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特等模范爆炸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885
颗粒名称: 三个特等模范爆炸村
分类号: K265
页数: 20
页码: 237-256
摘要: 1945年5月7日,敌人以2000余兵力“扫荡”我海莱边区。敌人“扫荡”的主要目的是企图控制我沿海地区,防止我军民配合盟军登陆给他们以前后夹击的打击。敌人的“扫荡”空前残酷毒辣,我海莱人民武装配合主力与敌展开了英勇顽强激烈的斗争,特别是海阳的爆炸战,使敌人惊魂丧魄,爆炸战真正成了群众运动,爆炸战期间涌现了3个特等模范爆炸村。今夏的5月10日,敌人一到海阳,民兵即对敌展开猛烈的爆炸战,截至6月17日,共响雷49个,除9个雷毙伤敌伪人数不明外,其余40个雷共毙伤敌伪116名,平均每个雷毙伤敌伪2.9名。另外生俘伪军1名,用枪打死打伤敌伪3名,土炮打死打伤敌伪3名。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海阳县 模范村

内容

1945年5月7日,敌人以2000余兵力“扫荡”我海莱边区。敌人“扫荡”的主要目的是企图控制我沿海地区,防止我军民配合盟军登陆给他们以前后夹击的打击。敌人的“扫荡”空前残酷毒辣,我海莱人民武装配合主力与敌展开了英勇顽强激烈的斗争,特别是海阳的爆炸战,使敌人惊魂丧魄,爆炸战真正成了群众运动,爆炸战期间涌现了3个特等模范爆炸村。这3个特等模范爆炸村是:文山后、赵瞳、小滩村,这3个村都属于海阳行村区。
  第一情况概述文山后村:全村120余户,四面皆山,位于索格庄(据点)、行村之间,距夼里村(据点)2里路,在夼里西山的碉堡上可清楚地看到该村房屋街道。1943年,该村民兵封锁行村据点开始学习爆炸,在艰苦的斗争中培育出了一个闻名胶东的爆炸大王于化虎,现已被誉为胶东民兵英雄,在他领导下的民兵对敌斗争,一贯地表现了积极顽强,对爆炸技术有很多创造。今夏的5月10日,敌人一到海阳,民兵即对敌展开猛烈的爆炸战,截至6月17日,共响雷49个,除9个雷毙伤敌伪人数不明外,其余40个雷共毙伤敌伪116名,平均每个雷毙伤敌伪2.9名。
  赵瞳村:全村268户,历史上是一个封建势力较浓厚的村庄。南面靠山,东西北三面都是(小)平原,位于行村与索格庄之间,距夼里村5里路,是行村敌伪到索格庄与夼里村的交通要道。1943年,该村民兵封锁行村据点学习爆炸,出了个闻名胶东的民兵英雄赵守福,在他的领导下,民兵团结一致,逐渐削弱封建势力的阻碍破坏,爆炸运动迅速开展起来。5月18日,敌人一到,即对敌展开了猛烈的爆炸战,截至6月17日,共响雷42个,除11个雷毙伤敌伪不详外,其余31个共毙伤敌伪72名、洋马3匹,平均每个雷炸死炸伤敌伪2.5名。另外生俘伪军1名,用枪打死打伤敌伪3名,土炮打死打伤敌伪3名。
  小滩村:四面都是平原,只西北2里有小孤山名叫烽台,距行村5里路。位于行村通穴坊庄的大道旁,但该村民兵英勇杀敌善于爆炸。从5月10日至6月17日,共响雷27个,除有6个在行村附近炸响无法统计外,其余21个雷毙伤敌伪70名,平均每个雷毙伤敌伪3.3名。有1个19岁的女队员孙玉敏,用土枪打伤伪军1名,用钢枪打死日军1名,被民兵们称为“女神枪手”。
  第二为什么有了这样大的爆炸成绩甲、掌握了地雷战的原则一、地雷一贯成为对敌进攻的武器。
