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福建会馆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70
颗粒名称: 芝罘福建会馆旧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121-125
摘要: 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毓岚街2号,是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修建的一座供奉天后圣母(妈祖)的封闭式古典寺院建筑。福建会馆占地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13平方米,坐南朝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原为三进庭院,现存两进。会馆由大门、戏台、山门、大殿和两厢组成,所用砖瓦木石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烟台组装。戏台位于门厅之南,面对大殿与大门接檐,三面开敞,面阔7.2米,进深7.1米。那座真正的闽南戏台至今仍沉睡在海底。福建会馆是一座雕刻艺术殿堂,其中雕刻的花、鸟、人物有1000多件,栩栩如生,堪称建筑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精品。1996年,福建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旧址 烟台市 福建会馆

内容

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毓岚街2号,是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修建的一座供奉天后圣母(妈祖)的封闭式古典寺院建筑。
  福建会馆占地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13平方米,坐南朝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原为三进庭院,现存两进。会馆由大门、戏台、山门、大殿和两厢组成,所用砖瓦木石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烟台组装。
  戏台位于门厅之南,面对大殿与大门接檐,三面开敞,面阔7.2米,进深7.1米。戏台台面呈正方形,高1.3米,为木石结构四柱重檐歇山建筑,顶覆琉璃瓦。站在戏台上仰望,可见梁檩层层内收,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据传,戏台建造颇费周折:当时运输构件的船只多为帆船,靠风力行驶,从泉州至烟台海上距离约为1300公里,往返一次用时一个多月。在漫长的运输途中,船只难免遇险。运输戏楼构件的船只就是在运输途中遇风浪而沉没的。那座真正的闽南戏台至今仍沉睡在海底。为了提前完工,现在的这座戏台只能就地取料,由工匠按照原来的图纸施工建造。
  进了大门,沿中间的甬路直行,迎面便是福建会馆的山门。
  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有三间,两侧次门各有一间,外加两个耳房,高约10米,为七W,落地三柱式穿斗结构。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正脊上有“二龙戏珠”龙吻,屋脊瓷板画有花卉、走兽、仕女图等。
  山门整体为木石结构,门额以上为木结构,以下为石结构。枋板、雀替等均为高浮雕、浅浮雕、透雕或圆雕木构件,雕刻手法精细写实。石作部分以青石和粉白色花岗岩为材:青石采用高浮雕手法,雕有人物故事、动物、花草等;花岗岩则阴刻神兽、卷草图案。山门明间门枕为青石双狮,次间为青石抱鼓。五个门均为木板门,上面彩绘门神。山门檐下悬挂“天后行宫”竖匾一块。我国传统庙宇式和署衙式建筑有在大门口摆放石狮的传统,且狮子造型多勇猛夸张,但是这里的一对石狮却是摇头摆尾、憨态可掬的幼狮,似工匠有意为之。
  整座山门下最富神韵的是两根蟠龙石柱。它们是支撑山门屋面的梁柱,下半部分为石,上半部分为木,由柱础和柱身两部分组成,通高3.1米,最大直径为0.9米。石础周身刻有形象逼真的鱼、鳖、虾、蟹等水族动物。石柱通体雕有盘绕的巨龙,龙尾在上头在下,昂首仰望,一爪腾空,一爪探人海中。整根石柱集透雕、圆雕、浮雕工艺于一身,独具风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迎壁上的盘龙、“米芾拜石”和“苏武牧羊”等石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圆雕、高浮雕中的精品。
  尤其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整座山门和大殿可以说是“无木不雕,无雕不美”。悬于山门梁枋下的花篮和乘莲珠造型优美,颇为生动。触目皆是的龙凤和狮兽或怒目,或舞爪,千姿百态,各有情趣。此外,梁枋、雀替等处还雕有近百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等,刀法细腻、准妙准肖,为中国庙宇式建筑中的罕见之作。
  大殿位于山门南面,又称“天后圣母殿”,是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整座歇山重檐式大殿采用高台石基,以细作方石和青砖为承重墙,以翠蓝琉璃瓦为盖,用12根柱基支撑屋顶,屋脊上有“二龙戏珠”龙吻,壮观之势不亚于山门。正门上方承椽枋上悬挂“天后圣母殿”(我国大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手迹)金匾一块。殿内金柱间承椽枋上悬挂“德符坤载”(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书)金匾一块。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妈祖塑像。妈祖,原型为北宋初年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之女林默。她多次在惊涛骇浪中救急扶危,救过许多渔舟和商船,28岁时为救人溺海而逝,被奉为“海上守护神”,之后经历朝皇帝36次褒封,从“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后圣母”。“妈祖”为民间对林默的尊称,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海上护航神祗。妈祖塑像两侧陈设由福建茶纸杂货帮敬献的锡制仪仗十八般兵器,中间案上陈设香炉、烛台和花瓶等摆件,另有福建船帮专门为会馆烧制的青花香炉一尊。
  福建会馆依照闽南风格设计,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前后耗时22载,时称“鲁东第一工程”“江北第一宫”,是我国北方仅存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庙宇式建筑。我国传统庙宇式建筑坐南面北的并不多见,烟台福建会馆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福建会馆是一座雕刻艺术殿堂,其中雕刻的花、鸟、人物有1000多件,栩栩如生,堪称建筑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精品。1958年,福建会馆被辟为烟台市博物馆,北门上方石匾内的馆名为郭沫若手书。1996年,福建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