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昆嵛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501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章讲述了山东省胶东昆嵛山的地理位置、面积、风景等内容的概述。
关键词: 地方志 概述 昆嵛山

内容

昆嵛山,古称根余山、东牟山、姑余山,俗称盔甲山,为“海上诸山之祖”。位于胶东半岛东部,范围包括莱阳市以东至成山角。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本志记述范围,仅为文登市西母猪河以西、牟平区沁水河与乳山市黄垒河以东,南北至黄海。北纬36°55′至37°28′,东经121°34′至121°57′。南北最大长度60.6千米,东西最大宽度33.8千米,总面积1846.63平方千米,大体与牟平、文登两市区地方志的传统记载相合,仅为《辞海》所载的昆嵛山区总面积的10.75%。张皮口以北称“大昆嵛”,以南称“小昆嵛”。按行政区计,在威海市一区二市十镇1082.72平方千米,占山区总面积的58.6%,在烟台市牟平区6镇763.9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1.4%。在大昆嵛山,有占地4800公顷的国有昆嵛山林场,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之一。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此建立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9月20日,该公园列为山东省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6日,该公园被列为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同年7月1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烟台与威海两市政府关于申请建立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保护区总面积15416.5公顷,是林场面积的3.2倍,占昆嵛山总面积的8.3%。2010年1月22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昆嵛山省级地质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位置面积相同。
  夏商,昆嵛山区属“嵎夷”之地。周时,为莱子国地,至今,留下“不夜城”旧址。春秋时,为齐国莱地。战国,为齐地;齐之后期,当设县治理,但史料无考。秦统一六国,昆嵛山区为齐郡腄县地。西汉,属青州东莱郡东牟、昌阳县地。王莽代汉,改东牟为弘德县,改昌阳县为“夙敬亭”,昆嵛山区为其属。东汉建武八年(29年,以下省注“年”字)平齐地,恢复东牟、昌阳二县,全区仍为二县分属。至晋初,撤东牟县并入牟平县,昆嵛山区分属于青州长广郡昌阳县、东莱国牟平县。至后魏,分属光州东牟郡观阳、牟平二县。
  北齐天统四年(568),析牟平、观阳地置文登县,隶于光州长广郡,昆嵛山区为其属。周,因之。隋时,属青州东莱郡。唐时,属河南道登州(治于文登)。唐麟德二年(665),分文登县地置牟平县,昆嵛山区复为文、牟二县属(这一格局持续1277年,至1941年12月止)。唐如意元年(692),于牟平置登州;神龙三年(707)移登州治于蓬莱:昆嵛山区均为登州牟平、文登二县地。五代因之。宋,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文登二县。“靖康之变”后,金扶持刘豫建齐傀儡政权,京东路为刘齐所辖。刘齐阜昌二年(1131),于登州牟平别置宁海军。阜昌八年(1137),金废齐,宁海军及文登县为金直接统治。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宁海军为宁海州,辖牟平、文登二县,隶于山东东路,昆嵛山区为牟、文二县地。元沿金制,但宁海州初属益都路,中统元年(1264)属淄莱路,至元九年(1272)直隶于中书省。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大将毛贵攻占莱州,踞山东三年,文登、牟平二县为其属。明洪武元年(1368),省牟平县入宁海州,州仅辖文登一县,隶于莱州府。时昆嵛山区分属于宁海州和文登县。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为登州府,辖宁海州及属县文登。清时,宁海州、文登县均直隶于山东省登莱青道登州府,昆嵛山区一直分属于宁海州和文登县。1913年,改宁海州为宁海县;次年,因与浙江省宁海县重名,又改为牟平县,文、牟二县隶于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胶东道分划,改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4年1月,属山东省鲁东区。1936年1月,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1940年6月和1941年1月,文登县和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成立,属胶东区。1941年2月,胶东区联合办事处析牟平县南部、海阳县东部置牟海县,昆嵛山区始为文登、牟平、牟海三县属,均隶于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1941年12月,析文登西部和牟平东部,成立文西县,昆嵛山区为文西、牟平、牟海三县地。1945年春,牟海县更名为乳山县,文西县更名为昆嵛县,隶属不变。1947年10月,牟平县分为牟平、牟东二县,昆嵛山区隶于牟东、乳山、昆嵛三县。1948年6月,牟平、牟东二县并为牟平县,隶属不变。1950年6月1日,胶东区与东海专区撤销,牟平、乳山、昆嵛三县改属山东省文登专区。1956年3月,文登、昆嵛二县合并称文登县,同时文登专区撤销,文登、牟平、乳山三县改隶于莱阳专区。1958年10月,乳山县撤销,昆嵛山区隶于文登、牟平二县。同年11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同时撤销牟平县并入烟台市,昆嵛山区为烟台市、文登县属。1959年11月,恢复牟平县,隶于烟台专区。1961年10月,恢复乳山县建置,隶于烟台专区。昆嵛山区复为文登、牟平、乳山三县地。1967年2月,烟台专区改为烟台地区,文、牟、乳三县仍为其属。1983年11月,以市管县,文、牟、乳三县隶于山东省烟台市。1987年6月,地级威海市成立,文登、乳山二县改隶威海市。1988年10月,文登撤县改市;1993年7月,乳山撤县设市,均由威海市代管。1994年6月,文登市的草苗子镇、初村镇划入威海市环翠区。1994年12月,撤牟平县,设烟台市牟平区;昆嵛山区从此为烟台市的牟平区及威海市的乳山、文登、环翠4市(区)所辖。这一格局至2008年末未变。
