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上陈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614
颗粒名称: 人杰地灵的上陈家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921-922
摘要: 陈氏家族祖籍是山西省洼子村,因深受水患之苦,谈水患而色变,对水患畏之如虎。明朝天顺年间,陈氏家族从山西“小云南”地区迁到此地,先祖们溯河而上,找到河源上头,依山傍水而居,取村名为“上陈家”。现有153户、428人,耕地面积439亩,其中园地30亩。上陈家村,虽然是大柳行镇偏北的一个小山村,但自古以来村风淳厚,百姓朴实善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历史精英。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而后平反昭雪,现已谢世。1991年9月28日病逝,终年83岁。老一代英雄模范人物虽已离开入世,但他们的奋力拼搏精神,时刻激励着上陈家村的后一代,一定会把上陈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上陈家” 洼子村 陈氏家族

内容

陈氏家族祖籍是山西省洼子村,因深受水患之苦,谈水患而色变,对水患畏之如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陈氏家族从山西“小云南”地区迁到此地,先祖们溯河而上,找到河源上头,依山傍水而居,取村名为“上陈家”。
  上陈家东依充满神话的九目山,西与东流院为邻,北隔岭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季家街道交界,南与荆子夼接壤。现有153户、428人,耕地面积439亩,其中园地30亩。
  上陈家村,虽然是大柳行镇偏北的一个小山村,但自古以来村风淳厚,百姓朴实善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历史精英。抗日战争期间,走出家门,奔赴抗日战场的共产党员陈连弼,原是烟台八中学生,秘密人党,后进“抗大”学习,当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在党的号召下,他投笔从戎,同其他抗日健儿一样,怀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杀向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他又投身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真是戎马一生,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而后平反昭雪,现已谢世。
  上陈家村有个陈连海,提起这个名字,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大柳行镇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整个蓬莱市也是响当当的。
  陈连海(1908^-1991),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救会会长,村长,联村党支部书记等职,1983年退休。他担任农村基层干部41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将全村500多亩山A薄地改造成保肥保水的高产田;65岁时还拖着多病的身体同群众一起,在水利工地上大干苦干,使全村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50多公斤,花生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他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深受群众拥护,多次被评为县、地、省劳动模范。1958年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过奖章和奖状。1977年4月14日,中共蓬莱县委作出《关于向陈连海同志学习的决定》。1991年9月28日病逝,终年83岁。
  姜凤兰(1917-1985),在农业合作化期间任大队妇女主任。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位饱受缠足之苦的小脚妇女主任身先士卒,带领全村妇女,撑起了上陈家大队的半边天。为此,她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农业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老一代英雄模范人物虽已离开入世,但他们的奋力拼搏精神,时刻激励着上陈家村的后一代,一定会把上陈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大华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