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建置·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167
颗粒名称: 第一编 建置·自然环境
分类号: K291.52
页数: 46
页码: 30-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烟台市志的建置自然环境的历史与现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
关键词: 建置 自然 环境

内容

第一章 建置
  第一节 位置·面积
  位置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位于北纬36°16′~38°23′,东经119°34′~121°57′。东连威海市,西接潍坊市,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共同形成拱卫首都的海上门户。
  面积 2002年,烟台大陆东西最大横距21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0公里,总面积13746.47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8.77%。其中,市区面积2722.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64.55平方公里。海岸线、岛岸线曲长909.12公里。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偉寇侵扰,在芝罘设奇山防御千户所,在城北海边的山上筑起墩台,以狼烟报警,人们遂把烽火台称为狼烟台,把设狼烟台的山称为烟台山,烟台由此得名。
  烟台历史悠久,早在1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古为东夷族地。夏朝,东夷族的寒部落首领寒浞封二子,立过(今莱州北)、戈二国。夷夏长期相争,少康子杼灭过国,始归夏朝。商朝后期,属莱夷所建莱国。公元前567年属齐国。后牟子国从今莱芜迁至今福山。秦为齐郡地(治今即墨市),后为胶东郡(治今莱州市),属青州。西汉时属青州东莱郡。三国时属魏东莱郡,辖于青州。西晋置东莱国(治今莱州市)、长广郡(治不其,在今即墨市境内),属青州。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辖地,置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东牟郡(治今牟平区)、长广郡。南朝刘宋置东莱郡(治曲城,在今招远市境内)、长广郡。北魏置东莱郡(治今莱州市)、长广郡(治今平度市)、东牟郡(治今龙口市东中郎故城),属光州(治今莱州市)。北齐置东莱郡、长广郡(治所迁至中郎城),属光州。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改光州为莱州,开皇十六年(596)于牟平境内置牟州。大业三年(607)改莱州为东莱郡。唐朝置登州(治今蓬莱市)、莱州(治今莱州市),属河南道。五代时期仍为登州、莱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统治。北宋因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增设宁海州(治今牟平区)。元属般阳路,仍设3州。明属山东布政使司,置登州、莱州二府。清因之,属登莱青道(治今莱州市,1862年迁至烟台)。光绪三十年(1904)改属登莱青胶道。
  1911年11月12日,同盟会山东分部在烟台举义。13日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改为山东烟台军政分府)。
  民国初年,撤销府州,在烟台置胶东道。1925年析为东海道(治今芝罘区)和莱胶道(治胶县)。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34年在原胶东道辖区设置鲁东区和烟台特别行政区(今芝罘区)。1936年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后又设第九、十三行政区),属山东省政府。1938年属鲁东行辕(治今莱阳市)。
  1938年1月1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胶东军政委员会。1941年2月6日在栖霞成立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1942年7月7日,成立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4月1日,更名为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下辖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滨北5个专员公署和烟台、威海两市。
  1950年,撤销胶东行政公署,设文登、莱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烟台市人民政府。1956年2月,撤销文登专署,并入莱阳专署。1958年10月,莱阳专署改为烟台专区行政专员公署(治今芝罘区),辖县级烟台市。1967年改称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名烟台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行政公署,组建烟台市人民政府,直属山东省人民政府。同年11月1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烟台地区行政公署 1978年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辖烟台市、威海市、荣成县、文登县、乳山县、即墨县、莱西县、莱阳县、海阳县、掖县、黄县、栖霞县、蓬莱县、招远县、福山县、牟平县、长岛县共2市15县。同年11月,即墨县划归青岛市。
  撤地设市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烟台市;撤销原县级烟台市设立芝罘区,撤销福山县设立福山区。同年11月,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烟台市辖芝罘区、福山区、威海市、黄县、莱阳县、掖县、蓬莱县、招远县、栖霞县、海阳县、牟平县、长岛县、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计2个区、1个县级市、12个县,面积19012平方公里,人口8362673人。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荣成县、文登县、乳山县划出,组建地级威海市。至此,烟台市辖11个县市区,面积13746.47平方公里,人口6037673人。
  撤县设市(区)
  经国务院批准,1986年9月23日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1987年2月20日撤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1991年11月30日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1991年12月21日撤销招远县设立招远市;1994年7月3日撤销牟平县设立牟平区,由原牟平县管辖的莱山镇、解甲庄镇和芝罘区管辖的初家镇组建莱山区,区人民政府驻初家镇;1995年11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1996年4月29日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至此,烟台市辖芝罘、福山、莱山、牟平4个区,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和长岛县共12个县市区,11个街道,159个镇,32个乡。
  乡镇与街道区划调整
  从2000年9月开始,烟台市对乡镇进行调整,2001年2月基本结束。调整前,全市设乡镇178个,街道26个,经过调整撤销乡镇81个,其中合并乡镇53个,改设区公所8个。2002年9月17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将蓬莱市的大季家镇划归福山区管辖,同时撤销福山区管辖的古现镇、大季家镇,改设古现街道和大季家街道,并将这两个街道划归开发区管理。经省政府批准,莱山区黄海街道的福临夼、梁家社区居委会整建制划归芝罘区管辖。经省政府批准,蓬莱市设立蓬莱阁街道,将原登州街道的滨海路居委会和小皂、抹直口2个村委会,紫荆山街道的仙阁居委会和水城、西庄、邹于、林格庄4个村委会划归蓬莱阁街道管辖,办事处机关驻蓬莱市北关路171号。撤销南王镇,以原南王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南王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南王镇政府。
  经调整全市设镇95个,乡6个,街道46个,居委会485个,村委会6315个,自然村6807个。
  芝罘区辖东山、向阳、毓璜顶、通伸、凤凰台、奇山、白石、芝罘岛、幸福、只楚、世回尧、黄务12个街道。
  福山区辖清洋、福新、古现、大季家4个(含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街道及高疃、门楼、回里、张格庄4个镇。
  牟平区辖宁海、文化、养马岛3个街道及高陵、水道、观水、姜格庄、龙泉、玉林店、王格庄、莒格庄、武宁、大窑10个镇。
  莱山区辖初家、滨海路、黄海路3个街道及莱山、解甲庄2个镇。
  龙口市辖东莱、新嘉、龙港3个街道及北马、诸由观、石良、兰高、七甲、黄山馆、徐福、下丁家、芦头、东江10个镇。
  莱阳市辖城厢、古柳、冯格庄、龙旺庄4个街道及团旺、沐浴店、穴坊、姜疃、照旺庄、万第、谭格庄、羊郡、高格庄、大夼、山前店、河洛、柏林庄、吕格庄14个镇。
  莱州市辖文昌路、永安路、三山岛、城港路、文峰路5个街道及沙河、朱桥、郭家店、金城、平里店、驿道、程郭、虎头崖、柞村、夏邱、土山11个镇。
  蓬莱市辖登州、紫荆山、新港、南王、蓬莱阁5个街道及大辛店、北沟、刘家沟、大柳行、村里集、小门家、潮水7个镇。
  招远市辖罗峰、泉山、梦芝3个街道及张星、阜山、蚕庄‘夏甸、齐山、辛庄、金岭、玲珑、毕郭、大秦家10个镇。
  栖霞市辖庄园、翠屏2个街道及桃村、臧家庄、蛇窝泊、亭口、松山、庙后、苏家店、西城、杨础、寺口、观里、官道、唐家泊13个镇。
  海阳市辖东村、方圆2个街道及徐家店、发城、小纪、行村、留格庄、辛安、朱吴、郭城、二十里店、大闫家、盘石店、凤城12个镇。
  长岛县辖南长山、砣矶2个镇及北长山、小钦岛、大钦岛、南隍城、北隍城、黑山6个乡。
  第二章 地质
  烟台市域位于胶辽断块——胶北隆起及胶莱断陷上。地层出露较为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出露地层主要为古老变质岩系,在断陷盆地中分布少量中生代、新生代地层。
  第一节 地层
  中太古代地层 烟台地层为唐家庄岩群,是顶底未见、有层无序、柔皱复杂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磁铁紫苏斜长片麻粒岩和黑云角闪变粒岩。其岩群呈似圆形、长条状的包体散布于栖霞超单元中。在招远主要分布于夏甸镇东北至后路家一带,在莱阳主要分布于谭格庄镇苗家一程家庄和李家泊子、小韩家及张格庄等地段。其钐(Sm)—钕(Nd)同位素模式年龄多集中于27.63亿年~28.46亿年,为胶东最古老的变质岩系。
  新太古代地层 为胶东岩群,是胶东地区古老结晶基底之一,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岩组,即苗家岩组和郭格庄岩组。苗家岩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含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含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布于栖霞市吴家北一林家及招远市乐土夼、龙口市圈子石、莱阳市沐浴店镇东徐家庄北和西半泊村一带。郭格庄岩组,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与上覆下伏地层均无任何接触关系,主要分布于栖霞市大、小方山至郭格庄一带,另在栖霞市大柳家、苏泊店,蓬莱市东南虎路线、西部徐家集、原北沟镇,莱州市夏邱镇北的马驿、白沙一带有零星分布。
  古元古代地层 烟台岩石地层有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芝罘群,为一套分布范围最广的变质岩系,出露面积1221.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该套地层出露齐全,连续性好,关系清晰,各群的建群层型剖面均在境内。
  荆山群 由下而上分为鹿格庄、冶头、陡崖3个组。鹿格庄组分为二段,一段为安吉村片岩段,在莱山区安吉村一带,出露厚度606.2米;二段为光山大理岩段,分布在莱山区光山一带,出露厚度为367.4米。冶头组分二段,一段为祥山变粒岩段,在牟平区祥山村出露厚度509.9米,在莱阳荆山地区出露厚度868米;二段为定国寺大理岩段,在莱山区定国寺村出露厚度85.7米,在莱阳荆山地区出露厚度634米。陡崖组分二段,一段为徐村石墨岩系段,在牟平区徐村出露厚度687.25米,在莱阳荆山地区出露厚度212米;二段为水桃林片岩段,在莱山水桃林一带出露厚度533.2米,在莱阳荆山地区出露厚度234米。
  粉子山群 主要分布于莱州市、福山区、芝罘区、莱山区、栖霞市、龙口市及蓬莱市一带,总出露面积63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6%。该群共分为小宋、祝家夼、张格庄、巨屯、岗嵛5个组。小宋组分为三段,烟台市域只出露二、三两段,二段为磁铁矿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黑云变粒岩互层,厚31.39米。三段为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片岩、矽线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厚213.09米。祝家夼组分两段,一段为黑云母片岩、长石石英岩、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厚153~241米;二段为黑云母片岩、长石石英岩、石墨变粒岩夹大理岩,厚321~408米。张格庄组分三段,一段为白云质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大理岩,厚212~481米;二段为透闪岩、透闪大理岩,厚244~262米;三段为白云石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和钙质大理岩,厚404~544米。巨屯组分两段,一段为石墨黑云变粒岩、石墨大理岩、黑云变粒岩,厚353~600米;二段为石墨大理岩夹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厚113~317米。岗嵛组分两段,一段为黑云片岩夹透闪岩、透闪大理岩、黑云变粒岩,厚562~889米;二段为黑云母片岩、二云片岩、黑云变粒岩、长石石英岩,厚度319米以上。
  芝罘群 主要分布于芝罘岛、担子岛、马岛等岛屿,出露面积6.3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0.04%。该群可划分为老爷山、兵营和东口三个组。底部的老爷山组分三个段,一段岩性为含电气石钾长片麻岩、含电气石石英岩及变质石英砾岩,厚200.91米;二段岩性为含镜铁矿钾长石英岩、钾长片麻岩、石英岩,厚667.61米;三段岩性为黑云片岩夹透镜状透辉大理岩,厚119.63米。兵营组分两个段,一段岩性为含电气石白云母钾长片麻岩、白云母钾长石英岩,厚454.69米;二段岩性为透闪变粒岩、黑云片岩、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厚28.69米,该组与老爷山组为整合接触。上部为东口组,岩性为含白云母石英岩、含钾长石英岩、白云母钾长片麻岩,该组未见顶,出露厚度87.32米,与下部兵营组为整合接触。
  新元古代蓬莱群 主要分布于栖霞市、福山区、蓬莱市、龙口市及长岛县,总面积205.7平方公里,自下而上分豹山口、辅子夼、南庄、香夼4个组。豹山口组,下部为板岩,底部有含砾石英岩,中部为大理岩,其中有含磷大理岩,上部为钙质板岩、碳质板岩和千枚岩,厚1071~1275米。辅子V组,为厚层石英岩夹板岩,厚580~826米。南庄组,下部为青灰色板岩、钙质板岩,中部为大理岩夹钙质板岩,上部为黄绿色板岩夹钙质板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1133~1610米。香夼组,下部以泥灰岩为主夹钙质板岩,厚276米;上部为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745米以上。含古藻类化石——蓟县聚环藻,分布于栖霞市槐树庄及香夼村灰岩中。
  蓬莱群与下伏地层(胶东群、粉子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为一套浅海沉积,岩相稳定,旋回明显,沉降幅度大,范围局限,只受到轻微的区域变质作用。
  中生代地层 集中分布于胶莱盆地、臧格庄盆地、桃村盆地和武宁盆地中。角度不整合于荆山群、粉子山群及变质变形岩体之上,其上未见顶,出露面积156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4%。
  出露地层有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莱阳群据岩石组合的不同由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组。最下部为瓦屋夼组,该组分布局限,岩性为细砂岩、页岩,在莱阳瓦屋夼一带厚度为102米。林寺山组,岩性为山麓洪积相的砾岩,砾石的磨圆度及分选性均较差,在海阳洪沟一带厚达698.26米。止凤庄组,岩性为河流相的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由下而上碎屑粒度变细,在莱阳止凤庄村一带厚度202米。水南组,岩性为湖泊相的粉砂岩、页岩、粉砂质微晶灰岩,在海阳可见该组有火山碎屑岩夹层,在莱阳水南村一带厚度203米。龙旺庄组,岩性为河流相砂岩、含砾砂岩、页岩,在莱阳龙旺庄一带厚度504米。该群最上部为曲格庄组,岩性为河流相砂岩、粉砂岩夹砾岩及砂砾岩(砾岩中砾石多为火山岩),在莱阳曲格庄一带厚度为113米。青山群为一套火山岩系,据岩石组合的不同,由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组。最下面一个组为后夼组,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具膨润土化,在莱阳北小平一带厚度371米。八亩地组,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夹安山质凝灰岩,在莱阳北小平一带厚度276米。该群最上部为石前庄组,岩性为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熔角砾岩、球泡流纹岩,在莱阳白藤口一带厚度大于94米。王氏群据岩石组合的不同由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组。林家庄组,岩性为含砾粗砂岩、砂岩,上部渐变为粉砂岩和泥岩,在莱阳柏林庄一带厚度达625米。辛格庄组,岩性为钙质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泥晶团粒灰岩,偶夹细砂岩,在莱阳辛格庄一带厚度230米。红土崖组,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夹粗砂岩、含砾砂岩,以具紫红色、砖红色为特征,在莱阳吴家庄、红土崖一带厚度448米。金岗口组,为区内王氏群最上部的一个组,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夹含砾粗砂岩,下部夹微晶灰岩、钙质泥岩,在莱阳金岗口一带厚度96米。
