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灵崇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神灵崇拜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昆嵛山村民民俗的神灵崇拜,分别是山崇拜,巨石崇拜,古树崇拜,龙神崇拜,动物崇拜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神灵 崇拜 昆嵛山

内容

山崇拜昆嵛山深广高大,动植物种类繁多,居民终其生不能走遍,不能全知,神秘敬畏之感生;昆嵛山为居民调节气候,提供绿水青山的环境,贡献花果、药物、香菇、木材……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代代昆嵛山人,视大山为神灵,感恩之心长存。历史上百里昆嵛,山神庙很多,规制如土地庙同。有的刻虎神为山神,有的刻山神化身人形的山神。遇天灾“兽”祸,到山神庙烧香焚纸,乞求保佑。至今可见的是东北麓初村南太平顶上九神庙内有山神,人形;南麓圣经山南有山神庙,内刻虎神,老虎后两足直立像。
  巨石崇拜昆嵛山中多奇形怪状的天然巨岩,山民敬畏如神。南麓黄龙岘东刀背岭东南麓,有一天然四方巨岩倾在山脚,当地人名为“金菱石”,一代代石匠都避之、护之,视为“镇山宝”。南区葛家镇姜新庄西、滑石庵口东坡,山坳间突起一岩,高约7米,直径约3米,顶端粗广,石柱圆形,微向北斜,天然风化而成,酷似男性生殖器,人称“儿女石”、“人祖石”。乳山市冯家镇上口村东松山西侧有独石似铃,高3米许,危岩高耸,传说人可摇动,但不会倾落。村人遥指此石,说古人称为神铃石,是本村一大名胜,世代保护。爬山东端南坡,原有2.5米高的“凌凌石”,下有三足支撑,曾有人拴三匹马于石足,要拉倒此石,石不动。周围居民敬之若神,认为是古人用来镇海水的。界石镇崮山后村大路西头北侧,有一天然石硼突起,形状似蟾蜍,嘴巴向西南,正对孤山顶。有信佛者每年春节来烧香挂红彩,认为此石是“金蟾拜佛”。“佛”指孤山顶。
  古树崇拜昆嵛山区古树53株,详见本志笫一编第九章第四节表1-12。大多数古树均得居民崇拜,视为“树神”。有的古树,是建村时所栽,是村庄历史的见证,如界石镇青庄村北的蜡树,一代代传说为建村即有此树,为村北之界标,西侧一大枝遭雷劈而折去。岁月沧桑,主二干.已腐空,新枝仍茂盛。村民说树龄500年,明末建村,应不少于400年。村民视为树神,行香许愿,求福免灾,红布条挂满树枝。多数古树,是古庙遗留,如甘泉寺的流苏、无染寺的银杏、木瓜、玉兰,神清观的银杏和杜松,牛涧的银杏王等,
  本来就视为神圣物,除因战争损毁者外,庙虽拆而树犹存,均得到精心保护。不少树上挂满红绸或红布条,为求神许愿之人所为。
