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832
颗粒名称: 人物简介
分类号: K820
页数: 70
页码: 265-332
摘要: 本书收录了百余位对胶东革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对胶东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生平事迹。这其中包括,1930年12月以前入党的著名党员,各县的第一位党员,中共胶东特委重要领导成员,中共胶东区党、政、军重要领导成员等。
关键词: 胶东市 革命 人物 简介

内容

于化虎于化虎(1913--2004),原名于晋生。山东省海阳县(今海阳市)文山后村人,全国民兵英雄。1941年,参加民兵组织。1945年,任海阳联卫军爆炸参谋。抗日战争中,他与战友们一起发明了石雷、子母连环雷等多种布雷方法。1946年,任海阳县子弟兵团营长。1947年,任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1950年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大队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粗略统计,被他打死打伤的敌人170余名,获五次钢枪奖、一次土炮奖。1944年5月,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爆炸大王”称号。1945年,被授予“民兵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0至1954年,三次出席华东英模大会。1953年,赴朝慰问。回国后,在全国各地作报告80多次。1963年,出席华东劳模大会。1964年,参加山东省民兵大比武,受到贺龙、罗瑞卿等的接见。同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71年,受到徐向前、杨得志等中央军委领导的接见。2000年,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的接见。2004年7月20日病逝。(详见本丛书《风云》之“威震敌胆的海阳地雷战”) 于谷莺于谷莺(1911--1989),原名于书林。山东省牟平县于家疃(今属乳山市午极镇)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胶东区特委驻东路军代表,驻掖县、莱阳特派员,胶东东海区办事处主任、山东分局秘书科科长等职。1941年,在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是年冬,任胶东区委海外工作部部长兼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和统战委员会副书记。他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抓住当时胶东几乎村村都有“闯关东”的人春节回乡探亲的有利时机,为党秘密培养派遣到东北的干部。自1942年连续3个春节,组织和指导胶东区党的三级(区委、地委、县委)海外工作部,召开东北还乡探亲者座谈会上百次,个别选拔发展抗日同盟会员近4000人,并进行秘密工作训练,将这些同志派往大连及东北各地。
  1945年9月,于谷莺在奉命到东北开辟工作途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留在烟台,任胶东行署外事特派员兼烟台市代市长。随后,参与了美国军舰企图登陆烟台事件的谈判工作,成功地阻止了美国军舰的登陆企图。(详见本丛书《风云》之“阻ik.美军登陆烟台”) 1949年冬,于谷莺去东北工作,历任大连市关东银行行长,旅大市副市长兼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大连市委委员、副市长兼计委主任,辽宁省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物资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辽宁发电厂顾问等职。于谷莺身负重残终生痛苦,但他从不提及,个人有困难也从不向组织伸手。他的独生子因不从林彪选婿的圈套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默默忍受。1982年4月,经辽宁省委批准,于谷莺享受大连市副市级待遇,同年7月离休。1989年1月29日,于谷莺病逝。
  于明于明,原名杨如序,曾任中共西海地委书记,山东省蓬莱县(今蓬莱市)北沟二村人。从1927年开始,先后就读于蓬莱县北沟小学、蓬莱县立中学、济南齐鲁中学、北京弘达高级中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蓬莱县委秘书、县委统战部部长。1939年后,任中共胶东区北海特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北海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共胶东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海阳县郭城区(胶东区委实验区)区委书记。1943年后,任中共福山县委书记兼八路军福山独立营政委、中共胶东区南海地委委员兼中共莱东县委书记、莱东县指挥部政委。1948年后,任中共胶东区西海地委副书记、书记兼西海军分区政委,中共文登地委书记兼文登军分区政委。1954年后,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工业部办公室主任,济南化肥厂党委书记,山东省机械工业学院院长,山东省机械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等职。1962年后,任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职。1973年起,先后任中共淄博市委副书记、中共济宁地委书记、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农业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离休。
  于洪锦于洪锦(1915-1943),原名于洪珊,曾任中共北海特委书记。山东省文登县(今威海市文登区)南Pa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1932年入济南山东省立师范学校学习。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离校回乡教学。不久,参加国民党文登县政府举办的小学教员训练班,任队长。训练班未结束即被县政府派任乡农学校校长。1938年2月9日,瞒着家人与刘汉等到大水泊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久,任“第三军”中队指导员。是年秋,任掖县警卫大队政委。冬,到中共胶东区委保卫局做秘书工作。1939年初,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方司令部警卫营、独立营政委。1939年7月调任中共胶东北海区特委书记。当年11月,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1940年夏抵达延安,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冬,转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在延安整风后期,中央党校开展所谓“抢救运动”,他因参加过国民党文登县政府举办的小学教员训练班,被怀疑是国民党员,受到隔离审查,精神压力极大,忧郁成疾,入延安医院诊治无效,于1943年去世。
  王克山王克山(1919-1944),山东寿光人。著名战斗英雄、烈士。
  幼年丧父,当雇工多年。1940年参加八路军,亲历大小战斗50多次,5次负伤。1943年在掖县9道战斗中,伪军战败溃逃,为了缴获伪军的机枪,只身一入一口气追了三里多路,击毙敌人一名,俘虏一名,缴获机枪1挺。1944年春,在攻打莱阳河源西沟的伪军时,担任突击连的爆破手,连续炸毁敌人三座碉堡,创造了爆破的新记录。战后,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称号,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部队驻防地突遭日伪军袭击,在率一班战士突围中不幸牺牲。战后,被胶东军区追认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
  王瑞林王瑞林(1930---),山东省招远县(今招远市)徐家el村人。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
  1946年1月在胶东北招县政府教育训练班学习。2月,任胶东北招县小学教师。7月参军,任胶东军区北招县独立营战士、文书。
  1947年4月为胶东军区机要训练队学员。10月任东北军区机要处参谋。
  1949年11月任政务院机要处办报员、副股长。
  1952年9月任邓小平副总理处机要秘书。
  1956年9月任邓小平总书记处秘书。
  1967年8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学习班学习,“五七”干校劳动。
  1973年4月任邓小平副总理处秘书。
  1976年8月任总参谋部动员部装备处参谋。
  1977年3月任邓小平同志处秘书。
  1978年1月任邓小平同志办公室主任。
  1983年2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副兵团职)。
  1990年4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委书记。
  1992年10月兼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1995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至199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5年12月起)。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邓龙翔邓龙翔(1913--1979),江西吉安人。曾任长山水警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7月,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过通讯员、宣传员、文书、排长、指导员、保卫干事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组织部组织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38年12月,跟随罗荣桓率领的东进部队,挺进山东,任教导五旅十三团政委。此后,率部进军中原,在取得架子山战役胜利后又回到山东。1941年秋,进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胶东军区,先后任胶东军区警备团政治处主任、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6年2月,调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2月,调任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区司令员。同年秋,率部参加了烟台保卫战和海阳保卫战。1948年8月,参加了解放烟台的战斗。1949年2月,任华东军区警备四旅旅长兼政委,参加了解放青岛、长山岛战役。1950年,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同年9月,任济南警备区司令员。1952年2月,任长山水警区司令员。1954年到南京高等军事学校海军系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5月,任青岛海军基地副司令员。1960年8月,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9年和1973年出席中共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5年8月,调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因病未到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9年5月,在北京病逝。
  刘涌刘涌(1914---1972),江西兴国人。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信连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四师第十一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第二支队支队长,第八支队第二团团长,滨海独立军分区副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五团团长,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接管青岛工作,任青岛接管委员会委员、青岛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12月,在北京病逝。
