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玉阳洞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91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玉阳洞天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位于泰礴顶之南20公里玉虚观的景色。
关键词: 玉虚观 玉阳洞天 昆嵛山

内容

玉阳洞天,即玉虚观,位于泰礴顶之南20公里(直线距离)尼姑顶东坡坳谷,今乳山市冯家镇东北,亦称“圣水宫”,为全真道圣地。这里群山绵亘,林峦深邃,水奇峰峭,四时幽绝,独具一方之胜。“中有紫气谷、石燕坡、鸣钟岩(又名吊钟崖,在观之南)、佛头峰(人头山)、二姑顶(尼姑顶)诸名胜”。(见民国《牟平县志》)现存人文景观有玉虚观遗址、玉虚观碑、玉阳洞、圣水岩和老祖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观遗址位于海拔425米的尼姑顶东侧,原为一庵,曰“圣水庵”。据1987年在此出土的一块残碑记载,“圣水庵”“始于汉晋”,距今近两千年。传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派尉迟敬德在此监修宫观,曰“圣水观”,此说真伪无考,但“圣水宫”之名延续至今。《元史·五行志》:“元贞三年(1297)正月,宁海州牟平县获白鹿于圣水山以献。”从现存老祖殿内神台前一唐代风格的双层莲花卷草花纹石刻推断,唐时,这里应有一定规模的殿宇建筑。以后几经兴废,至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海上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奉诏进京为金世宗皇帝讲完道经返回,被门人弟子迎至此地,结茅为庵。金承安二年(1197),牒敕赐额曰“玉虚观”。金承安三年(1198),王玉阳在京都为金章宗皇帝讲解道学后,携御赐金帛及元妃赐《道经》一藏返回此庵,门人约集“善众门人”“献木”“献谷”“剪荆芟草,夷峻堙谷”,扩修殿字楼阁、亭台桥榭,易庵为观。金至宁元年(1213)又牒赐“玉真观”。此时,玉虚观“苍松偃盖,古桧蟠龙,碧瓦粼粼,朱门赫赫,神仙异人出没,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相聚”。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官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玉虚观时为北方第三大全真教圣地(《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347页误为荣成圣水宫)。自金至明、清,玉虚观屡经修葺,规模不断扩大。《宁海州志》记载:清咸丰四年(1854)为最后一次重修。重修后的玉虚观,殿阁庄严,碑碣林立,主要建筑有老祖殿(水洞西南,仍存)、龙母殿(原在水洞前)、三清殿、三官殿、三义殿、玉皇阁、万寿宫等(玉阳洞之东依次东排)。玉皇阁最为宏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12根八角石柱(仍存石柱三根)支撑,上层为斗拱飞檐结构,内塑玉皇大帝像。阁顶为绿琉璃瓦。万寿宫为主体建筑,宫身阔5间,进深5米,墙外前檐有承重柱和阶廊,两山墙各有一碑碣,西壁为明代提督学政邵贤诗碑。东壁为一首和邵贤诗刻石(作者不详,诗见本志第八编第三章)。宫内塑有全真道祖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像。20世纪30年代以前,玉虚观一年一度的庙会,规模很大,终日香火不断。1941年尚有道士4人。1942年后,由于日军扫荡,观内塑像被毁,道士逃亡,观宇日渐荒废。