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话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神话传说
分类号: B932
页数: 10
页码: 156-1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昆嵛山区内神话传说事件,内容有麻姑,秃尾巴李龙王 ,八仙的传说 ,三瓣莲花石 ,金牛山 ,雕龙记 ,桃花仙女 ,丘真人 ,无鳞鱼的传说 详细内容介绍。
关键词: 神话传说 麻姑 雕龙记 金牛山

内容

麻姑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丹阳(今属江苏省)人葛洪著《神仙传》一书载:“桓帝时,麻姑居牟州东南姑余山。”又说:“汉蔡经尝学道于神仙王方平,七月七日方平至其家。使人与麻姑相闻,据云:‘先被召,当按行蓬莱,合暂往,如是便还。’两时许,麻姑来,乃年十八九,好女子。于顶中作髻,馀发散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字,皆世所无也。姑言:‘东海三变桑田,今蓬莱水乃浅,岂将复为陆乎?’又以米掷地成丹砂,方平笑曰:‘姑因年少,吾老,不喜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王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鞭挞之,等。
  既然麻姑亲见东海三次变桑田, “今又浅于往时……”(成语“沧海桑田”由此而来)那么她在东海诸山之祖昆嵛山修炼得道,就是合乎逻辑的。北宋李防等著《太平广记》: “唐玄宗长安大会道众,麻姑仙自昆嵛山三干余里往赴之。帝见其衣冠异常,问其所自,对曰:自东海。复问来几何时,对曰:卯兴而辰至。会间遣二使臣即其所,麻姑令二人入袍袖中闭目,二人入袖,但觉有如飞升者,适过莱阳,其下一闻市声,开目视之,遂坠。土人为立庙以祀之,号仆射庙云。”宋代胡若作碑记云: “唐帝时,麻姑尝赴禁苑。上异其语,遣中使即其所居而访之,至则姑已仙去。今尚有骨在焉,红润有异,乃知姑之始得道,果在此也。”唐大历年间,颜真卿任抚州刺史,作《麻姑仙坛记》,说麻姑在抚州城南麻姑山修炼。因为颜真公的名声,后人多信之。《山东通志》云:“唐太宗东征,军至邹平之昌阳镇,麻姑显异,运饷助军,军筑台表之。”相传,每年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成仙酒,带到蟠桃会上,献给西王母。昆嵛山区广泛传颂“麻姑献寿”的故事,年画、壁画、雕塑、石刻,都有麻姑献寿酒、寿桃的形象。《夷坚志》:石落村“刘氏鲤堂前,有大槐树,忽梦一女冠,自称麻姑,乞此树,刘漫应之。后数曰,风雷大作,失槐所在。刘诣麻姑庙而槐已卧其前矣。”
  麻姑是神话中的仙女,是昆嵛山人心目中“长寿、健美、聪明、正直、纯洁”的象征,可以说姑余山为麻姑修炼处,是麻姑神话的最早传说。民国《牟平县志》: “姑余为大昆嵛之中峰,仙堂创建,不知其伊始,重修于唐光化中,又修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观主王守缘改麻姑仙殿为‘姑余大仙殿’)元丰间有碑,述仙迹颇详。政和六年(1116)封姑为虚妙真人。宣和六年(1124),又赐额曰‘显异观’”。
  唐宋间,麻姑信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并载入国家祀典。明代以前,姑余山巅上的麻姑大殿、壕、洞、梳妆阁、碑俱在。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策划泰山“降天书”闹剧,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但泰山女神信仰到明代才流行起来。“明洪武三年(1370),随着封禅制的嬗变,朝廷取消岱神主祀神‘天齐仁圣帝’称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随后,祭祀泰山神和碧霞元君普及民间”
