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烟台城市记忆》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845
颗粒名称: 海防建设
分类号: E255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在烟台,官兵开始操练水操、洋枪,此后的二十年间,海防力量迅速壮大,发展成为拥有十余艘洋船巡逻的较为正规的部队,此时的烟台基本上处于戒严状态。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烟台再次戒严。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烟台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868年,清政府在烟台设立一练军营,名为水师营,归登莱青兵备道管理。因当时登州道署已经移驻烟台,所以水师营官兵的亦全由登州调来。整个水师营设总领一员,帮带二员,兵丁则有350名,以上官员均属绿营兵。1882年,法国侵入越南北部,中国沿海一带全面加强戒备。中东事起后,山东巡抚率水师进驻烟台。
关键词: 海防 烟台市 建设发展

内容

明代末年,明政府开始在登州沿海一带增设海防。当时登州东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700余里,沿海岸线设有多处卫所。其中在当时烟台所在福山县境内,有奇山中、前两卫所。清朝顺治年间,卫所全部撤消,只是在福山县境内近海的地方,还保留有八角把总一名、芝罘外委一名以及城中守营把总,都隶属于登州的绿营军。百余年中,海疆基本上平静无事。至道光年间,海寇开始滋扰生事,清政府从登州镇发兵数百名派至当时还并不繁盛的烟台以抵御海寇的侵扰。在烟台,官兵开始操练水操、洋枪,此后的二十年间,海防力量迅速壮大,发展成为拥有十余艘洋船巡逻的较为正规的部队,此时的烟台基本上处于戒严状态。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烟台再次戒严。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烟台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868年,清政府在烟台设立一练军营,名为水师营,归登莱青兵备道管理。因当时登州道署已经移驻烟台,所以水师营官兵的亦全由登州调来。整个水师营设总领一员,帮带二员,兵丁则有350名,以上官员均属绿营兵。1876年,清政府在通伸岗建筑了圩围、望楼与炮台,并设有炮位和营勇。1880年,振字营统领王正廷来到烟台。起初王正廷军驻守在城后的各个村庄中,不久便移驻到通伸岗附近的珠矶一带,并在此租用百姓土地,筑起墙垣驻扎下来。1882年,法国侵入越南北部,中国沿海一带全面加强戒备。李鸿章派广武军统领全祖凯率军前来烟台,并驻扎在珠矶、只楚、世回尧等村,瑞军统带刘鸿年则在稍远的三里店等地租用百姓土地率军驻扎。随着中越边境战事的结束,全祖凯军跟刘鸿年军都在不久离开了烟台,移驻到别的地方,但嵩武军统领孙金彪的部队在只楚等地长久驻扎下来。为培养海军人才,光绪年间,清政府开始在各地设立水师学校。1889年、1894年,依托威海卫、旅顺两水军基地,清政府先后在威海卫和烟台设立了两座水师学堂,其中烟台的水师学堂设于烟台向东五里的金沟寨。1903年,即甲午战争开始前,为巩固海防,清政府在烟台通伸岗旧兵营原址重建了一座海防营,并在归岱山下面建造了石码头一座,在山顶建造了学堂一所,还开通了烟台至上庄的山路九十里,中间修建木桥或石桥共五十三座。中东事起后,山东巡抚率水师进驻烟台。等到威海、旅顺驻地失守,宁海又被攻破,才奉旨退守莱州。

知识出处

烟台城市记忆

《烟台城市记忆》

本书记述了烟台市城市的历史概况、重要机关、工商贸易、教育文化、卫生慈善、交通邮电、民俗宗教;烟台风光等记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