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姆奶奶庙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624
颗粒名称: 老姆奶奶庙的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摘要: 在大柳行镇南面的笔架山与月牙山之间有一条河,河东岸是悬崖峭壁,在这高耸的山崖上盖了一座奶奶庙,这座庙共有三间庙房,老姆奶奶位居中间,两面各一间叫做南北廊坊。胖胖的老姆奶奶外表是用金水镀的,塑像十分精致,笑盈盈地坐在中央,身上还爬着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爬在前面,有的爬在后面,还有的爬在胳膊上。
关键词: 大柳行镇 奶奶庙 老姆奶奶

内容

在大柳行镇南面的笔架山与月牙山之间有一条河,河东岸是悬崖峭壁,在这高耸的山崖上盖了一座奶奶庙,这座庙共有三间庙房,老姆奶奶位居中间,两面各一间叫做南北廊坊。胖胖的老姆奶奶外表是用金水镀的,塑像十分精致,笑盈盈地坐在中央,身上还爬着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爬在前面,有的爬在后面,还有的爬在胳膊上。
  老姆奶奶前面是一张又宽又长的供桌,上面摆放着用金水镀的金鼎和蜡台。特引人注目的是老姆奶奶前面摆着10个距离相等的小铜佛,左右两边各摆着四个距离相等的小铜佛。在这18个铜佛的衬托下,老姆奶奶显得十分威严,令人肃然起敬。两边廊坊里面各有两个塑像,塑像左右两面墙壁上画有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姿态各异的画像中,有善人,有恶人,在阳间的恶入到了阴间就得受到阴间法律的惩罚。壁画上惩治恶人的画面,是在告诫人们,活在阳间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
  奶奶庙的对岸是燕山河西,河边上盖了三间房,里面住着一个尼姑。从庙台到对岸有十多丈宽,上面搭了一座坚固的桥,这尼姑每天三次从这座桥上到庙里上香和打扫卫生。在这三间房前约10米的地方长了两棵大槐树,粗的一棵需两个中年人合抱,另一棵较细一点,上面挂着一个能有千斤重的大钟。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和尚在悬崖的周围逛了三天,第三天下午,这和尚在这悬崖峭壁上刻了标记。过了十多天,天气非常炎热,还是那个和尚带来了一帮能工巧匠,并且给这些能工巧匠分了工,分完了工,这和尚就不见了。由于当时天气炎热,这和尚把帽子丢在了石硼上。这些能工巧匠按照和尚的规划干了三个半月才完工。
  奶奶庙的建筑完工以后,河西村族长请来七个和尚、八个吹手,四个擂鼓、两个敲锣、一个放鞭炮……在一个和尚的指挥下,大伙忙了一整天,老姆奶奶才坐下。这奶奶庙很灵验,村里的大人小孩有了病,拿着黄纸到庙上许个愿就好了。
  有一天,一个十来岁孩子到庙上去上香,遇见一条小蛇,这孩子就用点着了火的香去烧小蛇,这小蛇忽然变成一条大蛇,从老姆奶奶身后逃跑了。用香火烧蛇的这孩子,到老姆奶奶身后一看,原来奶奶身后石缝中有个大洞。据老人们说:这个大洞通向大海。结果这个孩子回家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死去了。
  过了若干年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瞬间工夫,河里涨满了水。这时候在连接东西两岸的天桥中央有一对小羊在互相顶角。河水越长越高,水势越来越猛,就这样,天桥和奶奶庙一块被大水冲走了,把和尚丢下的上吨重的和尚帽子也冲走了。这场雨下得太奇怪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是看庙的尼姑养了孩子犯了天条的缘故。
  有诗曰: 天条国法乃律章,臣民遵循方安康。
  人生不得无约束,安分守己幸福长。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洪昌
责任者
王有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