  新生代第三纪地层 分布有早第三纪五图群和晚第三纪临朐群。早第三纪五图群分布于龙口市北部、蓬莱市北沟、莱州市大原一带的第四系之下,据岩石组合的不同,由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组。朱壁店组,为该群最下部的一个组,岩性为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厚度大于500米。李家崖组,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及油页岩,厚度150~250米。小楼组,为该层最上部的一个组,岩性为砂岩、泥岩、钙质泥岩夹粗砂岩、含砾粗砂岩,最大厚度400米。晚第三纪临7群分布在栖霞唐山棚、蓬莱庙山、福山南马山等地。该组下部岩性为砂砾岩、砂岩,上部在栖霞唐山棚为橄榄石岩,在其他地区则为伊丁石化玻基辉橄岩,一般厚度50~70米。
  新生代第四系地层 为一套松散碎屑堆积物。其中史家沟组主要分布在蓬莱市北部,岩性为砂岩、砂砾岩、橄榄玄武岩组成,呈韵律状分布,在蓬莱史家沟一带厚度123~125米。山前组,分布于残丘、坡缓的山前地带,岩性为含砾砂质黏土、粉砂夹砂砾,一般厚度2~10米,成因为残坡积。大站组,分布于山前坡缘II级阶地,岩性为砂质黏土夹砂砾层,含少量钙质结核,一般厚度5~20米,成因为洪冲积。黑土湖组,岩性为灰黑色砂质黏土,内含丰富的孢粉和软体动物化石及铁锰质结核,一般厚度0.5~5米,成因为湖沼相。临沂组,分布于河流两侧的I级阶地及冲积平原,岩性为黏土质粉砂、含砾中细砂,一般厚度10~20米,成因为冲积相。寒亭组,主要分布在市域沿海地带,岩性为细砂、粉砂,分选性好,地貌上为砂丘,一般厚度5~20米,成因为风积相。潍北组,分布在大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岩性为砂质黏土、淤泥夹混粒砂,一般厚度少于5米,成因为海陆交互相。旭口组,分布在沿海一带。地貌上组成砂坝、砂堤,岩性为中细砂、含砾中细砂夹海相生物贝壳,厚度一般5~7米,成因为海积相。沂河组,分布在现代河流的河床及河漫滩中,岩性为砾、粗砂、中细砂,一般厚度少于3米,成因为冲积相。
  第二节 侵入岩
  烟台境内侵入岩非常发育,尤其是花岗岩类岩石广泛分布,呈岩基、岩株和岩脉状产出,总出露面积为6562.77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47.75%。按其形成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及中生代三大阶段;按其成因可分为幔源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烟台境内侵入岩划分为72个单元,进而归并于13个超单元,1个独立单元。
  中太古代迁西期侵入岩 为官地洼超单元,分布于招远、莱阳一带,岩性为变辉橄岩,出露面积仅1.13平方公里。
  新太古代五台一阜平期侵入岩 由老至新为马连庄和栖霞超单元。马连庄超单元主要分布于招远、莱阳、莱州、栖霞、龙口、蓬莱等地,岩性为蛇纹石化变辉橄岩,中粗粒变角闪石岩及斜长角闪岩,出露面积74.1平方公里。栖霞超单元分布于栖霞、莱山、福山、蓬莱、莱州、龙口、莱阳、海阳等地,总面积达2324.9平方公里,岩性为黑云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该超单元与古元古代荆山群为韧性剪切接触,其生成时代为新太古代。
  古元古代吕梁期侵入岩 由老至新划分为莱州和双顶超单元,主要分布于蓬莱、栖霞、莱阳、招远等地。莱州超单元为一套超基性岩、基性岩类,出露面积29.61平方公里。双顶超单元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呈岩株、岩脉状产出,面积6.14平方公里。
  中元古代四堡期侵入岩 为海阳所超单元,零星分布于牟平、栖霞等地,为一套超基性一基性岩,面积2.85平方公里。
  新元古代晋宁期一震旦期侵入岩 由老到新划分为荣成、玲珑超单元,主要岩性为不同类型花岗岩。该期侵入岩在境内极为发育,出露面积达2060.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99%,岩石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多具片麻状构造。荣成超单元分布于牟平玉林店一带,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玲珑超单元主要分布于莱州、栖霞、招远、福山、牟平等地,出露面积2095.76平方公里。总体上呈NNE向延伸,呈岩基产出。为一套二长花岗岩类。
  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为文登超单元,主要分布于招远市阜山镇和大秦家镇一带,出露面积113.98平方公里。为一套斑状二长花岗岩,以不含角闪石而区别于郭家岭超单元。
  中生代燕山早期侵入岩 为郭家岭超单元,主要分布于龙口、招远、蓬莱等地,出露面积471.02平方公里,岩性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该超单元与胶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金矿体多产于其内部、边部或顶部围岩。
  中生代燕山晚期侵入岩 由老至新划分为艾山、雨山和崂山超单元。艾山超单元分布于莱州、蓬莱、福山、莱山、海阳及栖霞等地,出露面积695.96平方公里,岩性为含辉石黑云闪长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雨山超单元主要分布于福山、蓬莱、栖霞等地,出露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呈岩脉、小岩株产出。崂山超单元,主要分布于海阳市境内,出露面积70.2平方公里,岩性为正长花岗岩、碱长正长岩。
  西朱崔独立单元 分布于招远秦家,呈小岩株产出,面积0.03平方公里,以包体形式分布于晚期栖霞超单元中。岩性为片麻状细粒含紫苏英云闪长岩。
  第三节 构造
  烟台市域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按槽台学说位于I级中朝准地台、II级胶辽台隆上,横跨胶北隆起和胶莱坳陷2个III级构造单元。按板块学说则朱吴一店集断裂以东为秦岭一大别一胶南一文威造山带(中央造山带东移);以西为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市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前寒武纪和中生代两大构造层次,褶皱、韧性剪切带和断裂三大构造样式的构造格局。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中深部层次韧性变形为主,形成韧性剪切带和褶皱构造,变形机制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碰撞有关。古生代地壳抬升、遭受剥蚀,中生代则以表部脆性断裂为主,形成大规模的断裂和断陷盆地,控制着岩浆活动和矿产形成。变形机制则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地壳的升降运动有关。
  褶皱 境内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太古代、元古代及中生代地层中,其中太古代褶皱规模较小。元古代褶皱分布较广泛,规模较大,属区域性褶皱。按其形成顺序可划分三期,早期为在南北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东西向褶皱;中期为在北西一南东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北东向褶皱;晚期为在北东一南西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北西向褶皱。晚期褶皱叠加和干扰早期褶皱,该期褶皱以紧闭,并以同斜、倒转为特征。中生代褶皱是本区最晚一期摺皱,规模较小,以轴部开阔翼部宽缓为特征。
  韧性剪切带 境内韧性剪切带可划分为七期。第一期分布手中太古代地层和岩体中,规模较小,由构造片麻岩组成,为中深构造相。第二期分布于新太古代地层和岩体中,规模较大,可见较宽的糜棱岩带,以北东走向为主,为中部构造相。第三期分布于古元古代地层及岩体中,以近东西走向为主,规模较大,可见较宽的糜棱岩及构造片岩带,为中部构造相。第四期分布于四堡期岩体中。第五期分布于晋宁期岩体中,境内出露局限,规模很小,由糜棱岩及构造片麻岩组成,为中部构造相。第六期分布于新元古代地层及岩体中,规模较大,由构造片岩组成,为浅部构造相石第七期分布于郭家岭岩体周围,为岩体侵位挤压剪切作用形成,由二长质花岗糜棱岩组成,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为浅部构造相。
  断裂 按其展布方向的不同可划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
  近东西向断裂,烟台境内不甚发育,由于形成时代较早,只有零星分布。
  北东向断裂,烟台境内较发育,集中分布于牟平、海阳一带,构成比较闻名的牟平一即墨断裂带。主要的大断裂大致以10~15公里等间距分布,走向多在40°~45°之间。断裂多数倾向南东,倾角70°~75°。断裂活动主期为左行压扭性,切割东西向褶皱和断裂,构成牟平、海阳地区的主要构造格架,并在莱州及招远地区形成宽大的断裂带,蕴藏着中、大型金矿床。
  北北东向断裂,烟台境内极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集中分布在招远、蓬莱、莱州及牟平地区,是境内最主要的金矿控矿构造,控制着胶东地区三山岛、焦家、玲珑、金牛山等著名金矿床。其主要代表有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金牛山断裂和招远一平度断裂等。
  北西向断裂,烟台境内不甚发育,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多切割错动先期断裂。
  第三章 地貌
  烟台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总面积13746.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033.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5457.35平方公里,占39.7%;平原2856.51平方公里,占20.78%;洼地398.65平方公里,占2.9%。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岛岸线曲长206.62公里。
  第一节 山地
  烟台山地为低山区,占总面积的36.62%。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有两排:一排自西向东有大泽山、罗山、艾山、牙山、一蜡山、昆嵛山等,呈近东西向绵亘于境内中部偏北,构成脊背和分水岭,河流沿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另一排有招虎山、玉皇山,呈东西向近南部滨海分布。
  低山区为侵蚀构造地形,海拔500~923米。山体主要为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剥蚀。因地壳长期上升,并承受外力的侵蚀切割,形成山体高耸峻拔、沟深谷狭的特点。山峰多呈陡峭的尖脊山,坡度较大,坡角多在30°左右,陡者在40°以上。绝壁峻岩、峋石、锥石到处可见。常见的有风化残留的蘑菇石、摇摆石等。沟谷多呈“V”字形,谷底纵坡比降大,基岩裸露,充填有大石块、卵砾石及山体崩落坍塌的巨石。不少沟谷有泉水出露,大雨过后,沟谷多出现激流。
  烟台市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83座,分别属于昆嵛山、艾山、牙山、罗山、大泽山、招虎山、蜡山、蛤垆山、磁山、玉皇山山脉。
  昆嵛山 原名姑余山,位于牟平区和文登市交界处,面积109平方公里。主要山峰呈东西走向,西部呈南北走向。群峰林立,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主峰泰礴顶在牟平区境内,海拔922.8米,位于北纬37°15′,东经121°46′,是境内最高的山峰。因冬季积雪时间较长,远望白茫茫一片,又称“太白顶”。
  昆嵛山为汉水河、沁水河、黄垒河的发源地。山系沟谷纵横交错,多峭壁峻岩,谷底基岩裸露。山势盘回起伏,诸峰叠翠,群山中林茂谷深,曲径通幽,并伴随古迹处处,是中国道教名山,“全真道”发祥地。1992年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艾山 位于栖霞市和蓬莱市交界处,山脉近南北走向,东西向排列,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14米,位于北纬37°25′,东经120°46′,艾山主峰居中,两边为东耳山和西耳山。因山上艾草多而奇特,故名艾山。山之东麓有温泉,称艾山汤。主峰石壁耸立,陡峭如削。沟壑深狭,基石裸露,多峋石、锥石。石壁间有雕虎洞,分南、北二洞。主峰与东耳山之间有一巨石突起,远望似一巨人直立,称为艾山石人。山体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组成,质坚、抗风化剥蚀。
  牙山 位于栖霞市东部,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05.8米,位于北纬37°13′,东经121°04′。牙山有三大峰,分别称大牙、二牙、三牙,状如锯齿,俗称“锯齿牙山”。大牙居中,山势陡峭,接近峰顶有一“橛子石”,独居通往山尖小路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二牙居右,“膀大腰粗”,山顶呈馒头形,后坡陡峭如削,险峻异常。三牙形如春蚕横卧,山上有山,林木茂密,景色秀丽。牙山山峰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组成。
  罗山 古称阳丘山。位于招远市东北部与龙口市交界处,大部分山脉在招远市地,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20座,主峰海拔757.1米,位于北纬37°28′,东经120°01′。山脉呈北东走向,地形复杂,山脉峻拔,山谷深狭,林木葱茏,谷中基岩裸露,己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体为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富含金矿,招远玲珑金矿就坐落其中。
  大泽山 又名九青山。横跨平度、莱州两市,山脉大部分在平度市地。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在莱州境内有4座,主峰北峰顶海拔736.7米,位于北纬37°00′,东经120°01′。山脉走向为北北东向,山体为远古代混合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中生代花岗岩组成,岩石坚硬,呈块状体。群峰林立,多悬崖峭壁,沟谷深狭,基岩裸露,滚石充填其中。山顶石壁刻有“巨青”二字。周围山泉甚多,有“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之说,故名大泽山。此山物产丰富,黄金矿藏尤多。
  招虎山 又称阳光顶,石崮顶。位于海阳市东部,绵亘于盘石、郭城、朱吴镇地面,山脉主要呈北东走向。招虎山主峰海拔549.7米,位于北纬36°52′,东经120°13′。山体岩石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闪长岩、花岗岩,岩石坚硬。山势峥嵘,群峰重叠,沟谷纵横交错。沟谷呈“V”字形,基岩裸露,滚石充填其中。
  垛山 又名发云山,位于牟平区王格庄镇与乳山市崖子镇交界处,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5公里。山脉呈北东、南北走向,主峰玉皇顶海拔612.6米,位于北纬37°08′,东经121°20′。山势陡峻,顺山中小路登顶,可南观大海。山体岩石为元古代混合花岗岩,蕴藏着较丰富的黄铁矿。
  蜡山 位于牟平区王格庄、观水、高陵三镇边缘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4公里。主峰北垛海拔653.8米,位于北纬37°14′,东经121°23′。群峰连绵,山高谷深,山体岩石为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
  峆〓山 因山上曾建有蛤垆寺,故名,又名狮子山。位于福山区南与栖霞市交界处。山脉为南西、北东走向,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塔顶、狮子山、布谷崖、双顶,主峰塔顶海拔630.4米,位于北纬37°20′,东经121°13′。山峰重叠,沟谷深狭,山坡陡峻。山体岩石为太古界一元古界胶东混合片麻岩、片岩夹少量大理岩。山中有矿泉,天然植被茂盛,覆盖率达60%以上。
  磁山 位于福山区西北与蓬莱市交界处,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3公里,因产磁石而得名。主峰海拔528.9米,位于北纬37°33′,东经121°03′。山脉为南北走向,山体岩石为元古代混合花岗岩。
  玉皇山 因山上曾建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海阳市与乳山市交界处,主峰海拔589.5米,位于北纬36°52′,东经121°22′。山脉走向北东,山峰挺拔,山坡陡峻。山体岩石为中生代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正长岩。
  第二节 丘陵
  烟台丘陵广布,占总面积的39.7%。主要分布于莱州市柞村天齐山一带,招远市金华山一阜山一带及南部地区,龙口市大陈家一下丁家、田家一丰仪一带,蓬莱市北沟一大季家一带及南部地区,福山区古现、高瞳、张格庄一带,芝罘区大王山一挟锚顶及北部芝罘岛,莱山区莱山一牟平区莒格庄,海阳市区一行村以北广大地区,莱阳市柏林庄一石头河以北地区及山前店一禄格庄一带,栖霞市苏家店一唐家泊以南地区,长岛县各岛均为丘陵区。
  剥蚀丘陵 烟台丘陵区大部为弱切割构造剥蚀丘陵,海拔100~500米,相对切割深度为100~300米。其岩性分为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片岩、板岩、石英岩、砂砾岩、砂岩、砂页岩、火山岩及各类花岗岩等,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一些起伏孤山和缓岭。山顶为浑圆状,连绵逶迤;山坡平缓,山与坡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坡角多为10°左右。地形切割凌乱,沟谷浅而宽,断面多呈“U”字形。谷底纵坡平缓,多填充冲积物,以粗砂砾、砂质黏土夹碎石为主,厚度一般在5米以下。
  岩溶丘陵 烟台岩溶丘陵区为碳酸盐岩的分布区,主要分布于莱州市的粉子山,蓬莱市的金果山、白辰光山,福山区钟家庄、吴阳泉、王家庄、张格庄,栖霞市李博士夼,莱阳市五龙村、荆山、孟山,海阳市修家苇夼、程家沟,牟平区梁家夼、冶头、曲家村和栖霞市香夼一带。为胶东群、粉子山群大理岩及蓬莱群灰岩组成,海拔100~300米,切割深度100米以下。山顶浑圆,呈馒头状;山坡平缓,坡角50~100;地表有不太发育的溶沟、溶槽、溶蚀裂隙,坡麓及谷底多堆积有黄土状的砂质黏土。
  第三节 平原
  烟台平原系堆积地形,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0.78%。
  山间河谷冲积平原 分布于五龙河、夹河、王河、界河、黄水河、辛安河六大河流两侧,海拔20~100米。河上游两岸平原狭窄,下游宽广,沿河谷呈带状分布,坡降1%~2%。平原地冲积物厚10~25米,上覆粘质砂土,下伏砂砾石层,为含水层,具有双层结构。
  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位于莱阳市城北断裂与五龙河村断裂之间,海拔30米左右。地面平坦,微向南倾斜,坡降0.3%。五龙河的五大支流(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汇集其间,冲积物厚11~15米,具有双层结构。
