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筑谱》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1031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2

内容

胶东地区是人文地理上的概念,广义上指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东部和东营东部地区,一般特指烟台、威海和青岛三市,简称“烟威青”。胶东地区优良港口众多,海岸线曲折,是山东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胶东”命名的行政建置是秦代设立的胶东郡。
  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白石文化”时期,人们可以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或方形草木结构的房屋。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早期设国立县的胶东地区在建筑形制上也发生了变化,即由早期因地取材的“筑土构木、建房架屋”演变为秦汉时期的“秦砖汉瓦”。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止ff寇进犯,朝廷在芝T,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大兴土木,建起城池、衙门、官邸和民宅等。所城的建造模式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的特点。作为烟台城市的雏形,这里是烟台城市的发源地。
  胶东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基本沿袭了我国北方院落组合的布局手法,通常以四合院的形式沿南北轴线纵向排列。1861年烟台开埠后,外国领事馆、洋行、邮局、教堂、学校以及公私别墅等遍布烟台。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烟台建筑在布局和造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多样的特点。彼时的烟台建筑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西方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和殖民地式;另一种则以西式建筑为主,部分采用当地建造形式、技术和材料。
  任何一座建筑都离不开能工巧匠历时数年的精心雕琢,一砖一瓦、一榫一卯尽显其精湛技艺,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凝结着匠人文化的精粹。建筑以其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是无与伦比的财富。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曾说过:“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它留存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历史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会说话的历史书,是感知传统风貌的活化石,一砖一瓦饱含对过去的记忆。这就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旨在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助力经济与文化发展;同时,对烟台乃至胶东地区建筑文化进行总结和回顾,以飨读者。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老的建筑中,倾听它们的声音,领略它们的风采,感受它们的温度。
  高爱东 2018年10月

知识出处

胶东筑谱

《胶东筑谱》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以胶东地区保留至今的优秀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烟台建筑为内容,对其加以甄选,分宫廷府邸建筑、防御守卫建筑、园囿建筑、祭祀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领事馆建筑、近代商业建筑、其他建筑等十大类进行呈现。

阅读

相关人物

高爱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