  (见1993年《泰山志》)。进而碧霞元君上升为泰山第一神祉(见韩锡作《元君记》)。于是,姑余山上的麻姑大殿里的麻姑像换成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塑像,改山名为“岳姑顶”。“显异观”之额也移到山北“南观”村西南庙,该庙麻姑像后来也换成吕洞宾。宁海州城后崔姑山上的麻姑庙,一直香火不断。康熙二十二年( 1683),莱阳人周正游览昆嵛山时发现麻姑殿中神像竟是岳姑,他惊讶之余写下《姑余山记》,深为麻姑被逐而不平。后人仍在岳姑大殿东南侧保留了麻姑仙堂(有塑像)、麻姑冢,西南峰上的梳妆阁、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碑等。清道光间宫卜万著《牟平遗香集》载马丹阳传中说:“丹阳生于金天会元年(1123),母梦麻姑赐一丹丸而娠。”此事虽不可信,但麻姑传说影响深远则可信。
  姑余山由麻姑仙女传说而来;麻姑神话由东海三神山、根余山而来,是现知昆嵛山人最早的信仰崇拜。神话虽不是现实,但一旦成为广泛的信仰崇拜,皇帝加封号、赐匾额,形成一种文化,却是真实的。故人们称昆嵛山为“神山”,为“仙山”,为“女神之山”。奇怪的是,据《烟台晚报》载:牟平旅游部门从谷歌卫星地图上发现,昆嵛山西麓的曲家口东夼呈现的山体图像,错落有致的岩石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位“仙姑”模样,与传说中的“麻姑献寿”图案吻合。而此地不远的仙姑顶、东仙姑、西仙姑等地名无不与这一传说有关。
  又据光绪《文登县志》卷一上载: “元葆顶在城西北四十五里(今界石镇楚岘口东南)……自山径西下,曰珠山,亦有古庙。又转而西,曰五庐顶,鸟道崚增,人迹罕到。旧闻麻姑飞升,实始于此,仙迹犹存。”可知,麻姑神话在昆嵛山区传播广泛。
  秃尾巴李龙王 光绪本《文登县志》引金元时期的地理书籍,证明境内的昌山(宋村北山)上有“巨神龙祠”, “自汉已著灵异”。“自明以来,昌山之名亡,……遂移祀神龙于县南四十里之柘阳山。康熙五十三年(1714),龙见于宋村之北山,一时合邑闹阗,改名曰‘回龙山’。……每岁三月初二,俗传为龙母诞辰,妆演杂剧为龙母上寿。香火之盛,甲于东方。道光二十八年,山东巡抚徐(即徐泽醇——引者注),奏请敕加神龙封号。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神龙遂列祀典”。康熙本《文登县志》,已开始记载龙母传说的主要情节。雍正本《文登县志》记谓:“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孕,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光电绕室,孕虽免(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遗山上,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道光本《文登县志》所记情节同上,唯改郭姓妻为“李姓妻郭氏”。清乾隆年间乡人刘储鲲著《铁槎山房见闻录》一书中,“采俗说以入乘”,又增加明代南京工部尚书丛兰(文登人)在贵溪龙虎山张真人处遇见李龙神的情节:“丛少保兰,初通籍时,曾为贵溪令(丛兰终身未尝官贵溪令——引光绪本),尝于张真人处遇同乡李龙神,曾求公向真人缓颊,欲回家视母。公为代请。真人曰: ‘此非不可,但宜遵海滨而行,免伤禾嫁耳。’忽霹雳一声,龙神已不见矣。后公每暑日徒行,顶上必有乌云一块相覆,即神龙之报也。”
