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婚嫁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6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婚嫁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昆嵛山的婚嫁习俗,内容是下柬,通日,亲迎,闹房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婚嫁 聘礼 昆嵛山

内容

清代以前,境内城乡基本沿用古代婚礼,称“六礼”,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约定婚期)、“亲迎”(新郎往迎新娘)。其中的细节虽稍有改变,但大体上是相同的。
  下柬即古礼中的“纳吉”与“纳征”两个过程的综合。“柬”指柬贴,是流行于胶东一带的极为特殊的婚约:上面只有“姻弟某某顿首拜”几个字,实际上只能算是两家亲戚互相拜访的“拜帖”(如今之名片)而已。但日久成俗,它竞成为本地的一种合法婚约。
  通日即“请期”,但是都由男家择好日子,而女家则必须如期照办。由于迷信思想的约束,必须由“择日先生”按照清政府所颁布的《时宪书》与《通书》的规定择取“日月合德”、“阴阳不将”的吉日,并将一切避忌(如送客忌蛇鸡牛三属相,新人入门时孕妇、寡妇要躲开,路过桥梁池井要以红毛毡遮蔽等等)开列于红纸之上,贴于男家壁间,同时分送一份给女家。
  亲迎结婚时一般用肩舆(花轿),兼用鼓乐,也有用轴子、人力车和自行车的。一般是当日晨男到女家迎娶;昆嵛山南麓新娘入门时,正房门槛上要放置一个马鞍,新郎、新娘都跨鞍而过。新娘入洞房时,要踏过面糕上床,名为“步步登高”。
  闹房昆嵛山北区等处,有一种传统规定:凡长辈与同辈年长的人,都不许进入新房。如有混进去的,女伴就会暗告新娘,只要新娘叫他一声叔叔或哥哥,那人就会面红耳赤赶紧退出。因此,闹房只限于年幼小辈,也就不会太失格。但不少地方,闹房不分大小,有时出格。
  建国后,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约定日期,见面交谈(当地人叫“过目”,
  一般多在介绍人家中)。如彼此满意,即由介绍人领女方到男家“看家”,午饭必吃“面条”,意为“定亲”。如女方同意,择日到男家认亲,女方开始对男方的父母叫爹、叫妈,而男方的父母也当面授予女方以礼物或现金,称为“压腰”。然后男家再把正式聘礼(分为两种:一是时髦衣料,是现金)送至女家,观水、埠西头一带有送50千克猪肉为聘礼的习俗。这时就算正式订婚了(一般称为“定亲”)。此后即可到政府登记,择日结婚。所择好日,一般是“五·一”、“十·一”“元旦”等国家规定的纪念日;也有把农历每月的逢六之日当做“吉期”,这是因为习惯上以“六”为“顺”,所以什么事都讨个“六六大顺”。交通工具由花轿、轴子、自行车发展到双排座汽车、面包车、轿车。历届政府曾提倡青年喜事新办,各级团委、妇联组织各单位结婚青年举办集体婚礼,备茶、糖果、瓜子等,由有影响的人当主婚人。主婚人和新郎新娘分别讲话,根据不同时期,所在单位赠给书籍或劳动工具等。也有旅游结婚的。但多数人仍大操大办,大张宴席,花费数千元上万元。此风有增无减。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