  刘中华刘中华(1917-,山东省文登县(今威海市文登区)西字城村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三中队指导员。之后历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六十一团政委、山东纵队第二旅五团政委、四团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南海、中海、北海军分区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政委、解放军第三十军政治部主任。1950年任华东军区第六舰队副政委、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春,回国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1981年离休。
  刘国柱刘国柱(1912--1985),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大蒿泊村人。少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12年5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3年春,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入盟后,于1934年夏参与领导了反对国民党校长cc分子王培祚的罢课斗争,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在家乡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并有选择地发展了十余名骨千,组织“穷人会”,开展抗捐斗争。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刘国柱等人积极准备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2月11日,在荣成伟德山主峰古迹顶正式宣布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荣成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大队,刘国柱任大队长。1938年2月16日,根据中共胶东特委指示,起义队伍离开古迹顶,西去大水泊与“第三军”会合,被编为“第三军”第三路第八大队,刘国柱任大队长。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很快,不到半年,已达千人。后曾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营长。1938年底,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一团参谋长。该团挺进鲁中地区,在胶东、津浦、陇海路之间与日、伪、投军频繁作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大“扫荡”,成为军区主力部队之一。1939年后任山东纵队第七支队参谋长,1940年9月,改任山东纵队第二旅参谋主任。翌年8月,调任第四旅参谋处长。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任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0月,升任军分区司令员。期间,率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1948年8月,部队升为主力,改任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师长,率师参加了济南战役。1949年1月,升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参谋长。同年9月,改任鲁中南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1950年底,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1953年1月,任空军第四军参谋长。1958年7月,于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速成班毕业后,调任空军学院战术系主任。1963年8月,调任空军第三军副军长。1969年3月,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8年改任顾问。1981年9月,离职休养。1985年5月17日,病逝于沈阳,终年73岁。
  1957年6月,荣获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刘浩天刘浩天(1912--1984),江西宁都人。曾任中共北海地委书记兼北海军分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红一军团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红一军团教导营排长、连长,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保卫股股长、政治教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教导二团政委,北海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北海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二十五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副政委、政委,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政委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著名战役战斗。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政委,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全歼美军七师一个加强团。1951年回国,历任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委、司令员等职。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逝世。
  江民风江民风(1920-2003),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洼里村人。
  1938年4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历任分队长、中队长、指导员、副大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调任蓬(莱)黄(县)战区指挥部警卫四营二连指导员。1940年10月,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团二营教导员。1941年,又调任胶东军区十六团二营教导员。1944年,任胶东军区十六团总支书记。1945年2月,任十六团政治处主任。6月,调任胶东军区独立第一团任副政委,后任政委。从1939年至1945年的六年间,江民风在胶东参加了历次反“扫荡”、反投降战役和战斗。1941年榆山大会战中坚守榆山主阵地,保证胶东的主力部队击退投降派赵保原的进攻,受到了上级通令表扬。1942年12月,日军以牙山和马石山为中心,进行残酷“扫荡”。江民风带领二营和地方基干武装及民兵,趁着夜间突然向敌发起猛烈冲击,把敌人打得懵头转向,反复跳进跳出火网三次,组织和带领群众逃出合击点,把敌甩在后边。1945年2月,胶东军民发起了万第战役。江民风率领一个营,趁夜间插入敌人防御阵地内,一举攻克了在三个村庄之间的中心大碉堡,全歼守敌一个营,控制了制高点。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反扑,坚守了一昼夜,为后续兄弟部队攻克万第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东北著名的三保本溪、四保临江和攻打鞍山、兴城等地的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秋,任三十四团政委时,在闻名中外的塔山阻击战中,率全团官兵抗击了有海、空军支援的敌11个师的轮番进攻。当塔山阵地面临被突破的危急时刻,亲自带预备队配合一个营,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六天六夜,击退了敌人无数次反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所在的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在解放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曾多次称江民风将军是真正的塔山英雄。并亲笔题字:德高望重,英名永存。战后又奉命参加了康庄、怀来、张垣等战役战斗。1949年1月,参加了四十一军先遣师,率先进驻北平,胜利完成北平和平解放的警备任务,部队被群众称为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1949年4月,四十一军南下,随军参加了衡宝、广西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一二三师副政治委员。1950年率部队在粤东、粤北地区剿匪,随后又进驻潮汕地区守备海防。1954年以后任四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政治委员等职,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新时期部队的全面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担任总参谋部工程兵部政委期间,不负上级和部队官兵的重托,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全面落实军委精简整编的伟大战略部署,为整编后的工程兵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江民风于2004年11月在北京逝世。
  许世友许世友(1906---1985),河南新县人。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13年入少林寺学艺。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家乡的农民运动,任六乡义勇队大队长兼炮兵队队长。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在鄂豫皖根据地,先后五次任敢死队队长,七次负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参加了著名的粉碎刘湘的“六路围攻”战役,指挥二十五师坚守大西山阵地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三十倍于己之敌的进攻。之后,任红四军军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率部三过草地。1936年任红军第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担负侦察、筹粮等艰巨任务,在雪山、草地与敌人战斗70余次,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到达陕北后,进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初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进军冀南,配合陈赓作战。1940年9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组织指挥部队同日、伪、投战斗在渤海之滨、清河两岸。1941年春奉命率清河独立团首次来胶东,担任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指挥。统一组织指挥五旅和五支队奇袭牙山、占领桃村,攻克观水,摧毁崖子,收复郭城,会战榆山,回攻发城。经过5个月反投降战役,打垮了赵保原、蔡晋康、苗占魁、陈R、郑维屏等10多个大小投降派司令,使胶东抗日斗争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后调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后不久,再次来胶东,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此后,组织指挥胶东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胜利。1944年8月,组织指挥胶东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秋季攻势作战,1个月内克水道、收文登、占荣成、逼威海,扫除日伪据点130余个。