  山前冲积平原 主要有莱州平原、龙口平原、福山平原、牟平平原,海拔20~60米。山前冲积平原由原山口处伸展,地势平坦,坡降为2%。一般冲积物厚度20米左右,最厚达70米,冲积物具有多层结构。
  海滨堆积平原 分布于莱州、龙口北部沿海一带;福山区、芝罘区北部近海岸一带;海阳市西南至丁字湾近海一带,海拔0~10米左右,地势平坦,微向海面倾斜。滨海堆积平原多为海成中粗砂、海相淤泥等组成,并含有大量海生动物贝壳碎片等。
  第四章 气候·物候
  烟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比较明显。春季平均始于4月13日,止于6月24日,持续72天;夏季始于6月25日,止于9月3日,持续70天;秋季始于9月4日,止于11月2日,持续59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季节;冬季始于11月3日,止于次年4月12日,持续160天(闰年为161天),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因受海洋调节,与全省同纬度地区比较,具有温度适中、空气较湿润、降水量较多等特点,谓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第一节 日照与气温
  日照 1978-2002年,烟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7.2小时。其中,蓬莱市最多为2826.6小时;招远市最少为2545.8小时。年内时段,5月份日照最多,平均为277.6小时;12月最少,平均为169.2小时。
  全市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9%。地域差异较大,蓬莱最大,年均65%;招远最小,年均48%。时间分布,9月最大,全市平均64%;7月最少,平均52%。
  气温 全市多年年均气温为11.6℃~12.9℃,沿海高于内陆。福山、芝罘、莱州年平均气温为12.5℃~12.9℃,是境内高温区;莱阳、栖霞平均为11.6℃,是相对低温区;其他县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2℃~12.2℃之间。
  全市平均气温年内变化较大。1月平均气温最低,全市为-2.1℃,其中内陆的招远、栖霞、莱阳为3℃~3.3℃,其他地区为-0.9℃~2.2℃。春季气温回升迅速,3月全市平均气温为4.5℃,4月上升到11.8℃,5月上升到17.5℃。夏季高温,除海阳和长岛外,7月为全市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为24.8℃~26.3℃;海阳和长岛平均气温最高月出现在8月,分别为24.4℃和24.8℃。秋季气温下降较快,10月平均气温为14.6℃,内陆的莱阳、栖霞、招远为13.4℃~13.9℃。
  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其中莱阳最高达17.8℃,长岛最低为15.7℃。其分布为内陆高于沿海,西部高于东部。除长岛外,7月为平均最高气温月,全市平均为29.4℃,长岛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为28.6℃;1月为平均最高气温的最低月,全市平均为2℃。
  全市年平均最低气温为8.2℃,其中芝罘最高9.9℃,莱阳最低6.4℃。其分布与平均最高气温相反,沿海高于内陆。1月最低,全市平均为零下5.5℃;12月至次年2月,全市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8℃,1961年6月12日出现在招远,其他县市区在36.1℃~39.2℃之间,其规律是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极端最低气温-240C,1957年1月18日出现在莱阳,其他县市区在.12.8℃~21.3℃之间。分布状况比较复杂,低于-20℃的有莱阳和龙口;低于.15℃的有牟平、招远、栖霞、莱州、海阳和蓬莱。高于-15℃的有芝罘、长岛和福山。
  全市高于35℃的高温,年平均1.8天。高温地理分布为内陆多于沿海,西部多于东部。全市高温天数以莱州最多,年平均4天;长岛最少,年平均0.2天。
  全市低于-10℃的低温,年平均为6天,多出现在1月。低温的地理分布为内陆多于沿海。全市以莱阳低温天数最多,年平均19天;芝IT和长岛最少,均在1天以内。
  全市气温平均日交差为8.8℃。日交差大于10℃的有莱阳和招远,分别为11.5℃和10.1℃长岛和芝IT最小,分别为6.3℃和6.7℃。全市气温平均年交差为27.2℃,其中招远最大为28.60C,长岛最小为25.5℃。
  第二节 降水
  1978-2002年,烟台市年平均降水量59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海阳最多达694.5毫米;长岛最少为541.1毫米;其他县市区在581.2~684.9毫米之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全市年均降水量最多为862.7毫米,1999年最少仅398.8毫米。全市年降水量平均变率为19%。
  各季、月降水量变化明显。春季(3-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92.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降水变率为35%。夏季(6-8月)382毫米,占61%,降水变率为27%。秋季(9-11月)120.6毫米,占19%,降水变率为33%。冬季(12-2月)32.9毫米,占5%,降水变率为38%。境内月平均降水量1月、2月最小,均不足10毫米;7月最多,为151.8毫米。月降水变率1月最大为81%,7月最小为37%。
  日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全年平均79.6天,其中7月最多11.7天,2月最少4天。牟平累年平均88.2天,为境内年平均降水日数最多的区;莱州75.2天,为境内最少的市。1964年,芝罘区降水量>0.1毫米日数达124天,为境内年内降水日数最多的区;1999年长岛43天,为境内最少的县。境内连续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最长为16天,出现在1990年的海阳。
  日降水量>25毫米的日数,全市累年平均为6.7天,其中海阳平均最多7.9天,长岛最少5.5天。12个月中均可出现>25.0毫米的日降水量,以7.8月为多。地域分布,东部、南部地区较多,北部、西部地区较少。
  最长连续无降水(<0.1毫米)日数为100天,1998年12月8日一1999年3月17日出现在栖霞。不足50天的只有芝罘、福山、牟平3个区。
  第三节 风与气压
  风 烟台最大风速12米/秒以上的大风年平均30.6天。四季分布不均,春季平均12.6天,占20%;夏季3.9天,占13%。地域差异较大,沿海多于内陆,北部多于南部。长岛大风天数最多,年平均94.2天;招远最少,年平均7.5天。风向变化季节性明显,春分至秋分多偏南风,秋分至春分多偏北风。
  全市年平均风速长岛最大,5.6米/秒;招远最小,2.4米/秒。其规律是沿海大于内陆,北部大于南部。多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北部沿海25米/秒,南部沿海26米/秒,海面30米/秒。1990-2000年,极大风速为32.2米/秒。
  气压 境内年平均海平面气压1017hPa。1月平均为1027~1028hPa,是一年中的高压期,以后逐月下降,7月到达低谷,平均仅为1004~1005hPa,8月后逐渐上升,呈抛物线变化。热带气旋影响时气压有时可以降到985hPa以下。
  第四节 蒸发量与湿度
  蒸发量 全市平均年蒸发量1811.9毫米。其中6月最大,253.2毫米;1月最小,47.7毫米。地理分布,海阳年平均蒸发量最小,1522.1毫米;蓬莱最大,2162.1毫米。其规律是西部大于东部,北部沿海大于南部。全市日最大蒸发量为33毫米,出现在芝罘区(1958年5月29日)。
  湿度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其中,8月最大,82%;3-4月最小,58%。莱阳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71%;莱州和芝IT区最小,63%。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100%的日数为7.4天。其中,7月最多,年均1天;10月最少,年均0.4天。栖霞最多,年均13.9天;龙口最少,年均3天。
  全市年均相对湿度<30%的日数为73.3天。其中,4月最多,年均13.9天;8月最少,年均0.2天。莱阳最多,年均102.4天;长岛最少,年均30.4天。其规律是沿海小于内陆,东部小于西部。
  第五节 云量与霜
  云量 全市平均日总云量为4.9成。其中,7月总云量最多,6.5成;2月最少,4成。龙口平均日总云量最少,4.5成;牟平最多,5.5成。全市平均日低云量为1.8成。其中,7月最多,2.8成;3月最少,1成。
  全市平均年晴天(总云量<2成)日数为97.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27%。7月是全年晴天日数最少的月份,平均3.7天;12月晴天日数最多为10.7天。晴天日数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招远最多,年均114天;牟平最少,年均83.5天。其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
  全市年平均阴天(总云量>8成)日数为87.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24%。其中,7月最多,11.8天;2月最少,4.4天。牟平年平均阴天日数最多达11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2%;龙口最少,66.7天,占19%。
  霜 全市初霜日平均为11月3日,极端初霜日9月25日(1985年出现在莱阳);平均终霜日4月5日,极端终霜日5月14日(1975年出现在莱阳)。全市初、终霜日平均间隔日数153.9天。其中,莱阳最长,188.3天;芝罘最短,112.6天。初霜期沿海晚于内陆。莱阳初霜日最早,平均为10月14日;长岛初霜日最晚,为11月29日。终霜期内陆晚于沿海。莱阳终霜日最晚,平均为4月19日;芝罘结束最早,平均为3月19日。
  全市平均无霜期211.1天。其中,芝罘最长,252.4天;莱阳最短,176.7天。
  第六节 雾·雾凇·雨凇
  雾 烟台市南部和沿海地区多为平流雾,西部及中部地区多为辐射雾。全市年平均雾日17.3天。地理分布为南部多于北部。其中,莱阳最多,年均31.6天;莱州最少,年均5天。雾日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6-8月)雾日最多,秋季(9-10月)雾日最少。7月全市年平均雾日为2.2天,为全年雾日最多的月份;10月年均雾日0.8天,是全年雾日最少的月份。
  海雾 海界烟台市南部海区海雾较多,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25-30天,偏多年份超过40天,偏少年份不足15天。莱州湾海雾较少,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10天左右,偏多年份为20天左右,偏少年份不足10天。其他海区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15-20天,偏多年份超过30天,偏少年份为10天左右。海雾持续时间最短不足1小时,最长持续1天以上。1994年7月2日-3日,长岛县出现海雾,持续31.9小时。
  雾淞 冬末春初境内有时出现雾凇,全市年平均出现日数为0.4天,即2-3年一遇,多出现在西部地区。
  雨凇 雨凇多发生在冬末和初春,全市年平均出现日数为0.3天,即3-4年一遇。
  第六节 雾·雾凇·雨凇
  雾 烟台市南部和沿海地区多为平流雾,西部及中部地区多为辐射雾。全市年平均雾日17.3天。地理分布为南部多于北部。其中,莱阳最多,年均31.6天;莱州最少,年均5天。雾日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6—8月)雾日最多,秋季(9—10月)雾日最少。7月全市年平均雾日为2.2天,为全年雾日最多的月份;10月年均雾日0.8天,是全年雾日最少的月份。
  海雾 烟台市南部海区海雾较多,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25—30天,偏多年份超过40天,偏少年份不足15天。莱州湾海雾较少,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10天左右,偏多年份为20天左右,偏少年份不足10天。其他海区年平均海雾日数一般为15—20天,偏多年份超过30天,偏少年份为10天左右。海雾持续时间最短不足1小时,最长持续1天以上。1994年7月2日—3日,长岛县出现海雾,持续31.9小时。
  雾凇 冬末春初境内有时出现雾凇,全市年平均出现日数为0.4天,即2—3年一遇,多出现在西部地区。
  雨凇 雨凇多发生在冬末和初春,全市年平均出现日数为0.3天,即3—4年一遇。
  第七节 物候
  农作物物候期 烟台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平均在9月30日前后,播种时平均气温18℃~16℃;成熟期平均在6月15日前后。全生育期平均为258天左右。
  全市夏玉米(套种)适宜播种期平均在6月8日前后,播种时平均气温为18℃~22℃;成熟期平均在9月16日前后。全生育期平均为100天左右。
  各地覆膜花生适宜播种期平均在4月21日前后,播种时平均气温为13℃~17℃;成熟期平均在9月9日前后。全生育期平均为142天左右。
  树木物候期 烟台市苹果树芽开放期平均为4月4日,开花始期4月21日,果实成熟期10月14日,落叶末期12月12日。毛白杨树芽开放期平均为2月27日,落叶始期10月27日,落叶末期11月19日。
  动物物候期 烟台市青蛙始见日期平均为4月18日,绝见日期9月23日。家燕始见日期平均为4月12日,绝见日期10月10日。
  第五章 水文
  第一节 河流水系
  烟台境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河流均为山溪性、季风雨源型,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6条,平均河网密度为0.21公里/平方公里,均属沿海诸小河水系;流域面积接近或超过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分别为南流入黄海的五龙河和大沽河,北流入黄海的大沽夹河和新安河,北流入渤海的黄水河、界河和王河。
  五龙河 五龙河为烟台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栖霞市牙山北麓,上游自西向东有白五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在莱阳市城南12公里处的五龙口汇合后称五龙河,向南流经香岛入黄海。五龙河干流长130公里,河道宽80~250米,平均坡降1.04‰,流域面积2810平方公里,流经栖霞、海阳、莱阳三市。在五龙河上游的蚬河上建有龙门口水库(中型)及沐浴水库(大型)。五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24亿立方米。
  大沽夹河 大沽夹河由支流外夹河和内夹河(清洋河)在芝罘区小沙埠村北汇合后称为大沽夹河,流经海阳、栖霞、牟平、福山、芝罘等市区,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注入黄海,流域面积2293平方公里。大沽夹河发源于海阳市郭城镇后夼村,全长83公里,河道坡降1.07‰,下游建有宫家岛、大沙埠、玉树庄、诸嘉、珠岩、陌堂、旺远、道平、回里等9座拦河闸坝,拦河闸坝与地下水库共同对地下水的补源和解决市区供水起重要作用,大沽夹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25亿立方米。大沽夹河流域多为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9.2%,丘陵占40.8%,河谷平原占19.2%,洼地占0.8%。
  黄水河 发源于栖霞市寺口镇西南疃,流经蓬莱市至龙口市黄河营村东注入渤海,是龙口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长57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32‰,流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在中游建有王屋水库(大型)。黄水河流域超过5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绛水河、丛林寺河、荆家河、黄水河东支流、黑山河。黄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55亿立方米。
  辛安河 位于牟平区境内,发源于牟平区的㟙山东麓,于莱山区解甲庄镇西谭家泊村北入黄海,河道长4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150米,平均坡降2.1‰,流域面积297平方公里,在中游建有高陵水库。该河有一条比较大的支流下雨村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73.2平方公里,发源于王格庄镇合立场村南松山,于高陵镇集百村东流入高陵水库。
  界河 发源于招远市道头镇铁夼村西尖尖山南麓,流经道头、招城、辛庄等镇,由南向北于辛庄镇东良村东北注入渤海。河长44公里,河道坡降2.68‰,流域面积581平方公里。该河有6条主要支流,钟离河、罗山河、单家河三条较大支流流域面积超5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支流为钟离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上游建有金岭水库(中型)。
  王河 发源于招远市塔山,流经莱州市腹地,在三山岛汇入渤海,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404平方公里,流域最大宽度28公里,干流坡度2.22‰,该河有6条较大的支流。
  大沽河 发源于招远市会仙山,流经招远、莱州、平度、莱西、即墨、胶州等县市,流入胶州湾。河长199公里,流域面积6205平方公里,在烟台市境内的集水面积为792平方公里。烟台市建有招远市勾山、城子和莱州市庙埠河3座中型水库。
  第二节 水文特征
  烟台境内无客水,河流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特点为年内年际变化大,丰枯年交替出现,水量集中在汛期。
  水位·流量 根据大沽夹河(包括清洋河)、五龙河、辛安河等多年的河道和水库的水位、流量实测,其中团旺、福山两站水位流量,1986年后较大洪水发生在1994年、1997年,1999年、2000年为最干旱年份。
  1997年,实测东五龙河团旺站洪峰流量1210立方米/秒,水位15.82米;大沽夹河福山站实测洪峰流量1230立方米/秒,水位6.85米,为建站后第三号大洪水。清洋河臧格庄站1995年实测洪峰流量633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50.26米。东村河海阳站是流域面积只有54.6平方公里的小河站,1995年实测洪峰流量为291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35.72米。沁水河牟平站1997年实测洪峰流量403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2.96米;清洋河门楼水库站1997年出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位29.17米,最大泄洪流量787立方米/秒;黄水河王屋水库站1986年以来最高水位73.54米;蚬河沐浴水库站1996年最高水位81.26米,为1986年以来最高水位,最大溢洪流量54.9立方米/秒。
