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崮山神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752
颗粒名称: 南崮山神韵
分类号: I277.3
页数: 8
页码: 1098-1105
摘要: 南崮山和北崮山统称为崮山。两山一南一北,中间一条深谷把两山隔开。南崮、北崮近在咫尺,但要从北崮直接到南崮,却十分困难。米,南坡地势比较平坦,上山比较容易。北面如刀削斧劈,悬崖峭劈,猿猱难攀。南崮山南麓有金、元时代的刻石铭文,年代久远的龙兴寺、观音堂等遗址。抗战时期,八路军当年的报社和被服厂曾设在南崮的山洞里。还有很多神奇美丽的景观。山上还有通常难得的几十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治腰腿痛的穿山龙、镇痛极品野元胡、天麻、何首乌、灵芝等。南崮和北崮构成了崮山自然保护区,是艾崮山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历史遗迹遍布,传奇故事颇多,文化底蕴深厚。怪石奇松,异洞灵泉,景色秀丽,风景迷人,令人神往。
关键词: 仙人洞 北崮山 庄稼人

内容

南崮山和北崮山统称为崮山。两山一南一北,中间一条深谷把两山隔开。南崮、北崮近在咫尺,但要从北崮直接到南崮,却十分困难。南崮海拔51。米,南坡地势比较平坦,上山比较容易。北面如刀削斧劈,悬崖峭劈,猿猱难攀。
  南崮山南麓有金、元时代的刻石铭文,年代久远的龙兴寺(又称“崮山庙”,李世民的爱将尉迟敬德曾经重修过)、观音堂等遗址。抗战时期,八路军当年的报社和被服厂曾设在南崮的山洞里。还有很多神奇美丽的景观。“马鞍石”、“一剑泉”(又称“神水”、“龙口”、“唐王圣泉”)、“石月亮”、“卧虎石”、“南天门”、“水帘洞”、“猴山”、“和尚帽”、“老虎洞”、“鸽子堂”等等。山上还有通常难得的几十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治腰腿痛的穿山龙、镇痛极品野元胡、天麻、何首乌、灵芝等。
  南崮和北崮构成了崮山自然保护区,是艾崮山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历史遗迹遍布,传奇故事颇多,文化底蕴深厚。怪石奇松,异洞灵泉,景色秀丽,风景迷人,令人神往。
  南崮寿龟石龙兴寺在艾崮山自然保护区南崮山骆驼峰的西南面,至今还有“龙兴寺”(又名“崮山庙”)的遗迹存在。
  这座金代兴建起来的寺庙南北四进,气势宏伟。庙里供奉着千手观音、地藏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以及送子娘娘等各路神仙。
  据说,当年香火最兴旺的时候,庙里曾有弟子1万多人。这儿长年香火不断,是方圆百里三县山区人民的精神寄托之处。每年阴历四月初八,这儿都要隆重举行赶山庙会,届时四方八野的男女老幼、善男信女络绎而来。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生意兴隆、盛况空前。
  现在那些坍塌的残桩断碑,在野草杂树的簇拥中,沉淀成一片萧然的冷寂。只在寺的东部和北部,八路军当年的报社和被服厂使用过的山洞里,还依稀能够透过硝烟弥漫的紧张氛围,触摸到革命先辈战斗时留下的屡屡温热,听到印刷机滚动的节奏和缝纫女工悄悄的话语……在我们的心里,溅响起久远的历史脚步声。
  观音堂崮山庙的南面,有两处山洞。洞中有被石柱隔开的几个房间,布局合理,分合有序,这些山洞是崮山庙的僧人们刻意开凿的。
  原来,崮山庙的僧人们善医百病,时常有女眷前来求医问药。寺庙本是清心寡欲之地,不宜容留妇女,但悲天悯人、普度众生却又是佛家的本分。那时正好寺的周围,有许多乡绅捐赠的庙地。于是,僧人便决定在庙地处挖几眼小山洞,来解决女眷们的住宿问题。他们开好了洞窟,整修一新后,便专作收治女眷的病房了。天长日久之后,这些住过无数妇女的山洞房间,便因其无量的功德而被百姓称为“观音堂”了。
  后来,这些山洞在抗战时期成了我军的被服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巨石奇松谁说树木生长离不开土壤?崮山就有奇松根扎巨石中。
