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1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10
页码: 74-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昆嵛山区地貌复杂,除主峰外还有入崮子、寒风岭、半石崮等300米以上山峰109座,形成奇峰林立的自然景观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昆嵛山 地貌 烟台

内容

第一节 低山丘陵地形
  侵蚀一剥蚀低山 这一类型,以海拔高度500~922.8米为标准,考虑山地系统的完整性来划分,以主峰为中心,东到流水顶,西到五爪山,东西长约16千米,北到苍山北麓,南到纱帽崮南麓,为10.99千米,面积约175.7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9.5%。该区内有500米以上山峰44座。山峰大多北坡陡峭,南坡缓长,形成花岗岩地貌,岩石致密坚硬,节理发育,且构造抬升活动强烈,切割较深,切割密度每平方千米1.6~2千米,多峭峰峡岩,山头尖削,山脊锯齿状。交代式花岗岩的柱状节理发育,受重力作用和新构造运动影响,在山顶山坡上见仙人桥、叠压洞等多种崩塌现象。长期强烈侵蚀作用,造成主峰及其周围的大崮子、寒风岭、大天顶、大过顶、五股叉等险峰峻岭,悬崖峭壁、谷中有谷、阶梯式瀑布和大小冲沟到处可见。
  侵蚀一剥蚀丘陵 由花岗岩、闪长岩、安山岩等岩浆岩类所组成,分布于中心区以南以北,海拔300~499米高度的山峰有65座。面积1284.0平方千米,占山区总面积69.5%。丘陵受长期侵蚀一剥蚀形成。地形起伏和缓,分布脉络不明显。丘陵间沟谷较密,平均切割密度每平方千米1.9千米,切割深度100米左右。多数斤 陵浑圆,山 山坡坡度小于30°。山于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结构松散,水土:流失较严雨。
  第二节 堆积平原地形
  主要有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和山前冲积平原。二者共约388.5平方千米,占山区总面积的21%。
  山间河谷平原 分布于从心区发源的母猪河、黄垒河、沁水河、汉河和初村河等较大河流两侧,总面积约59.09半力‘千.米,占总面积的3.2%。山间河谷平原多由第纪砂砾质冲洪积物组成,沉积厚度30米以下。山地河谷中普遍可见两级堆积阶地,通常为基岩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
  山前冲积平原 又称山前冲洪积、平原或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北区大窑镇鹏部和北部、姜格庄镇北部近海地区、龙泉镇北部和威海市环翠区初村河西部,面积共约102.3平方千米。南区的文登葛家镇赤金泊、洋头镇林村泊和小观镇南部也有分布,面积约207.94、平方千米。伞区区共310.2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8%。
  昆嵛山脉300米以上山峰109座,其中500米以上山峰44座。主峰泰礴顶最高,为922.8米。详见表1-2。
  第三节 山口、山谷和山洞
  山口 山口指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经常成为通过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昆嵛山著名山口47处,其中自南而北,清末修建昆嵛长城所经山口为:唐疃口(横港)、铃山口、田山口、斗口、青山口、风山口、土门口、小于家西口、出道口、滑石庵口、狼尾口(老青口)、孙家口、赵家口、虎(懈)山口、马石口、盆眼口(背眼口)、章皮口、介巴口、燕石口、黄华口(张崴口)、拖拖口、姑子洞口、横档口、梯子口、寨门口、曲家口、殿后西口、单耳山口、福岘口、孟良口、楚岘口、新海口。这32处山口详见第三编表3-1.此外,还有较著名的山口15处:楚岘口、败仗口、寨粮口、龙门口、喀楼口、崮头口(1971年地图误作“崮德口”)、旸哩口、观里口、石门口、殿后北口、虫石口、潘家口、黄垒(莲)口、板子口、黄家口。详见表1-3。