  龙神崇拜昆嵛山不仅南北滨海,且山涧急流众多,形成深潭与大河多处。山民俗话说“山多高水多高”,这使人们感到神奇,不可思议。西北麓苍山的九龙池,海拔500多米,终年湍流飞瀑,人们在山下建龙神庙,每年在这里举行山会;在山巅建龙王阁。无染寺太古河东岸,建秃尾李龙王巨型雕像,香火鼎盛,乞求风调雨顺。宋村北山建李龙王庙、龙母坟,每年三月初二和六月初八为龙母和李龙王生诞,开山会。2008年三月初二,来自全国各地的18万人与会,祭奠龙母,观看京剧“李龙爷”及民间杂耍。南麓的圣经山上亦有小龙王庙,三石板立身,后石刻龙王浮雕,顶为一体的小屋殿顶。山神、水神同处一山,蔚为奇观。1995年8月17日午夜,大雨滂沱,电闪雷鸣,昆嵛山南麓长山之阳“椅子圈”处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出长约500米、宽4~8米、深2~3米的沟河,山水湍急。数日内,包括邻县每天上百人前来观看,认为是“龙翻身”所致。有的取溪水治病,有的在山上未滚下的巨岩上缠绕红布,求免灾赐福。清咸丰年间,因为捻军见昆嵛山口有人设防,未能东进。大山以东居民免受战乱之苦,认为是李龙王显灵,保佑乡民,驱走捻军,故在界石村北2500米建龙显庵,在张皮口北的虎山上建李龙庙,在背眼西山口建龙王庙。虎山上的龙王庙是附近牟平、文登百姓天旱求雨“最灵验”之处,口碑至今不断。
  动物崇拜黄鼠狼。信黄鼠狼能“谜”人,使人神经错乱,时笑时唱。利用民众迷信心理,巫婆神汉专设神龛供奉“黄大仙”。人们畏之、敬之。20世纪60年代后,此俗渐止。
  狐狸。敬奉“狐仙”,相信狐狸年久得道成仙,成精。传说一狐仙在北京经商,经营珠宝店,发大财,总是热情接待进京的胶东人。约在明清之际,商业物流大兴,希望经商发财者大多信奉“胡三太爷”,就是狐狸大仙。昆嵛山极顶有座小石庙,额刻“胡三太爷庙”。20世纪50年代初尚存。葛家镇吕家上口东有“端午山庙”,供奉胡三太爷,1938年前,每年五月十五日前后有三天庙会,香火很盛。界石镇晒字村北山有狐仙洞,洞前有“狐仙大太爷之位”“狐仙三太爷之位”等石碑耸立,至今香火不断。该镇青山顶上,至20世纪70年代仍有只老狐狸,传说能学人语。昆嵛山西北的岿山上有狐仙洞。
  刺猬。过去被认为是神兽,谁家草堆粮囤有刺猬做窝,谁家就发财,粮草用不完。所以春节蒸饽饽时,每个孩子都分一只“刺猬”形的饽饽,除夕还要用豆“喂”它。
  蛇。俗称“圣虫”或“剩虫”,据说是谁家若发现长了红冠的小蛇,主家运兴旺。正月十五捏面灯时,收获季节的月盘上都盘着一条“圣虫”,蒸熟后,置于粮囤上。平时老人教育子女,上山
  不要伤害长虫。至今人们梦见蛇,认为次日要发财、交好运,说“蛇”是“钱串子”。
  蛤蟆。俗称“疥疤子”、“癞蛤蟆”。佛教徒敬为“金蟾”。俗人也喜欢它吃害虫,所以正月十五捏豆面灯时,总要捏几只蛤蟆灯放在门槛下、锅台后,使外面的虫子进不来,家里的虫子、苍蝇被吃净。传说蛤蟆能“叠道”,能把路折叠起来,一步跨过去。人们在田间劳作,上山路上,遇见蛤蟆都不伤害它。
  喜蛛。家庭房梁、屋笆下常有一种小蜘蛛顺丝落在半空,人们视为喜庆之物,故称“喜蛛”。见它落下来,人们就要呛道:“朝报喜,夜报财,正晌午时客人来。”
  喜鹊。俗称“鸦鹊”。如果清早喜鹊朝谁家叫,人们认为就是给谁家报喜。传说喜鹊在七月初七全都飞上天去应差,在天河上搭鹊桥,供牛郎织女相会。
  鲸。沿海渔民和航海者视鲸为神物,传说它是龙王爷的保驾大臣。20世纪60年代以前,每年南海都有“龙兵过”,就是虎鲸群路过,渔民见到“龙兵过”,所有船只都避开让路,焚香烧纸,敲锣打鼓,向海里撒大米、馒头,为龙兵添粮草。鲸群过后,渔船、货船恢复作业或航行。有数次,有巨鲸不知为什么戗滩搁浅,渔民纷纷设法让巨鲸返回大海,但都未成功。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