  文山后村的口号是:“敌人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炸!"5月9日敌人从穴坊庄出动,10日到该村边境即迎头炸上去。5月26日正确分析估计索格庄村敌伪要逃,预设下埋伏雷,敌人一到就炸上去,四五百敌人在该村住了三天三宿,每宿总能送几个雷到村里边或村头上。敌人在夼里村修了临时据点驻了30多天,每天都能送几个地雷到夼里村里或村头,因此敌人在村的边境不敢多走一步,更不敢追我民兵和群众。民兵们都越炸越有劲,成绩一天比一天多。
  赵疃村的口号是:“把敌人挤到山南坡!”“让敌人走一趟炸一趟!”为了口号的实现,民兵们就天天研究敌人的行动规律。真正做到敌人走一趟炸一趟,一趟不漏。敌伪今天走大道明天走小道,今天走中间明天走旁边,上午走山坡,下午走沟壑,上午走上山坡下山坡,下午走沟西崖沟东崖,上午走青苗田,下午走麦田,有时左右摆动东西弯锯式运动,有时前面派出工兵破坏,后面大队下着“洋操”(弯腰低头脚抬得高,民兵叫他下洋操)前进。不管敌伪怎样狡猾,民兵们的雷总能根据敌伪行动的变化而变化,该村的民兵说:“敌人净找死,我们地雷埋在哪里他就从哪里走。”外村的民兵说:“赵Ra地雷带的吸鬼子石,埋在哪里鬼子就赶哪里走。”鬼子在6月17日以前虽然还没有从该村山南坡走,但也已被挤上山南岭,轻易不敢从该村经过。
  小滩村的口号是:“迎头去炸!”“炸到敌人心脏!”现在敌人从陆路(青威路)来或是从水路(从青岛、金口到行村南面)来差不多都能迎头炸上去。敌人到了行村便不敢轻易出来或随便回去。有一天敌人要向北出动,一上午走了5里路,又害怕又吃累,敌伪军个个满身是汗。
  二、地雷真正成为群众性的武器,地雷战发展成群众运动,达到了民兵个个会用,群众人人喜欢,使敌人处处挨炸,寸步难行。
  这3个村子的民兵个个都会使用地雷,看守地雷,懂得地雷的性能,并各有一部分爆炸技术。特别精通的是文山后于化虎,一个雷毙伤敌伪7名。赵瞳村赵守福的雷就爱打骑马的。赵同伦一个夹子带3个连环雷,一下子毙伤敌伪12名。小滩村孙藻训一个雷毙伤小鬼子9名。不但民兵会用雷,小滩村青妇小队孙玉敏两个雷毙伤敌伪4名,赵Ra村8个青年妇女连下两次雷(都被敌人绊断弦踏破板子没响),文山后村青妇小队也打响一个地雷。赵09村15岁的小学生赵仁兴经常跟着民兵埋雷,商人赵连科也跟着民兵一起埋雷,45岁的老农民赵金光帮助挖了很多雷窝,很多家的老人都督促他们的儿孙说:“使劲埋,打净那些畜兽!”有一老头因他儿子三四天没有响雷,说:“人家埋得都响了,你埋得怎么不响呢?”许多家的妇女要求把雷埋在她们家的门口,说:“比锁还管用。”平日里较落后的人士,见民兵响雷很多,也自愿送肉送菜送粮慰劳民兵,民兵打胜仗,吃着“胜利饭”。
  三、做到了有计划有重心地布雷,固定雷与飞行雷有机结合。6月27日,文山后村于化虎估计索格庄敌人要逃窜,预设地雷20余个,敌人到了,一起响了11个。该村把lf里村敌人的必经之路和要控制的高地都预设上雷,夼里敌人每次出动都要吃几个预先栽好的“铁西瓜”(固定雷)。他们又常常钻到敌人行军或搜索的空隙当中下绊雷。
  赵疃的民兵每天查看敌人行踪,检查埋地雷地址,研究敌人第二天的行动规律,因敌人的行动一天一变、一时一变,民兵们的雷也天天随着掌握了的敌人行动规律,而有所变化。因此不管敌伪怎样狡猾,哪天也免不了挨炸的厄运。
  小滩村西南有一港流渡口,是敌人到穴坊庄的必经之路,该村民兵就常到那里埋雷。6月16日,4个雷毙伤敌伪13名(内有一指挥官),孙藻训一个雷毙伤敌伪9名就是在这里响的。6月15日晚上,他们得悉敌人从南海运来些构造工事的器材和食粮要往行村运输,孙藻训、孙纯帆、孙纯浦、孙玉敏(女)等7人便飞奔到海边,在大路上设了7个雷。第二天早晨,这7个都命中了,孙藻训埋的3个即毙伤日寇12名。
