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古建筑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44
颗粒名称: 蓬莱阁古建筑群
分类号: K928.73
页数: 5
页码: 40-44
摘要: 蓬莱阁古建筑群雄踞蓬莱城北丹崖山巅,上有缭绕的云雾,下有翻滚的海浪,宛如仙境。整个古建筑群包括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六大建筑及相关附属建筑,占地3.28万平方米。蓬莱阁是整个古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宋年间,明清两代经过多次修葺,保存至今。蓬莱阁顶部为绿色琉璃瓦,有五脊六兽。蓬莱阁内木质梁柱间有彩绘“蓬莱十景”“八仙图”“凤竹图”“戚继光征战图”等。寝殿内也有一尊天后坐像,其两侧各塑有一名侍女。蓬莱阁古建筑群总体上以道家思想和民间传说为主题构建,依山傍海、古色古香,体现了得道成仙的神玄思想。1982年,蓬莱阁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建筑 蓬莱阁 烟台市

内容

蓬莱阁古建筑群雄踞蓬莱城北丹崖山巅,上有缭绕的云雾,下有翻滚的海浪,宛如仙境。整个古建筑群包括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六大建筑及相关附属建筑,占地3.28万平方米。
  蓬莱阁是整个古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宋年间,明清两代经过多次修葺,保存至今。蓬莱阁是一座歇山重檐双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一层横阔14.8米,进深9.65米,面阔五间,有明柱16根,四面设有檐廊;二层横阔13.75米,进深8.55米,有立柱16根,设有回廊。蓬莱阁顶部为绿色琉璃瓦,有五脊六兽。从二层开放式栅栏向南眺望,可以俯瞰整个蓬莱古城。蓬莱阁的匾额由清代书法家铁保题写,一层门厅为清式硬山卷棚砖木结构建筑,配殿为砖木结构庙宇式建筑,里面陈列着历代碑刻;二层有“八仙醉酒”组塑,设有八仙桌、八仙椅等。蓬莱阁内木质梁柱间有彩绘“蓬莱十景”“八仙图”“凤竹图”“戚继光征战图”等。
  天后宫东与蓬莱阁相通,西与龙王宫相连,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后在清道光十六年(1835年)焚毁,次年重修。天后宫为四进院落,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我们北方规模较大的天后宫之一。一进院四周建筑有显灵门、钟楼、鼓楼和戏楼,这里是祭祀海神的重要场所。进入显灵门后,东西两侧分别为砖石结构的钟鼓二楼,中央是由戏台和妆奁楼组成的戏楼。二进院通过前殿与一进院相连,殿内挂着“天后宫”额题,另有嘉应和嘉佑两尊神像。二进院西侧为厢房,东侧有一圆门通往蓬莱阁,北面有垂花门与三进院相连。三进院是天后宫的主院,包括东西厢房和正殿。正殿是典型的庙宇式建筑,两两相对的四根立柱立于明廊之中。正殿门上挂有“道德神仙”匾额,内设天后的金身坐像,其两侧塑有四名侍女和八名立官。院内垂花门西面有一棵唐槐,据说已有1000多年历史,仍生机勃勃。四进院是寝殿,为硬山木结构二层楼房,门上挂有“福锡丹崖”匾额。寝殿前廊上有两根明柱,前檐墀头上有春夏秋冬四景图,西面刻有诗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寝殿内也有一尊天后坐像,其两侧各塑有一名侍女。
  龙王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因建蓬莱阁被移到西侧半山腰处,之后历代都有修葺。龙王宫为三进院落,占地2117平方米,是一座大型庙宇式建筑。殿前山门为三开门砖石结构建筑,整体用青石砌筑,只有屋檐和券顶用青砖砌筑,屋顶覆青筒瓦,屋脊有龙吻和戗脊兽。一进院为前殿,是三开间木结构建筑。院内东为定海神塑像,西为靖海神塑像,均手持法宝,十分威风。二进院为正殿,面阔三间,东西长12.69米,宽10.08米,设有前廊。二进院内两侧为厢房,与子孙殿和天后宫有门相通。正殿内设高台神宪,中间为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八名站官,东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和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和雨神。三进院为寝殿,同样是三开间木结构建筑,屋脊有鸱吻和神兽。寝殿前有两根明柱,上书“赠大圣定海神针千年魔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 三清殿位于蓬莱阁东侧,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重修。三清殿由前殿和正殿两部分组成,占地242.8平方米。前殿和正殿均面阔三间,为五架梁木结构,屋脊有鸱吻和神兽。正殿内设三清天尊坐像,即道教始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殿外东侧有明隆庆年间宣大总督陈其学题写的《重修三清殿记》碑。
  吕祖殿位于三清殿东侧,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正殿、垂花门和东西厢房组成。正殿和厢房为三开间硬山木结构建筑,设有檐廊。正殿内设高台神龛,其中有吕洞宾坐像。正殿北墙与宾日楼连在一起。正殿以北有吕祖像碑,碑后刻有明万历年间登州总兵李承勋的《吕祖咏海市诗》手书。
  弥陀寺位于丹崖山南麓,始建于唐代,清代重修,是蓬莱阁古建筑群内唯一一座佛教寺庙,由前殿、正殿和东西厢房组成,占地560平方米,坐北朝南,向下布局。弥陀寺前殿又称“三门”,为三开间木结构建筑,殿前有20多级石阶,大门上方匾额题有“弥陀寺”三字。殿内左右各有一护法神像,左边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正殿又称“大雄宝殿”,也是三开间木结构建筑。设有檐廊。殿内正中三尊神像为“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合称“十八罗汉”。西厢又称“祖师殿”,殿内主尊为慧远法师塑像,左边为刘遗民、桓伊塑像,右边为陶渊明、慧然法师塑像。东厢又称“关公殿”,殿内主尊为关公塑像,右边为关平、王甫塑像,左边为周仓、赵累塑像。
  此外,在上述六大建筑的周围还建有一些单体建筑。例如:龙王宫东建有子孙殿,天后宫西建有胡仙堂,蓬莱阁北建有澄碧轩、避风亭、卧碑亭、苏公祠、普照楼等。这里重点说一下普照楼。普照楼又称“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丹崖山绝壁之上,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一座砖木结构三层塔式楼。整座楼高11米,占地25平方米,楼体起六棱,内设盘旋向上的扶梯,顶层为六根木柱支撑的灯亭,周匝木质扶栏。当时普照楼夜晚使用燃油灯发光,为船舶夜间航行提供导航服务。20世纪50年代田横山航标灯塔启用后,此灯楼导航功能渐失。1958年,普照楼重修,成为蓬莱阁古建筑群重要建筑之一,与宾日楼、吕祖殿等共同组成仙境蓬莱的标志性建筑。
  蓬莱阁古建筑群总体上以道家思想和民间传说为主题构建,依山傍海、古色古香,体现了得道成仙的神玄思想。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布局和结构秀出于宗教建筑之林,因“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传说而声名远播,成为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人间仙苑,为研究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提供了鲜活的物证资料。1982年,蓬莱阁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