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放战争时期,贊县是山东、全国革命斗争的大后方,山亲数万大军从这里启程挺进东北,贊县人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32
颗粒名称: 三、解放战争时期,贊县是山东、全国革命斗争的大后方,山亲数万大军从这里启程挺进东北,贊县人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战争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321-324
摘要: 本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数万部队从这里橫渡渤海,挺进东北,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大规模海上战略转移的先例。解放战争时期,黄县是山东革命斗争及至全国革命的大后方,黄县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参军、支前的热潮。因此,龙口港依据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山东八路军、干部挺进东北的最主要的两个起航地之一。负责海运指挥的胶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表扬奖励了黄县、龙口,并授予各群众团体锦旗一面。从此至新中国成立,黄县地区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三大战役之后,为支援开展新解放区工作,从1948年初起,黄县地区先后分四批抽调200多名干部南下。
关键词: 黄县抗日 革命斗争 战争时期

内容

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数万部队从这里橫渡渤海,挺进东北,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大规模海上战略转移的先例。解放战争时期,黄县是山东革命斗争及至全国革命的大后方,黄县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参军、支前的热潮。
  1.抢占先机全力支援运兵东北。1945年9月,党中央根据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山东主力及大部分于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挺进。龙口港于1914年开埠,1919年建成栈桥码头,胶东行署专门在这里设立了龙口特区工商管理局,统一管理龙口、蓬莱、栾家口、黄河营、长山岛5个海口,是当时胶东军区和行署控制的重要港口基地。因此,龙口港依据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山东八路军、干部挺进东北的最主要的两个起航地之一。胶东军区在龙口设立了海运办事机构,司令员许世友来龙口亲自坐镇,指挥龙口、栾家口等处的海运工作,11月,罗荣桓一行乘坐6艘汽船从龙口港出发挺进东北。为保证部队顺利过海,黄县数万名群众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突击做便衣、鞋帽,并在短时间内捐献衣物数千件;地方政府紧张地从各地调集粮食,组织群众磨面粉,分至家家户户烙大饼,同时还特别准备了一些急救水(十滴水)、仁丹、咸菜、苹果和长把梨等,防止战士们晕船。一时间,龙口地区千家万户昼夜不息,缝制被服、推磨箩面,万千盏小油灯辉映入海,尽显龙口人民赤忱火热之心。龙口港还承担了重要的运送兵员任务,码头工人们挑灯夜战,分班轮流,将部队给养全部裝运上船,最大限度地为部队渡海赢取时间。龙口船员工会会员驾驶运兵船只昼夜兼程,战胜风浪,机智巧妙躲过了国民党的军队。由于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战,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数万大军从龙口港、蓬莱栾家口等处出发渡海到达东北,完成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行动,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赢得了时间,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负责海运指挥的胶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表扬奖励了黄县、龙口,并授予各群众团体锦旗一面。
  2·青壮年踊跃参军。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9月,黄县县委发出了“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号召。全县人民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送到部队,掀起了一个“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的参军参战潮。从此至新中国成立,黄县地区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第一次是1946年7月至9月,第二次是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第三次是1947年7月,第四次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在大参军运动中,广大青壮年,以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己任,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表现了崇高的献身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党员帶头、干部带头和父送子、妻送郎上前线的动人事迹。城北徐格庄张天性老汊先后送走4个儿子参军,被县政府授予“参军模范家庭”。在1947年2月的大参军中,“参军状元村”东营曹家,120名青年踊跃报名,同年秋又有70人参军,当时全村共200户,人口不足900人,参军上前线的达每户一人,可编成一个连队。临行前,这些热血男儿在曹氏族谱前立下铮铮誓言:“一人当兵,曹氏光荣,奔上前线,争当英雄!”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顶着硝烟炮火,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先后有24人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他们的名字同当年县委、县政府赠送的“民族英豪”的橫匾、“光宗耀祖”的锦旗一样留在东营曹家村的革命传统教育展室內,成为该村永远的历史丰碑和骄傲。在解放战争中,全县近万名青壮年参军,其中到主力部队的就有5188人,为部队的巩固和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积极支援前线。1946年9月,黃县成立了支援前线办公室,并作出《关于战时支援前线工作的决定》,指出:为了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坚决做到,敌人一日不停止进攻,我们一日不停止反击,一日不停止支援前线!从7个方面制定出了具体的工作细则。随后,全县各区、村也都建起了支前指挥部和支前立功委员会。到年底,共组织起民工23000多名,拒架18788抬,运输车辆3166辆,牲口12362头,以备随时支前调用。1947年先后组织大车运输队支援了鲁南会战和孟良崮战役,帮助部队转运粮食、弹药等各类物资。40多辆胶轮大车让战区的干部群众眼界大开,沂水县的一位军属老大娘坐上车后激动地说:老了还能坐上大车,这辈子总算没有白活!还有随车“满载而行”运去的全县群众连夜突击磨好的20万斤苞米面和黄豆粉,足以见证黄县人民支前的深厚情谊,他们竭尽所能,把最殷实的“家底”毫无保留地支援给前线。支前民工大军更是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他们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冒着枪林弹雨,将急需的粮食、弹药及时送到作战部队和战士手中。在运粮过程中,装粮的口袋不够用,他们就用自己的棉被甚至脱下长裤裝粮,3个月时间在崎岖不平、坡陡弯多的山路上完成了300多万公斤的运粮任务。大雨季节,在运送弹药的大车深陷河里泥浆无法行动、换用骡子被炸死、民工受伤等情况下,他们用担架抬、人肩扛、人头顶等办法,冒着生命危险把弹药及时送到阵地上。当年黄县大车队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由于成绩卓著,被省支前指挥部授予“黎玉运输队”这个象征着支前民工组织最高荣誉的光荣称号。1948年起,根据战场的需要,黄县又先后组织了6次大规模的支前活动,共出动7000多人、担架千余抬、大车400多辆、小车9700多辆,呈现了“车辚辚,马啸啸,支前大军人如潮”的壮观场面。其中支援淮海战役的就有4次。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龙口人民的支前业绩将永载史冊。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黄县地区共出动规模较大、服务时间较长的民工7批,计1.3万人次,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表现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感动。
  4.抽调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三大战役之后,为支援开展新解放区工作,从1948年初起,黄县地区先后分四批抽调200多名干部南下。1949年2月,在南下干部欢送会上,县委书记谢华题写了“浮云掩红月,重炮送轻舟。红旗飞建业,雄师下杭州”的诗句,鼓励南下干部为全国解放,四海为家,建功立业。南下干部无不慷慨激昂,亲率队伍南下的县长王佐群做了“深学入城业,随军赶急流。昼伏防铁鸟,夜行作泥猴”的辞别词以示决心。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声中,南下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祖国南方挺进,投入到了“新”的战场。这些干部在新的地区、新的工作岗位上,克服一切困难,坚强不屈,英勇奋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巩固新解放区,实现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解放后,大部分南下干部留在了南方城镇乡村,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克服了南北生活习俗和文化的差异,在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奉献了毕生精力。
  (作者系中共龙口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员)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晓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