  最枯年份1999年、2000年,大沽夹河福山站断流;清洋河臧格庄站最大流量仅为13立方米/秒;东五龙河团旺站1999年最大流量仅3.19立方米/秒,黄水河王屋水库站最高水位达到建站以来最低61.9米。清洋河门楼水库站2000年最高水位24.96米,为建站以来第三次最低水位;蚬河沐浴水库出现建站后最低水位71.04米,与1960年持平。
  径流 根据境内9处水文站1951—2000年径流资料统计,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76.7毫米,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减。空间分布不均匀。大沽夹河福山站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70毫米,招远站的多年平均径流深仅为64.4毫米,福山站是招远站的2.6倍。
  年径流在年内时段分布很不均匀,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8%。即径流主要发生在汛期,且主要集中在7—8月或其间的几场暴雨中。径流时段分配不均导致汛期径流流入大海,非汛期干旱少雨,对农作物生产极为不利。年际径流差别大。多年年径流深的变差系数在0.35~0.71范围内,最大丰水年1964年,年平均径流量为94.5亿立方米,1999年为最枯年份,年径流量为0.87亿立方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9倍。径流不仅年内年际变化很大,而且丰枯年交替出现,1962—1965年、1973—1976年、1994—1996年为连续丰水年,1986—1989年、1998—2000年为连续枯水年。
  泥沙 境内土壤以棕壤为主,河流的泥沙颗粒较细,根据各水文站1956—2000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277~0.91千克/立方米范围内,属中沙河流,最大年含沙量1.08~3.06千克/立方米;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为6.72~442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7.3~222吨/平方公里。输沙量年际变化不均,主要受降水量、径流量、下垫面条件及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以五龙河团旺水文站为例,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54.4万吨,1956—1979年为丰水期,年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大于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年输沙量94.1万吨,为多年平均输沙量的1.73倍;1971—2000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1.5万吨;1980—2000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9万吨,较多年平均输沙量明显偏少,为多年平均输沙量的16.5%,其原因是降水量、径流量偏少,特别是近年来流域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开展及植树造林的增加,河道输沙量越来越少。输沙量年内时段分布不均,年平均6—9月输沙量约占全年的65%~100%。7—8月输沙量约占全年的23%~100%。
  水质 烟台市地表水总硬度含量较低,主要含量范围为85~170毫克/升,矿化度范围在100~300毫克/升,pH主要范围为7.5~8.5之间,烟台市西部和中部地区地表水水质类型主要为CCaIII型,南部为CCaII型,东部为CNaII型。烟台市各大、中型水库水质较好,但营养化程度较高。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整体水质较好,五龙河流域水质较差。
  第三节 地下水系
  地下水类型 烟台境内地下水赋存空间分布不均匀,平原区大于丘陵区。据统计,境内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淡水资源量为11.49亿立方米/年,低山丘陵区含水层含水性弱,补给、排泄迅速,是地下水贫水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多为滨海平原,生态功能脆弱。
  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山间沟谷河流两侧所形成冲积、冲洪积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砂砾卵石等,含水层厚度从上游到下游不等,一般小于20米。胶东半岛多数河流入海口处的第四系厚度多小于50米。孔隙水多以潜水形式存在,在较大河流的下游可形成承压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是该区分布较广的主要地下水类型,单井涌水量多在500~1000立方米/日。
  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 赋存于巨屯—张格庄组大理岩及香夼组灰岩之中,主要分布在福山、芝罘、栖霞、蓬莱北部一带。含水空间以裂隙、岩溶裂隙为主,少数地段为溶洞型。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不均,富水性在不同部位相差很大,在有利部位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立方米/日以上。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赋存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砾岩及火山碎屑岩风化带中,分布于莱阳、海阳南部。单井出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在断裂带附近富水性略增,单井出水量500立方米/日。
  基岩裂隙水 赋存于各类岩石之中,是境内分布最广的一种地下水,主要有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两类。分布非常不均匀,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立方米/日,但构造有利部位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日。
  补给·径流·排泄 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大气降水和河流渗入补给为主,另有周边地下径流补给,径流方向由上游向下游径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地下泄流和蒸发。地下水动态季节性变化明显,上游动态变化大于下游,受人工开采的影响也较大。
  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地下径流补给为主,少数地段可得到河流渗漏补给,自补给区向排泄区径流。排泄有地下泄流、人工开采,动态较为稳定,随季节有一定变化。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一般与地形坡降一致,排泄方式有蒸发、地下径流及人工开采,动态变化一般较大,主要受降水影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使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呈现变化,1—5月降雨偏少且是灌溉高峰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根据历年逐月地下水埋深统计,6月达到最低,7、8月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大,地表水资源增加,地下水开采明显减少,地下水快速回升,9月达到最高,地表水缓慢下降,直到翌年。降水量年际分布影响到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1986—1989年连续4年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为498.5毫米,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89年埋深6.47米。1992—1996年为降水较丰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埋深减小到1996年的3.89米,为1982年以来最高。1998—2000年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2000年地下水位达到1982年以来最低,埋深6.67米。
  水质 烟台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型水为主。阳离子化学类型以钙镁型为主,其中平原区以钠钙型水为主,山丘区以钙镁型水为主。低山丘陵地区、远离海洋的地区以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型水为主。随着由内陆向海洋的过渡,水中氯离子、钠离子的含量增加,水化学类型则逐渐过渡到氯化物型水,矿化度逐渐增高。阳离子含量因地层岩性而异,花岗石、片麻岩地区,以钠、钙离子为主,大理岩分布区则以钙、镁离子为主。烟台境内地下水质总体较好,矿化度多小于0.5克/升,影响烟台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参数为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
  第六章 海域
  第一节 海域环境
  海域地质 渤海水深平均25米左右,为一大的坳陷,坳陷中有两个沉降中心,基底最大埋深7000米,一般为3000~5000米。渤海坳陷分4个构造层,底部为一整强烈的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的沉积——火山杂岩体;下部为标准地台沉积特征,系古生界所组成的一整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中部分上、下层,两层之间有轻微角度,为中生界(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和新生界下第三系,两层之间有轻微的角度不整合;上部为一整陆相湖泊和海相的疏散沉积,为新生界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中生界至新生界下第三系是渤海坳陷中第三构造层,在局部沉降区极其发育,为地质成油期。
  南黄海海底从西北向东南呈缓坡倾斜,平均坡度为0°01′20′′。海水深10~80米,平均45米左右,为典型的宽阔大陆架浅海海域。其北部海域为一结晶基底隆起,埋深在0~1000米,缺失古生界盖层,除局部断陷内沉积较厚的侏罗—白垩系火山碎屑岩外,大部海域缺失中生界地层。南坡有新生代疏松沉积,厚300~500米。东段结晶基底的埋深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浅,并直接与胶东半岛出露的结晶基底相连,二者构造形态一致,基底岩相构造相连,系胶辽断块向海内延伸部分。胶辽断块被南黄海北部海水淹没的部分称千里岩隆起,南以嘉山—响水深断裂为界,此断裂以南系扬子断块的南黄海坳陷,为新生界沉积,厚度较大,并含有油气。
  千里岩隆起主要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及元古代、中生代侵入体组成,只在局部断陷盆地及坳陷中有少量火山碎屑岩系、第四系疏松沉积物。
  北黄海海水深度由南、北、西向中心逐步加深,大部分在70米以内,东经123°以西,最大水深55米,以东由50米逐渐增深至70米。海底位于胶东半岛的北缘,系礁滩,海域皆为大陆架浅海。胶辽断块与华北坳陷(渤海坳陷)以一条北东向大断裂为界,断裂位于庙岛群岛至大连一线西40~60公里处。北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与胶东半岛有着相同的基底背景和类似的地质发展史,区内“两隆一凹”的构造格局与胶东半岛也十分相似,系胶东隆起与辽东隆起在海中相连处,是胶辽断块被海水淹没部分。
  北黄海海域中断裂大致分3组:一组为北东向,即北黄海与渤海坳陷为界的断裂,为沂沐断裂的分支;另一组为北西向(300°~320°),呈断续状、不连贯的出现;再一组为近东西向,有两条较大的断裂,一条为北部的海阳岛断裂,一条是北黄海弧形断裂。北黄海弧形断裂西从蓬莱入海,由北东转东西,然后转向南东,成新月形向北凸出,长300公里,宽40~60公里。上述两断裂间为北黄海中坳陷区。坳陷区北为海阳岛隆起,南为胶东隆起区北延部分,中部坳陷区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埋深部分大于隆起部分。坳陷区上面有9个中、小型断裂,系单断,“箕状”断陷,总面积91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一个断陷约1850平方公里,中、新生界沉积总厚度达3000~5000米,并向东经124°开口,是北黄海含油气最多的区域。其余广大海域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覆盖着200~600米的第四系、第三系,为海相沉积。
  海岸地貌 烟台大部分岸段属基岩岬湾海岸,仅虎头崖以西有部分平原淤泥质海岸。南部海岸多较大的海湾,湾口一般较狭窄,湾顶分汊向内陆深入,注入湾内的河流较长,输沙量相对较多。北部海岸曲折程度较小,海湾湾顶曲度不大,海滩大多较窄,湾口敞开,两侧多有陆连岛发育。
  潮间带有岩滩、潮滩和沙滩。岩滩主要分布在基岩岬角崖下,其后缘都较陡峻,滩面一般比较平坦,宽度10米至几百米不等。潮滩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宽约1公里到几公里不等。沙滩是由激浪和激浪流所形成的沙砾石堆积体,由于作用于沙滩的动力条件多变,所以滩面的坡度和形态也经常发生变化。
  海蚀地貌 境内海岸在岬角前端和岛屿的向海一侧有各种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天窗、海蚀洞穴等。芝罘岛北侧的海蚀崖高度可达百米,惊险壮观。各处海蚀平台宽50~100米,比半岛南部略窄。
  海积地貌 境内主要类型有沿岸沙坝与水下沙坝、沙咀、连岛坝和沙质海滩。沙坝与水下沙坝多分布在浅弧形海湾的湾顶。沙坝高2~3米,以中细沙为主。夹河口羽状沙咀的漂沙在夹河口一带自西向东移动,呈羽状,涨潮流大于落潮流。芝罘岛连岛坝是中国最典型的大型沙砾坝,中部宽360米,北部宽520米,南部渐汇于夹河平原。连岛坝由4条沙砾坝组成,坝高3~4米。
  河口 境内东部的汉河口金山港为溺谷湾。大沽夹河、辛安河、平畅河河口均有沙咀发育,河口呈口小腹大的平面形状。夹河平原是夹河三角洲不断扩展的结果。
  海积平原 境内主要分布在大沽夹河两岸、刘家滩、辛安河下游、金山港附近及酒馆以北沿海。其高程1~2米,特大洪水可漫进。
  海岸沙丘 金山港以东沿岸、夹河平原、巨峰以东及蓬莱城东沿岸地区都有沙丘发育。主要组成物质为细沙,分选极佳。沙丘一般高约20米,有的沙丘下伏基岩,酒馆附近的沙丘直接覆盖在山坡面海一侧。
  潮间浅滩 境内潮间带主要为沙质海滩,宽50~100米,上接沿岸沙坝,向下渐渐过渡到水下岸坡。海滩组成物质以细砂为主,坡降3‰左右。养马岛内侧为黏土质砂组成的潮滩。
  海底地貌 水下浅滩 烟台低潮线以下的水下浅滩分布较广。一般宽2~3公里,组成物质在5米等深线以浅多为粉砂、细砂及黏土质粉砂,5米以下多为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崆峒岛岛群岛间水域和南部,几乎全为水下浅滩,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为主。
  水下堆积平原 水下浅滩外侧,水深10米以下,有水下堆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养马岛北侧、千里岩周围海域。其地形平坦,海底覆盖着以粉砂或粉砂质黏土为主的细粒物质,千里岩海区则有来自本岛的粗砂或砾石等粗粒物质。
  水下深槽 主要分布在崆峒岛岛群东北部和养马岛西南。养马岛水下深槽又称西庙江,系潮流冲刷而成,沉积物为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和砂—粉砂—黏土,水下深槽多位于通往外海的航道或潮流通道,对水体交换有着重要作用。
  海湾 烟台市海岸线曲折,有702.5公里的大陆岸线和大小74个岛屿,沿岸分布着许多海湾,其中面积1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
  莱州湾 湾口西起黄河新入海口(北纬37°39′00",东经119°16′6"),东至龙口屺?岛高角(北纬37°41′10",东经120°13′10"),宽96公里,海岸线长319.06公里,面积约6966.93平方公里。莱州湾东部为沙岸,发育了滩脊、连岛坝和潟湖,西侧是现代黄河三角洲;湾顶为粉砂淤泥岸。湾内最大水深18米,出现在海湾东北部屺?岛高角外,大部分水深在10米以内。海湾东部有两个附属小湾——龙口湾和太平湾。芙蓉岛为湾内唯一的基岩岛,位于海湾东南,离岸4.5米,海拔75.5米,面积0.29平方公里。海湾东南部海底有一西北东南走向的水下浅滩,即莱州浅滩。莱州湾为渤海三大海湾之一,是山东半岛最大的海湾,湾周滩涂广阔,其中潮滩和海滩面积为811.73平方公里,岩滩0.46平方公里。底质以泥沙为主。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流小于0.92米,西部1.65米,最大潮差2.87米。波浪主要受季风控制,全海区的波浪以风浪为主。沿岸有山东省内黄河、小清河、白浪河、潍河、胶莱河等大河注入,年径流量300多亿立方米。湾内营养盐丰富,为黄渤海主要渔场之一。湾东侧建有三山岛渔港。西岸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南岸拥有中国最大的滨海地下卤水矿藏和山东省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羊口盐场;东岸是中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沿岸地区还有未开发利用的丰富的盐碱荒地资源。
  龙口湾 位于龙口市城西20公里处的半圆形海域,因状似龙口而得名,为莱州湾的一个附属海湾。海湾湾口开向西南,北起屺?岛高角(北纬37°41′26",东经120°13′39"),南至界河口(北纬37°33′09",东经120°13′39〞),口宽13.4公里,长84公里,总面积84.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7.9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6.23平方公里,岸线长24.5公里,平均水深5米左右,最大水深10.6米,为典型的连岛坝成因的次生海湾,以沙质堆积岸为主。屺?岛连岛坝横亘于海湾之北,长10公里,宽1~2公里。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0.92米,最大潮差2.87米。沿岸边有龙口河、河抱河淡水注入。湾内建有龙口渔港,是山东省渤海沿岸最大的渔港。由于屺?岛和连岛大砂岛坝构成防北风及东北风的天然屏障,除偏西风外,船舶停泊均较安全。
  庙岛湾 位于庙岛东部、长岛港西部,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16.5平方公里,水深3~5米,泥沙底质。由于庙岛、螳螂岛、北长山岛、南长山岛等岛环围,湾内风平浪静,素有“天然良港”之称,是重要的交通、避风、锚泊之地。
  套子湾 位于芝罘区、开发区及福山区的北面,东为芝罘岛,西为福山区的八角镇,海湾呈“耳”形镶于海岸,湾口朝北敞开,西起蓬莱市境内的龙门洞咀(北纬37°41′55",东经121°08′54"),东至芝罘岛西北角(北纬37°37′40",东经121°19′28"),口门宽度19公里。套子湾东部因与芝罘湾一坝相隔,又称芝罘西湾。套子湾西部八角附近又称八角湾,总称套子湾。面积184平方公里,岸线长44.22公里,海湾从湾顶向海缓缓倾斜,海底平坦,只在两端岬角及八角处海底起伏加剧,水深增加。最大水深20米,全湾平均水深12米。湾内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1.5米,最大潮差2.88米,潮流2.78~3.7公里/小时。沿岸有大沽夹河、黄金河、柳林河等注入。潮间带主要为岩礁底质。湾内营养盐丰富,适宜海水养殖,也是船舶避风良港。套子湾处于有潮海岸,海流以潮流和风海流为主。