  在蓬莱市村里集镇南崮山的山顶上,有一棵松树长在了一块高约2米多的巨石上,石头上没有土,松树就扎根在石头里,树上结满松果,令人啧啧称奇。
  这棵树长得很慢,能有多少年,谁也说不准。
  这棵松树约有30厘米高,铁干L枝,树下还落了一层松针。专家分析说,这棵松树由于缺少养分和水分,能长这么高,最少需要6-7年的时间。这棵树所以能在这儿生长下来,一般是飞鸟衔落或是随风刮落的种子,落到石头的凹陷处,种子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石头的缝隙中生根发芽。远远望去,这棵长在石头上的神奇松树,就像一个天然盆景,给风景秀丽的崮山又增添了一个亮点。
  望夫石在南崮有个仙人口,仙人口有块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女人在翘首远望,当地人叫它望夫石,还有的人叫它人参石。不同的称谓,演绎出了不同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相传,很早的时候,崮山一带是一片汪洋。崮山南边的一个山顶叫碰船顶,就是当时汪洋中的暗礁,船经过这里,若走不对航线,船底便会碰到暗礁即现在的山顶上。
  南崮山顶上住着一户人家,男的叫刘明,女的叫张巧。刘明出海打鱼,张巧在家织布种地。家中养了一头毛驴,这头驴很通人性,是张巧种地的好帮手。有一回刘明出海打鱼,遇上了大风浪,葬身海底。张巧天天带着毛驴到仙人口望丈夫归来。时间长了,张巧和毛驴都变成了石头。张巧变成的石头,当地人称其为望夫石;毛驴变成的石头,当地人称其为驴驹嘴。
  后来,秦始皇拿赶海神鞭把大海一气赶到了蓬莱城北,刘明的尸体露了出来。原来,刘明葬身海底后,尸体得到一个老鳖精保护,一直完好无损。一个姓潘的人从此经过,把刘明的尸体用一口棺材盛着,葬在了南崮的东坡。时间长了,刘明的棺材变成了一块石头,当地人称其为石棺材。
  传说二: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北崮山上有棵人参精。那时,上薛家还有集,每逢赶集的日子,那人参精便变成一个漂亮的姑娘下山赶集,好长时间,也没人发现。
  一天,从南方来了个挖参的,名叫陈政。陈政到上薛家赶集,碰到那个姑娘。他一眼就看出那姑娘不是常人,便一直跟踪她。只见那姑娘出了村便向山上走去。山上是不住人家的,他就猜出了八九分。
  南崮石棺材第二天,陈政拿着工具到了北崮山上。刚巧,人参精变成个姑娘要下山,陈政上去就抓。那姑娘一惊,撒腿就往山下跑。陈政只抓住了姑娘后面长长的辫子稍,摞下了几根头发。姑娘在前面跑,陈政在后面追。姑娘跑进一家老奶奶的院子里,变成了一朵花。可惜那人参精变成了花也十分漂亮,与众不同。陈政跟进去,一眼便瞧出来。正要上前抓它,那人参精又变成姑娘向山上跑去,一直跑到南崮山顶,等陈政追上去,她已经化作了一块石头。
  这件事陈政谁也没告诉,是人们发现那个石头后议论,老奶奶听了,才把这事讲出来。从此,人们便叫这块石头为“人参石”。
  一剑泉在雄伟秀丽、风景宜人的南崮半山腰上,有一块大青石。在青石的下半部,有一个跟剑一样宽厚的泉眼,泉水从石头中汩汩流出,清例甘甜。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李世民刚在北崮山上安营扎寨,盖苏文便派人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在南崮山脚下决一死战。军师徐茂公说:“我军刚刚安营,对南崮山的情况还不了解,恐防有诈,不能应战。”李世民说:“我若不应战,盖苏文会笑我胆小,不能示怯。”于是,他不听劝阻,第二天亲率大军在南崮山脚下摆开阵势,双方经过一日血战,未分胜负。李世民鸣金收兵,正准备退回北崮时,哪知退路已被盖苏文切断,万般无奈,李世民只得率军退到南崮山上,在半山腰设了防。盖苏文则安排士兵把南崮山围了个水泄不通,切断了水源,准备把李世民困死在山中,唐军人马没有水喝,军心浮动。李世民心急如焚,水就是军队的生命,水就是胜利的依托,找不到水对唐军来说,就是死路一条!情急之下,李世民将隐隐发出龙吟虎啸的玉剑指向了苍天。
  良久,只听一声长啸,李世民将手中的玉剑猛然刺向了岩壁,剑没人半尺。李世民拔出宝剑,随剑喷出一股泉水,人马有了水喝,稳定了军心。经过几日苦战,最后终于打败了盖苏文。从此后,这个泉眼便被命名为“一剑泉”。