  乾隆年间袁枚所著《子不语》一书的《秃尾龙》: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数年后,其母死,殡于村中。一夕雷电,风雨晦暝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视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坟。又数年,其父死,邻人为合葬焉。其夕雷电又作。次日,见其父棺从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为秃
  尾龙母坟,祈晴祷雨无不应。——此事陶悔轩(即陶易——引者注)方伯为余言之……”
  至今,柘阳山西巅之龙母坟尚在,而回龙山上的龙母坟也已修复。至于村夫野老仍广泛流传“李龙爷”的故事,其细说不一,梗概则与道光志基本相同。每年三月初二的庙会已于1940年停止,2007年恢复,与会十余万人。六月初八日蒸饽饽,为李龙爷过生日之俗,至今相沿。昆嵛山区李龙庙、龙母坟遗址数十处。无染寺东侧的秃尾巴李龙塑像是全山区最高大的。
  《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5月号载王太捷《秃尾巴老李佳说的演变》一文,对秃尾巴李龙王传说的起源和沛变,考证颇详,认为有文字记熬最早最详为康熙与雍正本《文登县志》,且由文登知县及文登乡绅联名上奏,李龙才列入国家 E典,道光皇帝赐匾“敷惠佑民”,故李龙传说源于文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登市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民间文学”名录。
  八仙的传说 “八仙”,指民间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俗称“八洞神仙”、“上洞八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苏飞等八仙,晋代容成公等“蜀之八仙”,唐朝李白等“八仙”,上述“八仙”,与昆嵛山区所传的八仙,都无关系。
  元人创作的杂剧中,并称八位神仙,但各家亦不相同。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用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汉钟离,掌群仙篆;铁拐李,发乱梳;蓝采和,板撤云阳木;张果老,赵州桥上骑倒驴;徐神翁,身背葫芦;韩湘子,韩愈的亲侄;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吕纯阳,爱打简子愚鼓。内中八仙皆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的八仙姑,却多出个徐神翁。
  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才选定了“上洞八仙”(上八仙),其序为: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与今所传完全吻合。又有传说在陕西中条山张果的故乡,是“八仙”神话的起源,有庙。
  最早排出“下洞八仙”(下八仙)的,是明代无名氏杂剧《贺生平群仙庆寿》。下洞八仙为:王乔、陈戚子、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其中刘海蟾和陈抟很有名,前者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后者俗称陈抟老祖。 《东华帝君碑》称陈抟为“白云上真”,为东华帝君王元甫之师。
