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巧救婴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854
颗粒名称: 四、巧救婴儿
分类号: K825.2
页数: 3
页码: 170-172
摘要: 1945年5月上旬,青岛日军总部纠集了日伪军3000余人,分南北两路,重新占据了海阳盆子山区。一天清晨,村妇孙言竹刚生下孩子不久,村头突然响起凄厉的枪声和地雷被踏响的爆炸声。孙言竹听到民兵的喊声,支撑起虚弱的身子跌跌撞撞地奔向北山。孙言竹在北山上看着村子陷入一片火海,这才想起丢掉了孩子。为了救出孙嫂的孩子,民兵于振兴和年逾六旬的赵锡匠下山不幸被日军捉住押着去踏雷。夜半时分,于化虎带着几个队员围着村子观察敌情,摸清了敌人的岗哨规律,一个救孩子的战斗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此时已是凌晨1点15分,离日军放流动哨的时间只有45分钟。部署完毕,于化虎直插村北孙言竹家。于化虎说完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大踏步朝北山走去。
关键词: 军事人物 海阳县 于化虎

内容

1945年5月上旬,青岛日军总部纠集了日伪军3000余人,分南北两路,重新占据了海阳盆子山区。
  一天清晨,村妇孙言竹刚生下孩子不久,村头突然响起凄厉的枪声和地雷被踏响的爆炸声。
  “鬼子来了!赶快撤到北山!”民兵们一边大声喊着一边照顾老人小孩撤走。孙言竹听到民兵的喊声,支撑起虚弱的身子跌跌撞撞地奔向北山。
  “天哪!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呢?”孙言竹在北山上看着村子陷入一片火海,这才想起丢掉了孩子。为了救出孙嫂的孩子,民兵于振兴和年逾六旬的赵锡匠下山不幸被日军捉住押着去踏雷。
  鬼子的兽行令于化虎义愤填膺,他愤怒地抓起一根柴棍折成了两截,走到孙言竹面前说:“孙嫂,你放心,只要有我于化虎,孩子就有救。”夜半时分,于化虎带着几个队员围着村子观察敌情,摸清了敌人的岗哨规律,一个救孩子的战斗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第二天夜半,于化虎带领民兵下山,干净利落地摸掉了伪军岗哨。民兵们全部换上了敌伪军服。此时已是凌晨1点15分,离日军放流动哨的时间只有45分钟。
  于化虎下令:“一排在村头放哨;二、三排进村埋雷;四排掩护。我带两个民兵找孙嫂的孩子,听到猫头鹰叫三声,立即撤离。”部署完毕,于化虎直插村北孙言竹家。屋子里黑洞洞的。布置好警戒,于化虎先到西间,摸了半天,炕上没有孩子,于是他转身进了东间,发现炕沿上露着八只脚。原来,这里躺着四个伪军。于化虎灵机一动,大模大样地喊道:“别给我挺尸啦,起来站岗去!”“别乱拉茶壶盖儿。老子现在升宝爹了,看孩子呢。”一名伪军不满地应道。
  “孩子在哪?”于化虎的声音有些急促。
  “这儿搂着哪。太君有令,明天就要拿她去活捉于化虎。”伪军全然没有发现丝毫异样。
  “太君要我来看看孩子是死是活,给我!”于化虎凑近了。伪军睡意正浓,斜着身子把孩子递过去,倒头又打起呼噜来。
  于化虎把耳朵贴在孩子鼻子上,一听孩子呼吸均匀,睡得正香。他解开衣襟,把孩子贴在胸脯上捆扎停当,大吼一声:“起来!我就是于化虎。”“啊!”四个伪军睡意顿消,触电一般唰地爬起来,哆哆嗦嗦直喊饶命。于化虎发出轻蔑一笑,押着伪军,发出了撤离的信号。随即,放哨的、埋雷的民兵一个不少地陆续回到集结地。
  “同志们,给鬼子几颗手榴弹,该送他们回老家了!”于化虎说完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大踏步朝北山走去。
  (原载于韩文友、李永军编著:《地雷战》,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96-106页)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