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士女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627
颗粒名称:
黄士女起义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955-956
摘要:
大柳行镇东石硼村西沟的外沟口有块地方叫“黄道沟”。何谓“黄道沟”?据一代代老前辈们传述:早在六七百年前,这地方曾是元朝时期“黄士女”坐山为王的山寨军营地。这位年轻貌美、文武双全的“黄士女”是当时元朝期间的一名地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她身披战袍,威武英俊,挥马疆场,骁勇善战。
关键词:
大柳行镇
“黄道沟”
“黄士女”
内容
大柳行镇东石硼村西沟的外沟口有块地方叫“黄道沟”。何谓“黄道沟”?据一代代老前辈们传述:早在六七百年前,这地方曾是元朝时期“黄士女”坐山为王的山寨军营地。这位年轻貌美、文武双全的“黄士女”是当时元朝期间的一名地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她身披战袍,威武英俊,挥马疆场,骁勇善战。
据王氏祖谱记载:元朝末年,统治者对农民百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引起广大农民百姓起义造反,元军对起义造反的百姓进行了血腥镇压,因而造成山东大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变成原野。
在元朝统治时期,山东大地尤其胶东半岛一带山区,连年灾害不断,广大农民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逃荒要饭的遍地成群,衣不遮体,尸横路野。朝廷置民间百姓的百般疾苦于不顾,横征暴敛不断加重,广大农民百姓无法承受各种苛捐杂税的巨大压力,为了谋求生存之路,都纷纷组织起来参加了“黄士女”起义军,反饥饿,反捐税。在“黄士女”的率领下,这支农民起义军一时名震四方,受到各地广大农民百姓的拥护,队伍规模发展迅速。这支农民起义军严重地威胁着朝廷的统治,朝廷下令派出大批军队对“黄士女”这支农民起义军进行残酷镇压,大开杀戒。这支农民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失败了。大批起义军的农民兄弟与“黄士女”一同被驱赶到“黄道沟”给杀绝了,“黄道沟”当时变成了“红道沟。”后来这里的农民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为民争利、英勇善战、坚贞不屈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为了纪念起义军的英雄豪杰,就把这块地方命名为“黄道沟。”又把“黄道沟”西南角原来的土丘命名为“嫁子”。
“壕子”这块地方,原来就是“黄士女”的点兵点将台。“点将台”为何又变成了“壕子”呢?这便又引出一段历史传说。
据老前辈们传说:很早以前,这西沟里面有个村庄,村名叫“翟口子”。村里约有百十户人家,多少辈人一代代就在这个山沟里繁衍生息。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现在这个沟还残留着许多当年村里的各种遗迹以待考证,如“大园地”、“老龙湾”、“庙子沟、“土地庙”等。西沟岭今叫“养马场”,是当年“黄士女”养马放马的地方。这里边还有“姑子坟”、“福山沟”、“芦苇池”、“桑条子”等等。在“大园地”这块地方还遗留下碾盘、碾砣和当年村里用的“石碓臼”。据传说中讲:“翟口子村”与“黄士女”是同时代的一个村庄,也是“黄土女”农民起义队伍的活动中心。起义失败后,起义队伍退守此地,元军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同时,连同沟里的村民百姓一起给屠杀了。就在这个“点将台”上杀害了无数的无辜百姓,人头落地,尸体成堆,血流成河,黄土变成了血土。后来幸存的人把这里筑土为“壕”,把“点将台”改名叫“琢子”。这“壕子”中间还植有一棵山榆树,作为当时的祭奠品。后人传说那“稼子”上面的土还有人血的咸味。村里有人曾好奇的品尝过这里的土,说这土的确有“咸味”。可惜这历史古迹的“缘子”给平掉了,现在只留下了空名字。时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留给人们的传说,记录着民族的“耻辱”和“荣耀”!弘扬着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伟大斗争精神。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洪昌
责任者
王春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