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大显神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地雷战》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785
颗粒名称: 地雷战大显神威
分类号: K265
页数: 9
页码: 019-027
摘要: 自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屡受挫,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抓住这个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绝。被困的敌人又恶狼般地窜出来“扫荡”,民兵们就联合起来跟敌人斗争。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民兵的才干不断增长,他们从战争中认识战争,从战争中领会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由不会打仗,逐步学会了打仗,学着用脑子打仗,用巧劲打仗,用多种战术杀敌。最常用的一种办法是:在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杀敌。每次伏敌,必大获全胜。这一战,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5名,其中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关键词: 地雷战 海阳 抗日战争

内容

自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屡受挫,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抓住这个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绝。被困的敌人又恶狼般地窜出来“扫荡”,民兵们就联合起来跟敌人斗争。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民兵的才干不断增长,他们从战争中认识战争,从战争中领会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由不会打仗,逐步学会了打仗,学着用脑子打仗,用巧劲打仗,用多种战术杀敌。最常用的一种办法是:在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杀敌。每次伏敌,必大获全胜。
  有一次,驻行村的日伪军突然窜到瑞宇北面几个村去“扫荡”,当天没有回去。根据以往的规律,第二天上午他们必定回老巢。瑞宇村的民兵决定给敌人来个回头炸。翌日拂晓,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带队,埋伏在村西的大路旁,并在路上埋设了4颗地雷,静待敌人入“网”;另一路则埋伏在本村南山,架起土炮,等待命令。半小时后,“扫荡”的敌人果然顺着大路返回来。于凤鸣待敌人走近,猛力一拉其中两颗地雷,只听“轰、轰”两声,炸得敌人人仰马翻。几百个敌人顿时乱了套,东奔西窜,争相逃命,慌乱中又踏响了附近的另两颗地雷。南山上的民兵听到地雷的爆炸声,迅速点起土炮,射向敌群,并齐声喊杀。敌人以为遇到了八路军的主力,不敢应战,抬着同伙的尸体,仓皇逃窜。这一战,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5名,其中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民兵们在设伏杀敌的同时,还用麻雀战配合地雷战,引诱敌人吃雷。这种办法也很有效。1943年冬天,300多名日伪军到赵瞳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刚出据点,赵疃民兵就得到情报,在敌人要经过的路上布下地雷阵,然后埋伏在附近的仗子山上。但敌人在途中突然转向西去。赵同伦等民兵立即打枪点炮,诱敌上钩。敌人没有把这股民兵放在眼里,气势汹汹地扑来。民兵们见敌人上了钩,便不急不慢,诱敌深入,这边打两枪,那边放两炮,一步步地把敌人引到雷区。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已经钻到了民兵们布设的口袋里,地雷阵正等着他们呢!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地雷就一声接一声地响起,十五六个日伪军被送上了西天。
  还是这年冬天,驻行村据点的伪军三中队队长曹云飞,带领150多个伪军到文山后村抢掠。敌人进村后刚想人户搜刮财物,民兵们就从背后打起了枪。曹云飞见是“土八路”,想借机抓几个,向日军邀功请赏。他指挥队伍,回马就追,追着追着,踏响了路上的一颗地雷。伪军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乱了套。曹云飞见状,恼羞成怒,重整队伍,驱赶着人马,拼命地追。民兵们见敌人追来,且战且退,敌人追得慢,他们就跑得慢,敌人加快了步伐,他们就甩开腿,大步地跑,渐渐把敌人引人了雷区。只听得“轰隆”一声,跑在前面的曹云飞的坐骑被炸翻,他从马上摔下来,当场毙命。其余的敌人一看队长都一命呜呼了,于是四散而逃。
  除设伏杀敌、诱敌吃雷外,民兵们还把地雷由防御性武器变为进攻性武器,带着地雷出击杀敌。这种办法既用来对付日伪军,也用来对付国民党顽固派。1943年9月8日,国民党顽固派阎茂文带领200多人从青岛窜入海阳,进驻大阎家村。进村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村民的强烈愤怒。为配合胶东军区十六团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县武委会命令丛玉奎带领民兵爆炸队前去埋雷炸敌。他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悄悄潜人大阎家村东头。半夜时分,敌人关门睡觉,失去戒备。丛玉奎等人娴熟地在敌副官门口和村里场院等处埋下数颗地雷,然后悄悄隐退,向十六团发出信号。睡梦中的敌人听到枪炮声,来不及穿衣服,纷纷夺门而出,正好踏响了门口的地雷,当场倒下七八个。敌人心惊胆战,仓皇迎战,边打边退,刚退到场院里的草垛旁,又踩响几颗地雷,两个人被炸飞。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支撑不住,连夜西逃。
