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阳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343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海阳市
分类号: K291/297.52
页数: 5
页码: 1665-1669
摘要: 本章记述了烟台市海阳市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和名产名胜。
关键词: 行政区 地方志 海阳市

内容

第一节 建置
  位置·面积 位于烟台市东南部,地处北纬36°16′~37°10′,东经120°50′~121°29′,东邻乳山市、牟平区,西接莱阳市,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市相望。南北最大纵距6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4公里,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
  沿革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境内设海阳守御所。清雍正十三年(1735)裁卫设县,因县治处嵩山之阳、黄海之北,故名海阳。民国时期,先属山东省胶东道、东海道、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第七督察专员公署、鲁东行署;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山东省政府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后称行政公署)、东海专区及中海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次属山东省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地区、烟台市。1996年4月,撤县设海阳市(县级),仍属烟台市。
  区划 1951年,全县17个区,160个乡。1958年,撤区与乡镇,设15处人民公社,村改称大队。1965年,全县调整为11处人民公社。1966年划为17个区,辖124处人民公社、731个大队。1968年,取消区辖公社制,改17个区为17处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乡镇,全县划为14个乡9个镇。至2002年,辖二十里店、小纪、行村、辛安、大阎家、凤城、留格庄、盘石店、朱吴、发城、郭城、徐家店12个镇,东村、方圆2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个工业区,732个行政村。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境域处于胶东隆起的胶莱凹陷的东部,东北部与胶北隆起相接。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最高峰玉皇山海拔589米。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条。海岸曲线长130公里,直线长62.5公里。境域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气候区,无霜期200余天,年平均气温为12℃,年平均降水量为694.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31.2小时。境内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盐土4个大类,棕壤土类为主要土类。植被种类比较复杂。低山区以针叶林为主,间有阔叶林。丘陵区乔木树种有赤松、黑松、刺槐、楸树等,草本植物有白草、黄背草、蒿草、狗尾草、羊胡子等。滨海冲积平原及河流沿岸区乔木树种有柳树、白榆、杨树、泡桐、刺槐等;灌木有棉槐、杞柳等;草本植物有芦苇、茅草、三棱草等。滨海沙地乔木树种有黑松、刺槐等,草本植物有沙蓬、沙钻苔草、待霄草、莱阳沙参、菖蒲等。滨海盐碱地乔木树种以刺槐为主,草本植物有茅草、芦苇、荻、灰绿碱蓬、翅碱蓬等。
  自然资源 2002年,土地总面积18.8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5.5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2.59%;建设用地面积16608.05公顷,占总面积的8.8%;未利用地面积16252.52公顷,占总面积的8.61%。境内矿种较多,已发现27种矿产149处矿产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48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60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33亿立方米。邻近海域的鱼类有77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20多种,主要有蓝点马鲛、鲐鱼、马面、梭鱼、鲈鱼、鳓鱼、带鱼、小黄鱼等。海区有无脊椎游泳动物70种,有经济价值的10多种,以中国对虾、鹰爪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鱿鱼、口虾蛄、长蛸、短蛸、海蜇等产量较大。浮游生物97种,其中浮游动物29种,浮游植物68种。优势种有园筛藻、中肋骨条藻、锤状中鼓藻、角刺藻等。2002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76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有树木种类368种,其中乔木239种,灌木99种,藤本25种,竹类5种。森林草本植物678种,其中野生药材121种。
  第三节 人口
  人口总量与分布 1978年,全县总人口67.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57人。1987年,总人口70万人,1991年,总人口71.25万人,2002年,总人口67.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0人。
  人口变动 1978—1992年,人口年增长5.7%。1993—2002年,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年下降4.7%。
  人口构成 1978年,男女性别比为101.2,2002年为103.7。1990年、2000年第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0~9岁人数,分别为99853人、59749人,10~24岁人数为180629人、119416人,25~59岁人数为344013人、376748人,60岁以上人数为74893人、98681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快速上升。1982年,全县6岁以上人口共622381人,其中大学毕业生686人,大学肄业或在校学生59人,高中生39823人,初中生154288人,小学生277107人,文盲、半文盲150418人。1990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53.1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548人。2000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56.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的9836人。1982年,全县有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9%;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等6个民族共49人。1990年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17个少数民族共165人。2000年,全市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31个少数民族共1278人。
