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福山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515
颗粒名称: 4.天福山起义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302-305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口号。10月,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制订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并派遣大批干部到各地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林一山、张加洛、理琪、宋澄等相继赶赴胶东发动起义。特委干部会议后即召开大队领导会议,研究商定全大队人员武器编配和三个中队所属小队队长名单。为此,胶东特委向国民党文登县政府提出严重抗议。
关键词: 昆嵛山 天福山 起义

内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口号。10月,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制订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并派遣大批干部到各地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林一山、张加洛、理琪、宋澄等相继赶赴胶东发动起义。
  1937年12月24日拂晓前,胶东特委领导干部理琪、吕其恩、林一山、张修己、宋澄、张修竹、王台、于娘、刘中华、丛桂滋等便来到天福山玉皇庙。天刚拂晓,于得水带领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也赶来了。
  在天福山玉皇庙内,胶东特委召开了干部会议,理琪详细传达了特委根据省委指示所做的关于发动这次抗日武装起义的有关决定,民主推荐产生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领导成员及三个中队干部名单,由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大队下辖三个中队,柏永升、张玉华、王洪、王政安、邢京昌、刘中华分别任三个中队的中队长和指导员。特委干部会议后即召开大队领导会议,研究商定全大队人员武器编配和三个中队所属小队队长名单。当时,各方凑集的枪支共40余支,人员主要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和部分爱国热情较高的教员、学生,还有部分是刚从国民党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同志。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理琪向全体指战员做了关于“当前抗战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讲话,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并将第一支抗日大旗授予大队长于得水。大队长于得水和大队政委宋澄分别做了讲话。从此,胶东党直接领导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便正式诞生了,拉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
  宣布起义后,“三军”一大队对外采用武装宣传队的名称,开展宣传。同时,吸取“一一·四”暴动失败的教训,胶东特委主要领导人都未参加武装宣传队,以防武装宣传队万一遭到破坏,党组织仍能继续领导斗争。12月31日,武装宣传队西上到达岭上村时,遭到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率领的地方反动武装四五百人的包围。“三军”一大队政委宋澄向对方晓以民族大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亲自带领27人与李毓英交涉,但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合作抗日”的假面具,将我方代表全部逮捕。我方代表英勇斗争,红军战士金牙三子、王洪等不幸牺牲,其余人员在于得水带领下突围脱险。为此,胶东特委向国民党文登县政府提出严重抗议。与此同时,胶东特委采取果断措施,一面继续补充人枪扩大队伍,一面积极组织威海起义。
  抗战开始后,胶东特委抓紧有利条件,通过理琪、林一山、孙端夫和孙光明等同志的耐心工作,政训处的大部分人愿意参加抗日;海军教导队表示维持中立;国民党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则与我方达成协议,我方保护其安全离开威海,他把武器装备移交我军。1938年1月14日,理琪派人去沟于家村调“三军”一大队到威海。由于于得水带领一大队在昆嵛山区活动,路途远,时间紧,通知已来不及。于是,于娘、张修己等便临时召集附近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数十人奔赴威海。15日凌晨,各路参加起义的人员100多人相继到达专员公署,同政训处的部分力量会合。下午3时,打开专员公署的军械库,取出了百余支枪械和大批军用物资。这时,国民党海军教导队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伪公安局长郑维屏也未敢妄动。16日晨,起义队伍聚集在专员公署召开了群众大会。下午,我军护送孙玺凤安全离开威海。晚饭后,起义队伍离开威海。
  威海起义壮大了天福山起义队伍,“三军”开始公开活动,国民党文登县政府慑于“三军”的声威,不得不释放了岭上事件中被捕的我方人员。国民党王兴仁、丛镜月部见我军威势大,也与“三军”联系,形成一时的联合局面。
  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胶东各地相继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纷纷编入“三军”。“三军”队伍不断扩大,军威大振,极大地扩大了党在胶东的影响,激发了胶东人民的抗战热情。
  1938年2月3日,日军占领烟台。胶东国民党政府官员和军队不战而逃。2月5日,日军占领了烟台以东30公里的牟平城。并以“胶东善后委员会”的名义委任宋健吾为伪县长,建立起伪政权和伪军——商团武装。
  2月14日,“三军”攻克牟平城,在城南雷神庙激战七八个小时,以少数缺乏战斗经验的指战员和劣势装备,抗拒数倍于我的优势敌人,打退数次进攻,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烧毁敌汽车数辆、打下一架飞机的重大胜利。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根据地崔家口,“三军”将士召开了追悼大会,沉痛掩埋了理琪等烈士的遗体,经过短期整训,在吕志恒、林一山率领下继续西进,奔赴抗日战场。这期间,蓬莱、黄县、掖县、莱阳等县党组织相继发动起义成功,不久,“三军”开赴蓬莱、黄县、掖县,与蓬莱的“三军”二路、黄县的“三军”四路和掖县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会师。这时,胶东起义部队已发展到7000余人。1938年9月18日,“三军”奉命在掖县沙河镇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正式纳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成为胶东抗日的主力军。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南征北战的枪林弹雨中,“三军”队伍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的一支劲旅,诞生了27、31、32、41军等能征善战的胶东雄师。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建中
责任者
于晓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