后到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46年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内战,1947年初兼任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曾西进参战,下莱芜、战和庄、坚守白马兰、大战孟良W.8月组成华东东线兵团,任司令员,组织指挥展开胶东保卫战。率九纵第三次进入胶东,会同十三纵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组织部队先后进行了灵山、平度、掖县、水沟头、道头等战斗,给敌以重大杀伤。尔后以各分区地方武装继续坚持内线作战,亲率第九、十三纵掩护华东局从国民党第八、九师结合部夹缝中穿越而过,一夜急行军百里,转入敌后大泽山区,调敌回援,趁机组织了胶河战役,使胶东之敌由进攻转为守势。随后组织指挥了胶高追击战,收复平度、海阳等地,继而挥师北上,直捣莱阳城,取得胶东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后来还组织指挥了周村、张店、昌乐、潍县、兖州、济南诸战役。(详见本丛书《风云》之“胶东反投降斗争”“胶东保卫战”) 1949年2月,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曾指挥长山岛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进攻战役。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同年10月,兼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组织陆、海、空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1958年,带头下连当兵。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兼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十年动乱中,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3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并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1月,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越南西贡当局军队。1979年,又胜利地指挥了广西方向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十二中全会增选为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10月,病逝于南京。
  孙春林孙春林(1906-1941),原名孙纯令,又名孙士政,山东省海阳人。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为发展革命武装,经党组织安排,打入莱阳鲍村民团任军事教官。从1933年秋至1937年,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到莱阳县四区区队、太行八路军总部(即十八集团军的总部)、延安“抗大”学习、工作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对敌斗争。1938年,被调到山东115师师部工作。1939年5月到胶东南海区。1940年春,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警卫一营营长。同年10月,调任北海指挥部指挥。1941年夏天,南海军分区成立,调任南海军分区司令员。8月的一个晚上,军分区机关转移到莱西榛子沟村。后由于汉奸告密,日军赶来。孙春林指挥部队撤出村庄,一面迎击敌人,一面向山里转移。就在通过南沙河时,不幸大腿负伤。他命令警卫员不许管他,自己先走。尔后,他惨遭日军杀害,年仅35岁。
  牟光仪牟光仪(1900---1939),山东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人。1925年秋,经庄龙甲、王全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利用在乐道院机电房工作这个特殊条件,不顾个人安危,为党的活动提供方便。自1925年秋至1928年底,乐道院机电房基本成了周围几个县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后因潍南形势恶化,1929年初,牟光仪转移到青岛滋美冷藏公司,以工人的合法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由于他多次组织发动工人罢工,很快引起了青岛反动当局的注意。1931年春节后的一天,趁他只身检修管道之际,资本家突开总闸,强烈的阿摩尼亚气大量喷出,牟光仪顿时昏倒在地。虽经抢救幸免于难,但从此双目失明。1930年春,牟光仪回到家乡,在中共潍县组织的领导下,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双目失明带来的重重困难,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农村斗争,为党在后来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创造了条件。1938年1月,牟光仪代表潍县、昌邑、安丘党组织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厉文礼等进行谈判,达成了“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协议。1938年9月,中共潍县工作委员会在牟光仪家成立,他当选为组织部长。1939年3月,牟光仪发动人民群众多次袭击潍城、坊子日伪岗p肖,并组织成立了抗日游击队,转战潍南、潍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势力。5月,他到胶东区委汇报工作,区委书记王文和“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指示他带领特务连50名指战员,返回昌邑、潍县一带执行扩军任务。他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十五旅旅长张景月与其部属王炳臣团长的矛盾,“三请”王炳臣,使王带领一百余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同时,牟光仪晓以民族大义,启发原西北军营长徐子安的爱国热忱,又为党争取了70余人的力量。8月,牟光仪带王、徐两人及扩军的数百名官兵返回胶东。10日,牟光仪当选为胶东区党委常委。9月,调任区党委职工部长。12月,日军对胶东进行“大扫荡”011日,牟光仪在司令部开完重要会议,星夜赶回掖县河南村布置转移工作。次日黎明,被日军包围,他在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苏继光苏继光(1912--1993),曾用名苏继善、苏宝忱。山东莱西人。曾任中共西海地委书记。
  早年在莱阳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2年8月,在莱阳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被选为中共莱阳中学支部书记。1934年8月,任中共莱阳特支书记。积极恢复党组织,先后在莱阳西部、北部地区发展党员一百多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莱阳西部地区积极开展活动;发动群众抗战。1938年12月,调任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主任,后任主任。后又历任中共北海地委民运部长、中共西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3年8月,兼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1944年11月,到中共胶东区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历任中共西海地委副书记、书记兼西海军分区政委,中共胶东区委民运部长兼青委书记,中共胶东区委职工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胶州地委书记兼胶州军分区党委书记。1952年8月,调国家民政部工作,先后任国家民政部司长、副部长、顾问等职。1982年12月离休。1993年病逝。
  杨介人杨介入(1909-1999),山东蓬莱人。曾任南海军分区司令员。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队教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十五团参谋,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十九旅教导队队长,第五支队司令部一科科长,山东省第三军区参谋处处长,胶东军区作战科科长,第十六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步兵学校副校长,山东军区长山列岛水警区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部训练处处长,济南军区工程兵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5年,任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副省长。1977年,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曾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1月17日,在济南病逝。
  李道之李道之(1916---1983),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人。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军衔。
  1938年4月,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参军后,先后任新兵营连指导员、“第三军”政治部组织干事。1938年8月,加入共产党。1939年5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四团一营副教导员。12月,到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11月结业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回到山东,分配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三团任政治处副主任。翌年1月,任“第五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8月,任十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胶东反投降战役。1943年9月,任胶东抗日军政大学一营教导员。
  1945年8月,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六师十八团政委。9月,随部队奉命进军东北。11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第三支队兼安东卫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吉黑军区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2月,任北满军区哈南军分区政委兼哈南地委书记。4月,任哈北军分区副政委兼哈尔滨卫戍部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1月,哈南与哈东的部队合编为北满独立二师,李道之任师政治部主任,9月,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翌年4月,任纵队后勤部政委,其间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49年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改为第三十八军。3月,任三十八军后勤部政委。5月,部队奉命南下,进军广西,他随军参加了滇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三十八军兵营建设处处长。1950年7月,被调到空军政治部任直属政治部主任。1954年12月,改任空军第十五师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6月,任空四军政治部主任。1963年3月,改任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6年5月,调南京军区空军任政治部主任。1969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政委。1970年4月,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78年7月,离职休养。1983年12月,因病逝世。