  从那时起,地雷成了克敌的主要武器,老百姓一听见“地雷”两个字便心花怒放。那时候,谁埋的地雷响了,人们就高兴;反之,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一个老大爷,因为他儿子埋的雷三四天没有响,就斥责儿子为什么不响雷;有些老大娘干脆要求把雷埋在自家门口,让地雷给他们看门护院,因为“地雷比锁都管用”。
  在与敌人的不断战斗中,为有效地打击敌人,海阳人民还在地雷品种和埋雷方法上下起了功夫。他们根据敌人活动的特点,先后研究出了多种地雷和多种埋雷方法。针对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赵疃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文山后民兵则研究出了飞雷,民兵们总是等见了敌人的影子,才把地雷放在路旁,隐蔽好,拉开绊弦,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每战必捷。他们还在雷坑里埋上一些石子、碎铜、破锅之类的东西,使地雷的杀伤力倍增。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开始,日军每次出动,总是命令伪军在前边寻雷、起雷。针对这种情况,,民兵们很快研制出一种“真假子母雷”,就是假雷在上,真雷在下,用线相连,一起假雷,真雷就炸。敌人遭到“真假子母雷”的打击后,不敢再起雷了。出动时,先派出几个尖兵进行侦察,发现可疑的地方,就用石灰在其周围撒个白圈,警告后面的队伍“此处有雷”,以防触雷或者把写有“雷田”字样的纸条压在那里,让后面的大队人马绕过去。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住引爆。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民兵们发现敌人这一做法后,就以假乱真,在没有埋雷的路上刨起新土,用石灰撒上白圈,或压上写有“雷田”的字条,在标记以外的地方埋下地雷,搞好伪装,迷惑敌人,使敌人真假难辨,照样挨炸。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埋有地雷后,民兵们又及时“变阵”,在新土处埋上地雷,插上草人,写上“打倒日本鬼子”的标语,敌人一见,往往会气愤地手拔脚踢,不可避免地遭炸。有一次,敌人出动到文山后村,发现路上有埋雷的痕迹,就依照旧例,小心地查找雷弦,发现雷弦后,用铁钩子钩好,猛地一拉再卧倒。可是他们不知道这雷是假的,真雷在他们卧倒处爆炸了。还有一次,赵疃的民兵扎了十几个草人,上面写着“小心地雷”的字条和宣传标语。赵守福、赵新瑞、赵绍仁等几个爆炸队队员,趁着黑夜,摸到日军行村据点的西门外,把草入一个个栽好,在旁边埋上“连环踏雷”。第二天,敌人发现这些草人,派伪军试探性地用绳子拉倒一个,见没有动静,便认为没有地雷,便放心大胆地把绳子一扔,一窝蜂地扑上去,七手八脚地拔起来。忽然间地雷炸响了,几个敌人见了阎王。
  为专门对付敌人起雷,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这种“慢雷”是用镪水做的,到了一定时候会自动爆炸。有一次,日伪军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翼翼地带回去研究,正当敌人认真研究的时候,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满屋的敌人,被炸得粉身碎骨。总之,敌人一出动,到处都是地雷。公路上有地雷,地头上有地雷,瓜田里有地雷,草垛里也有地雷,地雷到处开花,炸得敌人晕头转向。
  文山后村民兵发明的“飞雷”优点更多,它不见鬼子不挂弦,克服了埋雷等敌的固定爆炸缺陷,出敌不意,屡获成功。一次,200多名日伪军分兵两路,气势汹汹地到文山后村“扫荡”。民兵们毫无惧色,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敌人先头便衣到了村头,他们先让过去,瞅准敌人大队人马要走的路线,把雷埋上。然后,沿着熟悉的地形,飞进西沟,又转到东沟,绕到敌人身后。两路敌人刚到村头,地雷就炸响了,五六个敌人应声倒下。敌人乱了阵脚,慌乱中急忙往回返,沿着河边向东撤,结果正好踏响了民兵于晋江等人刚埋好的地雷。这一次,敌人共中了7颗“飞雷”,抬着三四十具尸体回了据点。
  为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其后。民兵们见状,又气又急,但却没有办法,只得强压怒火,让过了敌人。敌人第一次阴谋得逞后,第二次又故技重演。哪知民兵们连夜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拉响地雷,敌人还是没逃过挨炸的命运,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后来,敌人挨炸实在是挨怕了,便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走庄稼地、不走人行道。这倒使敌人减少了挨炸的机会,但这条经验很快失效。民兵们在小路上、水路上和庄稼地里也埋上了地雷,敌人照样挨炸。小滩村村南有一条河,是行村日伪军到莱阳穴坊据点的必经之地。敌人为避免踏雷,便在水中走。小滩村民兵孙玉敏、孙春旭等用葫芦做了九颗水雷,瞅准敌人将到时,迅速将雷埋在河中。
  日伪军涉水过河,九颗水雷全部爆炸。敌人走老百姓的庄稼地,因为怕挨炸,想出一个花招,对他们要走的路,一段一段地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破绽就起雷。对此,民兵们马上研制出一种“马尾雷”,雷弦细如马尾,不到跟前发现不了,敌人的招儿又失灵了。