  到清代,有人将元明以来的“上洞八仙”列为“中八仙”,又编出新的“上八仙”。但在民众中鲜为人知,此不赘。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且都有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之后才得道成仙,与一般道貌岸然的神仙不同,故深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也有叫花子、道士等,而且各有些缺点,如汉钟离坦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李铁拐酗酒成性等。八仙也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因此,一般道观寺院有供奉八仙之地,或单设“八仙宫”。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祝寿题材。
  昆嵛山区多处庙会,多有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扮仙戏”。民间宴会或敬祖用的漆面大方桌称为“八仙桌”。待贵客、受重视,俗说“待为上八仙”。无染寺附近既有张果老坐骑
  留在岩崖上“仙驴蹄印”,也有此驴的坟墓、碑刻。六度寺北山上有一处天然岩崖高台,台中间有“仙桃”,周遭是八仙们的宝座,称“八仙台”。“三瓣莲花石”,传说为下八仙“腰别柳”和“登山转”请师傅何仙姑掷荷蕊镇妖而成。
  (释文自左而右)
  蓝采和紫箫吹度千波静,曹国舅玉板和声万籁清;
  韩湘子花篮内蓄无凡品,铁拐李葫中管只存五福;
  汉钟离轻摇小扇陶然乐,吕洞宾剑现霞光魑魅惊;
  张果老鱼鼓频敲有梵喜,何仙姑驾凤恭禅不染尘。
  昆嵛山西北岩岿山上有“太极宫”(岿山庵),是供奉陈抟老祖的;庙前有他手书四尺直径大的“福”“寿”二字刻石,至今完好。北区龙泉水库西北有“显异观”,是供奉吕纯阳的。多处宫观供奉“八仙”神像,已难确指。
  作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近有山市,远有海市,云乡雾里,神奇莫测。金元之际,王重阳与弟子七真人在此创立全真教,这八位真人,即八位仙人中也有一位“孙仙姑”。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敷会出另外八位神仙,构成令人向往的仙山意境画图。《焦志疏考》作者杨墨也认为“八仙过海”之说,或许就是全真教所编造的亦未可知,存此备考。
  三瓣莲花石 在昆嵛山主峰西南的一个山包上,矗立着高数丈的花岗岩巨石。这巨石从顶部均匀地裂成三瓣,天造地设,胜过刀砍斧凿,远望像一朵初绽莲花。下有洞,直达西南山脚下。
  相传很久以前,昆嵛山下来了一条白蛟,施展妖术,发来东海巨浪,淹没天地山庄,把个美丽富饶的昆嵛山区搅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当时正在无染宝刹修炼的下八仙腰别柳和登山转惊醒了。二人驾起祥云,使出全身仙术同恶蛟斗争。由于正果未成,仙术威力尚小,一时难以取胜。二人只好去求师傅何仙姑前来助战。何仙姑微睁凤目,按下祥云,摘下一朵荷花蕾扔入水中,砸死了恶蛟,击退了洪水。为防止其他恶魔再来祸害人间。何仙姑把那朵花蕾点化成一块巨石,里面放了一对金鸽子,留下作镇妖之宝。从此,大山周围的百姓又重建家园。
  后来,有个叫福望的老人和老伴迁到昆嵛山下,以种瓜为生。一年,老两口辛辛苦苦种了三亩甜瓜,直到深秋连个花骨朵也没开。老汉不相信他的瓜不结果,仍不停地浇水施肥。这天,他
  早早来到瓜园,正当他叹息自己命运不济时,突然看到一棵瓜秧上闪闪发光。老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朵初放的金色花朵,眨眼间花儿变成瓜,不一会儿,瓜熟蒂落,眼前是一个红彤彤的大甜瓜。老人悲喜交集,摘下瓜就向家走。
  刚到村头,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一见面就连声说: “可惜呀,可惜!你怎么不连瓜蔓拔起?”老汉忙问其故,道士说: “这里的洪水早被镇住,何仙姑要放出金鸽子,因此将开启的钥匙投到人间,这瓜里有一把钥匙,那瓜蔓是缚住金鸽的绳索,如今只有钥匙,没有绳索,看来无法抓住金鸽子。”二人回到瓜园,见瓜蔓己不知去向。老人懊悔莫及。道士说:“该得到的自然能得到,不该得到的想也没用。”说罢,用手一指,甜瓜一道金光飞向巨石,“轰隆”一声巨响,巨石裂为三瓣,从里面飞出一对金鸽子,在巨石上空盘旋三圈,便不见了。
