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边缘区反匪、反拉驴队的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834
颗粒名称: 三、在边缘区反匪、反拉驴队的斗争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抗战期间一直到现在边缘新地区,反特防匪打拉驴队的斗争始终是十分紧张与艰苦的,他们的活动方式多是暮出朝归,专门捉人、拉牲口、暗杀等,稍遇抵抗即乘机逃窜,但有时也常配合大股出击,集中力量包围一个村或几个村,镇压群众的反抗。这些地区的人民负担繁重,在抗战期间,一般是三面负担,群众在对投伪,特别对投匪极端仇恨下,又多自发要求自卫抗捐。最后发展为村落战和机动增援,就是在村落里面杀伤和歼灭小股投匪,及一村受敌其他村一部增援一部守围。如平北杨台村,把村周围封锁严,工事很好,但有一次投匪来1500余人,抗击不住欲转移,无道路走,只得死拼,伤亡20余人。
关键词: 胶东军区 抗日战争 海阳县

内容

抗战期间一直到现在边缘新地区,反特防匪打拉驴队的斗争始终是十分紧张与艰苦的,他们的活动方式多是暮出朝归,专门捉人、拉牲口、暗杀等,稍遇抵抗即乘机逃窜,但有时也常配合大股出击,集中力量包围一个村或几个村,镇压群众的反抗。
  这些地区的人民负担繁重,在抗战期间,一般是三面负担,群众在对投伪,特别对投匪极端仇恨下,又多自发要求自卫抗捐。
  在作战方式上,主要是利用围墙或街口工事防御(单纯的防御完全被动),这样容易被投匪各个击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结果吃了亏。我党的主张是领导利用群众的传统联庄自卫,即一村受敌各村增援,但有时也被敌人的声东击西所迷惑,如企图进攻x村先派x组到村扰乱,把各村注意力及民兵都吸引到那里去,即偷袭进x村,捉着人就走。
  最后发展为村落战和机动增援,就是在村落里面杀伤和歼灭小股投匪,及一村受敌其他村一部增援一部守围。
  对这种边缘区斗争的几点意见:大家曾争论过,边缘区群众利用围墙与街口工事与投匪作战自卫,是不是战术方针不对呢?不是的,这种自卫作战是非常需要的,有如下几个根据:一是群众生在那里住在那里不希望搬走。
  二是群众在村子里,是分散在各家各户,如一家一户就打不了土匪,必须联合起来。
  三是土匪夜间活动装备很差,主要是捉人拉驴。
  根据以上几点,群众修好围墙,堵好街口,土匪就不能进村,如果是爬墙进的话,铁锨刀矛也可打退他,如:南招腾家村30余人打退投匪王子绍部500余人之进攻,平北杨台村,一个月3次击退投匪阎可卿部总兵力2000余人的进攻。高平路一带村庄投匪三五百,一般是攻不进村去。但大股投匪或有重火器炮等,仍用这种方法就要吃亏,因此还须准备下必要时的转移。如平北杨台村,把村周围封锁严,工事很好,但有一次投匪来1500余人,抗击不住欲转移,无道路走,只得死拼,伤亡20余人。
  边缘区自卫是否可开展爆炸战,大家感觉土匪活动无规律,地雷炸不着他们,这是把土匪的活动看得太神秘了,他们一般的也都有个规律,如土匪夜间活动,接近村庄,总要选择些隐蔽地,要从地面上走,我们白天可故意暴露些空隙弱点,夜间则设上雷,只要肯积极研究同样可以杀伤土匪的。
  村落作战是反土匪战术的高级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首先民兵战斗经验要较好,且有多量之手榴弹地雷大刀等,组织较好不致紊乱。其次,可靠的情报,查明投匪确实兵力及来路方向、时间等。再次,村内打通墙壁便于我活动,不便于匪之隐蔽。在没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时,要想在村落内去歼灭打击投匪小股是困难的。
  如:西楼x村曾用这个方式击溃投匪80余,当时得悉投匪x夜一定来40人,于是大家做了准备打通墙壁街口巷口,村外设埋伏,一发现敌人时民兵都爬房子,投匪进入街内两面房子上手榴弹齐放将匪打乱,乘机冲杀伤匪10余名。
  在八年的抗日过程中,胶东人民武装在党的正确领下创造了伟大战绩,保卫了群众利益,与抗战利益。追究所以能胜敌人,不仅是战术上有了一套办法,更重要的是,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和军队的支援,另外是与政治攻势的密切结合。
  有了党的领导,有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援助,有了军队的支援,有了战斗技能,有了瓦解敌人的办法,那就有了我们的伟大胜利!(原载于1946年8月10日《前线报》增刊)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