  乙、发挥了地雷战的基本战术一、积极主动开展了连续爆炸:这3个村,只要敌人从他们村经过从来没有漏账。最基本的原因是,这3个村的民兵一贯积极主动了解敌情,研究敌人活动规律,不断改进爆炸技术,爆炸器材齐全,组织健全,一发觉敌人就迎头炸上去。
  兹把小滩和赵pa的连续爆炸成绩列表如下,文山后村5月26日下午的连续爆炸战也写在下边:5月26日下午3时,索格庄村的敌人遭我主力部队强袭后,三路南撤。西北汪格庄村一路伪军200多,首先到达赵I`1村西,第一个雷响了后,敌人还是继续前进。第二个雷又响了,敌人才向南迂回。第三个雷又响了,这时敌人像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后续部队真鬼子200多,从瑞宇村窜来,武士道的日本兵,似乎要给伪军做出榜样,一进村西北角,雷照样叫了一声,但是敌人非进村不可,乃绕到村北,“铁西瓜”又开了花,及至村西北角又踏响了一个,敌人转了一个大圈,绕到村东停住了。一连串的爆炸声,震动山谷,这时赵瞳方面的300多敌人由南方赶来,也许敌人接受经验,在河边踏响了第一个雷便停住了。另一股不知死活的敌人想试试到底有多少地雷,刚走进村南就被两个雷炸了出来,村西北插大旗的排哨,也想试试,刚一动踏响了两个石雷,随着烟顶了出来。敌人像进了八卦阵一样,背着现代化的武器,抱头长叹,进退两难。摆阵的英雄们在山头上按着肚子,笑出了眼泪。
  二、将计就计,利用敌人智慧打击敌人。过去只能利用自己智慧去设雷与伪装,现在已发展到利用敌人智慧去设雷与伪装,敌人发现怀疑之处,即利用石头、面粉咸盐等画一个圈,向后一个传一个说:“地雷的有。”民兵也在敌人可能怀疑之处照样画“雷”,在没画圈处埋上雷。敌人见了“O”害怕,往旁边一闪,却正好踩上了。又如敌人见了可能设雷群之处,便用纸写上“雷田”两字压在上面,大队过来便绕道而进。民兵便在敌人可能怀疑之处,照样写“雷田”二字一张纸,在四周围设上雷,敌人望见了便不自觉地往旁边一躲,正好滚进“雷田”里。又如赵疃村民兵利用敌人占了山顶即向前平视的一般战术常识,敌人从东来便把雷埋在山顶西侧,从西来便埋在山顶东侧,这个战术毙伤敌人很多。又如敌人掌握了民兵雨后必然起雷的规律性(因雨后怕湿雷),每逢雨后,便趁机出动,文山后村的民兵就将计就计掌握着敌人的规律来了个反规律,埋雷时用麦糠或谷糠保护好,不怕下大雨,特别当天要下雨前还要更多埋一些雷,果然雨后敌人照例趁机来了,这一下又毙伤敌人18名。
  设新雷把周围地形都翻成新土,一个是在雨将要止时,埋上新雷,如雨洒不能和周围原雨水所洒一样,则再用人工洒一洒。另一个是在雨前把雷用麦糠(谷糠也可)保护好,雷嘴上盖上个破瓷碗。
  三、利用自然改造地形,营造一切利于爆炸的条件。从不断爆炸经验中,民兵们体会到雷要埋在比周围地形稍凹的地方,因为爆炸后爆炸力是斜射上空,斜射点从低处起可以更多杀伤敌人。雷最好埋在石磊内,如无石磊,也要在雷旁堆些石子,因为一方面石子也可以杀伤敌人扩大雷的威力,另一方面底下有石子雷片不但不能深入土内,还能反射上来,杀伤敌人。于化虎一个雷毙伤敌人7名,就是利用了雷窝处凹,四周围都高的地形和埋在石磊的作用。赵疃村的民兵发明在麦田里下绊雷,把绊弦穿在麦秸秆内最便于隐蔽,使敌不易发觉。文山后村的民兵利用傍晚太阳东射到据点,这时碉堡的敌人目光被夕阳所照射,向西边看不清楚,民兵们把这个自然现象也利用了,每到傍晚便发动群众到敌人碉堡的西侧去种庄稼或埋雷,爆炸收效很大。把附近敌据点的庄稼至少耕种了三分之二,有的完全耕种上并完成全部麦收任务。爆炸战与群众利益的结合就更加密切了。
