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庵沟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877
颗粒名称: 首战庵沟岭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摘要: 我叫栾晋格,1941年,我任村团长。1941年春天,欠下海莱人民累累血债的赵保原,划拉起(纠集起)胶东24个土顽司令,组成了“抗八联军”,自任总指挥,死心塌地投靠了日本,成了八路军抗日救国的死对头。为了顺利地进行抗日斗争,胶东区党委领导全区军民展开了反投降斗争。经过牙山、郭城战役,赵保原吃了苦头,龟缩在发城的部队不敢妄动。八路军把发城围得水泄不通,同时占领了榆山,对赵保原的“抗八联军”形成了分割包围之势。赵部的军情紊乱,惶惶不可终日,一有机会就想逃离,避免一死。我们令他把裤带解下,用双手抓住裤子。我们三人得到了口供,便押着俘虏回村,走到庵沟口遇上InIc良本、栾晋中带着100多名栾家民兵赶来了。
关键词: 民兵 海阳县 抗日战争史

内容

我叫栾晋格,1941年,我任村团长。
  1941年春天,欠下海莱人民累累血债的赵保原,划拉起(纠集起)胶东24个土顽司令,组成了“抗八联军”,自任总指挥,死心塌地投靠了日本,成了八路军抗日救国的死对头。为了顺利地进行抗日斗争,胶东区党委领导全区军民展开了反投降斗争。经过牙山、郭城战役,赵保原吃了苦头,龟缩在发城的部队不敢妄动。八路军把发城围得水泄不通,同时占领了榆山,对赵保原的“抗八联军”形成了分割包围之势。赵部的军情紊乱,惶惶不可终日,一有机会就想逃离,避免一死。大约是阴历五月底六月初,一天上午八九点钟,栾良民上山送早饭往家走,在寨洼(山名)遇到一个穿黑裤黑袄的人。这人见良民拐着饭钵提着盛水的小罐,知道是上山送早饭的庄稼人,便向栾良民要饭吃。栾良民见此人不地道,饭也没给他吃,赶紧跑回了家,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我正在吃饭,听了这个情况,马上放下碗筷,拿起鬼头刀(身上原有一颗手榴弹),就往街上跑,一出门遇上栾良梅、栾晋校。我把上述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他俩,我们便决定上山捉人。栾良梅回家扛来了土枪,栾晋校手拿镰刀,三人同上了东塔,又往东走了一里多路,到了庵沟岭,没有发现可疑情况,也没有看见穿黑褂黑裤的人。我们估计,如果这个可疑的人没有跑掉的话,一定还在这山上。于是,决定由栾晋校堵住庵沟口的道,这儿是出山的必由之路;由栾良梅扎住庵沟沟底,一旦可疑人溜走,这儿也是独当一面的要隘,我从山中腰往下搜。刚计划好要行动,发现在离我们十多步的地方有这么个人,我们就喊他站住。他不但不站住,反倒拼命往山顶上跑。我们三入一边跑一边喊,这个人像没听见一样,直往山顶跑。我灵机一动,喊:“上面捉住他!上面捉住他!”他一听上面有人,便改变方向朝东跑,追到庵沟东坡,我朝他扔出了我心爱的手榴弹。手榴弹响了,他没有倒下,栾良梅又朝他打了一土枪,也没有打倒他,我们同时喊话:“站住!缴枪不杀!”他站住了。我们赶上去,见他的脸被手榴弹划破了一道小口,直流血。我搜了他的腰,搜出四根小黄瓜,还有一个口哨,看其穿戴,我们断定他是赵保原的兵,根据他衣袋中的口哨推测,可能是个小排长。我们令他把裤带解下,用双手抓住裤子。我用鬼头刀点着他的头说:“你是班长还是排长?你要说实话,不然,我割下你的头,叫你见阎王去!”他全身颤抖地说,“我说实的,你们饶命。我是赵保原的部下,连长怕我们被八路打死,在夜里领着我们五人从发城逃出来,藏在栾家村后的桃树峦里。我们本想到当道村去,再到凤城去投靠秦毓堂,因为地理不熟,不知去路,叫我先出来看看风道,探听一下路,想不到被你们捉住了。请您饶命!”我们三人得到了口供,便押着俘虏回村,走到庵沟口遇上InIc良本、栾晋中带着100多名栾家民兵赶来了。大家听了我们的汇报,都高兴地说:“来个三十、五十的,咱们也能同他较量较量,别说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的,那是兔子上门——白送肉吃。”俘虏带回村以后,大家吃了早饭,又问了一遍口供,口供没变,大家一合计,决定搜山。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