西公路,东界巴山佃,南至流水顶,面积1750公顷。其中有东涝夼线,老蜂窝线,魏家庵线和古庙遗址。
关键词: 老蜂窝区 昆嵛山 名胜古迹

内容

位于中心区东北部,东北至高家台南东西公路,东界巴山佃,南至流水顶,面积1750公顷。
  本区山溪较多,发源于泰礴顶、五股叉、锝子尖等山峰东北麓,一般四季有水,经界石镇驻地汇入西母猪河。主要景点分布于北部水系——东涝夼至柳钱庵;巴山佃夼至老蜂窝。
  东涝夼线沿蒿〓公路西行,经石硼〓南麓,沿小河溯流而上,经圆山南、东涝夼,河水在此分叉,汽车路终止。沿西南汊山溪攀山路,不远河水再分叉,仍沿左溪上行,沿路可见20世纪50年代初为保持水土所闸山口的石坝,大都完好见奇花珍木古藤,自东涝夼上行3000米,见溪南山
  峰右侧立一巨岩,酷似猪头,人称“猪魔王”,此景点位于北纬37°15′46″,东经121°47′54″。过平底夼,西北遥望鸡爪顶和锝子尖,西望五股叉,皆耸然矗天。再沿山路南折至分水岭下行300米许,到柳钱庵,又称刘长庵。坐标:北纬37°15′46″,东经121°47′26″,有国有林场护林点。其房东50米许平坡处,有八棱石幢,四面刻小字,高约一米,为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二十八日立,蓬莱庵主人吴维姬书《昆嵛朝阳庵高峰法师影塔铭》(详见本志第八编)。知此地为著名的朝阳庵址,是距主峰最近、海拔最高的寺庵。相传此处有“狗碑”一面,已难寻觅。是否误将影塔作“狗碑”,待考。
  老蜂窝线由巴山佃停车溯山溪向西北攀登,沿途哗哗水声不断,溪流奔涌;岸边人行小路时断时续,偶尔被大风雨刮倒的大树拦路。路旁20世纪60~70年代林场生产自给时期,砌的炭窑多座,已弃置塌毁。抬眼望去,前后左右,均被大山包围,沿溪流上行约7000米,遇一巨大石盘,俗名好汉炕,上有文登县人民政府1980年10月所立“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老蜂窝遗址”碑,坐标北纬37°15′20″,东经121°47′23″。由此北折,攀山岩,树叶乱草满坡,草下腐烂泥泞,行进困难。上行若200米,来到右侧一绝壁下,隐约见洞口在绝壁左侧,脚登洞下靠绝壁一米高的树桩,攀上洞外一斜石板上,再北爬1米,双手抓岩角,可屈身进岩洞。洞口西向,仅容一人进,洞内全花岗岩风化石,迎面有高台,左右延深,总面积约20平方米。西北一角,有“天窗”,危急时,可从此爬出,上山巅,另路撤退。坐标:北纬37°15′23″,东经121°47′20″。此洞居深山,海拔500多米,十分隐蔽。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其精锐30余人,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刘振民及于得水、王亮等主持下,于此处秘密进行军政训练。学习班办到第二期,被国民党文登县保安队丛镜月部发现,派兵“围剿”,红军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毙伤数敌,安全撤出。
  此线是本区中路夼,山水风光美好,又有红军游击队革命遗址,是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魏家庵线位于流水顶北麓,本区南夼。自界石镇保服林场起,沿山夼溪流前行约5000米,过山口豁然开朗,出现一山间大盆地,原有魏姓在此建庵居住。20世纪70年代,界石公社林场在此建房,中有20余龄的人工水杉林,棵棵直立刺天,中有“飞来石”一处,地处平夼,唯此石独立,故名。东北行500米,到“老庙”遗址。庙处沟河之东台上,河岸边有南北长20余米的石墙包台,比人高,南侧亦有石墙包台。台上有0.15公顷平地,东侧即古庙遗址,残砖断瓦成堆,但找不到一块残碑,寻访当地山民,无人说出古庙来历,甚至庙名失传,日志失记。坐标:北纬37°11′19″,东经121°47′31″。庙东由林场人在20世纪70年代用此庙日砖瓦石料砌成两座炭窑,尚完好。西墙外小溪西侧,有石碾盘,盘面原有刻痕已磨平,说明此碾已使用上百年;碾砣较窄。
  黑照壁。从古庙回到杉林南行西折1000余米,再沿溪流而上行,可见右侧一巨峰,南麓石硼全裸,东西长约50米,高约40米,呈80。角,似一面大石墙,名“黑照壁”。坐标:北纬37°14′59″,东经121°47′42″。此石壁石质灰褐色,石缝有渗水下流,形成黑色痕迹,又处深山峡谷中,故名。石壁风化,每年有8~10厘米厚的石片,不断地跌落崖下(蜕皮),故人不敢近前,亦一奇观。古庙遗址
  朝阳庵。又称“柳钱庵”“刘长庵”。见本节“东涝夼线”。
  老庙。见本节“魏家庵线”。
  龙干庙。进魏家庵夼的入口路北,原有龙王庙,正殿三间,占银杏树于20世纪50年代被伐,今存遗址。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