  芝罘湾 位于芝罘区北部烟台山与芝罘岛之间,湾口向东,为“U”字形开敞式海湾。因临芝罘岛而得名。泥沙在岛后波影区沉积,形成连岛砂坝,将芝罘岛与大陆连为一体,也称连岛坝湾。湾内海底坡度起伏不大,向东微微倾斜。口门北起芝罘岛东南角(北纬37°35′48",东经121°25′24〞),南至东炮台山(北纬37°32′07",东经121°25′47〞),宽度5.6公里,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4平方公里,岸线长21.14公里。湾顶为沙质海岸,两侧是基岩海岸。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1.64米,最大潮差2.88米。泥沙底质。沿岸有4条河流入海。湾内水域开阔,崆峒岛群坐落在湾口以东,成为芝罘湾的天然屏障,浪小流稳,是山东半岛北部的天然良港。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11米,烟台港位于湾之西南,可停泊万吨货轮。
  丁字湾 位于海阳、莱阳、即墨3市交界处,北临海阳市行村和大山所乡,西为莱阳市羊郡镇,南濒即墨市。湾口向东偏南,与黄海相连。口门北起海阳市的丁字咀(北纬36°34′56",东经121°00′48"),南至即墨市的王山东(北纬36°32′23",东经120°57′30"),海湾为一组东北—西南向丁字形断裂构造所控制,故得名。湾口宽约6公里。海湾面积143.75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面积119.01平方公里,零米以深水域面积24.74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长94.12公里。湾内有香岛、白马岛、马姑岛、鲁岛、鸭岛等。沿岸有五龙河、店集河、莲阴河、白沙河及多条季节性小河流注入,河水携泥沙较多,海湾淤积较重。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3.67米,潮流方向是东北—西南流,最大流速27.78公里/小时。湾南岸有即墨群山屏障,北岸依附海阳、莱阳连绵残丘,风浪较小,潮水涨落冲刷缓慢,滩涂广阔,软泥淤积层厚,沿岸有丁字咀渔港,因水浅进出渔船受潮汐限制。
  海岛 2002年烟台有大、小海岛74个,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基岩岛64个,常年有居民的岛15个。分布在西北、东南和南3个区域。西北部有海岛36个,其中属长岛县的32个、莱州市2个、龙口市2个,宛若一串珍珠镶嵌在胶、辽半岛之间的黄、渤海交汇处。该区岛屿具有“岛链”和“团组”分布特点,范围在北纬37°18′46"~38°23′24",东经119°48′54"~120°56′06"。东南部有岛屿29个,其中属芝罘区25个,牟平区4个。范围在北纬37°26′16"~38°38′03",东经121°21°21〞~121°38′53",有明显的“团组”状分布特点。南部的9个海岛,其中属海阳市8个、莱阳市1个。范围为北纬36°15′17"~36°45′45",东经120°28′33〞~121°27′33"。全市岛岸线曲长206.62公里,岛屿面积68.8平方公里。其中长岛县(庙岛群岛)由32个岛屿和25个岛礁组成,是全省唯一的海岛县。全市最大的岛为长岛县南长山岛,面积13.43平方公里,也是山东省第一大岛。最小的岛有芝罘区的磆碌岛、小石婆婆岛,面积均为600平方米。最高的岛为长岛县的高山岛,海拔202.8米;最低的岛为海阳市的泥岛,海拔仅2.5米。最远的岛为长岛县的大钦岛,距大陆最近点为28海里;最近的岛为芝罘区磆碌岛,距大陆最近点仅0.03海里。
  海岸 烟台海岸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海岸西起与潍坊市昌邑交界的胶莱河口(北纬37°04′,东经119°33′),东至牟平区与威海市相邻的北海林场濒海处(北纬37°28′,东经121°56′),长444.41公里;南部海岸西起丁字湾顶部与即墨交界处(北纬36°36′09",东经121°44′7"),东至海阳市的琵琶岛(北纬36°46′,东经121°28′),长258.09公里。境内海岸线总长702.5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的22.5%。境内海岸类型有沙质海岸、基岩海岸、泥沙海岸,以基岩岬湾海岸境内分布较广。沙质海岸分布于蓬莱城以西,除栾家口、屺?岛、石虎嘴、三山岛、虎头崖等地有部分岩礁海岸外,其余绝大部分为沙质、泥沙质海岸。其中,虎头崖以东多为海蚀作用形成的沙岸,潮间带较狭;虎头崖以西有部分淤泥质海岸,其坡度平缓,潮间带广阔。基岩海岸分布于蓬莱城以东至牟平北海林场西北濒海处,其间多为基岩海岸,港湾、岬角、岛屿半数以上分布于这一区域,基岩岬角下有岩滩分布,宽10~100米。南部大多为泥质或泥沙质海岸,其间内湾较多,岸势平缓,滩涂广阔,海岸平直处多为沙质海岸,岛屿附近间有部分基岩质海岸。
  滩涂 烟台境内零米等深线以内滩涂总面积约28388公顷,其中沙、泥等软质滩涂26726公顷,岩性硬质滩涂1662公顷。全市滩涂可利用面积23333公顷,到1996年已利用80%,其中围建养虾池8000公顷,滩贝养殖6954公顷。
  泥沙、沙泥滩 主要分布在龙口市、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莱阳市等地的滩涂,是中国蛤蜊、菲律宾蛤仔等贝类自然分布区。
  泥滩 主要分布在海阳市、莱阳市的海湾、河口处。湾内水流平缓,且有淡水注入,底质肥沃,是泥蚶的主要产区。
  沙滩 全市沿海12个县市区的滩涂均有分布,其中招远市滩涂全为沙滩。
  岩礁滩 全市除招远市、莱阳市的滩涂外,其余10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蓬莱市、长岛县、莱州市较多,为多种贝、蟹类栖息之地。
  第二节 物理海洋
  海水温度 烟台市近海水深均在20米以内,水温季节变化明显,年变化较大陆气温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年平均最高水温为24.6℃~27.2℃,最低水温为-0.3℃~-2.2℃,累年平均水温在12.9℃~13.6℃之间。年平均变幅为26.5℃。
  各海区最高水温出现在8月,1986—2002年,累年最高水温出现在1994年8月3日,龙口湾31.3℃。蓬莱以西海域最低水温出现在1月,蓬莱以东海域出现在2月,累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998年1月24日—25日,龙口湾-2.2℃。
  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水温由岸边向远岸递增,一般低于2℃。最低水温出现在海庙后和龙口浅海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冰。一般年份,蓬莱以东不结冰,平均水温在1℃以上,2月平均水温最高出现在芝罘湾内为1.6℃,蓬莱1.5℃。春季,岸边增温快于岸外,表层增温快于下层,各层水温分布极不一致,垂直分布层状比较明显。海庙后和龙口浅海区升温最快,由冬季的低温区变为暂时的高温区。夏季,8月表层水温达全年最高。海庙后、龙口表层最高水温为28℃和31.3℃,蓬莱为28.2℃,芝罘为28.7℃。秋季,表层水温逐渐降低。海庙后至龙口较蓬莱以东偏低,龙口湾11月平均水温为9.8℃,蓬莱为11℃,芝罘为12℃,西部略低于东部。
  海水盐度 烟台海水盐度因季节、地域而异,同一海区每年每日也有变化,一般上下波动在24.3‰~32.62‰之间。冬季,盐度值近岸低、远岸高。冬季表面最低盐度,海庙后为24.56‰,龙口为24.81‰,蓬莱为28.2‰,芝罘达全市最低值,为24‰。平均盐度在27.64‰~30.4‰之间,历年最高盐度出现在蓬莱,为34.6‰。春季,表层平均盐度达全年最高值,在29.54‰~30.83‰之间,整个海区垂直分布均匀,部分测点表层略高于底层。夏季,平均盐度比春季有所下降,累年平均芝罘7月为30‰,龙口30.73‰,蓬莱30.37‰,各海区盐度的垂直分布上下层基本均匀一致。秋季,境内各海区表层平均盐度差异较大,与夏季相比,蓬莱平均盐度下降0.07‰,而龙口下降0.92‰,芝罘上升0.29‰。全市海区平均盐度在27.79‰~30.44‰之间。
  境内海区受季节影响,其径流、流系、内波和降水不同,盐度年变化曲折。累年平均盐度年平均变幅为1.66‰,历年年平均盐度为28.7‰~30.36‰。
  潮汐 烟台市大部分海域为正规半日潮,每天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其规律是:农历初三、十八中午(12时)满潮,之后每天推迟48分钟。龙口港及海庙后近海属不正规半日潮,特别是龙口港外浅滩较大,地势平缓,冬季遇东北风时,低潮可延长3—4小时,此时潮位增高,风停后潮特别小,且极不规则,常常需要4~5个潮周期后才恢复正常。
  潮位 又称潮高。烟台市沿海各海区平均潮位年变幅为45~48厘米。最高潮位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2月。1986—2002年,累年最高潮位:芝罘为473厘米(1992年9月)、龙口为297厘米(1997年8月)、蓬莱为387厘米(1986年8月);最低潮位:烟台港为-13厘米(1994年2月10日),蓬莱为-39厘米(1987年2月3日20时21分),龙口为-90厘米(1999年2月3日10时12分)。
  潮差 境内各海区各月平均潮差最大出现在8、9月,最小出现在1、2月。年平均潮差,芝罘湾最大为170厘米,由烟台向西逐渐变小,至龙口达79厘米。最大潮差出现在1月,芝罘湾287厘米。
  潮流 烟台近海的潮流类型主要有正规半日潮流、不正规半日潮流、不正规日潮流3种。莱州湾西部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长岛群岛以不正规半日潮流为主;崆峒岛附近海域不正规日潮流和不正规半日潮流同时存在;养马岛附近海域则同时存在不规则半日潮流、不规则日潮流和正规日潮流3种类型。
  潮流运动形式 车由岛和大、小竹山岛附近海域以旋转流为主,而桑岛海域则以往复流为主,潮流多呈顺时针旋转。崆峒岛、养马岛以往复流为主,其旋转方向都是逆时针,潮流椭圆长轴基本与岸边平行。千里岩海域以旋转流为主,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涨落潮流速 烟台近海地形复杂,海岸线蜿蜒曲折,又受潮波系统影响,各海区涨、落潮流速各异。庙岛群岛海域大潮平均最大涨落潮流速在36~82厘米/秒之间。有两个强流区和两个弱流区相间分布。强流区分别位于北四岛和砣矶岛与北长山岛之间,最大流速在80厘米/秒左右;弱流区分别在大、小钦岛周围海域,流速值均在50厘米/秒以下。车由岛和大、小竹山岛海域大潮平均最大潮流速介于23~86厘米/秒,流向345°。
  桑岛海域大潮平均最大涨潮流速17~48厘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9~46厘米/秒,海区南北侧主流向呈南西—北东向。东西海域为北北西—南南东和南西—北东向。
  烟威北部岛群表层流速13~88厘米/秒,涨落潮主流方向为南东—北西;低层流速5~62厘米/秒。
  麻姑岛和千里岩岛附近海域表层最大涨落潮流速30~74厘米/秒,落潮流速多大于涨潮流速。底层最大涨落潮流速28~78厘米/秒,且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表底层涨落潮主流方向,麻姑岛为北西—南东向,千里岩岛则为南西—北东向。
  套子湾涨潮流是西北向,落潮流为东南向。流速为70~175厘米/秒,由湾口向湾内,从西向东逐渐减弱。
  余流 长岛岛群夏季表层余流大于底层,最大相差39厘米/秒,表层余流流速5~44厘米/秒,均值为22厘米/秒,最大值出现在庙岛群岛北端。底层流速3~26厘米/秒,均值为10厘米/秒,最大值也出现在庙岛群岛北端。庙岛群岛南部海域,表层余流流速5~26厘米/秒,均值17厘米/秒,底层流速3~36厘米/秒,均值为5厘米/秒,最大值出现在群岛北端。
  崆峒岛海域表层余流流速均值,6月为9厘米/秒,8月为15厘米/秒,因受岛影响流向紊乱。底层余流流速均值为5~6厘米/秒,流向与表层相近。余流最大值6月为14厘米/秒,流向84°;8月为25厘米/秒,流向123°。
  养马岛海域表层余流流速均值6~7厘米/秒,3月流向偏西,8月多偏东。底层余流流速,3月均值5~6厘米/秒,8月2~3厘米/秒,底层流向与表层相近。余流最大值3月12厘米/秒,流向318°;8月9厘米/秒,流向106°。
  千里岩岛海域余流流速,6月均值为5~6厘米/秒,底层流速均大于表层流速。表层流偏北,底层流向东北偏东。余流最大值为12厘米/秒,流向3°;7月流速均值为3~4厘米/秒,流向较为紊乱。
  海浪 波型 烟台近沿海各海区波型有风浪和涌浪,风浪占98%,涌浪占21%(因风浪、涌浪时常重叠,故二者相加大于100%)。风浪频率的月分布无明显变化,7月风浪最低,平均频率为97%;9—10月最高,平均频率为100%。涌浪频率差异较大,5月各海区平均频率为11%,系全年最低;11月达31%,系全年最高。
  波向 烟台沿海各海区冬季多偏北风,北向浪较大,频率较高。东南东—南南西向风浪较少,频率也较低。春季偏北风逐渐减弱,偏南向风浪增多;夏季偏南向浪最多,其中南南东向多,偏北向浪少;秋季由于偏北风增多,因而北向浪频率居各向之首,偏南向显著减少。沿海各海区涌浪全年多为北北东—北北西向。涌浪频率和风浪频率在各向的分布基本一致。冬季涌浪多出现在偏北向,其他季节除南南东—西向外,涌浪在各向的分布无大的差异。
  波高 烟台各地海面累年各月平均波高0.1~1.1米,平均波高多年变化不明显,年变幅0.2~0.4米。夏季(7月)各海区波高最低为1.8~3.7米,秋季(10月)最高为3.4~6米。历年最大波高出现在北隍城为7.9米(9月),各海区年最大波高大都出现在9—10月。冬季(1月),北向平均波高最高,0.9~1.7米,东南东—南向最低为0.8米左右。春季(4月)北向波高较高为0.6~1.7米,其余各向均在0.3~1.7米之间。秋季(10月)北北东—北东向平均波高较高为1~2米。夏季(7月)各海区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均处于全年最低值。其中东北东—西北西向平均波高之最高为1.1米,南向和西南西向最低波高为0.4米。
  周期 境内各海区波浪累年年平均周期为1.4~2.9秒。冬季最大,为2~4.1秒,夏季最小;为0.4~2.1秒。累年各月最大周期,秋、冬季较大,为7~9.9秒,其中12月份最大,为7.3~9.9秒;春季次之,为5.9~8.5秒;夏季最小。累年最大周期出现在北隍城为9.9秒。
  全年各向平均周期向岸浪较大,离岸浪较小。平均周期的最大值在北北西向,为5.4秒。最小值在南南东—南向,为2~2.2秒。各月各向平均周期分布趋势与全年各向平均周期基本一致。
  第三节 海洋化学
  海水无机化学 酸碱度(pH值) 烟台市近岸海域海水pH测值较均匀,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牟平、海阳、莱阳、芝罘的pH年平均测值分别为:8.05、8.06、7.99、8.08、7.95、7.88、8.07。季节变化不明显,各海区年平均测值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
  溶解氧(DO) 烟台沿海海水平均含量为7.0~8.5毫克/升之间,一般清晨最低,太阳升起后,水中溶解氧增加;下午2—3点,水中溶解氧达到最高;晚间溶解氧降低。夏季阳光最强,溶解氧最高,冬季则较低。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牟平、海阳、莱阳、芝罘的溶解氧年平均测值分别为:7.32毫克/升、7.41毫克/升、7.37毫克/升、8.13毫克/升、6.64毫克/升、6.71毫克/升、7.78毫克/升。溶解氧季节变化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各海区年平均测值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
  无机氮(TIN) 包括亚硝酸氮、硝酸氮、铵氮。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牟平、海阳、莱阳、芝罘的无机氮年平均测值分别为:0.16毫克/升、0.14毫克/升、0.48毫克/升、0.17毫克/升、0.09毫克/升、0.59毫克/升、0.15毫克/升。季节变化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除2002年10月莱阳和长岛海域的平均测值分别超过一类水质标准2和1.4倍外,其他海区年平均测值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各海区无机氮污染程度排序为,莱阳>长岛>牟平>莱州湾(西部)>芝罘>龙口>海阳。
  活性磷(TIP) 1985—2002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牟平、海阳、莱阳、芝罘的活性磷年平均测值分别为:0.02、0.011、0.003、0.031、0.002、0.002、0.022毫克/升。枯水期含量最高,丰水期次之,平水期最低。牟平海域活性磷含量最高,年均值超过一类水质标准1.1倍,芝罘和莱州湾西部海域活性磷测值也分别超标0.3倍和0.5倍,其他海区年平均测值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各海区活性磷污染程度排序为,牟平>芝罘>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莱阳=海阳
  微量元素 莱州湾(中部)、龙口、长岛、牟平、海阳、莱阳、芝罘海域累年年平均测值分别为:汞(Hg)0.097~0.149微克/升,铜(Cu)0.3~3.9微克/升,铅(Pb)0.2~6微克/升,镉(Cd)0.09~0.71微克/升。
  海水有机化学 化学需氧量(COD) 烟台市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均未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毫克/升),年均0.9~1.6毫克/升。
  总有机碳(TOC) 1998年国家海洋局全国性海洋污染调查表明,渤海总有机碳含量近岸区高于外海区。5月渤海近岸总有机碳含量为1.3~5.46毫克/升,超标率60%,平均含量3.35毫克/升。9月为1.57~9.14毫克/升,超标率为50.9%。
  黄海5月近岸海域有机碳含量为1.4~6.62毫克/升,超标率46%,平均值为3.24毫克/升。9月1.38~8.49毫克/升,超标率45.8%,平均含量为3.25毫克/升。
  石油类 烟台市近岸海域除蓬莱、长岛外均不同程度存在石油类污染,在0.05~0.07毫克/升之间,其主要来自船舶和港口污染源。
  第七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烟台市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影响强烈。以生物气候条件为主导因素的自然成土过程包括淋溶过程、粘化过程及有机质积累过程,形成了棕壤和褐土等地带性土壤;受地下水和地面水影响的成土过程包括潴育化过程、潜育化过程和盐化过程,形成了潮土、盐土、砂姜黑土等非地带性土壤;耕种熟化过程对境内土壤的影响也十分深刻,除大面积的旱耕熟化过程外,也有少部分受水耕熟化过程影响而形成的水稻土。按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全市土壤共分7个土类,18个亚类,40个土属,116个土种。其中棕壤、潮土和褐土三大土类面积占98.4%。
  棕壤 为境内主要土壤,其理化特征:土壤风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钙、镁、钾、钠等盐基被淋失,无石灰性;土壤反应呈中性至微酸性,盐基不饱和;土壤粘粒由剖面上部向中下部聚集,上部粘粒减少形成淋溶层,中下部粘粒增多形成粘化层。依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理化性质,棕壤土类可细分为棕壤性土、典型棕壤、潮棕壤、白浆化棕壤和酸性棕壤5个亚类,11个土属,52个土种。在垂直带上,从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到低海拔的坡麓平原,依次分布着棕壤性土、典型棕壤和潮棕壤;在水平向上无规律可循,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已垦耕地面积322570.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2.9%。棕壤性土适种抗干旱的板栗、核桃等干杂果类,亦可植赤松、栎、刺槐;典型棕壤适种苹果、梨、葡萄、樱桃及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粮油作物,潮棕壤适种粮油及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