  李楚离李楚离(1903-2000),原名李通良,化名李即吾。河北省元氏县人。
  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学习。1926年12月,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任连指导员。同年10月,参加广东东江暴动,任队长兼党代表。1929年到烟台做兵运工作,在刘珍年部队政训处任职。1929年秋,根据周恩来指示,与其他同志在刘珍年部队建立了军事特别支部,任军事特支委员。1930年,遭蒋介石通缉,遂离开烟台。后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科科长,不久被捕入狱。1936年8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营救出狱,在平津做统一战线工作,任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党团书记。1938年,参与组织领导了冀东抗日武装暴动。1939年后,先后任中共冀东分区委书记,中共冀东第十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中共冀热边特委及冀热辽区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中共冀东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3年3月,任南下工作团团长,到广西后任中共广西区委副书记兼区委组织部长。1951年,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78年底,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80年4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全国政协第三、五届常委。2000年病逝。
  吴克华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曾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8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十军一团连长、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八军团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参谋长,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0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五军团直属第三十九团参谋长、红五军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五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反日伪大“扫荡”和反投降作战,为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率胶东军区主力挺近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率部阻击国民党军,激战六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作出了重要贡献。后率部参加平津、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7年2月,在广州病逝。
  宋竹庭宋竹庭(1911--1997),山东乳山人。曾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
  出身农民家庭,17岁入保定志存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于1931年底弃学回乡,联络邻村教师学生宣传抗日救国。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从事党员发展工作,在牟(平)海(阳)边建立中共牟海特支,任特支书记。同年8月,中共牟海特支改建成中共牟海县委,任组织委员。11月,牟海县委遭破坏后,去莱阳、青岛等地从事党的工作。1934年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组织委员。5月,去青岛开展工作,先后任共青团青岛工委组织委员、代理书记。1935年1月共青团青岛工委改建为共青团山东省工委,并代理中共山东省工委工作后,任山东省党、团工委组织委员。同年5月因叛徒出卖在青岛被捕。在狱中不畏强暴,开展绝食斗争,保守党的秘密。1937年10月获释出狱,在与中共胶东特委取得联系后,组建了中共牟海临时工委并任书记。1938年2月,为建立党的抗日武装,与王亮等人夜袭牟海育黎乡农学校,夺枪30余支,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五大队,任大队政委。4月,受中共胶东特委委派,率第二大队一中队及宣传人员以胶东特委特派员的身份去栖霞、蓬莱、黄县、掖县等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1938年9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是年11月,改任“第五支队”第十九旅政委,参加了蓬莱和掖县保卫战。1939年1月后,相继调任中共胶东区委统战部负责人,栖霞县民运工作团团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教员,山东省各救会秘书处主任。1941至1945年,任费东行署主任、鲁中行署民政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在鲁中地区参加支前组织工作。1948年3月后,任淄博行政公署副专员、专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生产司副司长、第一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技术检查司司长、农业机械局副局长,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产品质量检查司司长、基本建设局副局长。1957年调浙江省工作,先后任浙江省人委副秘书长、省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科委副主任、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7年4月,在杭州病逝。
  张少虹张少虹(1920-2000),原名张延儒,别名郑远征。山东省掖县朱由乡肖家村(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肖家村)人。少将军衔。
  7岁在本村上私塾,后到村小学和县立小学读书4年,15岁考入莱阳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7年9月,回家参加了民众抗日前进队。1938年掖县县委举行了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张少虹因没有枪,被编在第二梯队,但他骑自行车追赶队伍,投身一线参加了攻打掖县城的战斗。建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时,任“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指导员,到掖县3区组建二大队。1938年3月,由张加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率第二大队在沙河镇、凤凰山、郭家店等地阻击国民党平度县张金铭部的进攻。8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六十二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十一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0年5月,改任“第五支队”十五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代主任。1941年7月任主任,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同年11月,任十四团政委。1942年8月,任十五团政委。1943年3月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沙河、郭家店、参埠庄、日庄、大院上、文岑、河马崖、招远、黑山等战斗。指挥4个营参加解放文登、荣成及扫除威海周围日伪军据点战斗。1945年8月,参加了解放威海卫、烟台的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3月,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学习。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等战役。7月,任华东野战兵团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政委。率师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等战役。在第二十六师任政委时,师里有个神枪手叫魏来国,他组织了对魏来国事迹和经验的介绍和宣传,魏来国被授予华东射击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八十师政委。1950年6月,任解放军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委。1952年12月,任空军第六师政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6月 ,任空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4月,调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4月,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12月,调任空军第四军政委。“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并被流放到青海省格尔木戈壁滩,关押、劳动达六年之久。1975年5月平反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1978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张少虹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解放军思想政治建设和军队院校建设做出了贡献。1983年因病离职。2000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修己张修己(1908-1986),又名铁夫,山东省文登县(今威海市文登区)沟于家村人。驴 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发展了张修竹、张修m等人入党。1935年春,任文登一区区委组织委员。期间,为筹措党的活动经费,常常偷偷背着家人出卖自家耕地和粮食、家产,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被同志誉为“老贴”,其家亦成为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胶东特委曾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
  1935年9月,任胶东特委巡视员,协助特委书记张连珠巡视文登、荣成、威海三县的工作。11月,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任东路暴动队伍第二大队政委。暴动失败后,中共胶东特委领导遇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群众情绪低落。在白色恐怖下,仍坚持秘密活动。1935年12月底,任中共文登临时县委书记后,千方百计寻找上级党组织。1936年1月,理琪由中共党员刘其章秘密转送到其家中,他向理琪详细汇报了“一一·四”暴动及暴动失败后的情况,积极协助理琪恢复整顿党组织。在张修己等人的协助下,理琪起草完成了胶东党组织第一个重要文件《胶东特委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同年4月,中共文登县委重新建立,任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与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负责人于得水取得联系,向其传达胶东临时工委关于举行抗日起义的指示。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重新组建,理琪任特委书记,张修己任特委委员。12月24日,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和于1召集了20多名青年赶到威海,协助威海起义。威海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张修己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和“第三军”军械部部长。