  婚姻家庭 1978年,海阳县各公社办理婚姻登记。1985年,全县建立23处乡镇婚姻登记处。1986年,全县结婚登记7517对,离婚登记65对。1993年10月,县民政局负责办理非农业户口、农民合同制干部、工人和开发区所辖村人员的婚姻登记手续。1994年7月,确定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查体定点单位。1997年9月,海阳市婚姻登记管理处成立,隶属民政局。同年10月,婚姻登记管理处与妇幼保健院合署办公。2002年,全市结婚登记3173对,离婚登记189对。
  计划生育 1978年,境内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孩。1989年始,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05‰,自然增长率0.21‰。
  第四节 经济状况
  197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7亿元。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9.1亿元。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8.2亿元。1978—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消费品零售额22.3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4亿元,其中储蓄余额37.4亿元,贷款余额23.8亿元。
  农业 1978年,全县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确立种植、养殖、加工并举的农业发展新格局。1983年,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9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1994年“海阳牌”芋籽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年创汇900万美元。199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896公顷,总产46382.8万公斤。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10172公顷,总产55366.3万公斤;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084公顷,比1978年减少24669公顷;粮食单产4970公斤/公顷,总产29858.9万公斤,比1978年分别增长41.8%、0.5%。1992年,皇家红富士开发总公司注册的“皇家牌”红富士苹果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98年,全市果园面积4267公顷,产量3216.5万公斤。2002年,全市果园面积9839公顷,产量7841.9万公斤。其中,红富士苹果面积为6887公顷,年产量5500万公斤。全市栽培小樱桃270余公顷,年产量300—400万公斤;大樱桃66.67公顷,年产量约50万公斤。板栗3666.67公顷,年产量40多万公斤。197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642.4万公斤。1980年后,海洋捕捞、海水和海滩养殖发展较快。2002年,有机动渔船1570艘,水产养殖面积905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9154.3万公斤,总产值1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49%。
  工业 1978年,全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253家,工业总产值14亿元。1992年后,县内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基本形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黄金、食品、电子等八大支柱产业。2002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其中国有企业13家,集体企业5家,股份制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16家,私营企业58家,外商、港澳台合资企业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8.9亿元,工业增加值11.3亿元,销售收入37.6亿元,利税3.3亿元。全市工业生产总值23.2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9.9%。
  建筑业 1978年起,建筑队伍、机械设备、技术力量逐年壮大。1985年,全县有1个县建筑公司、23个乡镇建筑公司、28个村修建队;有职工9304名,其中技术人员163人。年竣工面积201.26万平方米,年利润271万元。1991年,全县有施工资质的企业40余家,施工队伍超万人,年施工面积50万平方米,产值过亿元。1992年,年施工面积55.47万平方米,产值16200万元。2002年,有二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家,三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4家,专业承包企业2家,劳务分包企业3家。全年施工面积120.35万平方米,国内生产总值3.33亿元。
  第三产业 1978—2002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5%。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其中运输业2002年旅客发送量585万人,1978—2002年年均增长12.4%;货运量150万吨,年均增长1.2%;港口货物吞吐量9.8万吨。邮电业业务总量为8357万元,年均增长23.9%;电话总户数144504户,其中移动电话84000户。批零贸易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6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5亿元,年均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9132万元,年均增长20.0%。其他行业零售额63033万元,年均增长28.1%。全市有集贸市场70处,集市贸易成交额8.1亿元。金融保险业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4亿元,发放各种贷款余额23.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892万元,各类人身险保费收入5981万元,赔付支出272万元,各种给付392万元。
  第五节 社会事业
  教育 1978年后,全县教育秩序逐步恢复正常。1980—1987年,全县累计投入农村中小学校改资金2036万元,新建校舍2721间,改建校舍5189间。1989—1993年,投入城镇校改资金3011万元,建楼房4万平方米,新建平房24万平方米,改造平房2.3万平方米。1993年,全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2001年,海阳市先后被列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区、全国学校德育实验区。2002年,全市有幼儿园371处,入园幼儿15388名,入园率95%;小学131处,在校生36597名,入学率100%;初中27处,职业中专5处,普通高中7处,共有在校生56809人。全市有教职工6962名,其中高级职称123人,中级职称441人。