  潮土 为境内第二大土类,其理化特征:质地轻粗,砂性大;剖面层次明显,构型复杂多样;地下水位较浅,潮化过程明显,土体中可见铁锈斑纹或铁锰结核等新生体;来源于酸性岩母质的无石灰反应,来源于钙质岩母质的有石灰反应。依据母质来源及水文条件,潮土土类可细分为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和湿潮土4个亚类,12个土属,29个土种。潮土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滨海地带,盐化潮土分布在沿海各县市区的滨海滩地上,碱化潮土仅分布于莱州市土山滨海滩地,湿潮土分布在龙口市一带。耕地面积71239.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6.1%。其中,潮土可种植粮油菜类作物,由于质地粗,通透性强,更适种葡萄或植树造林;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适种耐盐碱作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或田菁等绿肥;湿潮土由于地形低洼,排水困难,土壤水气矛盾大,适种性差,作物常因积水内涝而产量较低。
  褐土 是境内第三大土类,其理化特征: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矿物的合成所形成的粘粒未经迁移在原地积累;碳酸盐淋溶淀积,在土体中形成白色针状结晶,即可见假菌丝体;土壤呈微碱性,pH7.5~8.5,石灰反应强烈,盐基饱和。依据钙化程度及其附加成土过程,褐土可细分为褐土性土、普通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和潮褐土5个亚类,11个土属,23个土种。烟台市的褐土系华北褐土带的向东延伸,至此已达边缘而趋向隐没,主要分布在受黄土母质影响较大的长岛、蓬莱、龙口和莱州等地。其他市区只有在钙质岩出露区的周围才有褐土存在,且为剖面无发育的褐土性土,其分布与棕壤呈镶嵌状。耕地面积41593.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4%。褐土性土适种小杂粮和干杂果,林用宜栽植侧柏、刺槐;普通褐土、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适种性广,可种植小麦、玉米、甘薯、黄烟、苹果、桃、杏、柿、石榴、花椒、核桃、柏、刺槐、榆、臭椿、紫穗槐等;潮褐土适种粮食和蔬菜。
  砂姜黑土 黑土层和砂姜层的半水成土。它处在地形低洼、排水不良的条件下,喜湿和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盛,植物残体年复一年不断积累,土体上部进行着以腐殖化为主的嫌气分解,经过漫长的成土年代,使土壤表层积累大量的有机质,从而形成黑色土层,厚度30~40厘米。又因积水和母质中含有大量游离碳酸钙,在淋溶作用下,碳酸钙在土体中部淀积形成直径2~5厘米的砂姜,并胶结成砂姜层,深度60~70厘米。与此同时,土壤中的铁锰物质也随之溶解、移动和淀积,形成铁锈斑纹和铁锰结核。只有普通砂姜黑土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分布在莱阳、莱州、龙口局部洼地和冲积平原上。耕地面积6725.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2%。适宜栽植柳、苇、麻、甜菜,因排水不畅、质地粘重、土体构型不良,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不高。
  水稻土 生产活动中,经过长期淹水耕作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其土体可见经常为水分所饱和的淹育层(耕作层),呈灰棕或褐色,根孔及根周围有红黄色铁锈。在淹育层之下为犁底层,厚约10厘米,紧密结实。犁底层之下为潴育层,由于受渗漏及地下水升降的影响,时湿时干,氧化还原交替进行,所以该层有铁锈色条纹、斑点,黑褐色铁锰结核等新生体。潴育层以下为潜育层,终年浸水处于还原状态,呈青灰色或灰蓝色。烟台水稻土因种植历史较短,与典型水稻土特征相比较,其剖面发育不完整,被划为幼年水稻土亚类,盐化潮土型幼年水稻土土属,含2个土种。零星分布在牟平、福山、芝罘3区,耕地面积242.85公顷。
  风沙土 在河流和海滩附近的砂质沉积物,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尤其是春季,在风力的吹蚀下,细粒随风搬运再堆积,形成丘状风积物,其形状随地形和风向而不同,有冢型、椭圆形、新月形等,相对高度几米到十数米。由此而形成的土壤叫风沙土。风沙土有两个显著特征:1.成土过程不受潜水影响,以淋溶作用为主。但由于成土时间短,加之风力的剥蚀和再堆积,剖面发育微弱或无发育;2.母质组成均匀,中砂和细砂占90%。依据固沙状况,全市风沙土属半固定风沙土亚类,可续分为2个土属,2个土种,主要分布于牟平、芝罘、福山和莱阳4区市。垦为耕地仅99.63公顷,现多为人工次生林,流动风沙已得到控制。适宜栽植黑松、赤松、刺槐、棉槐、旱柳。
  盐土 土壤表层(0~20厘米)含盐量超过0.6%时,称之为盐土。全市盐土的含盐量在0.67%~4.23%之间,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分布在莱山、莱州、莱阳、海阳、牟平等市区滨海滩地上,属滨海盐土亚类,可续分2个土属,5个土种。近几年海水溯河倒灌面积呈上升趋势。滨海盐土多垦为盐田,亦有修建虾池进行海水养殖的。在海河交接的两合水处,则宜植芦苇。
  第二节 植被
  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境内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分区。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滨海草甸和盐生、砂生、水生、沼生植被7个类型。
  森林植被 境内森林植被分为9个种类:1.赤松林,分布于山丘海拔50~80米处,为次生赤松林,林内多缺少灌木层,很多地方只有零星散生赤松。60年代起普遍遭松干蚧壳虫等病虫危害,加之防治措施不力,导致大片赤松死亡,面积逐年减少。2.黑松林,1914年由日本引入10万株定植在威海市刘公岛。50年代开始在烟台市推广种植。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黑松营造海滩防护林。3.麻栎林,境内山丘地带广有分布,多数为矮林(用其放养柞蚕),少数为乔木林。麻栎林中常伴生着刺槐、胡枝子、花木兰等。4.日本落叶松林,50年代开始引种在昆嵛山海拔200~700米的阴坡和半阴坡处,各大山系均有少量栽培。5.紫椴林,主要分布在艾山海拔250~600米的阴坡处,混生有糠椴、蒙椴、辽东栎等树木。6.刺槐林,系19世纪末自德国引进青岛后大面积推广至境内的树种,境内分布广泛,多为乔林。在低山、沟谷、河套刺槐林中常见有赤松、黑松、栎类、杨类等树种伴生。7.枫杨、赤杨林,分布在低山沟谷和河流滩地,多为纯林。8.杨树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谷地,有山杨、银白杨、毛白杨、杂交杨等树(品)种。9.竹林,分淡竹林和毛竹林。淡竹是乡土树种,海阳市招虎山有成片分布。毛竹系50年代开始从南方引种,生长不良,仅有牟平辛安、海阳大庄等地有小片保存下来。
  灌丛植被 境内灌丛植被多为次生植被,又分为9种类型:1.栎类、胡枝子、杜鹃灌丛,群落式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裸岩石隙和700米以上山顶。2.鹅儿栎灌丛,群落式分布在海拔300~650米低山处。3.坚桦、白檀灌丛,群落式分布在海拔200~600米山地阳坡。4.杜鹃灌丛,由映山红、迎红杜鹃、山踯躅、兴安杜鹃分别组成群落,多分布在低山中上部厚层土处,常有忍冬、锦带花、水腊等灌木伴生。5.牛奶子灌丛,多群落式分布在低山山麓。6.胡枝子灌丛,群落式广泛分布在山丘地带,常有绣线菊、白檀、百里香等灌木伴生。7.绣线菊灌丛,多分布于山丘阳坡厚土层处,由华北绣线菊、三桠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绣球绣线菊分别组成群落,常有垂丝忍冬等灌木伴生。8.紫穗槐灌丛,20世纪30年代由朝鲜引入种植,境内山野隙地、滨海砂地、河滩阶地、沟谷坡地广有分布,具有耐盐碱能力,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灌木树种。9.柽柳灌丛,耐盐碱、水湿性,濒海多有分布。
  草灌丛植被 系耐干旱多年丛生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荒山植被。境内有3种类型:1.山槐、荆条、黄背草群落,多分布于低山阳坡。2.胡枝子、金茅、羊胡子草群落,多分布于低山阴坡和半阴坡厚层土处。3.酸枣、百里香、黄背草群落,多分布于丘陵侵蚀沟坡薄层土处。
  滨海草甸植被 境内不存在典型草甸植被,只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盐滩和南部海湾滩分布有盐生草甸。有3种类型:1.獐茅草甸,分布于滨海盐滩,并伴生有碱蓬、二色补血草、茵陈蒿、扫帚草、芦苇等杂草。2.杂草草甸,分布在獐茅草甸内侧距海较远盐滩,土壤含盐量在0.3%左右,群落中有茵陈蒿、扫帚蒿、小白酒草、二色补血草、白茅、狗尾草等。3.白茅草甸,分布在比降较大海岸带,土壤母质多系风积砂土,淡水补给充足。群落以白茅草为主,伴生有茵陈蒿、芦苇、萝摩、罗布麻、刺儿菜等杂草。
  盐生植被 由一年生肉质盐生植物形成的群落,具原生性。有2种类型:1.盐地碱蓬群落,分布于泥砂质盐滩受海潮浸渍处,群落单一,无其他植物伴生。2.盐角草群落,分布于岩岸受海水影响的沟渠两侧,群落单一紧密,无伴生植物。
  砂生植被 有3种类型:1.砂钻苔草群落,分布在海岸高潮线上方裸砂地,常见的有肾叶打碗花、北沙参、海边香豌豆、粗毛鸭嘴草、天门冬、猪毛菜等杂草伴生,具原生性。2.单叶蔓荆群落,分布在潮上带砂滩,常见有砂钻苔草、鸭嘴草、砂引草、虎杖等杂草伴生。3.北沙参群落,分布在潮上带砂滩,多为人工播种形成群落。
  水生和沼生植被 有2种类型:1.芦苇群落,分布在滨海积水洼地,常见有麓草伴生。2.菖蒲群落,分布在滨河积水洼地,常见有芦苇、麓草、水蓼等杂草伴生。
  第八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986年3月至1992年11月,烟台市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与分布状况。据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137.4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9.3%;园地18.76万公顷,占13.64%;林地23.2万公顷,占16.8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79万公顷,占7.85%;交通用地4.03万公顷,占2.93%;水域9.79万公顷,占7.13%;未利用土地16.87万公顷,占12.28%。
  区域土地 依据全市综合地域分区、农业区划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将条件近似相同的乡镇划在同一地域内,烟台市共划分为3个土地地域。
  山地地域 位于市域中部,包括福山、牟平、栖霞、招远、龙口、海阳、蓬莱等县市区的34个乡镇,土地总面积32.4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6%。该区中、低山海拔300~900米,山坡坡角均在15°以上,山间夹有山陵、沟谷和小平原,土壤结构松散、透气,含钾成分高,适宜果树生长。
  丘陵地域 分布较广,包括福山、龙口、蓬莱、招远、莱阳、栖霞、海阳等县市区的71个乡镇,土地总面积57.1万公顷,占全市的41.5%。地域内主要由海拔100~300米的丘陵和缓丘组成,耕地、园地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34.6%和19.3%。
  平原沿海地域 包括芝罘、福山、莱山、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海阳、牟平、长岛等县市区的97个乡镇和街道,土地总面积47.89万公顷,占全市的34.9%。该地域主要由位于山丘下部的山前平原、海滨平原和滩涂组成,海拔高度小于100米,地下水位高,成土田质多为冲积物、洪积物,土层厚、土壤松、孔隙度大,保肥保水能力强,宜种粮食作物,海涂宜水产养殖。该地域耕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区内土地总面积的36.1%和10.3%。
  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土地适应性评价,全市土地总面积137.46万公顷,分为9个用地分区:适宜种植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农业土地48.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5%;适宜果园用地25.5万公顷,占18.6%;适宜林业用地28.1万公顷,占20.4%;城镇建成区和规划期内城镇发展用地3.57万公顷,占2.6%(其中城市用地2.49万公顷,占城镇总面积的69.7%);村镇建设用地6.15万公顷,占4.5%;工矿建设用地3.16万公顷,占2.3%;全市水域面积和水利建设及水产养殖发展用地10.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其中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3.84万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38.6%);近期内难以利用的滩涂、重盐碱地、裸岩石地、田坎等其他用地11.9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7%。
  第二节 水资源
  地表水 1978—2002年,境内年均降水量为571.9毫米,折算降水总量为78.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1999年,下同)偏低85.8毫米。其间全市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4.85亿立方米(也是地表河川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3.94亿立方米偏少9.09亿立方米。
  1978年,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34.22亿立方米,到1986年降到4.76亿立方米,1989年仅为2.4亿立方米。1990年回升到22.07亿立方米,到2000年又降到1.27亿立方米。2002年为8.78亿立方米。
  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渗补,降水量年际分布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1986—1989年连续4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到1989年埋深6.47米。1992—1996年为降水较多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到1996年埋深减少到3.89米。1997—2000年连续4年干旱,到2000年水位埋深6.67米。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模数为8.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2000年实际开采7.5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指数为1.44。
  水资源总量 1978—2002年,境内年均水资源量为18.8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8.12亿立方米偏少9.24亿立方米。1985年为境内最大水资源量年,达53.06亿立方米;2000年为最小量年,仅3.65亿立方米。
  第三节 动物资源
  除鸟类外,烟台野生动物分为兽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3类。野生兽类有刺猬、蝙蝠、水鼠、狐狸、猞猁、草兔、黄鼬、赤狐、狗獾、狼等;两栖动物有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青蛙)、金钱蛙、北方狭口蛙、东方铃蟾等;爬行动物有麻蜴、壁虎、红点锦蛇、虎斑游蛇、蝮蛇、海蛇、海龟、乌龟、鳖、山地麻蜴、草蜥等。
  鸟类 1983—1985年调查,全市共有鸟类289种。其中本地留鸟25种,占鸟类总数的8.65%;候鸟52种,占17.99%;旅鸟212种,占73.36%。鸟类主要分布在长岛、芝罘、牟平等县区,每年6—8月为鸟类最多季节。留鸟和候鸟多在沿海海滩活动;旅鸟多在海岛内活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秃鹫、白鹳等。
  昆虫 烟台昆虫属昆虫纲有10个目64个科265种;属蛛形纲有2个目15科45种。均分布较广。此外,昆虫资源还有蜜蜂、蝎子、蜈蚣等。有天敌昆虫310种,主要是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中华草蛉、大灰食蚜蝇、小衣蝽、大眼蝉长蝽、星豹蛛、三突花蛛、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
  第四节 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 烟台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经济价值和用途可分为牧草类、淀粉糖类、油脂类、芳香油类、纤维类、鞣质栲胶类、土农药类、药材类8类,约1330余种。
  牧草类植物 有马唐草、黄背草、野古草、白羊草、白茅、狼尾草、牛筋草、结缕草、荩草、芦苇、雀麦、苏丹草、画眉草、拂子茅等260余种。
  淀粉糖类植物 有慈菇、黄精、薯蓣、石蒜、穿龙、芦苇根、菖蒲等60余种。
  油脂类植物 有山胡椒、播娘蒿、乌药、榛子、黄须菜等140余种。
  纤维类植物 有罗布麻、山麻、木樨、葛藤、爬墙虎、鹅冠草、席草、披针草、蟋蟀草等120余种。
  芳香油类植物 有崖椒、野百合、香附、藿香、百里香、野菊、铃兰香、蛇床子、黄蒿等50余种。
  鞣质栲胶类植物 有野蔷薇、地榆、丹参、君迁子等70余种。
  土农药类植物 有猫儿眼全草、菖蒲、半夏、草乌根、除虫菊、南蛇藤、苦参、河柳等30余种。
  药材类植物 有600多种。其中桔梗、丹参、地榆、杜仲、厚朴、黄芪、黄柏、百合、牛蒡子、酸枣仁、葛根、地丁、防风、地黄、五加参、夏枯草、桑寄生、麻黄、益母草、金银花等,主要分布在昆嵛山、牙山、罗山山系和丘陵地带;马齿苋、车前、茵陈蒿、蒲公英、小蓟、紫苏、枸杞等,在平原分布广泛;蛇床子、软蒺藜、地肤、甘草等,多分布于沿海沙滩地。紫草、四叶参、沙参和山椒为境内特产。
  林木 烟台无原始森林,所有森林全部为封山育林和人工营造的次生林。已掌握境内有木本植物457种。其中乔木315种,灌木112种,藤本30种。全市共有用材林858公顷,防护林3040公顷,经济林1482公顷。用材林树种以赤松、黑松、刺槐、毛白杨、白榆、泡桐、旱柳、杂交杨和日本落叶松等树种为主;经济林以苹果、梨、桃、杏、葡萄、樱桃、板栗、桑树、柞树等为主;观赏树种主要有雪松、龙柏、合欢、垂柳、百日红等;灌木主要有棉槐、白蜡、雪柳、黄荆、酸枣、胡枝子等;藤本主要有葛藤、紫藤等。