  1938年4月,转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胶东区委保卫局局长,山东分局第三区委会民运部部长,胶东各救总会会长,胶东区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胶东农民总会会长等职。1947年6月至1948年3月,华东局在土改复查工作中推行了“左”的错误做法,他遭到了错误批判和不公正待遇,被停止了工作。1949年5月,任青岛市军管会房地产部部长兼市政府房产局局长。1951年,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4年9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建筑工程部任行政司司长。1955年12月,任华北工程管理总局副局长。1958年6月,任北京建筑学院第二书记。1960年9月,任淄博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党委书记。1962年12月,任淄博市副市长。1971年11月离职。1977年至1985年,历任山东省四届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建材学院顾问等职。1986年11月,因病逝世。
  陆升勋陆升勋(1907---1942),山东昌邑人。曾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党组织的派遣,与中共昌邑县委取得联系,在中共鲁东工委的领导下,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发动群众,重新恢复青年夜校,为组织抗日武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陆升勋的积极串联下,很快组织起百多人的抗日武装。不久,根据上级指示,各抗日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支队,陆升勋任第七支队特务大队长。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陆升勋调任山东纵队特务团团长,直属山东纵队领导。1939年6月,日军两万余人,兵分十路侵入沂蒙山北部地区,企图围歼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陆升勋率特务团与其他支队协同作战,内外线配合,声东击西,打击敌人的薄弱点,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斗争,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犯,使山东纵队领导机关得以安全转移。同年9月,陆升勋调任第一支队司令员。不久,调任鲁中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在此期间,他经常率领工作组深入基层,召开县、区干部会议,指导抗日政权的建设。在不长的时间内,蒙阴、沂水的各区、村先后建立起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1941年10月,陆升勋调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2年5月,学习期满后,被分配到沂蒙专署任专员,并兼任党组书记。到任不久,日军对沂蒙山区展开了大规模“蚕食”、“扫荡”。他深入基层,指导群众坚壁清野,开展艰苦的反“蚕食”斗争。1942年10月,陆升勋调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12月8日,在赴任途中,行至莱阳县孙家夼时,遭日伪军包围,激战一个多小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
  陈华堂陈华堂(1911-1983),湖北省天门县人。曾任西海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天门县十三区补充连战士,十三区区队班长,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警卫营四连班长、排长,红二方面军教导团排长。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7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二营五连连长。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1935年10月,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并参加长征。1936年1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团长。8月入延安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1月至3月,任第五十三团补充团团长。1937年9月,任山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大队长。1941年8月,任山东抗大一分校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1943年1月,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8月,任山东军区第七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7年8月~1949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军区空军党委副书记,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67年起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组长。1970年6月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革委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7年10月回空军工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11月,在北京病逝。
  林江林江(1918-1942),原名丛祺滋。山东省文登县(今威海市文登区)下徐村人。曾任中共胶东区委青委书记,著名烈士。
  学生时代即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春考入烟台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同年9月,经程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暴动失败后,冒着生命危险,与其父四处奔波,变卖家产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1936年冬,奉命在烟台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利用假期到文登县的文城、宋村、汤村、文登乡师等地发展组织。以烟台省立八中为基地,先后在烟台真光女中、益文中学等校发展民先队员,并在烟台成立西部、东部两个民先大队,自任西部大队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其倡导下,成立了救亡歌咏队,并任队长。1937年11月,去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出席了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39年6月,受党组织派遣回胶东,任中共胶东区委青委书记。同年8月,出席了胶东青年第一届代表大会,当选为胶东青联主任。1940年兼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1941年5月在胶东青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连选连任。1942年春,被选为山东省青联常委,兼任胶东青抗先总队部教导主任、胶东各救总会宣传部长。1942年冬,随西海军分区坚持反“扫荡”斗争,被日伪军合围于大泽山地区,因敌众我寡,拔枪自a。时年24岁。
  林乎加林乎加(1916-),山东省长岛县人。
  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连指导员、团政委,中共胶东特委委员、青年部部长,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中共鲁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泰山地委书记兼泰山军分区政委等职。1949年南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农工部副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和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等职。1965年调入北京,历任国家计委成员和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1976年以后,户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等职。1981年3月后,历任国家农业部部长,农牧渔业部部长、顾问,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和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顾问等职。曾当选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欧阳文欧阳文(1912---2003),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胶东海防支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三军团独立团宣传员,红五军团第三师政治部宣传员,红三军团第一师政治部文印股股长、红一师第一团宣传队队长、红二团俱乐部主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四师十二团文书、第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四师十二团三连政治指导员、第十二团总支书记、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四十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吕梁地区午城、井沟战斗,汾离公路战斗。1939年2月,随部队进入鲁西,参加樊坝战斗。7月,任第一一五师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后兼鲁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4月,任第三四三旅黄河支队政治部主任。是年10月,改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以后,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长,胶东军区第五旅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海防支队政委。参加了胶东、沂蒙反“扫荡”斗争。1945年10月,率胶东军区3个独立团渡海至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政委。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十一军政委。参加过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东北夏秋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的康庄、怀来、张家口战斗,湘南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1951年2月,兼任中共粤东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52年7月,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委兼广东省军区政委。1955年7月,任解放军报社第一任总编辑。1962年9月,任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政委。1963年6月,改任院长。1979年10月后,历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党委书记、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顾问等职。