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胶东子弟兵发展壮大,看其皿要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328
颗粒名称: 一、从胶东子弟兵发展壮大,看其皿要地位
分类号: D263
页数: 4
页码: 136-1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胶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胶东子弟兵创建和发展的沃土,党的领导是胶东子弟兵发展壮大的根本和关键。1921年秋,烟台海军学校学生郭寿生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胶东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32年4月,掖县党组织建立了以郑耀南为队长的胶东第一支武装——特务队。1933年3月,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后,又陆续组建了几支武装游击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这支红军游击队是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仅存的红军队伍。七七事变后,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奉山东省委指示重返胶东,积极宣传抗战,动员各界进步力量,着手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
关键词: 胶东 创建第兵 发展沃土

内容

胶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胶东子弟兵创建和发展的沃土,党的领导是胶东子弟兵发展壮大的根本和关键。
  1921年秋,烟台海军学校学生郭寿生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胶东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24年他在烟台海军学校建立了胶东第一个党小组,革命火种从此在胶东大地生根开花结果。1928年3月,成立了以李伯颜为书记的胶东第一个共产党县委——中共莱阳县委员会。
  1932年4月,掖县党组织建立了以郑耀南为队长的胶东第一支武装——特务队。1933年3月,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后,又陆续组建了几支武装游击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震惊山东的“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残酷镇压,惨遭失败,于得水等率领突围的30余名红军游击队员转入昆嵛山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支红军游击队是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仅存的红军队伍。
  七七事变后,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奉山东省委指示重返胶东,积极宣传抗战,动员各界进步力量,着手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1937年12月24日,在理琪领导下,起义队伍在文登县天福山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以下简称“三军”)。“三军”在胶东特委领导下奇袭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日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的抗日热情。在天福山起义和雷神庙战斗的影响下,我党又组织了一批抗日武装起义,革命的浪潮迅速燃遍了胶东大地,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敌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三军”迅速发展到3500余人,掖县武装起义成立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也迅猛发展到3700余人。1938年秋,“三军”、“三支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2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五支队的成立,标志着胶东子弟兵正式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是胶东子弟兵创建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胶东子弟兵,在抗日烽火中创建发展,经过战争洗礼,到抗日战争胜利,已发展壮大为两个师、两个旅和若干个独立团。当10个团挺进东北后,又先后成立了三批师旅和独立团,从仅有3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到解放战争成长壮大为四个军(第27、31、32、41军)两个师(第100、101师)又25个团,其主力主要分布在第三野战军三个军,第四野战军一个军,另有一部分编入第二野战军,至今依然在北京、兰州、广州、南京、济南等五个大军区和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及中铁建设集团公司,为国防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今,在解放军编制序列中仍保留第27、31、41三个集团军,占全军18个集团军的六分之一,在全国不多见也可以说绝无仅有,这是值得胶东人民和胶东子弟兵骄傲和自豪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胶东子弟兵的灵魂,是它创建、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这支武装从一开始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它既有党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红色种子,又有陕甘、红一、红四方面军党领导的红军基因,还有抗大胶东支校的传承。党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视胶东子弟兵的建设和发展,先后从延安等地派来了一批又一批红军骨干,主要以军事干部为主,与胶东本地党政军干部相结合,在斗争实战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政治工作和红军光荣传统作风带到了胶东,为胶东子弟兵建设作出重大的根本性贡献。“三军”起义初期,陕甘红军高锦纯、王文及吴克华等就奉命来到了胶东,为胶东子弟兵创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五支队、五旅的干部,特别是军事干部大多数都是由红军干部担任,就以胶东主力13团为例,团长李绍桥、巫金锋、聂凤智,副团长卢福三(即卢燕秋)、王奎先,政治处主任张福华,以及营级干部官俊亭、秦云、全兆瑞、李宏茂等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干部。他们首先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部队创建的同时,就在各级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培养党员骨干,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次,党对军队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有效地进行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教育,使广大指战员形成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利益而战的革命精神。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在战斗实践中磨练成长,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和卓越的指挥员。再次,党组织在部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整训、整风、拥政爱民和尊干爱兵教育活动,使全体指战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政治热情和战斗意志。总之,党的坚强领导,有力的政治工作,是胶东子弟兵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特别是1940年4月,抗大一分校以一大队为基础,配备百余名干部在大队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率领下,与创办于1938年3月的胶东抗日军政干校,在掖县桑元合并成立了一分校胶东支校(不久改为第三支校),先后为胶东子弟兵培养了5000余名干部,从而使胶东子弟兵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
  胶东子弟兵,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先后在许世友、林浩、聂凤智、刘浩天、贺敏学、李元等率领的华野9纵队(27军),吴克华、彭嘉庆、莫文骅、胡奇才等率领的东野4纵队(41军),周志坚、廖海光、陈华堂等率领的华野13纵队(31军),刘涌、彭林等率领的第32军,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

知识出处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胶东革命历史研究》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众多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从中国革命大背景下对胶东革命地位和贡献的精辟论述。收录的文章有:《试论胶东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试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旗不倒的原因及其意义》、《统一战线在胶东的运用和实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克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