  第五节 矿产资源
  烟台矿产种类多,分布广。1978年,境内发现矿产50种(60个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20个亚种),到2002年分别增加到68种(79个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增加到38种(40个亚种)。主要分布在招远、莱州、龙口、蓬莱、栖霞、福山等县市区,其次分布在牟平、莱阳、海阳等县市区,莱山区、芝罘区和长岛县有少量分布。境内近海海域有煤、油岩、天然卤水和石英砂等。相邻的渤海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
  已探明储量的38种矿产、235处资源地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11处,占47.2%;详查程度的77处,占32.8%。固体矿产累计探明资源储量5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1亿吨。2000年全市保有资源储量37.8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0.6亿吨。全市矿产资源总值为1337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居第七位;人均占有潜在总值2.07万元,仅为全省人均值的40%。
  煤与油页岩 1978年6月,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四勘探队提交《黄县煤田总体详查勘探报告》,查明黄县煤田南到黄县断裂,东到北林院断裂,向西、向北伸向海域。陆域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2~15公里,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300平方公里。探明煤地质储量11.4亿吨、油页岩地质储量2.2亿吨。1982年对海域煤资源地质调查,预测北部桑岛海域面积136平方公里,预测煤资源量6.6亿吨、油页岩资源量2.5亿吨;西部海域含煤面积10平方公里,预测煤资源量7600万吨。1989—1993年,对北皂北部26平方公里海域进行勘测,探明煤基础储量8364万吨、资源量3303万吨。
  1983—1995年,龙口煤田经调整划分为8个井田和1个详查勘测区。到2002年,龙口煤田陆域部分保有煤基础储量7亿吨,资源量3.1亿吨;油页岩基础储量2亿吨,资源量1.3亿吨。
  金矿 烟台金矿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基地之一。1966—1978年,全市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230吨。到1995年底,全市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953吨,保有储量627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储量数为与国际接轨数)。2002年底,全市累计探明岩金资源储量970.68吨,砂金19.37吨。
  全市除芝罘区、长岛县外,其他10个县市区均有金矿分布,主要分布在招远、焦家、三山岛和金牛山等矿区带上。1985年,全市有特大型金矿3处,大型5处,中型14处,小型43处。到2002年,全市有大型金矿13处,中型22处,小型38处,矿点329处。砂金矿中型2处,小型11处,矿点12处。
  水泥用石灰岩及大理岩 主要分布在栖霞、蓬莱、福山、龙口等地,其次为莱阳、海阳、莱州、莱山等地。1982年始,对该矿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到2000年底,全市有矿产地46处,探明储量的12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小型8处。累计探明基础储量3.16亿吨,保有基础储量2.55亿吨。2001—2002年,对蓬莱双山、塔山和栖霞马院山3处大型矿床勘查,新增探明基础储量2亿吨。2002年,全市水泥用石灰岩及大理岩累计探明基础储量5.16亿吨。
  饰面用花岗岩和大理岩 主要分布在莱州、栖霞、莱阳、海阳等地,其次为牟平区、招远市。1985年始,对该矿进行调查勘探。到2000年,累计探明饰面用大理岩基础储量2000万立方米,花岗岩888万立方米。到2002年,累计探明饰面用石材花岗岩资源储量4.4亿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4142万立方米。
  天然卤水 主要分布在莱州市土山镇北部海滨、浅滩和海底第四系砂层中。1979年探明卤水资源储量3.3亿吨,基础储量2256万吨。到2002年保有卤水折盐储量为1482万吨,累计探明卤水折盐基础量2256万吨。
  菱镁矿 30年代,在掖县优游山—粉子山一带发现菱镁矿,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是全省唯一矿区,国内第二大矿区。1956—1998年,先后对粉子山、山刘家、优游山3个大中型矿床勘查,累计探明基础储量1.9亿吨。到2002年,累计探明基础储量28.3亿吨,资源量8296万吨。年开采消耗储量70万吨—80万吨。
  滑石 烟台的特色矿产之一,储量和产量居全国前列,自古开采不断。主要分布在莱州、栖霞和海阳,次之蓬莱、福山、莱山、莱阳等地。2002年,全市有滑石矿产地19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4处,矿点14处。1967—1969年,累计探明滑石资源储量730万吨。1978年底,保有资源储量600万吨。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探明基础储量3526万吨,年消耗资源20多万吨。
  第六节 水产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 烟台市濒临黄海、渤海,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已查明黄、渤海鱼虾类340多种,浅海和潮间带生物1044种。可利用的地方性和洄游性鱼类共计260多种。长距离洄游资源,主要为黄渤海种类中的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越冬场位于黄海中南部至东海北部一带海域,以及东海中南部和南海北部。春夏季鱼群主要分三路北上进行产卵、索饵洄游。其种类主要有蓝点马鲛(鲅鱼)、日本鲭、鳓鱼、银鲳(俗称镜鱼)、远东拟沙丁鱼、小黄花、带鱼(刀鱼)、黄姑鱼、白姑鱼(俗称白姑子)等大型或较大型经济鱼类。短距离洄游资源,主要为黄渤海地方性种群的冷温性、温水性或冷水性生物资源,随着季节变化进行深水→浅水→深水的越冬、生殖和索饵洄游。该资源种类包括鱼类、虾类和头足类,主要有太平洋鲱鱼(俗称青鱼)、牙鲆(俗称偏口鱼)、黄鲫(俗称毛口鱼)、小鳞鱵(俗称针鱼、马步鱼)、黄盖鲽、鳕鱼(俗称大头鱼)、中国对虾、鹰爪虾、日本枪乌贼、金乌贼等。地方性资源,除贝类和刺参等为定居性种类外,还有部分不洄游移动的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这些种类多栖息在河口、岛礁和浅水水域,主要有海蜇、中国毛虾、脊腹褐虾、日本鼓虾、三疣梭子蟹、口虾蛄、日本鲟、长蛸、短蛸、半滑舌鳎、梭鱼、鲈鱼(俗称花寨鱼)、孔鳐(俗称老板鱼)、叫姑鱼(俗称小白鱼)、棘头梅童鱼等。
  鱼类 烟台地方性和洄游性经济鱼类约30多种。主要有鲈鱼、真鲷(加吉鱼)、牙鲆、小黄鱼、蓝点马鲛、鲐鱼(俗称鲐鲅鱼)、太平洋鲱鱼、青鳞鱼(俗称青皮)、小鳞鱵、黄鲫、鳕鱼、东方鲀(俗称?巴鱼、河豚)、黄姑鱼、叫姑鱼、鮟鱇鱼(俗称蛤蟆鱼、丑老婆鱼)、孔鳐、鲨鱼、绵鳚鱼(海鲶鱼)、大黄鱼、带鱼、银鲳、远东拟沙丁鱼、梭鱼、舌鳎、梅童鱼、马面鲀等。20世纪末至2002年,鱼类资源处于严重枯竭状态的有大黄鱼、带鱼、小黄鱼、鮟鱇鱼等;处于严重过度利用状态的有鳕鱼、黄姑鱼、鲱鱼、马面鲀等;已充分利用的种类有银鲳、蓝点马鲛、鲐鱼、棘头梅童鱼、海鳗等;处于中等利用或利用不足的种类,有青鳞、黄鲫鱼等。
  虾蟹类 烟台海域有虾类近40种,蟹类约6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中国对虾(对虾)、鹰爪虾(俗称红虾、米虾)、毛虾(小白虾)、脊腹褐虾(俗称桃花虾、草虾)、口虾姑(俗称虾爬子、哈巴虾)和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日本鲟(地方名为赤甲红)等。2002年,虾蟹类捕捞产量12.4万吨,占总捕捞量的13.9%。
  贝类 烟台市浅海和滩涂内有各种贝类115种,其中较大的55种。主要有栉孔扇贝、皱纹盘鲍、泥蚶(俗称粒蚶、互楞蛤)、太平洋牡蛎(俗称海蛎子)、文蛤(花蛤)、紫石房蛤(俗称天鹅蛋)、贻贝(俗称海虹)、毛蚶(俗称毛蛤)、魁蚶(俗称大毛蛤)、金乌贼、竹蛏、西施舌蛤、四角蛤蛎、中国蛤蛎等。2002年海洋捕捞产量14.6万吨,占总捕捞量的16.3%。皱纹盘鲍资源存量1.1亿头。
  藻类 烟台沿海有各种藻类12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羊栖菜、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大叶藻等10余种。海带分布于烟台市北部沿海,以长岛、蓬莱、芝罘、牟平等地资源较多。烟台紫菜分甘紫菜和条斑紫菜两种,全市海潮间带中潮区以下至低潮区的岩礁上均有分布。裙带菜主要分布在蓬莱、龙口、海阳、芝罘、牟平等地。
  海兽 烟台沿海可见的主要有江豚(小海豚,俗称江猪,海和尚)、斑海豹(地方名为海狗);偶有发现的有鲸鱼和大海豚(学名虎鲸,俗名龙兵、对子鱼)。
  其他类 烟台海域还盛产刺参、海蜇(水母,俗名“海豆腐”)、海肠和海胆。烟台海肠和海蜇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海胆主要分布在长岛县;刺参全市除栖霞市外各地均有分布,以蓬莱、长岛、牟平、芝罘较多,2002年全市资源存量450.3吨(鲜品)。
  内陆水产资源 鱼 烟台淡水鱼主要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鲤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银鲫鱼、黄鳝、泥鳅、鲇鱼、虹鳟、梭鱼等40余种。
  鳖 又名甲鱼。烟台河沟、池塘、水库均有分布,数量不多。
  虾蟹 虾有草虾、米虾两种,均为野生品种,河沟、池塘、水库均有。蟹只有中华绒鳌蟹(又名毛蟹),为淡水自然生长,数量不多。
  贝 有河蚌、蚬、螺蛳等品种,水库、池塘偶有发现。
  植物 烟台淡水植物有马鞭草、芦苇、莲、菱、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20多种。
  第九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旱灾是烟台境内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977—2002年中,有19年出现大面积严重旱灾,其中1977—1985年、1997—2002年连续出现。全市因干旱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825.8万公顷,成灾425.2万公顷,绝产72万公顷;造成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吃水困难。1978—2002年,全市国家投入抗旱经费4106.9万元。
  旱灾一年四季均有,以夏、秋、春为主,灾情遍及全市,以莱州、长岛、莱阳、招远、海阳、芝罘、牟平、蓬莱等地为重。
  1977年,大部分地区夏、秋、冬连旱。1978年,境内大部分地区春旱,初夏29天无雨,土壤含水量只有4%~5%,受灾严重区域玉米、花生旱死。1979年,境内大部分地区夏、秋干旱,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30%~50%。1982年,境内旱情严重,减产粮食325吨,因灾缺粮人口322万人。198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成,莱州、招远、莱阳、栖霞、海阳、牟平、芝罘、蓬莱等地普遍受旱,总受旱面积达50.6万公顷,其中重旱21.7万公顷。莱州海水侵染面积达80平方公里,有699个村庄54万人吃水困难,导致1333公顷小麦绝产,1万公顷夏玉米播种推迟1个月。1989年6月—9月,境内遇到特大干旱,全市秋季粮食作物成灾面积达18.8万公顷,其中绝产8.4万公顷。
  1991年,全市因旱不能利用的机井、大口井3741眼,水库塘坝1234座,扬水站461处,河流干涸467条。有485个村缺水,35.7万人吃水困难,2.4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992年5月21日至10月3日,全境遭受特大旱灾,期间全市累计降雨46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70.1毫米。农作物受灾面积41.6万公顷,成灾31.58万公顷,绝产11.74万公顷。1994年1月1日至6月18日,全境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3.3万公顷,重旱17.8万公顷,10.67万公顷大秋作物不能播种。
  1997年5月20日至8月18日,全境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期间全市总降雨量仅为80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359.8毫米,较1996年同期减少538毫米,是烟台市有水文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少的时期。全市868座中小型水库、4759处塘坝干涸,1555条河流干涸或断流,机井和大口井干涸1.67万眼,机井抽水不足的5810眼,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5米。全市共36个乡镇遭受海水倒灌、侵染576.9平方公里。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3.8万公顷,其中成灾33.3万公顷,绝收13.1万公顷,减产粮食12.3亿公斤;全市果园受旱面积20万公顷,成灾15万公顷;全市人口受灾501.5万人,其中成灾325万人,饮水困难86.34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万头。
  1998年持续干旱,全市有318条河流干涸,3567座塘坝干枯,有1.3万眼机井吊空和抽不上水。山坡上野草不长、小树枯萎;山地小麦大面积绝产,平原地区小麦减产,小麦受灾面积26万公顷,成灾13万公顷,绝产6670公顷;20.5万人饮水困难。
  1999年入春后,全市遭遇特大干旱,累计降雨量仅为276.6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50%,是1886年有史料记载以来最少的一年。全市地表蓄水仅为2.1亿立方,不足1998年的1/3;地下水位平均下降3米,个别地方下降9.5米以上;有3346座中小型水库干涸,3624座塘坝、547条河流干枯;有2.4万眼机井吊空或出水不足;有542个村庄、59.5万人、4.5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全市粮、油、果受灾面积为474936公顷,成灾368629公顷,绝产53224公顷,分别占播种面积的92%、72%和10.4%;因灾减产秋粮73.5万吨、花生11万吨、果品6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产45.1%、30.2%和33.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3亿元。
  2000年3月至7月10日,境内遭受严重干旱。地表水干涸,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较正常年减少84.6%,其中758座小型水库干涸;塘坝蓄水总量仅有480万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减少93.1%。有3475处塘坝、305条河流干涸。全市受灾人口369.7万人,成灾人口259.1万人,144.65万人和2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占农业总人口和大牲畜总数的32.2%和84.1%。全市受灾面积32.9万公顷,成灾19.8万公顷,绝收3.4万公顷。
  2001年3月至6月16日,全市遭受严重干旱,平均降水量仅为4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3毫米。全市386条河流和5060座小型水库、塘坝全部干涸,4.1万眼机井吊空或出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3.6米,最大下降11.6米。市区供水由高峰期的27万吨降为10万吨左右。市区唯一的地表水源门楼水库,兴利库容1.26亿立方米,担负着57%的供水任务,蓄水量只有900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量只有450万立方米;6座地下水处理厂的147眼机井,有97眼干枯,有50眼水井尚能运行供水,可利用极限水位只有1米左右。9座县城、115万人吃水告急,日供水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有1568个村、112万人和11万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有764个村需要临时应急供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3.3万公顷,其中重旱10.6万公顷,小麦减产35万吨,苹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全面受旱。
  2002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7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9.2毫米,不足常年同期的40%。全市受旱灾人口282.5万人,成灾人口185.36万人,有437个村31.85万人和2.3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28.28万公顷,重旱18.82万公顷,绝收2.88万公顷。
  第二节 涝灾
  1978—2002年,烟台市出现18次较严重涝灾,累计洪涝受灾面积59万公顷,成灾面积33万公顷,绝产10.6万公顷。年内时段,涝灾多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底,招远、莱州、莱阳、栖霞灾情较重,蓬莱、海阳、福山、牟平次之。
  1978年6月中旬到7月初,黄县连降10天大雨,雨量达392.4毫米,占全年一半以上。境内河堤道路、房屋及水利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并冲走小麦185万公斤,霉烂生芽小麦2700余万公斤。1979年7月30日—31日,栖霞、招远、莱阳、掖县共有50处公社遭受暴雨灾害,冲毁、淹没、淤压农作物2.2万公顷,其中绝产6647公顷;冲毁水库5座、塘坝68座、大小桥涵66座(公路桥涵11座),7条干线公路不能通车;河道决口673处,长达90多公里;有9313户村民住房进水,倒塌房屋3273间;淹死35人,大牲畜39头,猪566头,羊20只;水浸粮食133.5万公斤,冲走粮食84万公斤,冲走成材树3.4万多棵。
  1982年8月25日4时至夜间,蓬莱出现特大暴雨,并伴有大风,降雨量最多的乡镇达341.5毫米,最少为185毫米,是蓬莱自1959年有降水资料以来罕见的一次。因暴雨死亡2人,牲畜死亡21头;倒塌房屋3713间,倒墙11700处;冲毁土地974公顷,玉米倒伏4732公顷,2.3万公顷土地受涝;冲毁大小桥梁57座,塘坝39个,淤平塘坝37个,河道决口105处;碰坏和上滩渔船42只、丢失一只;刮倒电话线杆44根、电线杆100根。1984年8月30日,海阳的盘石、南城阳、二十里店、东村4处乡镇出现大暴雨。淹没农田867公顷,农家进水170余户,损失农家粮食20余万公斤,造成危房和倒房90余间,死亡1人,淹死耕牛4头。
