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力支援战争,名扬胶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30
颗粒名称: 2.全力支援战争,名扬胶东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318-319
摘要: 本文讲述了黄县人民不仅具有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而且具有服从全局的自我牺牲精神。全县人民不论是根据地內的还是敌占区的都能踊跃缴纳救国捐和救国公粮,不仅保证了本县党政军的需要,还有力支援了胶东主力部队和上级给养供应。1938年底,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抗日捐献活动,黄县妇女组织在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在“一切为了抗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的口号下,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干部带头,妇女们踊跃捐献,捐献数目之多为胶东各县之最。当年,蓬黄两县共征收抗日救国捐138万元。自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黄县历年缴纳的抗日救国捐数量都很大,在经济上为胶东人民乃至山东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 黄县抗日 支援战争 革命精神

内容

黄县人民不仅具有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而且具有服从全局的自我牺牲精神。全县人民不论是根据地內的还是敌占区的都能踊跃缴纳救国捐和救国公粮,不仅保证了本县党政军的需要,还有力支援了胶东主力部队和上级给养供应。1938年底,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抗日捐献活动,黄县妇女组织在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在“一切为了抗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的口号下,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干部带头,妇女们踊跃捐献,捐献数目之多为胶东各县之最。当年,蓬黄两县共征收抗日救国捐138万元。自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黄县历年缴纳的抗日救国捐数量都很大,在经济上为胶东人民乃至山东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着“胶东小延安”美誉的黄城阳村,抗战期间一直是胶东地区的后方补给中心,胶东兵工厂、被服厂、修械所和北海后方战地医院等都在此驻扎过。胶东地区各级党政机关、部队及地方武装进驻该村,依托艾崮山区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军参战,领导各县开展武裝斗争。黄城阳是胶东革命将领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中枢,许世友、林浩、吴克华、曹漫之等胶东和蓬、黄、栖三县党政军领导人都在黄城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41年3月14日,许世友与胶东区党委林浩等领导同志在黄城阳村召开了一整天的作战会议,成立了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研究部署胶东反投降战斗,著名的牙山作战方案的诞生为黄城阳村烙上了永恒的红色印记。村里至今还保存着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的旧址,已经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牙山战役是许世友在胶东战场的第一战,奠定了胶东反投降战役胜利的格局,取得了抗战局面的好转。毛泽东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而与此同时,黄城阳被敌寇视为眼中钉,日军先后积聚兵力对其进行了8次扫荡,使这个村庄几度变为废墟。但是,坚强的黄城阳人民未向敌人交一分钱、未纳一粒粮。他们积极晌应我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他们把粮食送往部队,自己却吃糠咽菜。在支援蓬莱大崔家战斗中,他们把仅有的地瓜种扒出来,洗净煮熟,一篓篓地拐着送往前线。一批批的枪支弹药、军装、粮食和战场医疗用晶,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晓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