  科技 1975年,海阳县农机研究所成立。1980年,全县有科学技术人员2243人。2002年,全市有科技人员1.846万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人,副高级职称的579人,中级职称的4453人,初级职称的8209人;农民技术人员520人。至2002年底,有民营科技型企业56家,从业5682人。全市共申请专利155件,获得授权专利85件,实施专利148件。1981—2002年,共取得科技成果747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466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69项。
  文化 1959年,山东省跃进歌舞会演,海阳大秧歌被评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1989年,海阳大秧歌电视艺术片《东夷风骨》,由中央电视台播放。1994年,海阳大秧歌参加国际(沈阳)民间舞蹈艺术节,获金玫瑰奖;在全国“群星奖”评选中,获演出和编导银奖。1995年,参加全国(金华)民间舞蹈展演,获优秀奖。1996年,海阳大秧歌电视艺术片《舞魂》,获全国电视艺术片一等奖。1999年,海阳大秧歌应邀赴北京参加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及展演。2002年,海阳大秧歌参加中国(威海)新秧歌大赛,获演出、编导大奖。1978—2002年,专业和业余作者共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其中长篇小说20余部,文学作品集40余部;发表和演出戏剧、小品100余种,发表和上演曲艺作品200多个;发表和演唱音乐作品50余首,上演舞蹈作品30余个,发表和展出美术作品1000余幅、书法作品1800余幅、摄影作品500余幅。1978—2002年,举办全市性的大型文艺会演和调演21次,迎春秧歌会演35次,海阳大秧歌比赛6次,幻灯会演11次,业余歌手大奖赛15次,大型综合文艺晚会300余场,书画综合展和单项展40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余次,下乡开展文艺培训、演出100余次,送科技资料下乡27万份、图书8100册,送电影下乡10000余次。
  卫生 70年代,社、队两级合作医疗兴起,农民享受合作医疗。1978年,麻风病防治工作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82年,县皮防所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获马海德奖章。1986年,卫生部批准海阳县为山东省唯一的食品卫生示范县。1990年,卫生部命名海阳为全国食品卫生示范县。1992年,海阳县取得第一例医学科研成果《电击伤心脏骤停40分钟以上抢救技术》。1998年,市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四联法”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奖。2002年,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49个,床位1129张,卫生技术人员1420人。其中,医院8处,床位689张,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办事处、镇卫生院11处,床位400张,卫生技术人员483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128个,卫生技术人员135人。妇幼保健院1处,床位31张,卫生技术人员34人。
  体育 1978年,县业余体校建立。至1985年,全县获省以上比赛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1986—2002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98人,涌现出健将级运动员5人,一级运动员16人,二级运动员32人。1990年,高玉华在比利时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女子铁饼金牌,并打破该项世界中学生纪录。1993年,于青梅在东亚田径运动会中,获女子铁饼金牌。1996年,姜绍秋在东亚运动会上,获男子铁饼金牌。1998年,于娟在东京国际田径大奖赛中,获女子铅球冠军。2001年,隋江峰在俄罗斯世界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获5公里竞走第一名。2002年,柳海龙在首届世界杯散打比赛中,获80公斤级冠军。1986—2002年,海阳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在洲际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4枚银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11枚金牌、7枚银牌;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银牌共47枚。1991—2000年,全市60%的乡镇跨入全省体育先进乡镇行列,其中徐家店镇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全市学校共建起6个400米田径运动场、30个篮球场,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7%。
  广播电视 1978年以前,县广播站自办节目传播全县城乡。1989年,海阳人民广播电台成立。每天播出6个小时,除转播中央、省和市的新闻联播外,自办《海阳新闻》等8个栏目。1995年1月,采用调频广播,有线广播(农村广播网)停用。1993年1月,海阳电视台开播。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自办《海阳新闻》等11个栏目。1998年7月,海阳有线电视台开播,有线电视传输到乡镇。2002年,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市有290个村64547户安装有线电视。
  第六节 名产·名胜
  海阳小樱桃 海阳市为胶东地区小樱桃栽培面积最大的县市。2002年,全市栽培270多公顷。小樱桃果重1.5~2克,小于大樱桃。果为红色,汁多,甜微酸。
  海阳万米海滩浴场 位于海阳城东南部。海滩曲折绵延20多公里,沙细、浪稳、坡缓、水清,沿海防护林106.6公顷。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时,题词“海阳万米海滩浴场”。
  招虎山森林公园 位于海阳城东北部8公里处,总面积1762.7公顷。1998年被列为烟台市级森林公园,2001年晋为烟台市级自然保护区。公园野生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92.7%,森林覆盖率71.1%。
  海阳地雷战遗址 位于海阳城西30公里的赵疃。赵疃是抗日战争时期三个“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之一。1977年12月23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丛麻院(参见第三十七编第八章)

知识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烟台市志(1978-200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