  改造地形的范例是:小滩村民兵孙藻训,把他村西港流的石桥(青威路敌人必经之桥),每块石头都使它距离远一些,敌人必须慢慢地才能跳过去。在来路那方桥头侧面,设刁(子雷,敌人来了因过得慢而拥挤在桥头上,一个雷毙伤9个敌人。赵疃村民兵在6月4日雨后埋雷,没法伪装,便把他村附近的大道翻一下,敌人一看不敢通过,企图绕道而走,恰恰正中了预设的埋雷区,响雷9个,只知4个即毙伤敌伪13名,其余5个也命中,杀伤不详。
  四、不打前面的伪军和群众,单打中间和后边的鬼子兵,不打敌士兵单打敌指挥官。这个巧妙灵活的战术,充满着丰富的政治意义,在一定情况下,成了这三个村民兵的政治口号,在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与政治收获上都是很大的。被迫给敌人领路的群众眼看雷在后面开了花,他们会感到根据地军民对他们的关心备至,充当尖兵和前卫的伪军,经过几次侥幸经验,他们也慢慢体会了八路军与民兵对他们的留情与宽大,中间与后边被炸的日本兵则感到又奇怪又倒霉。而在几次什么都不炸专炸指挥官的情况下,也慢慢使日本士兵怀疑而逐渐体会到中国人民最痛恨的倒不是日本的广大士兵,而是日本的军阀。
  不打前面的伪军与群众、单打中间和后面的鬼子兵的办法:敌人到我根据地的行军序列,一般的是前面放几个尖兵驱赶着几个群众领路,而要通过我雷区,则要先捉更多群众带在前边准备踏雷,在尖兵二三百米后才是本队,本队前是日军。据此单炸日军的办法:(1)多用夹子雷、胶皮雷。因为这两种雷发动机构的踏面很小,尖兵与群众不易踏上,而本队则一般脱不了。
  (2)虚踏雷与真连环雷结合。前面踏了不炸后面就炸,这实际上是利用了尖兵与被驱逐群众给我们当了义务拉雷手。
  (3)用电雷。不打士兵单打指挥官的办法:A。用马蹄雷;B.用踏雷,但与平常踏雷不同,要埋得使人力量踏不下去只有马可踏下去,地形选择要在马蹄必经之地;C.空中绊雷,绊弦挂得六七尺高,步兵绊不着,常绊骑马的,除骑兵外多是指挥官。
  丙、用民主作风来提高爆炸技术这三个民兵村团部和小队,在领导上都很讲究民主作风,他们打仗之前动员讨论布置,打仗后马上开会检讨研究经验,群众积极性提高,创造性也随之提高了。过去他们研究创造了很多的经验。
  他们在这次反“扫荡”与反清剿中,又研究出一些新经验:一、不勇敢的人设雷一般的炸不着敌人。因为他不敢接近敌人就不了解情况,不了解情况就找不到好的设雷点,即使找到好的设雷点,但吓得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也必然埋设不好。这确实是个基本问题,小滩村孙义喜的雷只响不打敌人,经过检讨后即命中一个。
  二、踏雷。雷不要埋得太陡,太陡了容易割断弦,雷弦与踏板上绳要在雷箱内,在雷箱外容易阻塞不通,踏断了还不响。
  三、夹子雷。夹子离雷越近越能带响,夹子两头不要塞上小土粒小石粒,如果塞上易被箝会减低弹力。
  四、绊雷。绊弦不宜太长,如果能够伪装尽可能设两条绊弦,绊弦要好好保存,铁丝不要用火烤,烤了易断。丝弦不要让火炕烙,不要用日光晒,因为火炕烙了与日光晒了都易断。如日光强烈时,下雷前可先将弦用蜂蜡或猪油涂一遍。
  五、雷管透气的要用蜡或油封好,用时蜡或油太多了容易堵塞须先通一下,否则常抽不出弦来。
  六、小滩村孙纯帆发明了水雷,把敌人打翻在河里。
  丁、保卫了群众利益,发挥了政治工作的作用一、英雄起了带头作用,形成革命英雄主义运动。
