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明珠燕子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75
颗粒名称: 燕山明珠燕子夼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3
页码: 860-862
摘要: 在巍峨耸立的磁山西麓,隔河有山峦叠嶂,连绵起伏的燕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然而燕山却是因地下藏有丰富的金矿而闻名遐迩,燕山明珠燕子夼村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怀抱。传闻磁山很有点仙灵之气,曾有一僧修行于磁山南端之洞,洞内深邃莫测,洞外有庙宇,香火缭绕,仙气氤氲。徒僧被一股异香诱至煮茄釜前,异香扑鼻钻心,徒僧按捺不住,揭釜狼吞虎咽釜中之物。兄弟三人聆听如此神秘莫测的传说,惬意称心,遂在磁山西坡脚下觅得一丘,向阳土堰下筑屋定居,繁衍生息,取名堰子夼,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改为燕子夼,这就是燕子夼村名的由来。
关键词: 大柳行镇 燕山 燕子夼

内容

在巍峨耸立的磁山西麓,隔河有山峦叠嶂,连绵起伏的燕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然而燕山却是因地下藏有丰富的金矿而闻名遐迩,燕山明珠燕子夼村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怀抱。全村有350户、880人,耕地1400亩,园地100亩。燕子夼村以高姓为主,据现存谱书记载:明朝成化、弘治年间,高氏兄弟三人自云南白塔寺北迁山东省北海郡,兄弟三人初到栖霞臧格庄镇北水道观村暂住,因地理条件不理想,遂北迁离北海约30里之处,看见南北向横亘一山,雄伟壮丽,山清水秀,林木郁郁葱葱,颇具山灵水雅之气。经访得知:这座山名曰磁山,传说仙人担艾山、磁山至北海之滨,见此地幽雅,遂歇担小憩,哪知仙人乏极,竟一憩不起,因而把艾山、磁山撂于胶东大地。传闻磁山很有点仙灵之气,曾有一僧修行于磁山南端之洞,洞内深邃莫测,洞外有庙宇,香火缭绕,仙气氤氲。一日,方丈下山,对另一徒僧曰:釜中煮一仙茄,已煮数日未烂,今我下山赴会,指日即回,尔不要擅动釜中之物。徒僧被一股异香诱至煮茄釜前,异香扑鼻钻心,徒僧按捺不住,揭釜狼吞虎咽釜中之物。正食间,师父骤然而至,见状大怒,即欲鞭答之,徒僧惊恐,夺门而逃,慌不择路,失足落涧,竟不沉而冉冉升腾空中,师父情急,急呼徒弟渡我!徒僧曰:釜中尚余茄及茄汤,师父请用,徒僧自驾云头望南天门而去。师父食茄及汤却飞不高,只觉心旷神怡而成了一个半拉子神仙,人称“半仙”。兄弟三人聆听如此神秘莫测的传说,惬意称心,遂在磁山西坡脚下觅得一丘,向阳土堰下筑屋定居,繁衍生息,取名堰子夼,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改为燕子夼,这就是燕子夼村名的由来。
  传说高氏先祖到来之前,磁山西麓脚下,曾有个大村落,名叫千牛赵家,现如今下河赵家石硼有赵家镌刻“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为证。此村为避元朝苛捐杂税而举村逃亡,曾有民谣流传曰:赵家石硼有口井,觅得能顶一个省。这民谣流传久远未见验证。
  建国后,燕子夼村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治山治水,整地改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燕子夼村民在村干部的领导下,甩开膀子,把荒地变成了绿色银行,全村7100亩荒山栽上了800亩板栗,200亩红将军苹果,60亩大樱桃,又因地制宜把荒坡上的酸枣接成了70多亩冬枣。昔日荒凉寂寞的山岭,呈现出一派绿意和生机,这给燕子夼村民脱贫致富打下了深深的根基。昔日杂草丛生,荆棘遍野的荒山秃坡如今春天花红叶绿,金秋硕果累累。
  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村貌改变了。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荡漾着和谐文明的新风尚。村里安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合作医疗全免费,养老保险全补贴。还建起了棋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搭建了戏台,组建了文艺演出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每年都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孝顺媳妇评比活动,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在燕子夼村已蔚然成风。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2004年燕子夼村进入了蓬莱市级小康村、亿元村的行列,2006年燕子夼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高效农业,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全村在已建成的水泥道两旁全部安装上漂亮的路灯,为山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壮哉!美哉!燕子夼,愿你这颗燕山明珠,光芒四射,永照人间。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起海
责任者
张洪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