  昆嵛山岩体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昆嵛山花岗岩含有大量继承性锆石,大部分继承性锆石落在谐和线7~8亿年附近及其指向中生代的铅丢失线上,显示主要原岩形或于7"--8亿年的地壳,是典型的扬子板块北缘的地壳,为苏鲁造山带的主体岩石。在三叠纪晚期发生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扬子板块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发生地壳特质熔融,而形成昆嵛山岩体。昆嵛山花岗岩锆石铀一铅年龄为1.53±0.02亿年(万渝生、王世进2009年)。昆嵛山脉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发展史,各时期的综合地质事件表明,该区具有沉积不连续、岩浆演化阶段性、构造发育继承性、成矿专属性等特征。在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4亿年前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碰撞岩北部边界大致在五莲一即墨一牟平一线。板块碰撞造成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酸性花岗岩岩浆,沿北北东向构造强力侵位,形成分布很广的荣成岩套花岗质片麻岩。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岩浆活动。苏鲁超高压碰撞事件发生之后的拉张环境,导致侏罗纪昆嵛山花岗岩的形成。
  进入中生代早白垩世(1.3~1.1亿年),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中国东部沿海表现为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交替发展的特点。这也是昆嵛山金银矿成矿时期。
  进入新生代古近纪(6600万年),陆壳坳陷,渤海湾形成;至新生代第四纪(距今248万年)以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活动,在交汇部位形成多处温泉。由于地壳的不断抬升和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迄今的第四纪地貌景观。差异性的分化剥蚀,形成低山丘陵地貌。由于重力、地震等因素影响,岩石块滑塌、崩落,形成昆嵛山别具一格的众多的滚石堆架景观。因昆嵛山岩体含有不同成分的包体,经差异风化,形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石;由于花岗岩大型节理的发育和岩石崩落,形成花岗岩奇峰地貌;由于地壳深融作用,残留的暗包矿物集合体与围岩一起,形成众多明暗相间的条带,组成丰富的微地貌景观。
  昆嵛山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1.5℃。又因南北濒黄海,受海洋的影响,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平均193天。年均降水740.1毫米。山顶和山脚下,阴坡与阳面,气候差别明显。
  从泰礴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峻水清,有多处优质矿泉水出露。源于中心区的较大河流有母猪河、黄垒河、沁水河、汉河等。
  昆嵛山是亚洲天然赤松林分布的中心区,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树种。全山记录高等植物161科536属1073种,其中有苔藓植物46科109属189种,维管植物115科427属884种。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II级保护植物6种:中华结缕草、胡桃楸、野大豆、黄檗、紫椴、水曲柳;昆嵛山有山东省特有植物22种,其中昆嵛山特有植物18种。全山森林面积55398.9公顷,植被占总面积92.3%。有野生动物10纲47目225科116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兽类有梅花鹿,鸟类有大鸨、白鹤、丹顶鹤、白肩雕、金雕、中华秋沙鸭、黑鹳、白鹳;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35种,植物10种。据1989年完成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昆嵛山中药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报告》载,全山有植物性药材1267种,动物性药材118种,矿物性药材8种,加工品8种,共1401种。漫山遍野的栎类乔木和灌木,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就有“野蚕生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絮”的记载,延续至民国时期,有半数山民以放养山蚕为生,“宁海绸”闻名于世界,至今不衰。