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6月病逝。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周志坚周志坚(1916-2005),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胶东军区新编第五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9年3月到湖北省汉孝皮指挥部教导营当战士。1930年2月转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三团三营一连。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交通队排长、队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团政治委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师长。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3次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队学员兼区队长,中共河南省委徐州工委砀山干训大队教员、豫东工委军事部长兼豫东八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参谋长、纵队第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平汉支队(后改为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等职。先后指挥部队参加了白兆山、礼南、礼北、浠水、港十二、朱乐山、安家台子、关阳、尹家集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新编第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先后参加了中原突围和胶东保卫战、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重大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6月离休。2005年6月,在武汉病逝。
  赵一萍赵一萍(1905---1986),原名马兰馨,又名马香圃、马秀生。山东寿光人。曾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先后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中共青州地委委员。1932年寿光党组织被破坏后,被派往济南纱厂领导工人运动。1938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二路一大队大队长。同年9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六十一团团长。1939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参谋长。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1941年任胶东西海指挥部指挥。1944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任山东滨海军区、鲁南军区参谋长。1948年7月任鲁中南军区参谋长。淮海战役后,被任命为徐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参谋长、副军长,参与指挥解放青岛的战斗。青岛解放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1952年任海军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69年任海军副参谋长。1976年离休。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病逝。
  夏云超夏云超(1917-1942),山东省荣成县桥头镇观里西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1935年,在北平宏达高级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学校南迁。他回到故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并很快与当地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秘密传递信件,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路,任卫生处主任。后历任后方医院院长、五旅卫生处政委、胶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团结医务人员,完成了许多艰巨任务,为胶东抗日部队医务工作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冬日军大“扫荡”,夏云超带领警卫员到海阳、牟平、乳山一带,检查疏散在地方上的伤病员情况,不幸在马石山后落入敌人的包围圈。11月24日,在突围时,夏云超和警卫员先后负伤。两人同时突围已不可能,夏云超将重要文件塞进警卫员的背包,命令他突围出去。但警卫员死也不肯走,夏云超只好用枪逼着他离开了自己。在夏云超的掩护下,警卫员突围成功。当日军向夏云超冲过来时,他连续打倒两个敌人,最后,举枪对准自己,饮弹殉国。牺牲时年仅25岁。
  聂凤智聂凤智(1913-1992),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胶东军区第五旅旅长,山东军区第六师、五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副营长、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红三十一军团长、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抗大教员、队长、副团长。后到胶东,历任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胶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第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中朝联合军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在南京病逝。
  高锦纯高锦纯(1912-1995),陕西省米脂县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陕甘游击第二大队战士、政治处干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二团骑兵连、第二连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耀县游击队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骑兵团政治委员兼师党务委员会书记,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政治委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干事,中央军委直属骑兵团政治委员,骑兵第一团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3月派赴山东,参加领导重建中共胶东特委、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胶东抗日斗争的工作。5月至1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6月至9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胶东军政委员会主任。9月至12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司令员。同年12月至1940年5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1939年1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胶东区委常务委员、军事部部长。1940年6月至1943年3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胶东区委委员。1943年3月,任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野战旅政治委员。1944年去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后历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旅长、关中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书记,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第一野战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党委书记,第二兵团第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四军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新疆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新疆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副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副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粮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内蒙古冶金矿山机械厂副厂长、内蒙古自治区皮革工业公司副经理。1974年3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二轻工业管理站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后,历任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5年离休。1995年6月,在兰州病逝。
  贾若瑜贾若瑜(1915---),原名贾直,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人。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后迁居贵州赤水。1929年春,考入贵州省立第二中学,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取代名为“晴江”01934年4月,利用亲属关系,到国民党八十五师(原黔军)工作,先后任该师教导大队卫兵排和五一O团三营八连、机枪连的中尉排长,并在困难情况下独自展开秘密工作。1935年8月3日,国民党八十五师在湖北来凤的板栗园与红二、六军团遭遇。其所在的机枪连连长外出经商,临时让其负责指挥全连。他借此机会,不费一枪一弹把一个完整的机枪连交给了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分校任军事教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4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贾若瑜升任红六军团教导团总教。长征胜利后,成立中央红军大学上级干部大队,下辖两个队,贾若瑜任第一队队长。1937年1月,中央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贾若瑜任第七队队长兼教员。此后,又相继任“抗大”第五大队和“抗大”庆阳分校的主任教员。193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深入敌后创办“抗大”分校,“抗大”本部分出部分干部和学员成立第一、第二分校,开赴晋东南和晋察冀,贾若瑜任“抗大”第一分校军事总教兼校刊编辑主任、“第三支队”队长、第一大队大队长等职。1940年3月,奉命率“抗大”第一分校第一大队前往胶东,组建“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并任副校长,后转任校长。1941年7月,“抗大”第一分校调出数百名干部去加强作战部队工作,贾若瑜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此后,直接参与和指挥了“第五旅”反“扫荡”、反投降,迎接友军山东保安第一旅姜黎川部和莱阳五龙河等的战役战斗。