  赵疃村的赵守福、文山后村的于化虎,都是胶东的民兵英雄。在敌人开始“扫荡”的前夜—-5月6日晚上,各路敌人纷纷集结莱阳城。就在这天晚上赵守福的爆炸远征队马上飞进莱阳城四关及东漩河埋了20个地雷。第二天(7日)清晨,敌开始出发“扫荡”,才一动身即炸翻24名,给敌伪情绪上及信心上以迎头打击,不等他们进到根据地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5月9日,敌人到了英雄家乡的附近,于化虎听到消息顾不得在县里开会,一气跑步30里地,跑到家敌人也距他疃不远了。他忘了自己还没有吃饭,背起地雷和民兵去迎击敌人,他背的这个雷,从他背上到埋到土里不过10分钟便爆炸了,创造了一个雷毙伤7个敌人的纪录。在英雄们的带头作用鼓舞下,接着于化虎的徒弟于镇江创造了一个雷毙伤8个敌人,小滩村孙藻训一个雷毙伤9个敌人的更高纪录。英雄的带头作用鼓舞了群众,群众的热情赞扬又影响着英雄。当敌人扩大清剿时,赵守福提出“包打盆子山”,于化虎提出“包打夼里前”的各包打一方的口号。在这些响亮的口号下,民兵们越战越勇,真正把爆炸战搞成了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文山后、赵r、孙家夼、夼里4个村8天爆炸石雷、地雷103个,毙伤敌人230余名。于化虎已经成为那儿民兵的榜样,有一个民兵队员在埋第二个雷以后,他忽然朝土里的地雷笑了,他默默地祈祷着:“地雷呀!你多响几个我就和于化虎一样啦!”还有两个民兵队员在爆炸了以后,以和孩子过年一样的心情,紧紧地握着指导员的手说:“你说!你快说!我再爆炸几次就能成个赵守福?”在革命英雄主义活动中,大批新的英雄和模范涌现出来。我们到盆子山10里以外的地方,便可听到人们口中流传着这样一支歌:“盆子山,地气强,过去出了个赵守福于化虎,今天又出个赵同伦和于镇江(赵同伦是赵守福的徒弟,于镇江是于化虎的徒弟,均在这次反“扫荡”中炸死敌人30名以上)。”赵09赵世奎弟兄和他妻子青妇小队员刘淑花,全家先后炸地雷11个,成为“模范爆炸家庭”的新典型。
  二、爆炸与生产结合起来,离敌人太近的田地,用雷封锁起来,就敢去耕种,敌人来了就爆炸,敌人不能突然来捉群众,群众容易转移,群众不敢去耕种的田地与民兵换工,这样小滩村、赵疃村的生产,虽受到敌人频繁侵扰,但一般没有耽误,文山后村也干了有三分之二,因此得到全村群众拥护,群众和民兵在山里生产,听到或看见他们埋的地雷轰轰开花时,他们心里是何等高兴,互相嚷着:“又有一些鬼子被炸死了……”不知不觉生产的劲儿就更加足了,疲劳烟消云散。
  三、解决民兵的四大问题,提高民兵斗争的情绪。由于民兵保卫了群众的利益,感动了全村各阶层人士,于是他们慷慨捐助,箪食壶浆,慰劳民兵。赵疃村民赵芳成慰劳民兵七八十斤重的肥猪一头,说:“你们吃了好有劲打鬼子!你们吃了我从心里愿意!”赵同伦的父亲平日反对赵同伦当民兵,这次亲眼见到民兵炸死众多鬼子,他儿子也得了“爆炸大王”的光荣称号,他老人家这遭也兴奋起来了,把他还没喂肥的一头小猪叫他儿子赵同伦抓出来慰劳民兵。50多岁的赵田民亲自送给民兵4斗豆子(200斤)。从前“苍蝇也扛不出一粒米”的大富户,现在也主动借粮食给民兵,全村的果园户都自愿声明任凭民兵吃果。民兵的家属与生产都有专人负责照顾,民兵鞋袜衣服破了,都由青年妇女缝补,青妇小队按时做饭给民兵吃,她们成了民兵政治工作的助手。民兵情绪稍有变化,全村老幼都关心,这个来慰问,那个来动员。打了胜仗,全村自愿拿出东西叫民兵吃胜利饭。民兵用的弹药,特别是地雷,武委会都及时供应,使民兵感觉武器有来源,打起仗来更有劲,并能指挥民兵们开展大规模的群雷战,更多地杀伤敌人,更大地提振民兵情绪。以上这是关于物质方面的,以前我们往往是谈政治,而忘记了提高战斗力,必须有政治条件与物质条件加起来才成,才不是空谈。
