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82
颗粒名称: 芝罘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IT,区桑园路47号,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研究烟台近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仅存教学楼、食堂和缫丝车间三座建筑,保存较好。西北角一处房基立面镌刻有“1904”字样。屋脊与角楼竖有长长的戗刺,疑作避雷针之用。烟台是我国柞蚕的发源地,蚕丝绸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1920年,烟台丝业促进委员会成立,其前身是由东海关税务司苏古敦联合洋行与买办筹备成立的“芝罘万国蚕丝改良会”,后改称“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于1987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建筑 学校 烟台市 蚕丝

内容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IT,区桑园路47号,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研究烟台近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仅存教学楼、食堂和缫丝车间三座建筑,保存较好。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设计,具有法国早期古典主义风格。主体建筑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木构架外廊,四面坡铁皮屋顶,横截面近似方形,建筑面积约为700平方米,对角线两端(东南与西北)各矗立三层方尖顶角楼。房基是用花岗石砌筑的毛鼓墙面,四周是白粉抹灰墙面,墙角及门窗边框均用清水砖装饰。西北角一处房基立面镌刻有“1904”字样。屋脊与角楼竖有长长的戗刺,疑作避雷针之用。主楼南邻水潭,上有山泉形成的瀑布,门前有花坛与藤萝架,环境幽雅恬静。
  烟台是我国柞蚕的发源地,蚕丝绸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柞蚕,也称“野蚕”,与家养桑蚕不同:后者须人工采集桑叶在家里喂养;前者在柞树枝条上生长并直接在树上产卵、孵化。东汉时期,得益于国家统一调配优良蚕种,我国柞蚕养殖渐成规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通商,西方商人纷纷来烟台创办洋行。他们一边开拓柞丝在欧美国家的市场,一边在烟台乃至胶东地区提倡柞丝生产。随着丝绸出口量增多,柞蚕养殖、生产和织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烟台作为柞蚕丝绸生产的中心,其出产的丝绸被誉为“山东府绸”或“宁海府绸”o20世纪初,几百家缫丝厂在烟台建立,蚕丝绸成为烟台港的主要出口商品,烟台一跃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真丝生产中心。
  1920年,烟台丝业促进委员会成立,其前身是由东海关税务司苏古敦联合洋行与买办筹备成立的“芝罘万国蚕丝改良会”,后改称“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会长为东海关监督王潜刚,副会长为东海关税务司苏古敦,委员为市内丝业公会、绸业公会、绸业代理店工会、丝绸协会等代表。委员会聘请专家进行实地科研,并且购买了法国在芝I区东南部的养老山教堂及全部房地产,于1922年创办烟台蚕丝专科学校。当时学校在牟平、文登、栖霞等地设有试验场六处,开设蚕丝和织染两个专业。校长为法国人克努伯先生,教师多为高薪聘请的归国留学生。
  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日本造丝工业兴起,中国丝业逐渐衰落,加之化学纤维制品出现,该校学生因无出路而逐年减少。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化验室内的器材被运往文登抗日根据地支援兵工生产。1938年2月3日,日军侵占烟台后,该校校长由留学日本的朱福祥担任,学生寥寥无几,学校的设备仅有养蚕的架、台、盘、箩等器物,化验室内空无一物。1940年,学校关闭,桑园被辟为操场。后来,烟台师范学校设址于此,直至1945年。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是近代山东首家蚕丝专业技术学校,为研究烟台近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于1987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