  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任参谋长。1943年初,“第五旅”机关与胶东军区机关合并后,贾若瑜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后历任中共诸胶高工委书记、滨海第二支队队长兼政委,胶东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五旅旅长兼南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胶济铁路东段自卫还击战役、即墨城阻击战。1947年7月,被任命为胶东军区参谋长兼前指(统一指挥胶东内线作战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指挥机关)参谋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胶东重点进攻的全部战争。1949年2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先后协同解放军第三十二军解放青岛、协同二十四军一部解放长山列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济南市警备司令,协助军区首长进行海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支援地方恢复发展生产及支前等工作。1952年7月,调任军委作战部处长。次年初,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战争结束后,又回总参作战部工作。
  1954年上半年,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底毕业后,调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58年8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筹建军事博物馆,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1959年开馆后,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1962年,调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仍兼军事博物馆馆长和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在监狱中度过漫长的4年时间。
  1975年7月,被分配到解放军军政大学任副教育长、军事系主任兼党委第一书记。1978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解放军军事学院,贾若瑜先后任教育长、副院长。在军事学院工作的十年间,先后编写了《合成军队野战司令部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统一作战思想,做好战备工作》《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军事战略几个问题的探讨》《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更好地贯彻战略方针》《省军区工作概要》《关于战争动员的几个问题》《参谋人员的素质与修养》《战争年代我军省军区的地位和作用》等多种著作,还主编撰写了一系列的教材和著作。1989年9月,离休。
  曹漫之曹漫之(1913-1991),原名曹元鹏,山东荣成人。曾任胶东行政公署主任。
  1931年,高小毕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任中共荣成县城里支部书记。
  1933年,到寻山所县立第六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介绍张从周等四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六小”党支部。第二年春,由谷牧推荐,担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同年冬,又调回荣成,恢复了城里党支部。
  1935年“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被迫离开荣成,先后到威海、北平、青岛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6月,从青岛回到荣成,与李耀文一起组织了“青年剧团”,共有40多人,排演一些抗日救国的活报剧节目。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中共荣成临时县委成立,曹漫之任书记。不久创办了《每日快报》,和李耀文把每天从电台收听的有关抗日新闻,刻板油印一千多份,分发到各学校和部分村庄。还参与发动了1938年1月15日的威海起义和1月18日的埠柳乡校起义,将参加起义队伍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938年2月,在雷神庙战斗中,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3月,曹漫之代理胶东特委书记。同年6月,省委派来自延安的王文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他改任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和政府工作部长。之后,他创办了中共胶东特委机关报——《大众报》,并于8月13日正式出版发行。
  1938年8月15日,胶东北海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黄县成立,他担任专员兼黄县县长,同时任胶东北海区保安司令员兼政委。这期间,北海区行政公署在黄县县城创办了一所胶东公学,学校分设社会科、师范科、普通科,曹漫之兼任校长并亲自讲课,为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
  1939年3月,日军进攻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胶东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实施战略转移,一部分由曹漫之等率领东进,到蓬(莱)、黄(县)、栖(霞)山区,建立蓬黄战区指挥部,曹漫之任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指挥部政委。同时,还兼任新成立的中共北海特委书记,统一领导蓬莱、黄县、招远、掖县、栖霞、福山等县党的工作。日军占领招远玲珑金矿后,领导人民开展反掠夺斗争,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黄金生产。1940年9月,带领800多人,长途跋涉,历尽艰险,将6000两黄金安全送到山东分局驻地沂源。在8年抗战期间,胶东约有13万两黄金送到山东分局和中共中央。
  1941年1月,任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主任,后又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代理主任兼秘书长。1945年,担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1947年,又兼任胶东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一年后,调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领导的淮海前线总前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三大公约、七项守则》和《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入城守则公告》等文件。解放上海时,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不入民宅”“露宿街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至今传为佳话。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被任命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之后,又任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市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处处长。
  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因所谓“浪费国家财物”问题受到错误处理,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上海市委。此后在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法学27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和政法干部。
  1979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撤销1952年对曹漫之同志的处分决定,恢复曹漫之同志的政治名誉和党籍。此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兼法制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顾问等职。
  1991年7月,在上海病逝。
  常勇常勇(1915---2012),原名常容礼,字子仁,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塔山村人。曾任山东军区警备四旅七团政委,少将军衔。
  1915年10月,出生在一个中等农民的家庭里。8岁入本村私塾上学。3年后,转入上庄学堂。一年后,又考入县立王港寺第二高级小学。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员,受到在山东省立第七乡师(在文登县)的共产党员王本贤、孙华之等人的深刻影响,利用教学之余,努力阅读鲁迅、茅盾和苏联一些作家的进步文学著作,接受了革命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王本贤、孙华之把其视为同志,隐蔽于家中,共同秘密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会的活动,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组织抗日自卫团。1938年2月,在荣成县黄山北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路八大队,先当战士,后任文书(党内任支部书记)。
  1938年9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后,任六十一团一营二连政委,后任六十五团一营政委。1939年9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兵工厂政委。1940年3月,任胶东军区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后任旅司令部教导员、第十三团三营教导员等职。1941年,参加了胶东五个月反投降战役,在海阳县徐家店附近战斗中负伤。伤愈后,任“第五旅”直工科副科长。同年底,任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春,任胶东军区十三团政治处副主任。后调任胶东军区直属队总支部书记。1944年4月,任东海军分区后勤处政委。1944年11月,任东海分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在解放烟台的战斗中,该团担任主攻。
  1945年秋,任山东军区警备四旅七团副政委、政委。先后参加了烟台崆峒岛海上作战,以及高密、昌邑、孟良崮、临胸等战役、战斗。1947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政治部副主任,随部队参加了潍县、济南、淮海等战役。1949年1月,任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师政治部主任。4月,参加了渡江战役。5月i’参加了上海战役。解放上海时,以前敌政治部主任的名义,接受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总局人员的投诚。
  1950年10月,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副政委,参加了第二和第五次战役。1953年2月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政治学院毕业后,任商丘步兵学校政委。1958年8月,组建我国核试验基地,任基地政委,参与领导了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1964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0月,任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副政委。1970年12月,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委,参与了我国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8年1月,任国防科委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7月,任主任。1982年8月,任国防科工委顾问兼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5年6月,按大军区副职待遇离职休养。2012年2月,在北京病逝。
