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刘合一的二刘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9530
颗粒名称: 二刘合一的二刘家村
分类号: K925.23
页数: 2
页码: 814-815
摘要: 二刘家村位于刘家沟镇的西北部。据县地名办记载,该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刘姓自山西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因与刘家沟村相邻,建村时又比刘家沟村晚,为区别于刘家沟村,故定名为二刘家。但据刘氏家谱记载,当年到此落户的是刘氏叔侄二人,一住村东,一住村西,分为两支,分别称东刘、西刘,并且两家的排辈,也各不相同,由此取村名“二刘家”。如今全村有刘、金、杨、罗等50多个姓氏家族。二刘家村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早就有唱京剧的,据说民国初年村民刘达升自己卖地50亩,置办了一套全新的京剧道具,请来县城的专业京戏班子指导并联合唱戏,唱遍了蓬莱大地。在普及京剧的同时为蓬莱的京剧发展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
关键词: 二刘家村 刘家沟镇 家谱

内容

二刘家村位于刘家沟镇的西北部。据县地名办记载,该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1),刘姓自山西小云南迁至此地定居,因与刘家沟村相邻,建村时又比刘家沟村晚,为区别于刘家沟村,故定名为二刘家。但据刘氏家谱记载,当年到此落户的是刘氏叔侄二人,一住村东,一住村西,分为两支,分别称东刘、西刘,并且两家的排辈,也各不相同,由此取村名“二刘家”。
  如今全村有刘、金、杨、罗等50多个姓氏家族。拥有328户、794人、1544亩耕地。
  据村中老人讲,此地历史比较悠久,在刘姓落户之前,就有先人居住的遗迹。1958年至1960年平坟整地时,在村西北的刘氏老葬茔附近,挖出几座鸡笼墓和竖墓,砖砌开口,里面的尸骨有卧有立,相传是宋代“六十还甲子”的坟。据说当时人过60岁,便送入坟墓,家有孝子的则天天送饭,直至故去。子不孝的,则直接封口送终。1967年整地时,在村西南的杨家茔沟里,挖出一段很深的地道,没有人能走到头,里面发现几具人骨等,这是防身之洞,还是有其他用处谁也不知。
  村中心有一棵三抱粗的古槐。据传,在还没有二刘家村之前,就有这棵古槐,它是二刘家的历史见证者。更为奇特的是,这棵古槐成了全村的“晴雨表”,每到下雨之前,树干分泌的树汁,往下直滴,预示着要下雨了;晴天则干燥无比,十分灵验。村民称奇,奉为神明,逢年过节,争相到此焚香烧纸,放鞭放炮。由于年代久远,古槐中间出现了空洞,村民用土坯堵塞。古槐尽管中空,但仍然枝叶茂盛。可惜的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古槐被砍掉了。
  二刘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出了位名将刘凌(1922-1998)。刘凌,原名刘世运,1937年,仅15岁就参加了于眉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参加了“山东人们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遂改名叫刘凌。其在抗日战争中,历经大青山战斗、大泽山反扫荡,开辟崂山革命根据地等,身经百战,出生人死,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30岁就任胶东军区十六团政治处副主任。后来先后任121师政委、41军副参谋长。解放后在广州军区某部任司令员。1968年任十七军政委,1978年任二十一军军长,1980年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82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刘凌将军在6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军队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二刘家村文化底蕴深厚,村里早就有唱京剧的,据说民国初年村民刘达升自己卖地50亩,置办了一套全新的京剧道具,请来县城的专业京戏班子指导并联合唱戏,唱遍了蓬莱大地。在普及京剧的同时为蓬莱的京剧发展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村里的杨国琪就是蓬莱建国京剧团的第一任团长,后来任青岛京剧团团长。

知识出处

蓬莱地名故事

《蓬莱地名故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用翔实的史料写出蓬莱和各镇街的旧制新姿,也用有力的证据书写出大多数村名的来历和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向阳
责任者
赵先念
责任者
刘丽丽
责任者
高建文
责任者