  山谷 昆嵛山区的丘陵与低山区,分布着众多的山间谷地,无论有水无水,这些谷地俗称“夼”。夼随山势,或曲或直,或低或高,通向山口。山岭将两边的夼分开,两边夼名也不同。有山就有夼,夼随山行。一般说来,即使比例尺1:25000的地图,也很少为自然夼标名。其山前夼、后夼、西夼、东夼,往往以山名和方位为夼定名。也有以夼形命名的:如牟平区玉林店镇岿山有马蹄夼,即夼形似马蹄而得名。因夼连着山,有的用“夼”名名山。如牟平区大窑镇东部有天齐夼,即大岘山,就是山名,海拔419米;龙泉镇东南部的冷夼山,海拔405米。
  村庄坐落在某夼,以夼名名村的不少。如北区初村镇西半部的东车门夼、西车门夼、长夼、长夼店子等村;姜格庄镇西南部的孤石夼、谭家夼、里夼、冷夼等村;龙泉镇的东夼、孤石夼、河北崖东夼、于夼等村,镇南部的涝夼村,西北部的雁夼、北夼、燕夼村,东南部的狮子夼村。
  西区玉林店镇北部的北夼村、西部的九龙夼村。莒格庄镇西部的东垛夼、西垛夼村;南部的杨家夼、黑山夼村;东部的北了夼村。水道镇东半部的柳夼、薛家夼、草夼等村。
  东区界石镇的东涝夼、山东夼、大长夼、小长夼、苇夼、西冷西西夼、路道夼等村;汪疃镇西部的拔草夼村;米山镇的南垛夼村;葛家镇的枕头夼、胜子夼、崔家夼等村。
  南区冯家镇的庄子夼村;下初镇的车家夼等村;泽头镇的雨夼、戚家夼、卧牛石夼、丰水岭夼等村。
  昆嵛山中的山谷,最长、最典型的是老林夼,从寒风岭到昆嵛山水库以下,长约万米。谷坡陡峭,但绝大部分植被良好;谷底上游覆盖沙石,有明流,有潜流,最长的潜流达3000米,可闻地下水声,不见水流。中下游谷底多裸岩、长年流水,清澈见底。石底随山势而多曲折,落差较大。
  山洞 昆嵛山“洞庵相连”。山区天然山洞上百处,绝大多数是花岗岩叠压而成,少数是石灰岩、大理岩溶蚀而成。规模较大、可容人居处的有43处,包括2008年新发现大溶洞一处(卢山南、蓝莓公司院内)。高山岩洞有些是早期的昆嵛山人居住栖身之地,如昆嵛山南麓文登葛家镇黄龙岘海拔375米的鹁鸽塘,西北东三面有巨石支撑一“石棚”,面积约40平方米,内可容十几人,其西岩有碓臼窝,洞内搜集到东汉至明清时的红陶器及黑瓦残片。其下方百米西侧有天然山泉,长年有水。这应该是张政娘《远古时期的中朝关系》一文所提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巨石文化的第二式”。山南西石硼村村后也有类似的“石棚”。究竟最早的人居遗迹、证物何在,这是这座“仙山之祖”至今尚未掀开的“神秘面纱”之一:次为革命遗址,著名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秘密学习、整训的地点、海拔500多米的山洞——老蜂窝,昆嵛传奇英雄于得水养伤处——帷幄洞等,是红色旅游必选之景点;最著名的莫过于金元时期全真教七真人修炼的遗址——烟霞洞、朝阳洞、东华洞、圣水洞、玉阳洞等,大多利用天然洞又加深加广,至今完好,成为人们研究全真教的难得古迹。最长的天然洞为三瓣石下西南向,洞口仅容一人进入,长若150米。抗日战争时有人进洞藏身,出口在西南山脚下。
  附:仙人洞考察记
  位于界石镇犁眼沟村西北山前。村民传说此洞东西长2500米,西头烧火,东头冒烟;又说犁眼沟村民有进洞500米处折回者。2011年12月14日上午,修志者组织7人探险。洞口西向,海拔148米,仅容一人平卧身进入,人未全入,即遇一巨石斜立,攀过此石,洞西北向,左右各有一支洞,均为花岗岩天然叠压而成,长3~5米不等。前上行,过一狭口,洞底一直上升、转北,有渗水成小湾,洞上壁有蝙蝠二,下见蟋蟀一,上攀达顶处,空气稀薄,一时大汗淋漓。测得洞总长30米,洞内气温9℃,洞外气温13℃此行证明村民传说之误。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