  1987年9月3日—5日,烟台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75.3毫米。最大191.2毫米。降雨期间伴有狂风,风力7~8级,最大II级。狂风暴雨给秋作物、果品和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部分建筑物、林业、水利设施等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玉米倒伏5.33万公顷,冲毁菜田1766.67公顷;风落水果7.77万吨,刮倒成材树14.23万棵;倒塌房屋2164间,倒塌院墙11981米,损坏船只290条,损失流网1500块,损失贻贝433.33公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以上数字含威海市)。
  1994年6月29日10—19时,烟台普降大到暴雨,有42处乡镇降雨100毫米以上,最大的达335毫米,伴有大风。全市水淹粮田5.5万公顷,其中绝产1.4万公顷;水淹经济田2.1万公顷,其中绝产4667公顷;损坏倒塌房屋1600余间,其中倒塌814间;倒塌围墙2万余米;冲倒折断树木13万棵,其中果树1.2万棵;冲毁道路110公里,其中公路150米;冲倒通信、电力线杆1320根,损坏线路2万余米;冲坏桥涵35座、塘坝120座(处);死亡8人。
  1995年7月30日,招远、龙口、莱州、蓬莱、长岛5个县市的25处乡镇218个村遭受暴雨袭击,农作物成灾面积3229公顷,倒塌民房440间。8月4日,招远、龙口、莱州3个市的10处乡镇遭暴雨突袭,水淹粮田1962公顷。其中,农作物绝产660公顷;倒塌民房284间,倒塌院墙4881米;雷击损坏家用电器73台;冲倒果树和成材树木3.4万棵;冲垮淹没鱼塘120公顷;冲坏桥涵2690公里、塘坝河堤158座、大口井1101眼。8月7日,栖霞、莱阳、招远3个市的12个乡镇105个村庄遭受风雹和暴雨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823公顷,减产粮食和油料930万公斤;成灾果园1433公顷,砸坏刮落苹果、大梨870万公斤。8月17日,莱阳、招远、莱州、栖霞4个市的14个乡镇162个村庄遭受暴雨和龙卷风袭击,平均降雨115毫米,最大192毫米。农田绝产2551公顷,减产粮食22.2万公斤;绝产果园505公顷,减产苹果71.8万公斤;冲毁鱼塘16.7公顷,损失成鱼1.8万公斤,鱼苗30万尾;倒塌房屋232间;冲毁县级公路40公里;冲垮桥涵14处、大中型塘坝6处;死亡1人。8月22日,海阳、牟平、莱阳、栖霞、福山、芝罘6个市区的36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倒伏玉米1.6万公顷,减产粮食4072万公斤,淹没花生1880公顷,刮落苹果413万公斤,倒塌房屋160间,冲毁桥涵59座、水库大坝1处、大口井19座,刮倒电线杆108根,死亡1人。
  1996年7月1日,境内栖霞、牟平、招远、海阳、莱阳、莱州、芝罘、福山、莱山9个市区的47处乡镇918个村遭受暴雨和风雹袭击。农作物成灾面积3.5万公顷,损坏民房26627间,倒塌民房177间。7月24—25日,莱州、栖霞、龙口、福山、莱阳、开发区等市区遭受洪涝灾害,平均降雨146毫米,最大306毫米。农作物成灾面积3.5万公顷,倒塌房屋2266间,被洪水围困2100人,死亡4人。7月29日,莱州、招远、蓬莱3个市的11处乡镇遭暴雨袭击,农作物成灾2333公顷,农户进水2820户、室内水深80厘米,倒塌民房115间、院墙1000米,冲淤粮田122公顷。
  1998年8月22日18时至23日凌晨,全市普降暴雨,其中招远、莱阳、海阳、栖霞、蓬莱、莱州、牟平等市区遭受暴雨大风袭击。全市因灾死亡3人,受伤12人,紧急转移安置1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4万公顷,成灾10.2万公顷,绝收2480公顷;倒塌房屋1019间,损坏房屋4862间。
  2001年7月2日17—21时,招远市阜山、玲珑、夏甸、齐山、辛庄、张星等6处乡镇遭受暴风雨袭击,受灾人口28万人,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4.3万公顷。8月1日傍晚至2日凌晨,全市出现大到暴雨,受灾人口333.4万人,紧急转移34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5万公顷,其中,绝产4994公顷,减产粮食21.5万吨;减产果品32万吨;倒塌损坏房屋10980间;海上养殖受灾面积607公顷;损坏船258只;倒折树木25万棵;冲毁桥涵187座、塘坝291处、公路391公里;折断线杆1631根。
  第三节 风灾
  烟台属风灾多发区,并伴有涝灾和雹灾。1978—2002年,共出现26次,年均1次。每年4—12月均有风灾发生,以5—8月为多发时段,发生率61.5%。域内风灾沿海多于内陆,以蓬莱市最多,长岛、龙口、招远、牟平、莱阳、莱州次之。
  1979年4月7日,海阳沿海遭受10级大风,渔业生产受灾严重。1984年5月28日下午,招远南部新村乡、姜家窑、下店一带遭龙卷风袭击。损失房屋216间,刮倒或拔起树木220多棵,刮倒小麦26.7公顷。
  1985年6月2日,蓬莱出现飑线风天气。有7处乡镇受灾。大风毁坏房屋2500多间,毁坏渔船56只,损失海带52公顷、扇贝6.7公顷、贻贝38.7公顷,刮倒大小树木3万多棵,水果被刮落20%左右,刮倒、刮断输电线杆37根。8月3日,蓬莱的村里集、大辛店、龙山店及小门家乡出现飑线天气,风力达9级,玉米受灾533公顷,刮倒树木1500棵,刮落水果4万多公斤,刮坏马棚20余间。8月19日,全市遭到九号台风袭击,最大风力8~10级,阵风11~12级,最大风速达40米/秒。10个县市区的大部分乡镇电力、广播、通讯线路中断,刮倒各种高秸作物21.3万多公顷,刮落水果2.5亿多公斤,毁坏和进水房屋13.1万多间,倒塌围墙21.8万多处、24万米,冲毁冲坏多种水产养殖池526.7公顷,撞碎撞沉多种渔船441只,死亡29人。因停电、停水造成停产的县属以上企业345个。
  1987年7月29日8—14时,烟台市东部和南部地区遭受7号台风袭击,平均风力7~8级,阵风10级,局部地区降大暴雨。毁坏房屋4836间,其中倒塌366间;刮倒玉米9.07万公顷、树木38.6万棵、电线杆152根,刮落水果1.71万吨,冲毁虾池1187.33公顷,损失扇贝285吨、贻贝2200吨、海带271吨,损失船只20条,直接经济损失8598万元(以上数字含威海市)。
  1989年7月19日16时许,莱阳市的柏林庄、城关、照旺庄等10多个乡镇遭到飑风突然袭击,倒伏玉米6000公顷,333.3公顷果园受损,刮倒刮断树木1000多棵,毁坏房屋100余间。10月31日—11月1日,境内受气旋影响,陆地和海面出现7~8级、阵风10级的大风天气。仅长岛县有5处码头和10处大坝受风浪冲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损失渔船60余只。
  1990年12月21日—22日,大风袭击全市和渤海海峡,持续时间长达36小时,最大风力超过10级。长岛县1333公顷海上养殖设施受损,7处港口码头被风浪掏空塌陷,104只大小渔船被风浪卷走或击碎。
  199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16号强热带风暴的影响,全市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暴风大潮袭击,平均风力8~9级,阵风达II级以上。这次风暴袭击遍及11个县市区。全市死亡17人,受伤243人,倒塌民房2425间,损坏民房6219间。
  1993年6月1日,受江淮气旋影响,牟平、海阳、招远3市区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大风天气,在陆上造成大面积小麦倒伏,蔬菜大棚被毁,数百间房屋被揭瓦,部分树木和电线杆被刮倒,早熟果类落果;在海上有3条渔船沉没,数十条渔船和网具受损,3位渔民下落不明。7月11日栖霞县杨础镇南部、7月31日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村分别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数十间房屋倒塌,近666.7公顷果树和蔬菜受灾。
  1995年6月24日17时30分至17时40分,招远市宋家镇沟子村遭受龙卷风袭击,持续时间约10分钟,中心风力达11级以上。龙卷风刮倒村办养鸡场院墙100米,毁坏房屋50余间,打伤1人,打死鸡800余只;刮倒折断树木50棵;刮断供电线路造成停电10小时;果园受灾面积达5.3公顷,果品减产3成以上,约损失果品5万多公斤。10月30—31日,招远、莱阳9处乡镇遭受大风灾害,刮断高压线750米,刮倒高压电线杆5根、通讯线杆7根;毁坏房屋200余间(其中倒14间),刮倒院墙围墙近600米;毁坏蔬菜大棚48个、养鸡大棚12个,刮落苹果2535万公斤;毁坏养鱼网箱60个,损失成鱼9万公斤。
  1996年5月1日,长岛、蓬莱、莱山3个市区遭受风雹袭击,风力达9级,持续10多个小时。损坏渔船101只,死亡4人;海上养殖成灾面积达1547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270公顷。6月15日,莱州和招远的25处乡镇遭受龙卷风袭击,中心风力达12级。农作物成灾面积1.73万公顷,刮坏房屋1728间,折断树木11.6万棵,被雷击坏电视机536台、电话机687部、电冰箱(柜)158台。
  1997年8月18日—20日,全市遭受第11号强热带风暴的袭击,408.8万人受灾,其中成灾280.4万人,因灾死亡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7万公顷,其中成灾15.5万公顷,绝产9455公顷;毁坏耕地2902公顷,倒塌房屋2404间。
  1999年11月24日下午,受强冷空气影响,境内辖区所属海域出现7~8级、阵风9级大风,导致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大舜”轮发生重大翻船事故。船上共有船员旅客304人,22人获救,28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
  2000年4月9日,境内北部沿海的龙口、莱州、蓬莱3个市受强冷空气影响,遭受7~8级、阵风9级的大风袭击,毁坏塑料大棚5024个,果树9500公顷;海上毁坏船只22条,死亡2人,失踪3人。
  2001年7月24日,牟平区南部山区遭到地方性局部不稳定天气影响,遭受雷雨大风袭击,受灾面积1万公顷,成灾800公顷。7月25日12—13时,海阳遭受局地强雷暴大风袭击,受灾人口25.7万人,倒伏玉米8000公顷,刮落水果430万公斤,倒塌房屋8间,损坏房屋87间,刮倒树木340余棵,刮倒广播电视、电信线杆150余根。8月1日傍晚至次日凌晨,全市普遍遭受8号热带风暴“桃芝”袭击。风向由东北风转东南风,风速23.5米/秒,风力6~7级,阵风达9级,全市平均降雨量为55.3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13毫米,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自7月中旬后,全市阴雨连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加29%,地表已吃透雨水,加上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袭击,造成高秸作物倒伏,水果刮落,房屋倒塌,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第四节 雹灾
  1978—2002年,境内发生冰雹灾28次,其中1979年、1982年各5次,1991年3次,2002年4次。年内雹灾时段,5—6月出现11次,占总数的39.3%;7—8月4次,占14.3%;9—10月13次,占46.4%。日内雹灾出现时段多在12—17时。降雹时间最长的1小时,1979年10月1日出现在海阳县小纪镇。冰雹最厚30厘米,分别出现在1989年5月8日下午,莱阳南部的农家院内;1991年6月5日—6日,海阳、莱阳、栖霞、牟平、招远5个县市的19处乡镇160个村局部地区。单体冰雹直径最大9厘米,出现在1984年5月28日栖霞。全市除长岛县外,其他市、区均出现过雹灾,以栖霞市出现最多,牟平、招远、莱阳、海阳、龙口次之。
  1979年5月15日—16日,海阳、莱阳、栖霞连续两次遭受风雹袭击,冰雹直径10多毫米,持续20多分钟。有42处乡镇、795个村受灾,受灾面积达5.27万公顷。6月5日、6日、10日,境内7个县先后遭受雹灾。有35处乡镇、508个村受灾,面积达4.5万公顷,小麦减产2000万公斤,水果2500余万公斤。10月1日—2日,栖霞、海阳、牟平、莱州、莱阳、福山、龙口遭到冰雹袭击,其中栖霞、海阳连续降雹两次。冰雹最大的直径3厘米,降雹时间一般20分钟,海阳县小纪镇有的地方长达1小时,冰雹厚度一般6厘米左右,个别地方达17厘米。全境共有37处乡镇、629个村受灾,砸坏小麦1.13万公顷(其中须翻种的666.7公顷),水果损失2750万公斤。
  1982年5月11日7时30分至8时,栖霞中北部、松山镇东南部的桑树夼、百里店、盘子涧3个村遭到冰雹袭击,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最大的有鸡蛋大,冰雹覆盖了地面。53.3公顷小麦受灾,8.67公顷苹果树80%的果被打落。9月14日和15日,栖霞的寺口、苏家店、蛇窝泊、杨础4处乡镇的42个村先后遭受不同程度雹灾,破坏果园155.3公顷、损失水果466万公斤,受灾蔬菜667公顷、黄烟10公顷。10月5日12时至15时,招远的勾山、东庄、大户、灵山、毕郭5处乡镇101个村遭受雹灾,打落、砸伤水果98.9万公斤,打毁秋菜109公顷、甜菜66.7公顷、地瓜666.7公顷。10月18日17时至21时13分,海阳有9处乡镇计113个村先后遭受到一或二次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4833公顷,成灾面积1500公顷。
  1984年5月28日,招远、栖霞、福山、芝罘等县区47个乡镇、250个村受雹灾。受灾面积2万公顷,水果减产2250万公斤。栖霞受灾较重,降雹时间20分钟,最大直径9厘米。1988年8月23日9—16时,栖霞、莱阳、莱州、招远、牟平、蓬莱、海阳等7个县市18处乡镇遭受冰雹大风袭击。受灾面积1.33万公顷。1989年5月8日下午,莱阳南部的大夼、吕格庄等8处乡镇受到冰雹和10级大风袭击,降雹时间21分钟,冰雹直径最大的5~8厘米,有的农家院内积雹厚达30多厘米。大夼、前淳于、吕格庄3个乡镇2733公顷小麦和466.7公顷果园绝产。
  1990年7月9日,招远、栖霞、蓬莱、龙口、福山31处乡镇、293个自然村、25.7万人遭冰雹和龙卷风袭击。7月15日晚11时20分至12时左右,莱州市朱由、大原、过西、程郭4处乡镇84个村庄遭受到历史上罕见的冰雹、暴风袭击。冰雹直径3厘米左右,有的直径超过6厘米,密度大且伴有10级以上阵风,造成农作物及果树受灾,经济损失严重。
  1991年6月5日—6日,海阳、莱阳、栖霞、牟平、招远19处乡镇160个村先后遭受到冰雹大风袭击。降雹时间15—3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4.5厘米,局部地区地面厚度约30厘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9月2日15—16时,莱阳5处乡镇受到冰雹袭击,降雹时间10—20分钟。9月3日14时40分开始,大风、雷雨、冰雹又袭击莱阳11处乡镇、招远2处乡镇、栖霞1处乡镇,降雹时间30分钟,冰雹最大的直径3厘米以上,重灾村积雹厚度达15~20厘米。9月4日14时30分,牟平1处乡镇、栖霞1处乡镇再次遭受冰雹和大风袭击,降雹时间约2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1.5厘米。三次冰雹和大风袭击,境内共有15处乡镇的118个村受灾,6处乡镇重复受灾,死亡1人。
  1995年9月25日,牟平、福山、蓬莱、芝罘6个乡镇77个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20分钟,冰雹时伴有7级大风,砸坏水果931万公斤,蔬菜成灾126.7公顷。1996年6月20日,招远、牟平5处乡镇61个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15分钟,农作物成灾面积1687公顷,损坏民房208间,砸伤3人。1997年7月7日12时30分15时,福山、牟平、蓬莱、栖霞13个乡镇168个村遭受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7803公顷,成灾面积5780公顷,绝产面积487公顷,受灾人口10.5万人,成灾人口7.6万人。
  2000年5月18日,莱阳、龙口14处乡镇遭到冰雹袭击,降雹时间20分钟。栖霞市的部分乡村于9月份遭受风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6075公顷,成灾面积12083公顷,绝收面积5051公顷。其中,果园成灾面积7150公顷,砸坏果品9.2万吨。倒塌房屋88间,损坏房屋6914间,倒折成材树木2345株,倒折线杆114根,中断电力通讯线路2000余米,毁坏塑料大棚384个。10月4日19—20时,栖霞、招远和龙口等县市区的部分乡村遭受大风冰雹袭击,最大风力达7~9级,大风伴随冰雹持续时间长达5—3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4厘米。
  2002年9月28日9时30分,栖霞、牟平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1300公顷,重灾面积767公顷。10时30分,牟平的高陵、观水、莒格庄镇等60多个村遭受冰雹袭击,果园受灾面积467公顷,死亡1人。10月1日16时,受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牟平的龙泉、姜格庄、玉林店镇部分村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1720公顷,成灾1333公顷,其他农作物成灾280公顷。10月5日12时30分至13时20分,受低涡影响,海阳辛安、行村、小纪、里店、大闫家、凤城、留格、盘石、朱吴等镇和方圆、东村街道遭受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3万公顷,成灾1万公顷。10月14日,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莱州、龙口、招远、栖霞、福山、牟平遭受冰雹大风袭击。全市果园受灾面积2.8万公顷。
  第五节 霜灾·暴雪·寒潮
  霜灾 2002年4月24日夜至25日晨,栖霞、龙口、莱阳、牟平、蓬莱、招远、莱州、海阳、福山、芝罘遭受霜灾。果树受灾面积8.8万公顷,其中成灾8.3万公顷,绝收5.5万公顷,减产果品181.57万吨。
  暴雪 1991年12月1日,暴雪突然袭击烟台。蓬莱出现特大暴雪,北沟镇公路积雪深度达60多厘米,有27辆大小汽车被困,5辆大客车上的几百名旅客被困。蓬莱电业系统的40多条线路断电。
  1997年1月4日20时至6日8时,境内10个县市区的51处乡镇遭受到暴雪袭击,长达30多个小时,降雪量大,十几年少见。全市有11788个塑料大棚损坏,成灾面积达397.1公顷。
  寒潮 1978年11月12日—14日,境内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侵袭,风雪交加,气温从15℃降到-9℃,个别地方达-17℃。寒潮过后,气温又回升到10℃以上。由于气温骤降,尚未下树的苹果遭受严重冻害。受害最重的有栖霞、牟平、蓬莱、招远,其中栖霞冻伤苹果169万公斤,牟平50万公斤。

知识出处

烟台市志(1978-2002)

《烟台市志(1978-2002)》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本书上限起于1978年,下限止于200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烟台市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状,突出记述断限内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烟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