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广泛建立,群众对党的信任成为最有效的“动员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40
颗粒名称: 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广泛建立,群众对党的信任成为最有效的“动员令”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327-328
摘要: 本文讲述了自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基础上,党的组织机构逐步完善。胶东各县相继建立了特支、县委,党员数量也不断增加。抗战结束后,胶东区共产党员发展到63064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员总数的31.5%,占全国共产党员总数的5.38%,成为山东党组织发展的先进地区。到1949年底,全区共产党员发展到324233人,与人口比例为2.87%,,占山东解放区共产党员总数的42.67%,占全国党员总数的7.23%,全区共有党支部15601个,每个村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而这种社会动员又进一步強化了人民对党的领导的认同。这种良性互动催生了强大的红色精神文化。
关键词: 基层组织 群众信任 组织发展

内容

自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基础上,党的组织机构逐步完善。胶东各县相继建立了特支、县委,党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到1938年底,全区有掖县、蓬莱、海阳、招远、栖霞、黄县、文登、潍县、昌邑、诸城等11个县委,其余各县党组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地方党员发展到2000多人。③抗战结束后,胶东区(不含青岛市和滨北地区、潍坊地区部分县)共产党员发展到63064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员总数的31.5%,占全国共产党员总数的5.38%,④成为山东党组织发展的先进地区。到1949年底,全区共产党员发展到324233人,与人口比例为2.87%,(同期这一比例在山东为1.66%,在全国为0.8%),占山东解放区共产党员总数的42.67%,占全国党员总数的7.23%,全区共有党支部15601个,每个村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①党组织的发展完善強化了对基层政权的领导,使党的光辉形象深入民心。正是民众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实现了党在战争时期深入社会基层的、強大的社会动员。而这种社会动员又进一步強化了人民对党的领导的认同。这种良性互动催生了强大的红色精神文化。

附注

③李传敏:《中共胶东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4月,第69-73页。 ④李沛茜、姜丽敏、杜家荣:《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月,第45页。 ①参见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465页;李沛茜、姜丽敏、杜家荣:《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闩年12月,第45页。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昌连仁
责任者
宋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