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怀抱的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90
颗粒名称: 金山怀抱的村庄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6
页码: 887-892
摘要: 曲家崦口村坐落在大柳行镇政府驻地略偏西南,东距门楼村一里路。村西大山是西流水的分水岭。大山的西坡就是大辛店镇仙人脚李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蓬莱市、镇两级的金矿采矿重点矿区都在这个村周边,村子被众多的金矿包围着,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给这个村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崦口村有“曲、戴”两姓家族,曲姓落户早于戴姓。戴姓先祖对官场腐败非常不满,变相对抗,所以他不认真收捐纳税,因而得罪了官府衙门,闯出了大祸,无法在诸城生存下去。为躲避官府衙门的追捕,以免斩尽杀绝之灾,便偷偷携家属远逃他乡,来到蓬莱大柳行现在的南曲家落了户。因曲姓是崦口村的坐地户,故村名仍以曲姓领头。
关键词: 大柳行镇 曲家崦口村 蓬莱市

内容

曲家崦口村坐落在大柳行镇政府驻地略偏西南,东距门楼村一里路。村西大山是西流水的分水岭。大山的西坡就是大辛店镇仙人脚李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蓬莱市、镇两级的金矿采矿重点矿区都在这个村周边,村子被众多的金矿包围着,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给这个村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曲家崦口村的变迁,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故事:大柳行镇驻地东2里处有一个“南曲家”,人们口语中叫“曲家”,也叫“下曲家”;镇驻地西南方向5里处有一个村叫“崦口曲家”,人们口语中通常叫“崦口”,也叫“上曲家”。崦口村有“曲、戴”两姓家族,曲姓落户早于戴姓。据记载,曲姓是从山东牟平二次移民过来的,戴姓是从山东诸城二次移民过来的。曲姓开始落户于门楼村西山沟里的一个叫“崦口”的地方,戴姓开始落户于现在的“南曲家”。那么曲家崦口村既有姓曲的,又有姓戴的,为什么村名会叫“崦口曲家”呢? 据传,戴姓先祖在诸城时,是个专管收捐纳税的“地方”小官,当时朝廷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官府利用权力欺压百姓,巧立名目,层层加码,中饱私囊。戴姓先祖对官场腐败非常不满,变相对抗,所以他不认真收捐纳税,因而得罪了官府衙门,闯出了大祸,无法在诸城生存下去。为躲避官府衙门的追捕,以免斩尽杀绝之灾,便偷偷携家属远逃他乡,来到蓬莱大柳行现在的南曲家落了户。原来门楼西山沟崦口的“曲姓”嫌地盘太小,没有繁衍发展前途,后来就搬到现在曲家崦口这个地方,村名定为“崦口曲家”。
  戴姓家族觉得“曲家”这个地脚紧靠大河两岸,视野广阔,来往人多,不利于藏身,于是就与曲家啼口曲氏家族进行协商,两地居民交换定居点,通过反复协商达成共识,原门楼“崦口”的曲姓留下一户不走,其余曲姓全部搬迁到现在的南曲家定居,戴姓家族迁居崦口曲家村。所以大柳行镇就出现了两个“曲家”,一个是镇西南的“崦口曲家”,一个是镇东边的南曲家。上边曲家多了“崦口”二字,下边曲家没有“崦口”二字。因曲姓是崦口村的坐地户,故村名仍以曲姓领头。
  崦口村北半山腰处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因这块石头很像一个“白发婆婆”,故称之为“石婆婆”。村民们看了后都认为这是天降民间的“白发老神仙”,不可无礼慢待。于是,大家就把这位“石婆婆”当作女神仙,选个安静地脚供奉起来,谁家大人小孩有灾有病,都会拿着香、纸到“石婆婆”那里去求拜,祈求保佑平安,据说这“石婆婆”是逢求必灵。因此,“石婆婆”那里常年香火不断,保佑村民百姓四季平安。后来这位“石婆婆”女神仙,在“文革”动乱期间,被砸碎毁掉了。
  在崦口曲家村代代相传着一件令人难忘的故事:那是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年在九目山北的“祈雨顶”、民间俗称“北祈顶”赶庙会。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福山古现村人,甲骨文之父)坐轿去“北祈顶”庙会,途中恰遇蓬莱磁山社崦口曲家村民抬着“老姆奶奶”参加庙会求雨,狭路相逢互不相让,古现“王”方故意刁难崦口村民,依仗官高权重,对衣衫褴褛的崦口曲家村民怒目相视,不肯让路通行。崦口曲家村民无奈之下,出示“皇请圣旨”。王氏见状不妙,慌忙出轿跪拜,并急呼:“皇恩浩荡,小人有罪!”并与吨口曲家村民点头握手,赔礼道歉:“请客方恕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见谅!”然后急忙闪到路旁,让崦口曲家村民抬着“老姆奶奶”圣驾浩浩荡荡直奔庙会。
