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港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港湾
分类号: U65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昆嵛山的金山港、双岛港、五垒岛湾 的地理位置和历经过程内容介绍。
关键词: 昆嵛山 港口 海域

内容

金山港 位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大金山与丰山之间,汉河、广河入海口,系一海汊,呈带状自然港湾,面积约6平方千米。港内有港渠,底质以沙石为主,粗沙与细沙为辅;港渠西侧有盐田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海滩、海湾和半岛,海面上和对虾养殖池。烟威一级公路于港口处架桥通过。(2009年烟台一昆嵛山旅游公路在此桥上建高架桥)。 据1994年《牟平文史资料》第六期89页王可海《金山港话沧桑》载:洪武元年(1368)大金山巅有碑刻记当年山洪和海啸,致13村陷没水下,形成金山港。查民国《牟平县志·地理志》载:《焦志》云:“沁水当春夏泛涨为患,洪武初,以乡民解融请筑长堤一百五十丈……”可知洪武初确有洪水为害。
  清光绪《文登县志·山川》载:咸丰十一年筑昆嵛山石墙,北至“新海口”。证明金山港是“新开之海口”。调查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村民,众口一词;明洪武初年一场山洪开辟了沽河,冲走了柳林集村半数以上的房屋和人口,灾后村民西迁一里建起现在的柳林庄。传说当年只有村民宫八灾前有察觉,搬了家,他劝邻人快搬,大家都不信,灾后人称他“宫八神仙”。
  以上多例限于口碑,笔者去大金山调查,未见到洪武刻石,无实证可证明洪武初确有罕见洪灾,也不见于地方史志的确切记载,仅存一说,待考。
  双岛港 位于威海市区西14千米。因湾口北部有大岛、小岛而得名。《清史稿》称其为鹿斗口,航海资料则称为“郝庆口”。水域面积约16平方千米(区内约9平方千米),纵深6千米,口小腹大,形似花瓶。港湾轮廓受冰川后期海面抬升以前原始地形的控制。低潮时,湾内仅有水道及其支道存水,其余皆为干出泥沙滩。高潮时,水深2米左右,大部分成为盐田或虾池。沿岸有羊亭河、廒上河和初村河注入。西、南、东三面环峒岭山、四甲山、凤凰山、皂山、双岛烟墩山。湾口界于帽角与高角之间,向北偏西开,宽1500米。双岛并立其间,将水道分为东西两条。西水道在大小二岛之间,低潮时干出,已不能通航。东水道在大岛与帽角之间。水深3~4米,宽约200米,可通行1000吨以下船只。航道弯曲,泥沙底质,有浅滩及礁石。帽角上有灯桩助航。12月至次年2月为结冰期,冰厚一般0.3米。烟台一威海汽车专用公路由湾口中部通过,建有跨海大桥。沿岸为海滨平原,属第四系海相沉积层,现已营造为防风固沙林,有双岛、北海两个林场。历史上曾是重要海口,元代在此设双岛巡防官。后逐渐淤塞,现为渔船锚地。湾内滩涂中有菲律宾蛤仔、刺参资源。
  1976年冬建盐池时,在滩涂泥沙处挖1米多深,发现大片直立树木、树枝,树干直径0.1~0.3米,分布面积较大。经鉴定,这些海底林木属栎科,距今有2600~2800年历史。海底树林是未解之谜,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兴趣。1981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威海双岛湾发现海底森林的消息,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人员闻讯来勘探,并在1983年第1期《海洋杂志》发表《双岛湾的海底森林》一文。1991年《中国海湾志》对此有论述,指出:“在地貌学第四系地质学等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初步认为,“公元元年海侵”即西汉时期,使山东不少滨海农田没入大海,明嘉靖《青州府志》:“宣帝本始四年(前70)四月壬寅,地震河南,山东十九郡,北海琅讶坏宗庙、城廓,杀六千余人。”双岛港海底森林的形成是否与这次海侵有关还待考证。当地传说是明初一次大海啸开了双岛港(淹了十八村),山东开了八个港,含金山港,这只是传说,缺乏实证。
  五垒岛湾 位于文登南境。湾之东南有五座小岛,海上遥望,形同堡垒,故名。湾口东起牛心岛,西到鹅嘴(俗称二嘴子),东西宽15千米;北到昌阳河口和母猪河口,纵深约13千米。湾口外沿和湾内两沟渠水深0.1~2.9米,余为干泥沙滩。滩坡比降1/1000。底质细腻,从北到南,依次为泥滩、泥沙滩和沙滩。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