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1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昆嵛山区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的地下水的介绍。
关键词: 昆嵛山 水文 地下水

内容

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分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富水性较弱。根据多年成井情况调查,约有25.4%的单井出水量在每小时5立方米以下,单井出水量在每小时20立方米以上的仅占28.7%,但极个别的单井出水量可达每小时80立方米。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较深,约为2~30米,开发较困难。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入渗补给,多数沿地形向河谷汇集,局部受隔水层影响,在山腹和山顶出露形成山泉,但水量极小。基岩裂隙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汇集于河谷汇成河川基流、侧渗补给第四系或直泻入海和消耗于分散的人工开采。
  温泉。昆嵛山区有温泉3处。龙泉温泉:位于北区龙泉镇驻地。动力抽水24小时出水量为60立方米,水温52℃,水质透明、无色,有微量硫化氢味,主要含化学成分钾、钙、镁、氯等。明代起在此建汤一处,现为温泉疗养中心。
  大英温泉:位于南区葛家镇南部、母猪河中段西岸。地面标高18米,为山间谷地地貌,处于母猪河断裂带西部。地下热水储存于燕山期中粒石英二长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接触破碎带中。地热田面积0.009平方千米。水化学类型:C1— Na· Ca。水质较好,自流量1.8立方米/时,水温75℃,pH值7.5,总硬度535.2毫克/升,矿化度2.094克/升。
  小汤温泉:位于南区冯家镇小汤村。泉水由地下自然涌出,水温常年57℃左右。矿化度每升1210克/升,含大量阳离子、阴离子和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20世纪20年代始用温泉水水疗治病,1980年代始用温泉水繁殖罗非鱼种。
  矿泉水。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通过省部级以上部门鉴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5处,日可采量约800立方米,均为低矿化度的淡味矿泉水,含有益成分为偏硅酸、锶、碘等。其中东区晒字附近的黑豹矿泉水声誉最高。该区大地构造属Ⅳ级构造单元威海断隆,水系为树枝状,沟谷呈“V”型,发育窄而薄的冲积层,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岩石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渗入集中,由风化裂隙渗出为下降泉或潜水。
  已发现矿泉水在文登一侧的4处: 界石镇西南黑豹泉。偏硅酸含量为40.6~47.3毫克/升;矿泉水类型:HC03.Cl— Ca.Na,允许开采量230立方米/天。
  界石镇三瓣石村北。含偏硅酸33.7~54.2毫克/升;矿泉水类型:HC03.Cl— Ca.Na。
  以上两种矿泉水分布在楼头庵一崮头集断裂带上,为块状岩类裂隙水。
  界石镇三瓣石村西北1500米处。含偏硅酸30.40~32.50毫克/升;矿泉水类型:HC0.Cl— Ca.Na,允许开采量52立方米/天。
  泽头镇矿泉水。含偏硅酸45.50毫克/升;矿泉类型:HC03.Cl— Ca.Na,允许开采量240立方米/天。
  在牟平区一侧的矿泉水有1处: 烟霞洞矿泉。位于神清观前西南角,因出水量少,暂无开采价值。
  其他矿泉。九龙池:位于苍山北麓,是全山最大的山泉,雨季飞瀑,旱季不涸,山泉依次冲过九池下山,成为一大名胜。
  五峰庵矿泉:位于林场三分场五峰庵北庙前一井。经检测,达饮用山泉水标准。
  小厢泉:位于林场三分场西老窑附近。泉水清凉,已有企业用此水生产“鹿鸣”牌山泉饮用水。
  里井子:位于林场一分场涝夼南面。已有企业用此水生产“蝴蝶泉”山泉饮用水。民俗称“未喝涝夼水,枉到昆嵛山。”相传泉北南观村一老者,一生以饮用涝夼里井子水为一大享受。病危,只想喝一口里井子水。其不肖子因山泉路远而陡,只在半路上装了一罐水回来。哪知老人一尝,大失所望:“我活不成了,这不是里井子水!”说完故去。
  茶馆:有二处。一在文登界石镇六度寺村北1.5千米;一在牟平区莒格庄镇宋家口之北“寨门口”西南坡,因山泉清醇不涸,誉称为“老茶馆”。
  圣泉:文登葛家镇圣经山主峰西侧。巨岩叠压成洞,洞深处夏凉冬暖,洞口可容一人进出,洞内可容3~4人,山泉甘洌。常有人在此装水饮用。
  丹井:在烟霞洞东,1982年埋水管炮震泉涸,在下数十米复出,今设丹井亭。
  飞来泉:烟霞洞之东、清风岭之阳。距地面2米余的岩隙水飞落如注。下有飞泉居。
  玉液池:在神清观山门西侧悬崖下,池已涸,刻字尚在,与“飞来泉”相呼应。
  甘泉:在文登界石镇甘泉寺东侧,寺以泉名。清《文登县志》:“寺东北有亭,亭有井,井南有池,井水自龙口入池,涓涓不竭,味甘洌,寺名‘甘泉’以此。”《山东通志》:“水出石穴,色莹味甘。”寺毁于1941年冬。井犹在,水仍自流。
  玉泉洞:西区岿山西南腰有水洞,冬春不涸,水质纯净,下流汇入沁水河。
  圣水岩:位于乳山市冯家镇尼姑顶东南。金代《圣水岩玉虚观记》:“水不见发源,但嵌嵌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线,味甘冷且清,春秋不变,水旱不知,蛙黾之属,未尝产焉,此亦异也。”今仍旧。
  九阳池:在文登葛家镇紫金山北,“契遇庵”刻石之南,山泉下注成九池,依次潴留,雍正《文登县志》载,马丹阳为九池命名:曰玉华,曰金莲,曰龙吟,曰虎啸,曰化生,曰婴姹,曰王母,曰洞天,曰彩云。早涝水不盈涸。今旱季不成流。
  双锁山井:在界石镇南截山西双锁山上,相传宋初农民起义军刘金定驻军所用,井水常年不涸,水质清冽。
  灵源泉:在文登葛家镇紫金峰前、东华洞之东沟,元时在石岩下刻行书“灵源泉”三大字。但此处今已砂石填埋,除雨季外,不见水源。由此知今地下水位比金元时低多了。此为古人误刻,此泉应在圣经山圣泉处。
  第四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河谷冲积平原及山前平原。勘探研究发现,在部分滨海海岸带的海相地层中也存在具有开发价值的孔隙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侧渗及其他地表水体的渗漏。其富水程度主要受上游流域面积和含水层的构成影响。全山独立入海的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条,其中流域100平方千米的有3条。由于水系分散,河流流域面积小,所以大多数河谷平原和山前平原的第四系孔隙水富水性较弱,单井出水量多在每小时40立方米以下。只在母猪河、黄垒河、沁水河等几条较大河流的中下游,才形成几个地下水富水区。域内含水层厚度多在5~20米之间,主要由中粗砂和沙砾构成。地下水的流向为河谷下游及地形倾斜方向。主要排泄途径:形成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潜流入海和人工开采。全山区这部分水资源较为分散,多数开发利用于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饮用,开采量不大且不连续,故水位只随降水量多寡而升降,相对较稳定,埋深在0.5~3.93米之间,变幅在0.28~3.44米之间。局部辟为城镇和工矿水源地的山前平原区,因集中大量开采,已形成独立的漏斗区,近海处亦出现海水入侵倒灌现象。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