  原来,老姆奶奶庙里,当初有一位道高年长的和尚,为了老姆奶奶的尊严受崇,他每年一次背着老姆奶奶塑像,徒步而行,长途跋涉,奔赴京城,要面见皇上,为老姆奶奶请一道圣旨。精诚所至,宫中大臣为民间小庙这位和尚的虔诚所感动,便将此事禀告皇上,可皇上没有任何回应。老和尚不气不馁,一如既往地连续六年六次进京,就在最后这一次,和尚的精神和意志终于感动了皇上。皇上深知民间小庙定有为难之时,敕令宫廷“理事”官员,拿出一面“宫廷圣旨”赐予这位和尚带回去,今后遇有什么不畅为难之事,出示“圣旨”即可平安无阻,壮庙护神唯我独尊! 从此登州府磁山社崦口曲家村声名大振,远近皆知,传说不断。这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过去数百年了,但崦口曲家村子子孙孙们一直代代相传,以此为荣。
  崦口曲家建村以后不久,村里便有人发现村子周围有金子。黄金的发现引起了不少村民的关注,这里最早对金子深感兴趣的有识之士是崦口曲家村的一位外号叫“老苞米虫子”的老人。他带头利用夏季雨水多的有利条件在周围村头、路边、水沟等处,经常淘沙金,通过小打小闹的淘金活动,倒也收获不少,日子过得挺红火。后来因他有丰富的淘金经验和技术,曾在当地组织过不少淘金帮伙,开展淘金谋生活动。村里的淘金者曾在南山的一道沟里淘出两个像“核桃”那么大的金蛋子,人们称之为“金核桃”。因此,村民们就把淘出金核桃那条沟旁的一道山岭称之为“核桃箭”。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崦口曲家村村民戴振香在自家院子里挖井抠地瓜洞,意外从井里挖出了黄金,于是就把地瓜井改为采矿井,开采金矿使戴振香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有钱人。钱多名声远,权高威望大。古人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友强要亲,一旦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自从戴振香在自家院子里的地下挖出了黄金,消息很快传遍了方圆几十里,不久便引来了各地登门拜访者、媒体采访者、单位送匾祝贺者、亲朋好友探望者、无亲无故靠近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蓬莱的黄金矿石品位很高,时有“明金”出现。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地下石头里藏着黄金,所认识的只是“明金”。戴振香也只是有幸挖到了“明金”,其矿上的工人更不知道什么样的矿石里有金,也只是单纯在找“明金”,因而大批含金矿石被当作废毛石倒人山沟里,后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黄金矿石,村民百姓都纷纷去抢这些“废毛石”。这些当年被大批倒掉的“废毛石”,也使不少村民百姓发了财。
  戴振香家挖地瓜井挖出了黄金,开起了金矿,这件事轰动了全县,引起了政府的注意。不久蓬莱县政府组织了一帮劳改人员到崦口曲家辖区采矿挖金,由于没有内行人指导带队,没有经过科学探矿,结果挖来挖去也没挖出金子来,最后散了伙,收兵回营,打道回府。
  “一花引来百花香。”戴振香个人投资立项,经省有关部门审批办证开金矿、上设备建选厂,在蓬莱县是创办黄金生产企业的首创者、带头者。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蓬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纷纷邀请地质、矿脉专家和地质专业勘探队伍,多次对大柳行辖区内地下黄金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探测普查,结果证明了大柳行辖区内的地下黄金资源丰富,可以说遍地都是黄金。百姓过春节贴的对联都突出了一个“金”字:“家居黄金地,百姓福中福”,“黄金宝地财源涌,福如东海水长流”等等。
  大柳行有如此之多的金山,何不靠这金山兴业发家?自古以来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之说。之后不久,县、乡、村三级有识之士纷纷投资上马兴办黄金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大柳行镇的黄金矿山生产企业已发展到数十家。大批黄金生产企业都已走上科技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实行了开采、运输、复选、冶炼一条龙生产。黄金生产企业已成为大柳行镇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这些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黄金生产企业促进了国民经济、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大柳行镇各项事业的再开拓、再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大柳行镇迈向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提供了资金保证。
