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33
颗粒名称: 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位于烟台市芝17,区市府街76号。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悉,那就是烟台市人民政府旧址,也就是现在的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穿过大门,经过道进入正堂,左右两侧为门房。董宝泰命令海防营全体集合并鸣枪支持革命,海防营官兵在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攻打登莱青道署衙门。革命党人在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占领衙门,其他两支起义队伍于11月13日凌晨会合于此。作为曾经的地方行政机构驻地,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见证了王朝兴替与政权更迭,目前仍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传统署衙式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3年,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古代建筑 青道署衙门 遗址

内容

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位于烟台市芝17,区市府街76号。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悉,那就是烟台市人民政府旧址,也就是现在的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从建筑格局上看,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署衙式建筑。整座建筑坐北朝南,是由大门、过道、正堂、后堂和厢房组成的两进院落。大门面阔七间,前面有一对石狮,东侧原立有一块雕有“东海屏障”四字的碑刻。穿过大门,经过道进入正堂,左右两侧为门房。正堂面阔七间,是议事场所。后堂位于正堂后面,是官员居住场所。东西厢房是办公场所。登莱青道署衙门的建筑形制为砖石墙体、抬梁木结构、硬山顶及灰色仰合瓦屋面。
  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原为广仁堂。广仁堂是烟台当时颇负盛名、影响较大的慈善机构。该机构创办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时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盛宣怀奏请朝廷创办、烟台绅商集资协办。起初,登莱青道署衙门位于现在的道恕街(原称“道署街”)小学处,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都比广仁堂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盛宣怀觉得衙门办公空间狭窄,决定将衙门与广仁堂位置互换。
  1911年(宣统三年)11月11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烈火席卷全国。
  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山东革命党人立即响应。烟台起义队伍分成三路,以举火为号,从毓璜顶直扑海防营。当时起义队伍的武器有限,革命党人急中生智,用布将小笤帚包起来当手枪,用手帕将苹果包起来当炸弹。海防营营带董宝泰被革命党人的声势震慑,被迫同意参加革命。董宝泰命令海防营全体集合并鸣枪支持革命,海防营官兵在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攻打登莱青道署衙门。听到枪声和起义队伍靠近的声音,道台徐世光逃遁至东海关税务司官邸。革命党人在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占领衙门,其他两支起义队伍于11月13日凌晨会合于此。随后,革命党人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为了领导起义,革命党人在登莱青道署衙门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革命党人将山东军政府改称“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推举清海军舞凤舰舰长王传炯为总司令。不久之后,同盟会会员将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改回原称。
  1934年初,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成为烟台特别行政区专员公署,隶属山东省政府。这标志着烟台正式脱离福山县而独立建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1938年2月,日军由青岛北上占领烟台,之后成立的伪烟台市政府开始在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办公。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4日,八路军光复烟台,新成立的烟台市人民政府设址于此。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市人民政府依然在此办公,直到2003年迁到莱山区。之后,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经修缮改动成为现在的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作为曾经的地方行政机构驻地,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见证了王朝兴替与政权更迭,目前仍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国传统署衙式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3年,登莱青道署衙门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