  金鸽子飞走了, “莲花”却永远开在山巅。
  如今三瓣石已成为旅游胜地,裂石底部的过山洞仅容一人通过,成为观光探险之地。
  金牛山 很古时,两个牧童在金牛山(在今水道镇)放牛。一天,两牧童议论:“咱放了9头牛,吃草时却是10头,回家时还是9头。”另一个说: “我做了个梦,梦见一头老牛,说它是金牛,住在这个山内,老牛还说,我是它的主人,要想得到它,只要把瓜蒂像钥匙那样一扭,山就开了,便可牵它回家。”
  牧童的话,被一个“南蛮子”听到,他偷偷地观察:牧童把牛赶到山坡后,果然金牛从山内钻出来,混在牛群里吃草,吃饱后又钻进山内。南蛮子暗暗自喜,只要找到瓜蒂,就可以得到金牛了。可是,究竟瓜在哪儿?南蛮子和牧童都不知道。于是,南蛮子就在山的周围,到处寻找。山的东面有一老翁,种了一片西瓜,长势喜人。当西瓜六七成熟时,一天夜里,突然下了场冰雹,把西瓜打得稀烂,唯有一棵完好无损,上面只长了一个西瓜。老翁蹲在那棵西瓜旁,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南蛮子见状,心想,这瓜准是开山的钥匙。便上前拜见老翁:“老人家不必伤心,晚生愿以百两金子买下此瓜,以接济老人生计。”老翁听了半信半疑,当接到黄金时,才作揖致谢。
  南蛮子日夜守候在瓜旁,唯恐它飞走。当瓜熟了,他便小心地摘下来,面对金牛山一扭瓜蒂,山裂两半,只见一头金牛正在啃着石头、沙土,边吃边屙着金砖、金条、金豆,一堆一堆,金光闪闪。南蛮子喜得扔下西瓜,上前抓住牛尾巴,尽力往外拽。金牛回头一看,不是主人,便“哞”地一声吼叫,尾巴一甩,把南蛮子摔倒,冲出山外,直奔南海龙宫。这时,只听一声巨响,山合拢了,把南蛮子关在山内。
  雕龙记 在昆嵛山西北峰——苍山南坡,有个无底深的水汪——黑龙潭。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
  很早以前,天下大旱,从西县逃荒过来两位匠人,一位是张木匠,一位是赵铁匠,二人结伴来到黑龙潭边住下来。这儿有山有水,古木参天,躲开官府,无税无捐,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没过多久,张木匠养了牛,赵铁匠养了马,本来想牛马繁殖成群,牵到山外去换钱换粮换布匹,没想到牛群到潭边饮水,隔天少一头牛;马匹到潭边饮水,两天少一匹马。两人奇怪,深山老林,还有什么强盗做贼不成!两人白天晚上,轮班守候,才发现半夜里,黑龙潭水花上喷,一条巨大的黑龙从水里腾地起空,翻滚回旋几周,巨峰旋转,天昏地暗,转眼间一头牛就被衔到水里。只见潭水打个旋儿,就平静了,那头牛也无影无踪了。
  二人大骇,这怎么过日子?牛马不安,人也难全。二人连夜爬山越岭,找到神清观的老道,如此这般说了,求道长为民除害。老道长略一沉吟,说:“一物还得一物治。”说完就打坐不再吱声了。二人哀求再三,想问个明白,怎奈老道闭目端坐,不再发一言一语了。二人只得回返。一路上思来想去,用什么物治恶龙?铁匠突然一拍大腿说:“有了:一物治一物,咱就用义龙来治恶龙!——你不是会木匠么,手又巧,刻什么像什么,刻个鸟能飞,刻个兔子会跑,为什么不刻出九条义龙,供奉七七四十九天,让它有了灵气,放入潭中,来制服恶龙呢!”木匠很高兴。二人回家就干起来。
  刻了四十九天,刻成了九条龙,一大八小,供奉了四十九天,找了个天晴月明的晚上,放九龙入潭。二人在岸边紧张地盯着水面,不一会,潭水就翻滚起来,浪花飞溅,不到一个时辰,九条木龙就被一一咬断,漂上水面。二人回家,惊得话也说不出来,抱头痛哭。过了一会儿,赵铁匠发话了:“兄弟,咱不能灰心!俺想木龙咬不过那黑龙,咱会打铁,为什么不给木龙镶上铁齿钢牙,怎么就不能斗过那黑龙?”二人又悄悄伐木刻起龙来,个个镶上了铁嘴钢牙,整整刻了四十九天,又供奉了四十九天,再把一大八小钢牙木龙放进黑龙潭。只见九龙争先扎进深水,搅得潭水翻滚,斗得黑龙招架不住,一会儿就冒上红血,黑龙被九龙吃掉了!