  民兵们都说:“这比平时生活还好,再不使劲儿打鬼子对不起大人和小孩子。”从这里我们也得到一个经验,民兵战时有些问题必须很好的解决,才能保持民兵旺盛的战斗意志:第一个问题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缝补衣服及鞋袜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家属与家庭生产的照顾问题,第四个问题是确保及时接济弹药。
  四、干部起了模范作用。这三村的村团部都很起劲,文山后村指导员赵芳廉脚部挂了彩,还照样亲自领导设雷。小滩村指导员孙纯帆自己响雷杀伤敌人多名,只有赵疃村团长起劲不大,而分队小队干部一般也不错,每村都有两三个较好的小队。于镇江、赵同伦、孙藻训都是各村的分队小队干部。村政和工农青妇干部武装斗争经验都很好,三个村的青妇小队都有妇救会干部参加,青救会主任都任民兵政治指导员,赵疃村村长赵树和把自己藏的地瓜干粮食借给民兵们吃。
  第三为什么能专炸敌伪,误伤自己很少文山后村误伤民兵4名,炸死群众两名,伤群众3名,误伤自己与杀敌伪人数对比为5:102=5%0赵Ra村误伤民兵两名,误伤群众3名。小滩村误伤群众4名,误伤自己与杀伤敌伪人数对比为4:90。原因都是在敌情紧急下,民兵掩护群众转移,而“扫荡”初期,群众还不完全听村团部指挥,村团部指挥威信尚未很好建立起来,群众转移进出混乱而误伤的。以后在天天紧张战斗的情况下,村团部威信很快建立起来,误伤自己的事情就逐渐减少。这3个村的民兵,后10天就根本没有误伤自己一个人。总体来讲:这样对敌大规模开展爆炸,初期误伤自己还不算太多的原因是什么呢?甲、发挥一元化领导的作用一、统一指挥:这三村都组织了战时指挥部,以村支部为统一领导核心,以村团部为统一指挥核心,把全村各个组织的力量都组织起来,而成为指导战争的机构,这个战争的机构,有能力领导着全村的人民投入战斗。
  二、分工负责:这三村党政军民的干部,在村里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都具体分了工,各负各责。赵疃是这样分工的:村团长、指导员指挥民兵作战,民兵队长负责岗哨、通讯联络,村长领导群众转移,解决民兵战时生活困难问题,各救会长与副指导员负责组织领导生产,青妇小队一面配合民兵作战,而其基本任务为后方勤务工作。
  乙、民兵爆炸与群众转移组织相结合一、民兵责任心强:L能掌握住敌情:侦察工作好,敌人从哪里来都能够事前发觉了解情况,不惊慌失措。敌人曾三次企图包围赵疃村,都被民兵岗哨发觉,及时组织转移,因此群众都不惊慌,在群众中很快地建立起村团部的指挥威信。
  2·牺牲个人掩护群众。赵疃村民兵赵祥增等看守地雷,两次发觉紧急敌情,群众拥挤过来,都以牺牲自己的精神,伏在雷上面,把群众掩护过去。三村误伤的民兵,都是紧急情况下为了掩护群众而触中地雷。
  3.民兵来回掩护群众。这三村群众都搬在外村,无论回家生产或搬运东西,都是民兵护送,民兵们昼夜不睡,从没对群众表示骄横或不负责任。
  4.组员埋的雷全组都知道,各组埋的雷小队长以上干部都知道,他们当中若有人牺牲,别人也能起他埋的雷。
  二、群众自觉地服从村团部的指挥,由于指挥部与民兵对群众负责,群众就对指挥部与民兵也自觉服从,叫往哪里转就往哪里转,叫从哪里走就从哪里走,每到夜里一帮一帮的遍地皆是,但从没有踏到雷上的。
  丙、技术与战术相结合一、敌人来了,群众转移后再挂雷弦。敌人过去,民兵搜索后群众再返回,这样有组织有计划,一般不能误伤自己,但真正做到这样又必须战术灵活技术熟练,否则不是打不着敌人就是误伤群众。
