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解宋营古城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40
颗粒名称:
解宋营古城堡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7
页码:
825-831
摘要:
在蓬莱城东50里处有一座宏伟的古城堡记录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在这悠久的古城堡里一条条残垣断壁铭刻着久远的岁月痕迹,这个古城堡就是现在的解宋营村。
关键词:
蓬莱市
古城堡
解宋营村
内容
在蓬莱城东50里处有一座宏伟的古城堡记录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在这悠久的古城堡里一条条残垣断壁铭刻着久远的岁月痕迹,这个古城堡就是现在的解宋营村。
之一:解宋营村的由来解宋营村位于刘家沟镇东部烟蓬观光大道北侧,北靠黄海。村子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八年,1958年前一直为解宋营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解宋营村划分为两个村:处在东部的称解东村,处在西部的称解西村,沿袭至今。解东村目前有梁、刘、胡、陈等30多个姓氏家族,377户,936人,2545亩耕地。解西村目前有梁、刘、陈、丛、由等十多个姓氏家族,514户,1244人,2141亩耕地。据蓬莱县志记载,秦汉时期解宋营一带已有人居住,到唐代李世民征东时,在此安营扎寨,由解、宋二位将军驻守,故名解宋营。
解宋营当时又称“北营”,与今潮水镇境内的中营、上营形成为一体的军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在解宋营东南2里的董家村古墓出土了一块解姓兵部侍郎石碑,现存放在蓬莱阁登州博物馆里。唐王征东后无战事,军队将士便在此地繁衍生息,传之宋代,解姓已成望族。《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中描写的就是解将军后裔解珍、解宝两位梁山好汉在此生活的真实故事。
在解宋营村西南500米有一墓群是唐代遗址。该墓群坐落在南北长300米、东西宽300米的丘陵南坡,无封土。墓室尚存,墓群西南角被挖掉40~50米,断崖残存5座砖砌竖穴墓,并发现大量厚砖及白灰色陶器口沿、器底等。墓群保存较好极有可能与解宋二位将军有关。2006年被蓬莱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文物保护碑一座。
之二:解宋营古城堡 “解宋营古城堡”坐落于现解西村北不远处。该城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是明朝为防御t寇而修建的军事百户所。明朝在蓬莱设有解宋营、卢洋、栾家口、刘家旺四个百户所。百户所是明朝卫、所制度中的军事编制,每个百户所设士兵120人,长官为百户,武官品级为正六品。古城堡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97米,基本呈正方形。城墙高约6米,底座厚4米,土石结构。城东、南、西三面建有城门,其中东门为水门,北城墙设有高大的垛楼。该城四面环护城河。城内按阴阳八卦方位建有关圣殿、文昌庙、财神庙、白马庙、晏公庙、火神庙,城东海边建有龙王庙一座,另有梁、刘、陈、胡、周、丛、阎、叶、孟、由十大姓氏祠堂。原遗迹内整齐分布着格局档次不同的海草房、砖木房几百间,鼎盛时城内约有千人居住,是典型的军民混居型城堡。现四周均有残墙存在,长8-33米,高1~3米不等,城东尚存宽6.7米的护城河道。南城门门洞上有三开间硬山式门楼,城门上东南角原建有钟楼,巳毁,城门东侧设台阶供上下城楼。蓬莱市文物局于1999年投资13万元,对解宋营古城南城门进行抢救性维修,并恢复了钟楼。
解宋营古城堡东西两侧千米外高岗处各建有一座烽火台,当地人称东、西烟台(也叫烟墩)。西烽火台残高3.5米,底座周长60米;东烽火台残高3米,底座周长55米。东西两座烽火台均为圆形,底部周边由毛石砌筑,黄土堆积而成,这两座烽火台是明朝政府为了保卫蓬莱的海岸线兴建的沿海备倭防御设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两座烽火台与古城堡形成结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由于解宋营古城堡南依金果山脉,北临大海,周围地域平坦,土地肥沃,是当时外抗倭寇,内修粮田的坚强城堡。“解宋营古城堡”历经几百年一直保存完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时才受到严重破坏,城墙及各殿庙先后被拆毁建成民房,南城楼和城墙基础,由于1969年渤海湾大地震及人为损毁,出现部分垮塌,20世纪80年代后期,蓬莱市文物局曾两次依据原貌实行大规模抢修,才得以保存至今。解宋营古城堡是山东半岛唯一保留下来的明代百户所城堡,是研究明代海防设施的布局,城池设计及建筑技术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该遗迹于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明朝如此牢固完整的防倭军事工程,“解宋营古城堡”既记载了攘外安边,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又见证了军民团结、同居一城、繁衍生息的和谐盛世!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对它真实的印证和颂扬! 之三:白马庙、驮篓阁的传说据传秦始皇东巡至蓬莱寻长生不老药,路经解宋营时遇一猛虎惊驾,危难之时一农夫以铁叉刺虎救驾,秦始皇感其忠勇,便把坐骑白马赏给了他。从此以后白马背负驮篓整天为农夫驮泥送粪,自觉大材小用,心中十分不高兴。一日夜间,白马脱缰,腾空跨海而去,并将背上的驮篓扔进大海,驮篓顷刻变成大块礁石立于海中,就是如今解宋营北面海中约1.5海里处那座状如驮篓的孤礁,当地人称为“驮篓阁”。白马人海变成白龙,800年后被玉帝点为唐僧坐骑,辅佐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人为颂扬其功德,在古城堡内建起一座白马庙。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解宋营完小二部。