1950年后,观宇被拆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再遭洗劫。现遗址尚有观宇石基、石柱,山门前的石狮、石兽,遗址东面的石碑等遗存。1992年5月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观碑位于玉虚观的万寿宫院内,保存完好。此碑立于金贞祜二年(1214),通高5.66米,宽1.25米,厚0.28米,下有龟跌,额有四龙盘绕,碑额“玉虚观记”为州学进士范景纯所篆;碑正面柳体楷书阴刻金朝散大夫国俩撰文,宁海州学政、文山进士王良臣书丹(见本志第八编)。碑文1600余字,有对王玉阳修道之铭赞和对圣水岩殊常异境之描述。碑背面正楷阴刻“王玉阳宗派之图”,记王玉阳弟子300余人。通观全碑,制式高大,国内罕见,宏伟雄浑,具有典型的宋、金风格,堪称精工巨制。该碑为研究金元时期道家活动的重要史料。
  玉阳洞位于玉虚观遗址西北30余米处崖壁上,距崖下地面10余米。洞口呈拱形,高2.10米,宽0.85米。洞内略方,深6.23米,高3.26米,正中凿一神台,上下与洞内岩石为一体,四周可通,神台座原有太岁神白玉石像(今无存)。洞口东壁凿有五龛,西壁凿三龛,各龛内原皆有造像(今无存)。洞口外上方崖壁有“玉阳洞天”石刻,字径0.6米,为王玉阳亲书。洞口下方东西两侧各有12级台阶,相传为王玉阳亲凿,为王玉阳及弟子门人修炼之处。
  圣水岩圣水亦称“胜水”,出‘圣水洞”,位于玉阳洞西侧,相传为王玉阳所开。洞上方有数丈巨石峭立,洞口高3米,宽5米,进深6米,洞内宽处9米。洞顶呈圆弧形,与洞壁岩石相合处有一东西石缝,“圣水”自缝中涌出。《玉虚观碑记》云:“水不见发源,但嵌嵌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线,味甘冷且清,春秋不变,水旱不知,蛙黾之属,未尝产焉。”《宁海州志》载:“洞中东西二流,自石罅出,洞滴激激如线,二源一停一注,十二年一周,东西相更替,故同‘圣水’。且天将雨,则漏水,溅人衣裙,晴则否,山下之人以此(预判)阴晴,屡验。”经观察洞内水自东流源出,水质清澈甘洌,每小时出水约300千克,其西流无水出,但确有流水痕迹。洞内可储水10余立方米。满则溢出,相传当年圣水洞侧“有巨石飞出数丈”,览者登之颇苦。王玉阳“遂登其巅,运锤三击,轰然有声,如雷霆振山谷,其石己堕”。今圣水洞上方尚有玉阳亲笔石刻“圣水喦”三字,单字高0.59米,宽0.45米,虽已剥蚀,字迹隽拔可认。
  玉虚观载于《中国名胜辞典》。1992年,乳山县政府做出逐步修复玉虚观古建筑及各景点的决定和规划。
  “十大景点”今考1旧时寸玉虚观十大景点,为人称道,然时过境迁,存废各异,特记之,以飨后来。
  一、虎涧春云:指南部下马山与人头山之间峡谷。旧时,这里流水潺潺,松翠浮云,风啸松吼,怪石森森,故名之“虎涧春云”。
  二、风冈秋月:冈指玉虚观南里许一山冈。风冈秋月指每逢月夜,立玉虚观前观望,见玉盘搁于冈顶,时移滚动而西。值月夜万籁俱寂,立观前览玉盘搁冈,静极,当有所思焉。
  三、玉阳洞天:保存尚完好,位于玉虚观西。
  四、断岩圣水:即圣水岩之圣水。
  五、御碑濯雨:御碑指立于金贞祜二年的“玉虚观记”碑,“御碑濯雨”指该碑在雨中景象。今建高亭护碑,故碑不再濯雨。
  六、峭壁悬书:指玉阳洞顶悬崖西北阳面刻即墨郭仁化之七律诗,仍可辨认:“道高曾受帝王宣,敢得金书赐体玄。道法一身升羽化,铁槎山下水依然。”
  七、远峰卓笔:指下马山。自玉虚观远望,其形如笔直立。相传清初栖霞于七起义,被清军包围于此,山陡,于七下马骑枪杆(长矛枪)从山顶滑下,得以逃生,故名“下马山”。
  八、石柱撑霄:指玉虚观之东,神仓前所立四根高大石柱,其年代久远无考,当早于玉虚观而立。
  九、竹园遗翠:玉虚观老祖殿西有竹园,竹林茂密,长年青翠,今仍存。
  十、松岭浮青:玉虚观后“莲花盆”下山坡上,原松林茂密,青翠参天,远望似青云一片。今尚未恢复。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