  二、固定爆炸要设在敌人一定走而民兵群众不走的地方。飞行爆炸要设得快,否则都易误伤群众或部队,要做到这样又非战术灵活技术熟练不行。
  第四为什么缴获太少鬼子武器不易缴获确是事实,但死伤敌伪那样多,除掉捡了丢掉的几匹伤马外,再没有其他的缴获,其原因是什么?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甲、爆炸战与麻雀战配合得不密切。和偷摸战政治攻势各式多样战法没有很好配合起来,因此中心环节的爆炸战没得到其他战术的紧密配合,形成单纯地雷战的裸体跳舞。这样不但缴获少,反而影响了地雷战的更大杀伤与纵深发展。
  一、麻雀战只起了防御作用。没有和地雷战结合起来一起进攻,步枪的作用发挥很小,赵疃村有次爆炸以后,三四个敌人单独窜到村内,大队走后两三小时才狼狈逃窜,民兵们只是懊悔,但并没有很快接受经验,好好学习麻雀战以射击敌人。小滩村是孙玉敏女队员用枪毙伤敌2名,文山后村的麻雀战除看守地雷担任警戒再没有一点成绩。
  二、地雷与土炮脱节。地雷爆炸后是土炮显威的好机会,因为敌人被炸后收拾尸体医治伤员淹没血迹(洒在树上的用刀刮,洒在大石头上的用钻钻,洒在石子上的埋石子,洒在河滩和土壤的用土盖,洒在草上、禾苗上的拔除之),必然在爆炸处周旋一番。小滩孙藻训说:“俺村在港流渡口一次爆炸毙伤敌伪15名,敌人像商人摆摊一样在河滩内摆了有两个钟点。”这正是有利于土炮大显神威的时机,但这时民兵只是在山头上张口大笑,忘记了其他。总计这3个村,赵疃用土炮杀伤敌伪3名,文山后、小滩村一炮也没响。
  像孙家夼村孙绍春卡(掐断)了敌人的电线,深夜里到敌据点之旁设雷,敌人出来踏响了好几个雷,吓得敌人机关枪掷弹筒无目标地放了半夜,一个人就起这样大的作用,这是偷摸战与爆炸战的结合范例。小纪村五六个民兵伪装成敌伪军,没费事下了离队进村活动的敌军特务队长的大盖枪一支,并把特务捉回来,这又是麻雀战与爆炸战结合的范例,但这些战术这三村一次也没有用过。
  三、战术上的虚虚实实运用得不够。只一味地强调和借口埋无不爆,炸无不中,把过去曾用熟的扎草人插瓦解牌等明告暗炸等方法都忘记了,因此今后必须提倡打了再炸,爆炸与射击结合起来,各种战术的多样战法与爆炸战术结合起来。
  乙、爆炸战与政治攻势结合不好。爆炸以后“要钱”的呼声满山遍野,“要西瓜钱”这个口号在过去开展爆炸初期,对于提高民兵情绪打击敌伪情绪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现在单纯用起来,对民兵情绪的鼓励并不大,而对敌伪的刺激过重,如果能在爆炸后提出威胁又争取的口号,则敌伪的情绪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次是瓦敌牌形式化,大小一样,但做得潦草,写得不工整,词句老一套,不能根据敌情变化提出新的口号,做出新的吸引敌情的形式来。再是敌特奸细来刺探我军民情况发觉我地雷,而我没能利用敌人派出特务奸细之机会,虚虚实实设雷以引诱爆炸敌人。
  丙、三位一体配合得不够。这三村民兵得到主力支持太少,轻视区中队,因此只能爆炸而没有趁爆炸后敌人混乱之际捕捉或者消灭之,甚至打下武器资财都不敢去捡,眼看着又被敌人拿回家。
  丁、爆炸物的单调化。单纯使用地雷,已有的石雷一个没响(主要原因是没有石雷管),罐子雷还没引起注意,茧雷也没有用(主要是缺硝缺磺),更没有发明更多各式各样群众能够自造的新的爆炸物,使爆炸战达到全面群众化。