  大柳行镇黄金事业的源头就是崦口曲家村。蓬莱市办黄金企业——大柳行金矿二号井,落花涧井(功勋矿井)都在崦口曲家村旁,崦口曲家是金山怀抱里的村庄,过去的穷山沟真的抱出了金娃娃。
  附:大抬杆炮的故事抗日民兵英雄戴中弟,是大柳行镇'lur口曲家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为人忠厚坦诚。
  戴中弟同志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在村里参加了民兵联防组织,并担任民兵队长职务。他工作积极,不怕困难,遇事冷静,方法灵活,民兵们都愿跟他一块出去开展抗敌活动。他经常率领民兵到蓬莱城、大辛店、大黄家、方里一带日本鬼子据点周围下地雷、设路障、掐电线、贴标语、撒传单等,扰乱敌人。他机智勇敢,每次对敌活动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1944年2月14日这天,盘踞在大辛店、大黄家、方里、黄姑庵一带的日伪军集结了400多兵力,组成联合纵队从大辛店出发,向磁山区我八路军根据地偷袭而来,妄图一举消灭我北海区领导机关,摧毁八路军根据地。上午9时许,当我军得知消息时,敌人已进入磁山区的初格庄村,向我军驻地扑来。就在万分紧急的关头,戴中弟同志率领民兵迅速抬上“大抬杆”(即“土炮”),背着锅铁,向村南大山急奔而去。他们凭着山区人练就的爬山本领和一颗对敌仇恨的心,一鼓作气地登上了山顶,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机智地将“大抬杆”架设在松林隐蔽处,沉着隐蔽等待。此时只见日本鬼子向山顶步步逼近,我军主力还没登上山来。为了压制住敌人,减缓敌人爬山的速度,为部队蠃得战机,蠃得时间,他们决心宁肯牺牲自己也要阻止敌人前进,决不让敌人占领山顶。说时迟那时快,戴中弟一面注视敌人动态,一面命令民兵快速装炮,当敌人进入射程范围的一刹那,土炮响了,鬼子倒了一大片。这一炮扫得鬼子晕头转向,慌了手脚、乱了阵势,敌人还没醒过神来,“轰”地又一声巨响,第二炮又跟上了,又是一片敌人倒下。
  这两土炮把敌人给打蒙了,在山底下像热锅里的蚂蚁似的,乱头无绪不知所措。土炮的威力,阻止了敌人登山的速度,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第三炮又响了,土炮射出的碎锚铁,像铁扫帚一样,又一扫一大片,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在半山坡上捂着脑袋转悠。鬼子不知道这土八路使用的是什么怪武器,就在鬼子乱了阵脚的时候,我正规军指战员登上了山顶,占领了有利地形,迅速做好了歼敌的准备。当我军指挥员一声令下,军民如同猛虎下山,杀声震天冲向敌群。
  一排排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震撼着整个山谷,响彻天空,敌人被我军打得狼狈不堪,慌忙向觅鹿夼方向逃窜。鬼子在逃窜的途中又恰遇我蓬莱独立营两个连的迎头截击。敌我双方激战约4个小时,最后我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彻底胜利,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40名、伪军20名,缴获各类武器50多件。
  大敌当前,戴中弟同志英勇无畏、果断迎敌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蓬莱大地,传遍了北海军区,传遍了整个胶东。戴中弟同志大智大勇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他的英勇顽强,机智勇敢为保卫我军根据地首脑机关,为保卫村民百姓的生命安全,立下了很大功劳。
  同年4月间,我北海区司令部在磁山区时金河村召开军民庆功表彰大会,特授予戴中弟同志为北海区“抗日民兵英雄”光荣称号,并向戴中弟同志颁发了“抗日民兵英雄”奖状,受到了北海区司令员孙端夫、胶东司令员许世友等上级首长的亲切接见。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戴中弟同志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眷恋的家乡和亲人,但他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却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止!戴中弟同志的崇高革命精神永存!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可玉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
曲洪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