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联防”打击日本侵略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786
颗粒名称: “五虎联防”打击日本侵略者
分类号: K265
页数: 4
页码: 028-031
摘要: 摆驾岭、亭儿崖、笤帚夼、槐树底、纪家店5个村组成的民兵联防在海阳最为著名。这5个村,坐落在大山夹裹的大沟里。大沟东西1里宽、南北5里长,沟两侧是起伏的山岭,北端沟口处也被一高岭紧紧地堵住,远远望去,像一个一边豁口、三边立起的大漏斗。海莱公路从漏底和豁口由南向北穿行而过。面对日顽的侵扰,各个村的民兵奋起反抗。因5个村民兵打仗争先恐后,勇猛无比,敌人畏之如虎,所以被称为“五虎”,其五村联防被称为“五虎联防”。12月28日清晨,摆驾岭村北口子上的民兵V,望哨,发现大批敌人从西北方向奔杀而来。10时许,民兵同敌人接上了火。这一仗,5个村配合十六团足足消灭了敌人一个营,缴获战利品一大批。
关键词: 地雷战 “五虎联防” 海阳县

内容

摆驾岭(今五虎岭)、亭儿崖、笤帚夼、槐树底、纪家店5个村组成的民兵联防在海阳最为著名。这5个村,坐落在大山夹裹的大沟里。大沟东西1里宽、南北5里长,沟两侧是起伏的山岭,北端沟口处也被一高岭紧紧地堵住,远远望去,像一个一边豁口、三边立起的大漏斗。海莱公路从漏底和豁口由南向北穿行而过。
  自1940年日军侵占海阳起,5个村以南30里的行村便成了日本侵略者的中心据点,西北25里外的莱阳县万第则是顽固派赵保原长期盘踞之地。日顽两股恶势力经常狼狈为奸,“蚕食”解放区,“围剿”抗日军民。面对日顽的侵扰,各个村的民兵奋起反抗。起初,5个村的民兵常常单独行动,各自为战。有时虽聚在一起,也只是自发行动,缺乏统一指挥,常常影响作战效果。后来,他们从战斗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联合趱长,形成铁拳,才能有力地打击敌人。于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起了五村联防。他们用“坚壁清野”对付敌人的“扫荡”,用“信号树”传达敌人出动的信息。“信号树”向南一倒,民兵们就知道敌人出动了,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打敌的枪,进人指定阵地,利用有利地形,巧妙运用地雷战和麻雀战,打击敌人。因5个村民兵打仗争先恐后,勇猛无比,敌人畏之如虎,所以被称为“五虎”,其五村联防被称为“五虎联防”。
  1944年初,“五虎联防”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部500人的轮番进攻,毙敌40余人,伤无数。同年4月,在主力部队的协助下,再次打垮赵保原部500余人的反扑,毙伤敌人100余人。1945年5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扰“五虎村”,陷入地雷阵,5小时走了不足5里路,踏响地雷20多颗,炸死30多人。同年,“五虎村”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光荣称号。“五虎村”负责人纪云岗、纪常胜、辛守芳、纪中胜、纪彦等被誉为“五虎将”。
  地雷战纪念馆中的五虎雕塑1942年秋的一天,日伪军到“五虎村”“扫荡”。得到消息后,5个村组织百余名联防队员,埋伏在崮山一带五六个山头上。因为联防队员的弹药较少,他们把土枪土炮全都用上了。为了迷惑敌人,给敌人造成山上人多、枪多、炮多的假象,战斗时,他们在铁桶里点起鞭炮,让队员们齐声呐喊,使整个山谷中枪炮声、冲杀声响彻一片,打(吓)得敌人抱头鼠窜。当敌人发觉打枪打炮的是老百姓时,便重整队伍,反扑过来。联防队迅速变换战术,开展麻雀战,用有限的枪炮与敌人周旋。他们一会儿在东山上打一阵枪,一会儿又在西山上放几声炮;敌人向南山涌来,北山队员就从他们的屁股后面开火,逼得敌人东蹿西跳,进退维谷。直到日头落山,才不得不灰溜溜地窜回据点。日军“扫荡”被击溃后,赵保原部又出来骚扰。
