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县抗日根据地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前沿组成部分,英勇的贊县儿女不怕牺牲,共赴国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28
颗粒名称: 二、黄县抗日根据地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前沿组成部分,英勇的贊县儿女不怕牺牲,共赴国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缋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317-320
摘要: 本文讲述了黄县是胶东半岛的水陆交通要冲,以物产丰富、商业发达闻名,历来为兵家必夺之地。黄县抗日根据地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前沿组成部分,是屹立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坚強堡垒。为了夺取胜利,它曾竭尽全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战争。黄县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英勇的黄县儿女为革命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县抗日总队、二十二大队、县大队等抗日武装相继建立。据不完全统计,黄县独立营先后共参加战斗近百场,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名,俘敌400多名。他们把粮食送往部队,自己却吃糠咽菜。
关键词: 黄县抗日 共赴国难 英雄业绩

内容

黄县是胶东半岛的水陆交通要冲,以物产丰富、商业发达闻名,历来为兵家必夺之地。黄县抗日根据地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前沿组成部分,是屹立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坚強堡垒。为了夺取胜利,它曾竭尽全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战争。黄县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英勇的黄县儿女为革命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发展壮大地方武装,捍卫家园。抗战爆发后,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许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投奔八路军,参军参战,使黄县的抗日武裝不断发展壮大。黄县抗日总队、二十二大队、县大队等抗日武装相继建立。1942年11月,黄县独立营在黄县抗日大队的基础上成立。独立营成立后,因地制宜地开展游击战、运动战,不断在战斗中改善装备,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英勇打击敌人,成为胶东战场上一支坚強的武装部队。据不完全统计,黄县独立营先后共参加战斗近百场,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名,俘敌400多名。
  八年抗战,在枪支短缺、医药匮乏、环境恶劣、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的黃县地方部队和民兵浴血奋战、英勇斗敌,牵制了大量的敌军力量:1939年冬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艾崮山区的大“扫荡”,1940年粉碎了敌人的“六一”大“扫荡”,1941年冬粉碎了敌人对黄城阳、土口一带的残酷扫荡,1942年冬粉碎了敌人的所谓“拉网扫荡”。黄县人民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仅黄县独立营就有干部战士1218名殉国,1125名英勇负伤,191名作战致残。
  2·全力支援战争,名扬胶东。黄县人民不仅具有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而且具有服从全局的自我牺牲精神。全县人民不论是根据地內的还是敌占区的都能踊跃缴纳救国捐和救国公粮,不仅保证了本县党政军的需要,还有力支援了胶东主力部队和上级给养供应。1938年底,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抗日捐献活动,黄县妇女组织在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在“一切为了抗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的口号下,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干部带头,妇女们踊跃捐献,捐献数目之多为胶东各县之最。当年,蓬黄两县共征收抗日救国捐138万元。自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黄县历年缴纳的抗日救国捐数量都很大,在经济上为胶东人民乃至山东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着“胶东小延安”美誉的黄城阳村,抗战期间一直是胶东地区的后方补给中心,胶东兵工厂、被服厂、修械所和北海后方战地医院等都在此驻扎过。胶东地区各级党政机关、部队及地方武装进驻该村,依托艾崮山区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军参战,领导各县开展武裝斗争。黄城阳是胶东革命将领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中枢,许世友、林浩、吴克华、曹漫之等胶东和蓬、黄、栖三县党政军领导人都在黄城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41年3月14日,许世友与胶东区党委林浩等领导同志在黄城阳村召开了一整天的作战会议,成立了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研究部署胶东反投降战斗,著名的牙山作战方案的诞生为黄城阳村烙上了永恒的红色印记。村里至今还保存着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的旧址,已经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牙山战役是许世友在胶东战场的第一战,奠定了胶东反投降战役胜利的格局,取得了抗战局面的好转。毛泽东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而与此同时,黄城阳被敌寇视为眼中钉,日军先后积聚兵力对其进行了8次扫荡,使这个村庄几度变为废墟。但是,坚强的黄城阳人民未向敌人交一分钱、未纳一粒粮。他们积极晌应我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他们把粮食送往部队,自己却吃糠咽菜。在支援蓬莱大崔家战斗中,他们把仅有的地瓜种扒出来,洗净煮熟,一篓篓地拐着送往前线。一批批的枪支弹药、军装、粮食和战场医疗用晶,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3.黃籍儿女他乡誓死抗敌,英名流芳。国难当前,黄县儿女积极投身民族大义,他们拋家舍业,别乡离土,奋起救国。他们的鲜血洒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整个战争年代里,黄县先后有2585名优秀儿女为党和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战初期,张益珊等黄县5名进步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张益珊是黄县埠子后村人。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张益珊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8月初,张益珊帶领王元庚、王贞一、王鹏、杜绶德等4人背井离乡,冲破国民党顽固派重重封锁,胜利到达延安,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批学员。学习期间,张益珊被同学们授予了“救中国”的雅号。1938年4月,张益珊在贵阳建立起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地方部队,并被推选为队长。在他的积极工作下,贵阳的民先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8月,国民党贵阳当局设诡计将张益珊等多名民先队员逮捕。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益珊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了《狱中纪实》文,和敌人进行了顽強的斗争。1941年1月,张益珊英勇就义。他的优秀品德和斗争精神激励着众多的正义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
  常伦英雄赞歌唱响全国。战斗英雄任常伦是原黄县孙胡庄人,19岁参加了八路军,编入山东纵队。他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曾9次负伤。每次作战,任常伦总是冲锋在前。1944年8月,被选为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荣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1月17日,海阳长沙堡战斗打响。此时,他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肩膀里还嵌着敌人的弹片,但他坚决要求参战。他带领战士们快速冲锋,抢在日军前占领了制高点,又夺取了被日军占领的小高地。他沉着指挥战士们连续击退了敌人的5次反扑。子弹用光了,他帶头冲向日军,一人连续刺死5名鬼子,帶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但自己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1945年,孙胡庄改称“常伦庄”,胶东国防剧团谱写了一曲颂歌《战争英雄任常伦》,在胶东地区广为传唱。2009年7月,任常伦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40多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黄县籍子弟兵成长为将军和副军职以上领导干部,涌现出了张万年、仲曦东、江民风等诸多著名的军队将领。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晓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