  二人拍手欢呼,正想为九龙安身立命,只见水中浪花冲天,九龙一跃而起,飞出黑龙潭,在上空绕了个大圈儿,唰地落到苍山北坡,每龙闯出一深潭存身,九潭相连,潭潭飞瀑,伟伟壮观,后人称之为“九龙池”。
  张木匠、赵铁匠从此安居乐业,牛马成群,每年六月十三日都带贡品来九龙池行香敬礼。后人便在这里建了龙王庙,又在黑龙潭畔立“廖公庵”(后人误作“辽观庵”),纪念这两位能工巧匠,庵虽久废,但至今还留下高高的庙台子。1960年,大山西麓有人将此事编为小册子传阅,书名就叫《雕龙记》。
  桃花仙女 在昆嵛山中圣经山东侧,有一座不太高的陡山,连着南北两条高高矮矮的岭,把当间圈成一个簸箕样子的平夼。山上山下,春天开着一片桃花。从陡山上流下一条小河,早年也不断流。春天河水澄清,桃花火红,像是天堂一样的神仙地方。正是这地方,有一段“桃花仙女”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天,一个漂亮的姑娘在河边洗衣裳。一个壮实的小伙子,牵着一头大黄牛,顺河边走来。小伙子牵着牛直看姑娘。从此小伙子的心思在这条小河上。每天来这小河边看牛,见了姑娘结结巴巴搭理着和姑娘说几句淡话。日子长了,见姑娘挺温顺,便试探着向姑娘求婚。姑娘见这小伙子朴朴实实的,是一个好后生,便提了两个条件:一是要圣母娘娘花园的金桃核,二是要天上的月钩银锄,有了这两样东西便能说成姻缘。姑娘见小伙子发愁,便说“只要有诚心,向西方天山圣母娘娘求告就能得来。”小伙子求婚心切,决心向西方天山走去。
  树叶刚放开的时候,小伙子就起身上路了。天蒙蒙亮就走,带着星星也走,走累了碰到破屋子就住下,碰不到屋子,就在露地上躺一会,又赶路了。饿了讨饭吃,渴了找河水喝。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也没找到天山。这天天黑,走到一片大树林里,迷了方向,正在转悠为难的时候,忽然看见一点亮光,顺着亮找到一茅草房,住着人家。里面有一个老头和一瘸脚年轻人,便要求住宿。老头答应了。晚上他向老头啦扯着自己的心思,老头便托他向圣母娘娘求药给儿子治瘸脚病,他满口答应了。第二天临走老人又嘱咐一遍。
  又走了好多好多日子,树叶子变成黄红色了,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天黑得不见人。又是风又是
  雨,冷得直打哆嗦。恍恍惚惚看见一个老妇人拎着小篓,便要求老妇人避雨住宿。老妇人便领了家去。她家里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哑巴儿子,啊啊地迎了他。晚上他向老妇人说了他的心事。老妇人说这地方神鬼害怕,黑白不见日头。前面是一座大山,一年到头雾气腾腾,对面不见人,是没法过去的。但他心思要紧,下决心要走走看。第二天要走的时候,老妇人又叮嘱他求药给儿子治哑病。小伙子满口应承了。
  小伙子鼓起勇气,走啊走啊,果然前面雾气很大,一步一步地向前,是一步比一步高。大石头、树木、棘子、葛子,绊脚和割脚,走一步得费很大劲。把着树枝,扯着葛子向上爬,不知爬到什么时候,才爬上了一座巨岩,一腚坐下来,再也起不来了,就躺在大石上,恍恍惚惚地睡了。但是心里还是想着找圣母娘娘。恍惚间一老妇人站在他面前,白头发,白里透红的脸,像书上说的神仙,他脱口就问: “圣母娘娘在哪里?”老妇人说:“不知道。有什么事?”小伙子把求药治病的事一样一样地说了。老妇人详细地答了。可是要问自己的事,她已不见了。醒来定了定神,想了想。是做梦吧,不是。怎么问药的事,清清楚楚?真是后悔,没先问自己的事。左思右想,再向前走吧,真爬不得了。不向前吧,自己的事拉倒了。好在为别人办了点事,还不一定是真的。他丧气地找着原道走回来了。