  昆嵛山盛产花岗岩。储量丰富,品类众多,主要有昆嵛黑、昆嵛白、昆嵛红、昆嵛花和芝麻白等,所产昆嵛黑与号称花岗岩之王的“泰山青”齐名。其次有大理石、石墨、磷、重晶石、蛇纹岩、石英、粘土、大理岩、硫、高岭土、钾长石等;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铜、铁、银等。特别是黄金产量,全国闻名。主要矿床分布于昆嵛山西麓,包括牟平境内的水道等镇皆有分‘布,矿石总储量20.3亿千克。乳山境内的下初等镇,矿石总储量达33.3亿千克。昆嵛山金矿大多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石英脉至蚀变岩过渡型和蚀变岩型三种。昆嵛山采金史悠久,远在隋朝开皇年间,即在昆嵛山西垛山东南麓开采黄金,在金城村附近留下“大金碃”、“小金碚”遗迹。此后1400多年开采不断,今已形成年产数十吨金属金的规模。
  昆嵛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古时,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形成昆嵛山文化区。中华一帝秦始皇多次东巡,留下驰道古迹;汉武大帝东方求仙,留下“仙山之祖”的神话;唐宋间,盛传仙女麻姑在此得道升天,成为昆嵛山远近闻名的女神仙,留下“姑余山”的美名。隋代山中始兴建六度寺,唐代的无染寺、宝峰寺、黄垒院和洪福寺,载之于史册,遗迹尚存;著名的日本高僧慈觉大师圆仁入唐巡礼求法,两次经过昆嵛山南海和北麓,留下关于昆嵛山海和民生民俗的最早记载,也留下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史话。宋初与赵匡胤结交,辞官入昆嵛山学道的宫仙,是现知山中最早的正一道人。金元时期发祥于昆嵛山的全真教,迅速传遍全国乃至国外,山中留下烟霞洞、神清观、东华宫、玉虚观及《道德经》摩崖刻石、契遇庵刻石等标志性建筑和珍贵文物。全真教的儒释道合一与内丹学说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特别是深刻影响了理学的发展,至今已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华文化的热点之一。文人雅士大量的诗词散文及《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大批小说,描绘与颂扬了昆嵛山的仙境与人文,其近现代小说反映了人民革命的可歌可泣的史实,昆嵛山的著作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昆嵛山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山,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压迫、反暴政、反侵略的根据地。西汉末从这里走出“大十围”、“欲奋击胡虏”的奇人巨毋霸,东汉大经学家郑玄隐居这里讲学著书,明末清初的常和尚和张振纲率众以昆嵛山为根据地,坚持反清复明战斗14年。昆嵛山南麓徐家村的徐士林,出身贫苦,成为清代名臣,乾隆皇帝誉为“一带完人”。东麓林村走出的当代长江办主任林一山,被毛主席称为“长江王”和“红色水利专家”;北麓庙沟村人安波,是老区人民养育的当代著名音乐家、戏剧家。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大革命洪流中,数十万昆嵛儿女参军支前,仅革命英烈就达8000多人。从这里走出的少将、中将和上将达24人,昆嵛山可谓将军之乡。闻名国内外的侦察英雄杨子荣,诞生于昆嵛山西北麓蜗岬河村,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传奇英雄于得水,诞生于昆嵛山的东南麓洛格庄村,二人都得到党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注。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发展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从这里走出41军、27军、31军、32军,四个军的军史都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写起,他们为缔造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昆嵛山水育英雄”,昆嵛山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昆嵛山的诱人处,根本在于她的原生态、极少人为破坏的自然本色。有茂密的森林,藤萝攀附,人难深入。南国的水杉,北国的红松,均在这里成林;名贵的人参、鹿衔草、天麻,在这里安家;涧涧流水,清澈透明,随处掬起可饮;遍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蝮蛇,是季春至孟冬季节登山的唯一威胁,人们戏称为“昆嵛山的保护神”。本志在《名胜古迹》编中,首列昆嵛全山十二景,再分区详记其景观。其十二景为:泰礴观海、昆嵛叠翠、龙池喷雪、烟霞神清、太古清流、高山平湖、山市蜃楼、麻姑洞天、摩崖圣经、东华紫府、玉阳洞天、昆嵛长城。
  如今的昆嵛山,被视为胶东半岛的生态屏障。尤其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加强了昆嵛山自然生态的保护,昆嵛山已成为全国大专院校的科研和实习基地,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已请国内外顶级设计单位全面规划,决心避开人工“公园化”,珍惜天生自然态,为国人留住胶东最后一座自然生态山,天赐的洞天福地。

知识出处

昆嵛山志

《昆嵛山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本书由《昆嵛山志》编纂委员会在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编写的地方文献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昆嵛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