  人冬后的一个傍晚,从赵保原据点里传来了一张向“五虎村”之一的槐树底村催款派粮的条子,上面写着:槐树底村负责人,限你们三天之内送粮3000斤,交款5万元,如有违抗,派兵镇压,鸡犬不留。敌人的战表激怒了“五虎村”的民兵,他们不但没有答应赵保原的要求,而且还做好了打击敌人的准备。三天过去了,敌人一分钱、一粒粮也没有得到。第四天午夜,敌人派特务队前来偷袭抢粮。此前,由于敌人出来抢粮均遭地雷轰炸,且空手而归,因此这次出动,他们变得比以前狡猾多了,不再直奔目的地,、而是小心翼翼,绕过岗哨,避开雷区,鬼头鬼脑地包抄进村。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民兵尽收眼底。进村后,见村中空空荡荡,感到不妙,急忙向外逃窜。埋伏在西山上的民兵,立即向敌人开火。黑暗中,敌人不知虚实,听到急骤的枪声,便四散逃命。联防指挥部迅速发出进击信号,民兵们边追边喊“抓活的,缴枪不杀!”一鼓作气,把敌人打跑了。
  1943年5月19日,行村据点日伪军200多人再次进犯“五虎村”。得到敌人出动的消息后,5个村立即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用地雷消灭他们。5个村把联防队员组织起来,提前埋伏在附近山头上。当敌人行至北口子一带时,因害怕埋伏,便分成左、中、右三队,大队居中,左、右翼为搜索队。搜索队边打枪边向山上爬,爬至山腰,踏响了民兵埋的信号雷。顿时,东、西两个山头上的民兵,在纪洪福、纪彦、辛守芳的带领下,一齐向敌人开了火,打得搜索队东躲西藏。敌人攻山不克,夺路南窜,刚到纪家店村北,就踏响了地雷;又走不多远,突见几堆新土,怕有地雷,便绕道而行,正好踏响了头发丝雷。仓皇间,绕村东行,地雷连续爆炸。前后两次攻山,均被地雷炸退。日伪军窜进纪家店村,沿街向南蠕动,在关帝庙附近,触响两颗地雷,被炸死10余人,其余的吓得伏地不起。在指挥官的威逼下,勉强再向前挪动,结果又触响两颗地雷,被毙伤6人。
  5个村一经联防,便生动地展现出这种寓于民众之中的战争威力。敌人怕五村,恨五村,骂五村,把5个村视为畏途。吃了几次亏后,敌人还不甘心。1944年冬,赵保原下了赌注,搬出他最精锐的特务团,妄图一举摧毁五虎联防,结果被5个村妙算巧打,神不知、鬼不觉地揍了一顿。
  12月28日清晨,摆驾岭村北口子上的民兵V,望哨,发现大批敌人从西北方向奔杀而来。哨兵忙扳倒“信号树”。霎时,埋伏在附近的5个村民兵,如狂涛巨浪般地卷向北岭。按预定作战方案,游击组进入北岭阵地,爆炸组在大路、小道、山沟、河边、街口、树林等处布下地雷。敌人过了黄崖底村后,分成两股,一股沿海莱公路朝北岭插来,一股试图向5个村迂回包围。10时许,民兵同敌人接上了火。游击组阻击一阵,主动撤到摆驾岭村东坡和槐树底村西沟。敌人以为民兵败退了,便吼叫着闯进摆驾岭村,一看村中无人,又大着胆子向槐树底村进犯。一进村,地雷就炸响了。敌人自知中计,掉头回窜。跑到摆驾岭,又踩响了民兵刚刚埋下的连环雷。此刻,西北方向传来三声枪响,这是胶东军区十六团切断敌人退路后发出的进攻信号。敌人狼狈逃窜,民兵紧追不舍,5个村的群众也手持菜刀、长矛,呐喊着从各个山头冲杀上去。敌人在大孟格庄前沙河被军民分割包围,吓得东躲西藏,嗷嗷直叫,就像一群陷入火阵的野牛。这一仗,5个村配合十六团足足消灭了敌人一个营,缴获战利品一大批。赵保原的所谓“王牌”特务团被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再没有爬起来。
  (原载于海阳地方党史方志办公室编:《中共海阳地方史》第1卷,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171页)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