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宋营百户所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39
颗粒名称: 解宋营百户所遗址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4
页码: 23-26
摘要: 解宋营百户所遗址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解西村,村子东西两侧都是山岭。解宋营百户所遗址以北500米是黄海,南面是开阔的平地,距206国道只有300米,依山傍海、交通发达、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解宋营百户所城寨横截面呈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97米,占地近四万平方米。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着民居建筑,其中多为胶东地区独有的海草房。元末,朝政腐败,边防失修,倭寇屡次侵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居民。作为研究我国古代海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解宋营百户所遗址是山东半岛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明代百户所城址,具有很高的军事、建筑、航运等科研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解宋营百户所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解宋营百户所 遗址 蓬莱

内容

解宋营百户所遗址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解西村,村子东西两侧都是山岭。解宋营百户所遗址以北500米是黄海,南面是开阔的平地,距206国道只有300米,依山傍海、交通发达、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解宋营百户所城寨横截面呈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97米,占地近四万平方米。其四周原有四面城墙和四个城门,如今只有南城门楼和钟楼尚存。城内有一条南北贯通的道路。这条道路连接南门和已经消失的北门。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着民居建筑,其中多为胶东地区独有的海草房。
  南城门楼横截面呈方形,东西长15.1米,南北长4.2米,采用砖石结构。主体部分用附近产的石块堆砌而成,顶部用青砖堆砌而成。门洞高9.5米,宽2.7米,进深4.2米,顶部由六层青砖(一层竖砖与一层横砖交错堆叠)砌成拱券状。
  城门南北顶上各有两个探出墙外、用于排水的石槽。门楼下的地面上有两个用石头做成的门轴。门轴位于城门南口向内约一米处,因经年累月使用,被磨得又黑又亮。门楼东侧有20多级台阶,由此可登上城楼。台阶原为“L”形,后被改成“U”形并保存至今。
  城墙顶上的小门楼用青砖砌筑而成,结构比较普通,因正对唯一一条通往门楼顶部的道路,加上台阶很陡,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钟楼位于门楼东南角,顶上有一个四角攒尖葫芦顶,西面有一个拱形门,其余三面各有一个用于嘹望敌情的圆形窗户。门楼前面有两块形状不规则的石板,石板上有两个用来插旗杆的孔,固定旗杆的石板周围全是青砖。门楼四周有一米高的女儿墙,墙上有射击孔。门楼顶部中间是一栋青砖砌成的三开间硬山起脊建筑。该建筑顶部为木质梁架结构,用两根金柱支撑,屋顶覆仰合瓦,四角有雕刻简单阴阳太极图案的博风砖。
  元末,朝政腐败,边防失修,倭寇屡次侵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尤其是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至洪武七年(1374年),山东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倭寇侵袭。为了防御倭寇,朝廷开始在山东沿海地区建立军事防御体系。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采纳刘基的建议,在全国沿海地区量地、择险设戎,实行颇具特色的卫所防御制度。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将登州提升为登州府。
  登州府下设六卫,即登州卫、宁海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和靖海卫。其中,登州卫为了进一步加强军事设施建设在蓬莱沿海地区修建了六座城寨,即蓬莱水城、田横寨、刘家旺寨、芦洋寨、栾家口备倭城和解宋寨。解宋寨就是解宋营,为百户所,归登州卫中右千户所管辖,位于整个登州卫的中心位置。其东边为芦洋寨,西边为刘家旺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除解宋营百户所城寨外,其东、西、西北三面各建有一座烟墩(烽火台)。东面的为墟里烟墩,位于刘家沟镇朱家庄村南的高台上,由黄土和石块砌成,上部呈圆形;西面的为解宋烟墩,位于山岗上,亦由黄土和石块砌成,上部平坦;西北面的为木基烟墩,位于城西北约两公里处,紧靠大海。三座烟墩和城寨遥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清顺治四年(1647年),登州卫裁撤,卫所制度逐渐被废除。之后,百姓开始占据解宋营并在城内加盖民居。如今,整个北城墙和部分西城墙、南城墙已被民居叠压。
  作为研究我国古代海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解宋营百户所遗址是山东半岛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明代百户所城址,具有很高的军事、建筑、航运等科研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解宋营百户所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