  顺着原道往回走,踏着雪,走了好久好久,来到老妇人家。告诉老妇人,圣母娘娘说,你儿子小时候,在山上拾了桃子吃,桃核卡在嗓子眼里。那桃子是圣母后花园的,被妖魔摘走了。只要张大嘴,在背上猛打三下,再用力咳嗽一声,桃核就跳出来了。于是就照法作了。果然第三下一声咳嗽蹦出一个豆粒大小的黑东西,霎时变成一个黑桃核样的东西。哑儿子马上说话了。娘俩欢喜得不知说什么好。临走的时候,老妇人想来想去,把黑桃核送给小伙子作纪念。
  又走了好久,草又放青了。一天又走到大树林老翁和瘸脚青年草棚里,老翁早在门前盼着哩。于是小伙子就把圣母教给治病的方法说了。这里很久前遇到妖魔的祸害,神兵天将消灭了妖魔,妖魔的两钩锄仍在你门前,日后经过天地转动,埋在你家门前,你儿子卡在上面把脚卡瘸了。只要把这东西挖出来,里面有一张是弯的,把它打直脚就会好的。于是他们三人果然挖出了两个锄样的黑东西,一张是弯的,就用锤子敲打直了,瘸儿子马上脚就好了。欢喜得跳了两个高,一点不瘸了。老翁想,妖魔的武器一定是件宝贝,临别的时候就把这东西送了一张给他。
  山青了,树叶又绿了。
  小伙子有些丧气。又走了好多日子,回到了小河边。姑娘还在那里洗衣服等他。他把这两样东西往地上一摔。说也奇怪,黑桃核金光闪闪,黑钩锄变成了锃亮的银锄。两个人发出了甜蜜的笑声。
  从此,这对男女结成了恩爱夫妻。把金桃核埋在小河边。用银锄,锄出了茂盛的桃树,锄出了遍野的桃花,锄出了满树的桃子,把小两口的日子锄得红红火火,把遍地的石头都锄成了桃子形(桃花岭上至今还有桃石遗迹)。这桃花红像火海一样的好地方,道家神仙都看中了,在陡山顶(月牙石)刻太上老子道德经,纪念着这神仙住的地方。
  后代的桃花子孙一代一代地传说着:我们的好日子是祖先用银锄和着汗水锄出来的。更奇怪的是,这里的桃花开得特红,直到落花不变色。为表示它的与众不同,在山字边又加了个见字,从此,这地方就叫“桃花岘”。
  丘真人 荣成县东至成山四十里,近县治十里许为砂碛,其东则皆平地,而硗瘠已甚。纵十余里横三十里内有小村落十八,其地不足以赡之,率皆渔海浮辽及客京师以谋生。有某翁者,家资小有,性淳厚,年逾五旬,忽婴噎疾,逆害饮食,濒于危殆。一日,扶杖坐门首。一白发道人近其前目之曰:“君疾已入膏肓,然幸而遇仆,尚可为也。”视其人,丰彩俊逸,迥非猎食者比,起与为礼,延至室中而问之。道士自言丘姓。问须药几何,历时几何,俱言无用,乃启囊出药一丸,形如巨菽,以授翁、:“君但以洁水下之,即刻可愈,无俟经宿。但服药后,腹内必热如火炙,慎无饮冷水,馀俱无禁。”翁喜,持药入内,谋所以款之。道士见案有素纸,遂书其上,成一条幅。未几,翁出,便辞去,留俟饮食,不可,酬以金帛亦弗受。但再三叮咛,勿饮冷水而去。去后,翁如言服之,但觉腹内如恢如焚,肺腑欲縻,刻不能忍,不得已索水饮之,至石馀,其热始消,而喉间习习作痒欲吐。方俯其首,则所服药丸即自内出,其大如枣,金光灿烂,甫及地即飞去,而翁疾若失已,知道士非常人矣。后二旬,其乡人自都中归,与翁有 、,闻其疾愈来观之。自言其启行之日午刻,遇一道人,谓之、:“吾丘姓,近在西郭之外。君乡人某翁者患噎病,余以一丸医之。君归必告渠,万无饮冷水,其病可愈。”计其时日,即予翁药之刻也。因意二千里间,举动只在瞬息,岂非仙与?忽悟都城西白云观,乃丘真人藏真之所,此殆其化身也!未几,哗传邑内,时沂水王先生椽司谕荣成①,闻而亲往,索书观之。翁故农人,不甚爱惜,又以先生亲自至其室荣之,遂举以赠,乃携之以归。后先生捷南宫诠县令,而真人墨迹不知归于何处矣。 (此文选自林培玢《废铎呓》。标点为选者所加。)
