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队听党指挥、不畏牺牲是胶东革命胜利的关键,形成了“英勇善战、顾全大局”的胶东革命精神亮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42
颗粒名称: 二、军队听党指挥、不畏牺牲是胶东革命胜利的关键,形成了“英勇善战、顾全大局”的胶东革命精神亮色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329-3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中国有着深远意义,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式。纵观胶东革命历史,坚定的“枪杆子伪对革命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里,听党指挥保证了胶东革命武装力量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不畏牺牲又成为能打胜仗的首要精神,两者结合产生丰硕的革命成果,让党领导下的胶东部队在中国革命史和军队发展史上占据了鲜明的位置,为胶东革命精神增色不少。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是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仅存的红军队伍,成为日后山东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胶东部队为群众英勇牺牲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群众的坚决拥护,广大群众尽己所能保护战士。②这在山东前几次武裝起义中是绝无仅有的。
关键词: 革命精神 武装斗争 革命历史

内容

“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中国有着深远意义,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式。纵观胶东革命历史,坚定的“枪杆子伪对革命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里,听党指挥保证了胶东革命武装力量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不畏牺牲又成为能打胜仗的首要精神,两者结合产生丰硕的革命成果,让党领导下的胶东部队在中国革命史和军队发展史上占据了鲜明的位置,为胶东革命精神增色不少。
  第一,听党指挥、不畏牺牲打开了革命局面,推动了革命高潮。早在“一一·四”武装暴动之前,中共胶东特委就认识到,要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有枪杆子是不行的。1928年6月,中共莱阳县委领导毹胶东抗粮军”,一举攻克莱阳县城;1935年党领导了土地革命时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一一·四”武裝暴动。虽然暴动失败,但突围的30余名队员转入昆嵛山,成立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当地持续开展灵活的武裝斗争,如1936年6月袭击界石村联庄会,1937年春智取垒子盐务局等,打击了反革命气焰,维护了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力。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是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仅存的红军队伍,成为日后山东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正是不畏牺牲的勇气维护了游击队的发展和影晌力,在革命低潮中求得了生存,后来又是凭这股勇气,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抗日武裝起义,以坚决的武装斗争迎接革命高潮,推动革命胜利。
  第二,听党指挥、不畏牺牲铸就一批忠诚的守卫者,贏得了群众拥护。党领导的胶东人民军队英勇善战,铸就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本色,成为群众忠诚的守卫者,涌现了任常伦、夏侯苏民、杨子荣、解文卿等一大批胶东英雄和一系列为群众利益英勇牺牲的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是典型代表之一。1942年11月,日军制造“马石山惨案”,并将3000多名群众围困在马石山上。为营救群众,多个英雄群体壮烈牺牲,其中胶东公安局警卫连十八勇士和五旅十三团一个班的10名战士往返3次穿越敌军火力网,掩护了近千名群众转移,并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在这种大无畏精神的指引下,由侵华日军华北区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亲白指挥、日伪军2万余人参与的1942年胶东冬季“大扫荡”不仅没有达到消灭胶东抗日力量,占领胶东作为“以战养战”末卜给基地的目的,反而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胶东部队为群众英勇牺牲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群众的坚决拥护,广大群众尽己所能保护战士。比如,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至1944年间,掖县、掖南县人民为保护西海军分区卫生所免遭破坏,以“深挖地洞、藏治伤员”的形式建立起“地下”医院,与日、伪军打起“地道战”。近千名伤病员在此康复,重返前线。
  凡第三,听党指挥、不畏牺牲塑造了能打善拼的胶东部队,获得了极高赞誉。抗战八年,胶东部队共作战7590次,破袭981次,攻克日伪据点425处,毙伤俘虏日、伪军13.4万余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歼灭日、伪军总数的25.28%,占整个人民军队歼灭日伪军总数的7.82%。主力部队发展到两个师、两个警备旅和一个海上支队,民兵发展到22万人,自卫团员达到80余万人。①解放战争中,胶东地区就消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胶东部队继续发挥“能打善拼”的特质,在此仅枚举两例:由胶东部队发展演变的41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于建国前夕在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检阅;由胶东部队发展演变的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即后来的27军)在济南战役中率先攻破城池,毛泽东亲写“济南第一团”表彰该部队。
  第四,听党指挥、不畏牺牲让胶东部队肯于“舍小家,为大家”,维护全局利益。走出去支持全国的武裝革命,维护地区革命成果,是胶东部队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不畏牺牲的深刻体现,也让“顾全大局”的精神成为胶东革命精神中非常突出的成分。解放战争期间,胶东主力部队10个整团,21569名胶东子弟兵挺进东北,是山东军区调赴东北人数最多的部队,在实施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①;山东战场上,胶东部队在潍县解放、济南战役中立下奇功;在其他战场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建战役中胶东部队亦战功卓著。“塔山守备英雄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潍县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等英雄称号是对胶东部队大局意识的最好写照。其所弘扬的胶东红色精神鼓舞了胶东人民,大批民兵随军参战,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胶东部队从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到开辟胶东抗日根据地;从反“封锁”、反铫蚕食”、反“扫荡”,到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再到南征北战支援全国的解放事业,胶东武装力量听党指挥、不畏牺牲的精神发挥了关键作用,创造了卓著的革命成绩,成为部队长足发展的“军魂”。以天福山起义为火种成长起来的抗日武裝队伍一直延续发展为4个军又2个师另25个团,在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仍有三个集团军的前身是胶东部队。②这在山东前几次武裝起义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胶东子弟兵听党指挥、不畏牺牲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党、国家、社会的广泛认可,凸显并发扬了“英勇善战、顾全大局”的红色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成为胶东革命精神特别突出的组成部分,并从军队走向社会,与胶东干部群众的奉献精神、大局意识、实干态度相融合,成为地区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表现为在军事和社会建设中“舍小家、为大家”,攻坚克难,最终物化为胶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附注

①李沛茜、姜丽敏、杜家荣:《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月,第45页。 ①李沛茜、姜丽敏、杜家荣:《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门年12月,第45页。 ②张克勤、汪洋、刘学艺:《从天福山走来的胶东子弟兵——记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历史沿革》,载于《胶东子弟兵》,黃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昌连仁
责任者
宋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