  一千多年来,不管春夏秋冬,天干地早,一剑泉始终流量不减。它以其清清的泉水滋润着农田,造福于崮山脚下的百姓。
  石婆婆山在上薛家村西南有座山,山顶上有一块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老太太站在那里翘首远望,这就是村里集镇有名的石婆婆山。石婆婆山属于崮山山脉,关于石婆婆的来历,有两种传说。
  其一: 从前,在南崮山上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周。
  姓李的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人都叫他“李老好”。李老好自幼生长在南崮山里,早年丧去父母,年过二十,还未找到媳妇。他到处求亲拜友,想找一个如意姑娘为妻。可别人一打听,他是山里人,老实本分,面貌丑陋,所以总也没人给他提亲。
  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李老好还没找到媳妇。看到南崮山到处荆棘丛生,坡陡路滑,朝山香客行走不方便,于是横下一条心,拿起铁铲,每天早出晚归修路,所以人们又叫他“李善人。” 一天,李善人正在修路,碰见两位白须老翁坐在前面下棋。李善人刚要绕开前行,这两位老翁忙停下棋局问道: “你修路干什么?” “我看山路太陡,香客行走不便,故而修路想行善积德。” “善事很多,你怎么不干点别的呢?” “山里人除了出把力气,别的事情我也干不了。” 原来这两位老翁就是崮山神仙。神仙看见他憨厚朴实,不由得有些动心,就问他缺什么、要什么?好给予帮忙解决。
  李善人说:“我自幼父母双亡,家中又无兄弟姐妹,孤独一人身居深山老林,到处求亲也没人肯与我一起过日子,只求老伯给我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好媳妇,我将永远感恩不尽。” 神仙捋了捋胡子说:“只要你诚心修路,广行善事,总有一天会找到个好媳妇的。” 再说姓周的年过半百,早年丧妻,膝下仅有一女,年方十八,生得如花似玉,自幼是哑巴,人称周哑姑,但老汉仍视若掌上明珠。周哑姑的年龄一年大出一年,可怎么也找不着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女婿,老汉为此急得整天心里发愁。女儿也为自己的婚事整天闷闷不乐,她想:住在山野沟洼,整天见不到一个人,谁还能看上咱这穷哑巴。父亲懂得女儿的心事,因此常对她说些宽心话,并有意识给女儿安排一些外出活路,以分散女儿的心绪,有时还带着女儿一块上山打柴、采果挖菜。
  一天,女儿采野菜回家,在路上见到一只金鸡。这金鸡总跟着她不离左右,一会儿飞前,一会儿飞后。她走着走着,碰见了山上修路的李善人。这时金鸡又在两人面前跳来跳去,左右顾盼。在他们举目相视的那一瞬间,金鸡又引颈长鸣,连叫三声。第一声叫得李善人改容换貌,变成一位聪明伶俐的英俊少年;第二声叫得哑姑开言,能说会道;第三声叫得二人钟情相爱,终生结为了伴侣。
  李善人和周哑姑结为夫妻以后,如胶似漆,情投意合。他成年累月地在南崮山上修路铺桥,为游客提供方便,最后因修路积劳成疾,累死在路旁。李善人死后,周哑姑悲恸欲绝,含泪掩埋了丈夫的尸体后,站在坟前,遥望故乡,化为一块奇特的山石,人们称之为“石婆婆”。
  其二: 据说,以前石婆婆和丈夫石爷爷恩恩爱爱,形影相随,是乡亲们心中的模范夫妻。后来石爷爷一时糊涂,为金钱所诱,给高丽兵带路去偷袭了大王营,致使唐军大败,李世民的哥哥命丧疆场。石婆婆知道了这事儿以后,立即与石爷爷恶脸相向,多次厮打问罪,结果,在最后那次动手时,石爷爷终因理亏心虚,一失足被石婆婆踢到了山脚下的上薛家村去了。
  石婆婆虽然痛恨石爷爷的所为,但毕竟夫妻情深,她站在山顶上盼望石爷爷幡然悔悟转回家来。但是,石爷爷自觉无颜面世,便把自己深深地埋进了村边的河沟子里了。日久天长,石婆婆化成了石头,依然站在山顶,翘首以望石爷爷归来。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文
责任者
赵爱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