  注:①沂水王先生椽司谕荣成:沂水县人王椽任荣成县教谕之职。
  无鳞鱼的传说 自古迄今,昆嵛山下河流中生长着无鳞鱼,昔称没鳞鱼。于是,山下民间流传着“人参落泪出天麻,天麻落泪生没鳞”的故事。
  传说,王母娘娘的御花园里有一对小兄妹,哥为人参,妹为天麻。他们俩天天形影相随,玩在一起。
  人参的特性是经不起惊动的。一惊动其叶便蔫而耷拉。一天,王母娘娘率众侍起驾莅园赏花,看见百花丛中有棵耷拉着叶子的草,甚感扫兴,于是便吩咐左右.“来人哪!将那棵死东西拔掉。”其中一侍女禀奏:“回娘娘,他并非是个死东西,而是见您害羞才蔫。”娘娘嗔道: “什么害羞!分明是见了老娘不满而闹怪相。来人哪!把它拔将下来,送予老君,炼丹给老娘用。”众侍女深知王母娘娘的脾气,岂敢违抗,于是,便急将那棵耷拉叶子的人参挖出,送至老君那里。
  人参痛哭流涕,哭肿了双眼,恳求老君救命。老君道:“孩子,凡事要大胆些,不要害羞。娘娘骄气十足,谁对她稍有不恭顺,谁就得遭殃。孩子,不要紧,我有法救你。你在我的炼丹炉里炼七七四十九天,炼出四十九滴泪水,洒在人间山上,生根萌芽,人间民人便知道你是流着眼泪长大的。世间人皆为你祷告,那时天宫众神灵都为你平冤,你便能归天了。”说罢,便将他放进炼丹炉里炼将起来。
  有一天天麻妹去找人参哥玩。她从草神那里得知人参哥的遭遇。天麻妹哭成泪人儿。不巧,王母娘娘又驾园赏花,花草仙子率众花神前迎。娘娘见天麻眼泪未干,问道: “惩罚了你的心肝哥儿,心痛了不是?拆散了你俩,不满意了吧?”王母娘娘见天麻不语,有些不快,便吩咐左右侍女:“来呀!将她也送至老君那里炼丹。”侍女们推搡着天麻,又把她送到老君那里去了。
  慈善的太上老君见两个孩子实在冤枉,便对天麻道:“孩子,别怕。我把你炼成一只小鸟,带着人参哥的泪水洒在人间的山上,沿着太古河洒下九九加一九滴泪水,便能活了,比在天宫活得更健壮,山变得胜似御花园。到那时,王母娘娘眼馋了,自然要占据那座山,我就有法救你们兄妹俩归天了。”说罢,便把天麻放进炉里,炼出了泪水。
  刹那间,一股青烟从炉中冒出,直上空中。老君手指飘飘悠悠的青烟道声:“变!”青烟果然变成一只小鸟;接着,又手指小鸟说声:“飞!”小鸟“噗噜”一声飞了。
  小鸟飞呀飞,飞到仙山上,把人参哥的泪水洒在昆嵛山上;接着,又把自己九九加一九滴泪水洒在太古河里。
  天宫众神们发现一股青烟,便晓得这是太上老君变着法儿放跑了人参、天麻兄妹俩,都为此叫绝。唯有专好咬人的狗头王不但不叫好,反而自告奋勇地请令“娘娘,我去将他俩拿来,否则,我就死在人间。”
  当狗头王赶到昆嵛山时,山神早就将人参、天麻兄妹俩藏了起来。狗头王寻觅不到,无法回天,只好作罢,留在人间,变成一条狗,“竖”嘴吠叫,汪汪乱咬。
  人参在昆嵛山上扎根发芽,其泪水生出中药天麻;妹妹天麻的泪水在河里生长出无鳞鱼。从此,昆嵛山变美了:树荣,草茂,山明,水秀。泉水清湛,味甘且凉。山民们登山采药,发现人参天麻,说是昆嵛山上的水是人参的沁水。源于昆嵛山的沁水河,其名字便是由此而得。
  食了无鳞鱼,饮下昆嵛山的沁水,滋体益胃,去病消灾,延年益寿。故昆嵛山区村村寿星多,个个身健体壮,精神饱满。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