  为破坏地雷,敌人机关算尽,但总躲不过挨炸的命运。最后不得不从青岛搬来工兵,帮助他们探雷,把探雷器等各种先进设备都用上了。机关算尽必被擒,民兵们及时发明了各种反探雷种,炸得敌人黔驴技穷。
  总之,在与敌人的较量中,民兵们依靠智慧和胆识,不断打击敌人,与其说这是一场地雷战,不如说是一场智慧战,他们给敌人喂着地雷,与敌人比着智慧,使敌人不得不从心里发出“土八路大大的厉害”的哀叹。经过几年的战斗,民兵们成长了,地雷的能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地雷战也被民兵们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地雷品种上,按制作地雷的材质不同分为铁雷和石雷;按引爆方式的不同分为拉雷、绊雷、踏雷、通电雷、自发雷等;按地雷埋设时排布方式的不同分为梅花雷、莲花雷、三角雷、连环雷、真假子母雷等;按杀伤目标的不同分为空中绊雷、马蹄雷、钉子雷(用钉鞋的大钉子,把钉子尖锉得很尖,把钉子根上锉上一道痕,把雷弦拴上去,车来时使钉子尖朝上,汽车皮轮压在钉子尖上一带,雷即爆炸)等;在埋雷战术上,也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使敌人防不胜防;在埋雷地点上,只要是人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能埋上地雷,大小路口、山坡地头、树林河套、山沟水溪、瓜田菜园、门口门阶、水桶箱子……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每次出动都因大量的伤亡而败退。
  由于连遭打击,敌人兵力损伤很大。为了苟延残喘,便将其外围的日伪军全部集中在行村据点内,兵力约8个中队,其中日军一个中队单独住在“西寺”,控制7个伪军中队。敌人3个月没敢出动。他们龟缩在敌占区里,对敌占区实行“清乡”,推行保甲制和“连坐法”,清理“不稳定分子”;实行奴化教育,巩固其反动统治,强迫群众建立伪自卫团,为其站岗放哨,传送情报;驱使群众在据点四周筑起高墙,在墙内墙外堆起了1米多厚的黄土,在围墙下开挖了两米多深的封锁沟,在封锁沟外拉起了3道挂着铃铛的铁丝网。
  敌人出新招,民兵有新法。针对敌人的“清乡”阴谋,民兵便进行反“清乡”策略。一方面,想方设法把地雷埋在敌人的心脏里,使其“心花大放”;一方面,派出敌工人员,深入敌占区或边沿区,同敌人进行公开的或秘密的斗争,摧毁敌人的统治机构,使敌人的抓丁、抢粮计划归于失败。
  敌人龟缩在据点里,强迫周围的群众往里面送给养。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人就深入到东山、鹏化庄、南泊子等村,发动群众掐断敌人的给养线。据点里的敌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车从青岛往这边运输。赵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在敌人汽车经过的青威公路上埋下4颗钉子雷,每颗重25斤,炸死敌人司机1名,炸毁敌人汽车1辆、炸跑3辆,夺下鬼子的大米、白面。
  敌人陆路运粮失败,又改从海上运粮。轮船开到何家以南,那儿没有码头,船靠不上岸,日军便叫伪军下水扛粮。赵守福、于化虎等通过侦察,摸清了敌人下水扛粮的往返路线,提前把水雷埋在敌人往返的水溪里、河岸旁。敌人扛着粮经过水溪,水下的连环雷就爆炸;扛着粮靠近岸边,岸边的地雷就响,大批敌人倒毙在水中、岸边,民兵们趁机把粮食抢走了。以后敌人改用飞机运粮,但狼多肉少,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军那边丢。但飞机飞得太低要挨打,飞得太高又投不准,投了3次东西,结果只丢进“西寺”一包罐头,其余的全掉在围墙外边,成了民兵们的慰劳品。就这样,不管敌人从陆路、海上还是空中,都无法向据点运送粮食,敌人被困守得坐立不安。
  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共海阳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在各区建立抗日武装的基础上,于1943年7月,从各区抽调精干民兵组成海防队,成斌任队长,队员140余人,常驻大辛家、羊角泮等沿海一带,保卫渔民安全作业,防御海上入侵之敌。8月,全县以“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为基础,形成一种新而有效的抗日形式,即民兵联防抗日,由邻近的几个、十几个村庄组成一个战斗集体,设立联防指挥部,统一指挥战斗。联防的方式是:当发现敌情,即以预定的各种信号,通知附近地区,村村做好战斗准备,一处打响,八方支援,在绵长的边沿区构筑了一条严密的警戒线,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到下半年,这种联防作战形式普及全县。著名的有小纪区的五大联防:“五虎联防”(5个村)、“凤凰联防”(11个村)、“台山联防”(12个村)、“八王联防”(10个村)和“寨山联防”(8个村)。这些民兵联防组织与驻海阳境内的八路军和武工队、地方武装组织相结合,有计划地进行反“蚕食”、反封锁、反“扫荡”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原载于海阳地方党史方志办公室编:《中共海阳地方史》第1卷,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166页)

知识出处

海阳地雷战

《海阳地雷战》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展现了海阳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全书内容分为雷乡威名、岁月峥嵘、英模辈出、声名远播、永放光芒五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