  彭林彭林(1914--2002),原名彭栋才,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兵工厂政委,湘赣省工会委员长、省苏维埃政法委员,湘赣军区总医院政委、卫生部政委、保卫局局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政委、五十一团政委、红六军团保卫局局长、第十七师副政委、第六十师副政委,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副政委等职,先后转战湘、鄂、川、贵、黔等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共中央委派,赴上海开展敌后工作,历任上海军委分会三科科长,浙江吴兴县抗日游击队参谋,中共浙西特委组织部长、前委书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肖支队大队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纵队二旅政委,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第三十二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铁道公安部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旅顺基地政委、海军航空兵部政委、海军顾问、海军纪委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002年7月,在青岛病逝。
  彭嘉庆彭嘉庆(1909-1993),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班长、排长,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兴国教导第二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六十四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第十三师三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供给部政治委员。期间,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鲁东支队政治委员,苏鲁支队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辽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8月,在北京病逝。
  赖可可赖可可(1910--1987),又名赖哥、羽鸿、梦凡。广东大埔人。曾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
  1925年,在大埔县高PA镇仰文学校读书。1926年,考入厦门市集美学校农林部读书,任农林部学生会主席。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春转为中共党员。8月,奉中共漳州市委派遣深入龙海县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春,赴上海群治大学文学系就读,加入反帝大同盟。后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书记。8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在上海市法国租界医院举办的学习班。结业后,被派往江西瑞金苏区。同年冬,随叶剑英、肖劲光等到香港,由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员引领密赴广东省汕头市。11月抵达闽西虎岗村,任中共闽粤赣特委文教部干事,后历任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宣传干事、宣传科长,永定独立团政委,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3年,在江西中央苏区的肃反中遭诬陷,被开除党籍。1934年,任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参谋处文书,随军参加了长征。1935年冬,经红军总政治部批准,恢复了党籍。1936年,随军东渡黄河,复任第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随后西征,迎接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一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第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调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1946年8月,调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春,任中共胶东区委副书记兼胶东军区副政委,参与解放烟台的战斗。1949年春,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兼胶东军区政委。6月,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市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53年2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青岛海军基地政委。1957年任山东省政府工业交通部部长。1961年7月,调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1965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87年2月,在杭州病逝。因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1987年3月,被开除党籍。
  廖海光廖海光(1915---1993),湖南省炎陵县人。曾任中共胶东区南海地委书记兼南海军分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0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八军第二十二师青年干事,红军学校湘赣四分校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指导员,红二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第四师十一团总支书记、团副政委,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政委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三队政治指导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委。1940年4月,率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部分千部和学员到胶东,历任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政委,胶东军区十六团政委,中共胶东区南海地委书记兼南海军分区政委。1947年2月,任胶东军区新编第六师政委,后任第五师政委。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政委。1948年7月,兼任兖州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二副主任。1949年2月,任解放军第二十四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四军政委,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2月,在福州病逝。
  谭希林谭希林(1908-1970),湖南长沙人。曾任胶东军区代理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学习。历任国民革命军工兵连代理连长、学兵连排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连长、营长,并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任红四军支队长、、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兼第一纵队队长。1930年8月,任红二十一军参谋长、代理军长,新十二军参谋长兼第三十四师师长。1931年春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南路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参加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斗争,率部参加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秋任中央红军学校工兵连长、教员,红军学校步兵团副团长、特科团团长,红军特科学校工兵营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工兵主任、红军大学工兵科长。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第二营营长、红军大学第三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中共鄂豫皖区委军事部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第二师第六旅旅长兼政委,淮南津浦路西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七师代理师长,皖北军区司令员等职。1946年以后,随军到达山东,历任山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理司令员、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中国驻捷克大使、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2月,在北京病逝。
  魏来国魏来国(1924--2014),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干占村人。曾任解放军27集团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一级人民英雄、华东野战军射击英雄。
  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胶东军区排、连长。1946年在胶济铁路南泉车站以东兰家庄阻击战中,以125发子弹毙伤国民党军110人。1947年在泰蒙战役的白马关阻击战中,领导全连连续击退数倍于解放军之敌的七次进攻,毙敌500余名,个人毙敌90余人。1948年,被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授予华东射击英雄称号和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所率连获“白马关战斗模范连”称号。1948年8月,作为中国优秀青年代表,出席了在波兰华沙召开的世界劳动青年代表大会。1949年9月,作为华东军区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被选进主席团。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科长。回国后,任副团长。1962年装甲兵学院军事指挥系毕业后,回某军任团长。1968年3月,任某师副参谋长、副师长。1978年7月,任某军副参谋长,1982年8月,任副军长。1985年3月,从副军长岗位上离休。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2014年5月,在上海病逝。

知识出处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百余位对胶东革命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对胶东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的革命事迹、生平事迹。这其中包括,1930年12月以前入党的著名党员,各县的第一位党员,中共胶东特委重要领导成员,中共胶东区党、政、军重要领导成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