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在刘珍年部开展军运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10004
颗粒名称: 中共党员在刘珍年部开展军运工作
分类号: K263
页数: 4
页码: 35-38
摘要: 1928年8月,军阀刘珍年进驻烟台后,投靠南京国民党政府,领取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的番号,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一师。刘珍年亲派其胞弟刘锡九代表刘在上海会见了陈赓,请求我党派人援助。当时党中央对刘珍年的情况已有所了解,先后派出多名党员到烟台,并支持各地的党员到烟台开展工作。许多共产党员是通过刘锡九、王冲天、王静涵3人的关系来烟的。第二批是以李楚离和李素若为首,由天津抵烟,主持刘军中地下党工作。第三批是胡允恭以中央军事特派员身份,率领一批骨干来烟。3批党员骨干的加入,使刘军中党员人数达150余人。
关键词: 刘珍年 历史事件 军运工作

内容

1928年8月,军阀刘珍年进驻烟台后,投靠南京国民党政府,领取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的番号,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一师。刘珍年虽然名义上归附蒋介石,但自知不是蒋的嫡系部队,对蒋若即若离,加上韩复榘和陈调元在周边也虎视眈眈,刘珍年深知自已处境险恶,派出亲信,多方网罗人才,并向我党伸出求援之手。刘珍年亲派其胞弟刘锡九(地下党员)代表刘在上海会见了陈赓,请求我党派人援助。当时党中央对刘珍年的情况已有所了解,先后派出多名党员到烟台,并支持各地的党员到烟台开展工作。许多共产党员是通过刘锡九(时任刘珍年部队政训处处长)、王冲天(时任二十一师驻南京办事处全权代表)、王静涵(时任烟台市公安局局长)3人的关系来烟的。第一批以曾希圣为首,王冲天以充实青年军事骨干为由,安排曾在政训处任宣传科长,以后又有高云舟、刘依萍、彭雪枫等20余人来烟工作。第二批是以李楚离和李素若为首,由天津抵烟,主持刘军中地下党工作。以后有侯超众、师志真、张秉宸、王子舟等人来烟,其中师志真任刘珍年的秘书主任,张秉宸、王子舟任公安局督察长和会计处主任。第三批是胡允恭以中央军事特派员身份,率领一批骨干来烟。3批党员骨干的加入,使刘军中党员人数达150余人。
  刘珍年军中党的活动,首先是从政训处开始的。政训处是刘军建制11个大处中位置比较重要的部门,曾希圣担任宣传科长后,又有好几个党员被安插到政训处工作。为了加强领导,他们自己成立了军队中的第一个党支部,由曾希圣任书记,同时建立起刘军中的共青团组织。11月,刘军的芝I军官学校成立,为了争取刘军中这部分优秀军官,由政训处调任学校政治指导员的李楚离同志,写信给中共顺直省委,要求派党员来校以学员身份开展工作。1929年春,顺直省委派张国钧和蒋明治两个青年党员到军校学习,并在学校的军官队和政治队里成立了两个党支部,他俩分别担任支部书记,由李楚离负总责。军官学校里教官党员和学生党员互相配合,他们利用课堂宣传《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等进步书刊,利用开展文体活动团结学员,宣传革命道理。几个月后,张霖之、李w云、郑洁曙等30余名学员先后被发展为党员。
  中央军事特派员胡允恭抵烟后,以在烟台养正学校教书为掩护,全面领导烟台军队和地方党的工作,把烟台的党组织调整为军事、警察、地方3个特支,打开了工作局面。
  地方特支和军事特支于1929年秋创办了《胶东日报》(后更名为《胶东新闻》),总编辑由刘军中的郝道述同志担任,许端云、胡世星等同志具体负责。该报每日出刊四开四版,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时局和社会动态,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革命宣传,内容丰富,体裁新颖,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市民争相阅读,对改变烟台当时的沉闷空气,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地方和军事两个特支合办了两所平民夜校,分男校和女校。男校学生主要是印刷、拉水、拉粪工人,女校学生主要是花边厂和发网厂女工。教员由彭雪枫、张恒生、许端云等党员骨干担任。他们帮助工人学文化,教唱革命歌曲。通过夜校学习,工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涌现出高吾兰、李淑云、崔爱卿等一批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
  烟台地下党在刘军中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派特务来到烟台,密查共产党和监视刘珍年。鉴于烟台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中央决定,撤出已公开身份的地下党员,将地方特支改为中共烟台市临时委员会,由许端云任书记。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红色记忆》是从档案角度对烟台红色文化进行专题编辑。本书客观记述了烟台早期党组织从思想准备、组织创建、发展壮大和统一领导等各个阶段的活动过程,详尽记录了烟台党组织在创建、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战事、行政区划重大变化和著名人物的活动。本书有三大特色:一是以时序为主线的形式,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地映像了烟台红色文化雄厚底蕴;二是以档案公布的形式增强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凭证作用,为今后的胶东红色文化史乃至胶东地方史研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红色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性依据;三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书编排了大量的图片,以期达到体现该书的价值性和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可读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