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坚决落实政权的民主建设,凸显了政权建设的进步性,彰显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54
颗粒名称: 第二,坚决落实政权的民主建设,凸显了政权建设的进步性,彰显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335-336
摘要: 本文讲述了政权的民主建设方面,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山东最早实行民主选举。这对当时山东其他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1942年,中共胶东区委在根据地内普遍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或改造各级政府机构。同年6月,胶东区第一届第一次参议员大会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15名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行政委员会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6名,国民党进步人士、教育界民主人士、无党派进步人士占9名。1944年4月,中共胶东区委发出关于建立、充实县市参议会、加强民主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区各县、市于8月底前普遍建立和充实参议会,1945年7月,又发出《关于民主运动的指示信》,重申执行“三三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主建设 红色文化

内容

在政权的民主建设方面,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山东最早实行民主选举。1939年,蓬莱、黄县、掖县三县抗日民主政府分别成立选举委员会,民主选举了区长、乡长、村长。这对当时山东其他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北海专署成立后,提出在1940年彻底实行民主政治,在整个北海区内掀起了普选运动。②1942年,中共胶东区委在根据地内普遍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或改造各级政府机构。同年6月,胶东区第一届第一次参议员大会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15名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行政委员会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6名,国民党进步人士、教育界民主人士、无党派进步人士占9名。③1944年4月,中共胶东区委发出关于建立、充实县市参议会、加强民主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区各县、市于8月底前普遍建立和充实参议会,1945年7月,又发出《关于民主运动的指示信》,重申执行“三三制”的必要性。①应该说,这种切实可见的民主实践与国民党专制统治形成鲜明对比,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坚定了全社会坚持抗战和要求解放的信念,使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先进的红色文化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在各界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烟台地区为中心的胶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省根据地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強、兵员最充足、斗争形势最稳固的根据地。②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总收入是108.89亿元,出自胶东的是42.8亿元,占39.3%,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排名第一,远大于其他地区。③这表明,以民主合作为引领的胶东政权建设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建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彰显了先进红色文化的帶动作用。通过在政权建设中贯彻民主合作精神,使全社会坚定了革命信念,认清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进而加強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合作,产生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強大内聚力,在全社会形成了追求进步、紧跟党走的思维共识,最终使“信念坚定、团结协作”成为胶东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以精神层面的有效整合为地区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附注

②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01页。 ③中共山东埔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69页。 ①中共山东菊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315页。 ②李沛茜、姜丽敏、杜家荣:《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月,第44页。 ③参见《山东地区收入统计》(1942年12月27日),《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9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4-186页。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吕连仁
责任者
宋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