之四:关圣殿、财神庙的由来关圣殿、财神庙位于城堡南北中轴线上,背靠北城墙,与南城门相对应,此庙当时闻名百里,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公和文财神范蠡。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边防哨所岗楼,1978年改为民居。范it是越国的大谋士,据说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深谙朝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为政之道,便携西施逃离宫廷,越海来到齐国,他们先从即墨一带上岸,到了平度大泽山隐居,在平度大泽山留下“范蠡涧”等生活遗迹,并在山岩石壁上刻下诗句:“生死居吴日,艰难霸越心。何年来此涧,千年仰高岭。”由于大泽山一带入烟稀少,生活条件十分困苦。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范蠡便辗转来到东莱山(今莱州城东大基山)定居。据明嘉靖十三年莱州知府胡仲谋的《东莱野语》记载:范蠡自海路北上来到齐国,初隐于东莱山。为了糊口谋生,范蠡凭借自己的智慧,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砍柴换取粮食、衣物,及至后来开创了“以柴生财”的经营之道。因胶东话“柴”与“财”同音,所以,范蠡被后人奉为“财神”。随着范蠡在当地声誉的逐渐提高,他怕暴露身份,改名陶朱公,举家东迁至今解宋营一带,长期定居,并从此精心经营农业并作珠宝生意,发了大财。因其早年从功名利禄场而来,所以将金钱看似粪土,几次发家,几次散财。同时引导解宋营周围的农民学习经商之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范蠡去世后,后人因受其恩德至深,就在古城中修财神庙以记其德。据解宋营西村八旬老人叶学义讲,财神庙建得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东西阔15米,南北深10米,高9米,殿内立有范蠡、关公塑像,门窗以桦梨木雕花,殿前四支立柱,粗有两米合围,殿南设有两道门,由30几层青石台阶向下通往城区。建国前,该庙香火一直很兴旺。
之五:火神庙、文昌庙的来历解宋营古城堡中有个建在城楼上的火神庙,这在古今极为罕见。而之所以如此,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传明朝初年,古城堡建成后不久,有一南方云游方士路经此地,其见解宋营古城堡南依山冈、东西傍岭、北临大海,坐北朝南,地势呈太师椅状,料定必出大官,且出仕者无数(能出一斗米数量的官),心中便顿生妒忌。他诳称此地有火灾临头,对人们出坏主意说,只有在南城楼上建火神庙来供奉火神(现火神庙尚在),才能避免火灾。这一南方云游方士意在用火神庙来破坏解宋营古城堡的地气。城堡中人不明就里,便依言在城楼上建起了这座火神庙。庙建成后,果然周围方圆几十里再不曾有人中科进士。多年后,又有一方士至此,见南城门上建火神庙供奉火神,便告知人们这是“大忌”,正是火神庙把风水的气眼压下去了。为了不得罪火神,方士建议于城楼下建文昌帝君庙,以此来崇尚科举、奉佑科举。人们依言行事,果然灵验,文昌庙建成后不断有人科举及第,出仕做官。
之六:“晏公庙”与龙王庙晏公庙即是解宋营古城的“城隍庙”,供奉的是齐国相国晏子,晏子个子矮小,但智谋超群,佐齐景公治理齐国有方,且高寿,活到95岁,被当地老百姓尊为护城神,建庙供奉。
解宋营地处海边,百姓自古以出海打鱼为生,为保平安,在海边唐家泊村建起龙王庙,供奉着东海龙王,平时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六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赶唐家泊庙会,直至“文革”后中止。
解宋营古城堡已不复存在,而今解宋营这方热土上勤劳善良的人们正在为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的诗篇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诗为证: 春秋复千载,古堡雄风在。文明写历史,铭记传后代。
海草房刘家沟镇的解宋营、南吴家、朱家庄、墟里、海头等沿海村庄中,不难发现在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民居中,时有稀奇罕见的海草房出现。
据说蓬莱一带沿海村庄中建海草房是从威海、荣成、文登一带传来。过去砖瓦短缺且价格昂贵,渔民多用海草苫房。即便是海草房,在过去,也不是每个渔家都能建起的,据说每建一所3-4间的海草房大约需要2万斤的海草,所以只有富裕户才能办得到,贫穷渔家只能用麦秸草苫房。
海草房许多人看到海草房的存在有些不解,以为住在海草房里的人家一定很穷,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海草房的屋顶坡度很陡,有利于雨水下流。海草房的厚度都在70-80厘米,冬天风吹不透,夏天日晒不透,室内常温,冬暖夏凉。所以尽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多了,住房条件好了,但是有的人仍留恋着这海草房,并且把海草房加以改造,使现代化的住房披上了古老的海草房的屋顶。
说起海草房,可谓历史悠久。过去由于海上生态良好,海草的生长根深叶茂,面广量大,层出不穷。海草大都生长在海面以下1-4米处,成熟的海草会被海浪卷上海岸,渔民们便把海草收集起来晒干,用于铺炕、烧炕、苫房等。用海草铺炕,暄软舒适,不亚于今天的席梦思;用海草烧炕,温高时长,抗烧耐炼,灼热驱寒。
不过,现在村中尚存的一幢幢古老的海草房在房檐处都安上了几趟红瓦,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海草房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日晒,其房檐处有的海草巳脱落,因此,人们为了加固古老的海草房,就在海草房的房檐处安装几趟现代大瓦以保护海草房上的海草不再脱落。
可惜的是,现在由于海水污染,海洋生态的破坏,尤其是海水养殖、港口建设等对浅海滩涂的破坏,使海草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如今海滩上根本见不到海草了,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见到过海草是什么样子。
刘家沟镇沿海村庄中尚存的那古老的海草房,有的保持了原貌,有的进行了加工改造。但一幢幢古老的海草房总的形体没有改变,它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会让老一代人难以忘怀,也会让后人永远去思索,去回味,因为那毕竟是历史的一页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闫庆荣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