  第五几点体会甲、地雷不但是杀伤敌人肉体、沮丧敌人情绪、迟滞敌人行动的利器,而且是提高民兵情绪帮助工作的很好助手和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当民兵们在山头上亲眼看见或亲耳听见他们亲手埋设的地雷响声轰轰炸得敌人人仰马翻,他们是何等兴奋,战斗勇气立即倍增。如果他们把爆炸战再造成全面的群众运动,不仅人人会埋爆炸物而且人人会自制各式各样的爆炸物,会使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草木皆兵爆沙石都炸的爆炸岗,那么这个力量的伟大就更难于想象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反清剿、封锁据点带有决定性的因素。现在这三村民兵给谁个地雷谁的情绪就高涨起来,没有了地雷就不大高兴,信心低减,民兵们异口同声说:“只要上级能供给地雷什么也不怕!”“地雷和命一样,比吃饭还要紧!”不仅这三村民兵如此,海阳全面都如此,有很多民兵模范和积极的民兵交钢枪要地雷。孙家夼、夼里两村民兵提出四大要求保证夺取反攻胜利,四大要求是:(1)供给地雷,(2)解决吃穿问题,(3)照顾家属,(4)经常开会。
  乙、爆炸技术发展规律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笨拙到技巧,由单调到结合,由潦草到细致,由不科学到科学,由愚笨到智慧,由感性技术到理性技术,由低级到高级。然而由低到高却需要一个实际锻炼的过程,从不会使用到会使用需经一定时期的学习与锻炼,从敢用到用得精巧需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与锻炼,海阳民兵的爆炸技术就是经过这些步骤发展起来的。海阳民兵1943年春普遍造石雷练石雷,1943年要保卫麦收即开始了爆炸战。1943年冬,普遍演习地雷才发展到初学会用,经过1944年对行村据点和对大汉奸赵保原艰苦斗争的锻炼(中),才由会用发展到敢用。今年40天的反清剿才发展到初学精巧,谁要想只讲一下·不演习不锻炼会用敢用或多少演习一下就想用得精巧都是主观主义的。但就现在胶东各地爆炸战现有的质量上,只要我们去好好组织领导民兵实际锻炼学习,虚心接受先进地区经验,也会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发展到精巧阶Ar-《前线报》增刊封页段的。这里有两个原则,如果掌握住,中心区的民兵同样也可以精巧使用爆炸战,一个是“经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动手,动手不如常摆弄”,一个是“研究研究”。这两个原则是海阳民兵两个秘诀,也是海阳爆炸战所以能开展起来的主要因素。
  丙、爆炸战术发展规律一般是由固定爆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点爆炸发展到线爆炸,由线爆炸发展到面爆炸,由一面爆炸到全面爆炸,由单纯固定爆炸或单纯飞行爆炸到固定爆炸与飞行爆炸结合,由单纯爆炸到爆炸与麻雀战、土炮战和政治攻势各种斗争方式相结合,若想着一下子就开展很好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领导干部从战术原则上把孤立主义保守观念驱逐出去,发挥战术结合进攻,接受爆炸先进地区的经验,缩短摸索过程,在现有各地民兵的爆炸基础上,以实际行动积极向海阳民兵学习,同样也可很快向海阳看齐的。
  (原载于1945年11月5日《前线报》增刊)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